英法百年战争,英法百年战争中有哪些精彩的战役?
英法百年战争是指在1337年至1453年期间,金雀花王朝统治下的英格兰王国与瓦卢瓦王朝统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爆发的战争,战争的目的在于法兰西王位的继承权。
在百年战争中,既有英格兰长弓兵的辉煌,也有了新兴火器的辉煌前奏,这场战争也见证了骑士精神的兴衰和英法两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自称为法兰西国王,而法王腓力六世也宣布收回英王在法国的领地,两国全面开战,从开战到1453年的卡斯蒂隆战役为止,两国断断续续打了116年。
在长达百年的时间里,英法两国留下了无数精彩的战役,我说几个比较重要的。
1.克雷西会战(1346年8月26日)
1340年,英军在斯鲁伊斯海战中击败了法兰西、西班牙、热那亚的联合舰队,获得了制海权。1346年7月,英王爱德华三世为了支援法兰德斯和布列塔尼的盟军,率军从英格兰朴次茅斯出发,绕道法国西北部来到低地国家的背后。
英军在克雷西附近同法军交战,结果英格兰长弓兵大显神威,击败了约3倍于己的法军,包括波希米亚国王约翰一世、洛林公爵等在内的大批法国贵族和骑士阵亡。在此战之后,英军牢牢掌控了加莱地区,直到16世纪才被法国人收复。
附图,克雷西会战。
2.普瓦捷战役(1356年9月19日)
这是黑太子爱德华指挥的经典战役,也是继1346年的克雷西战役之后法军遭到的又一次惨重失败,这场战役中英军以少胜多击败法军,法国国王约翰二世也被俘虏。
法军战败之后的四年里法兰西一直处于混乱之中,法军无力应对英军的进攻,被迫签订了屈辱的布勒丁尼条约,英格兰获得法国西南部(阿基坦、加斯科涅、普瓦图地区)的统治权。
附图,普瓦捷战役。
3.阿金库尔战役(1415年10月25日)
法王查理六世由于精神病无法亲政,导致法兰西贵族为争夺摄政权而进行内战,英格兰军队也乘机再次入侵法国。
法国王太子率领的法军在阿金库尔同英王亨利五世的军队交战,以步兵和弓箭手为主力的英军完全击垮了法国的重骑兵,这场战役中英国长弓手取得了难以置信的胜利,是百年战争中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阿金库尔战役中,法军损失了大批军事贵族,此战后英军节节胜利 ,并最终在1419年完全征服诺曼底。
附图,阿金库尔战役。
4.韦纳伊战役(1424年8月17日)
法兰西王太子查理在《特鲁瓦条约》中被剥夺了王位继承权,法王查理六世死后,王太子只能统治未被英格兰占领的法国西南部;英王死后,法国联合苏格兰进攻英军。
韦纳伊战役被英格兰人称为阿金库尔战役,英格兰摄政贝德福德公爵率领的英军击败法国、苏格兰的联合部队,英格兰长弓兵在十年内两次血洗法国重骑士。
附图,韦纳伊战役。
5.奥尔良之围(1428年10月12日—1429年5月8日)
韦纳伊战役之后,法军元气大伤,但是英格兰摄政贝德福德公爵选择了保守策略,没有乘机进军法国西南部,直到休养生息几年后公爵才决定进军。
1428年英军同勃艮第人围攻奥尔良,在奥尔良即将陷落之际,法兰西的奇迹——圣女贞德率领军队击败了围城英军,这是法国人在阿金库尔惨败之后的第一次重大胜利,此战之后,法军转入反攻。
在这场战役中,法国民族女英雄贞德走上了历史舞台,她在法国生死存亡之际率军解除了奥尔良之围,在她的鼓舞下法军士气大增,开始反攻英军。
附图,奥尔良之围。
6.帕提战役(1429年6月18日)
解除了奥尔良的包围后,法军在贞德的率领下对卢瓦尔河流域的英军与勃艮第军的据点进行了扫荡,而帕提战役则是卢瓦尔河一系列战役的高潮。法军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并且首次在野战中击败英格兰长弓兵。
附图,帕提战役。
7.福尔米尼战役(1450年4月15日)
法军收复巴黎之后,法王查理七世进行了内政和军事改革,国王获得了不经议会征税与建立常备军的权力,在完成改革后法军向英军发动了一系列进攻,并在福尔米尼战役中获得决定性胜利,获胜的法军集中兵力扫荡了诺曼底地区的英军。
8.卡斯蒂隆战役(1453年7月17日)
1453年时,法军已经完全控制了诺曼底地区,只有加斯科涅的英军进行最后的抵抗。英王亨利六世派著名将领约翰·塔尔博特率军支援加斯科涅的英军。
塔尔博特的军队败给了法国人的火炮部队,战役结束后不久法军便收复了法兰西的所有领土(加莱除外),百年战争最终以法国的胜利而结束。
附图,卡斯蒂隆战役。
反映英法百年战争的电影?
《最后的莫希干人》是由二十世纪福斯电影公司于1992年发行的战争类电影。影片由迈克尔·曼执导,丹尼尔·戴-刘易斯、 玛德琳·斯托等主演。
影片以1757年英、法两大帝国在美洲争夺殖民地的七年战争为背景,讲述了殖民者与土著内部的斗争以及追求独立自由的白裔土著与殖民者之间的故事。
《圣女贞德》是吕克·贝松执导,米拉·乔沃维奇等主演的历史电影。
影片改编自法国民族英雄贞德的故事,讲述的是英法战争时,贞德所带的军队成功解放了奥尔良和兰斯,辅佐储君加冕成王。但贞德在之后的战斗中被捕时却无援兵来救,最终被处以火刑烧死。
《时间线》是由派拉蒙影业公司出品的科幻冒险影片,由理查德·唐纳执导,保罗·沃克、弗兰西丝·奥康纳、杰拉德·巴特勒、大卫·休里斯主演,于2003年11月26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改编自迈克尔·克莱顿的同名小说,讲述了学生们为了救回历史学家爱德华·乔斯顿教授,不得不用时间穿梭工具来到中世纪,被卷入到一场古代战争中的故事。
《亨利五世》是肯尼思·布拉纳执导的的传记片,由德里克·雅各比、肯尼思·布拉纳等主演,该片于1989年11月8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描写年轻的英格兰国王亨利五世登基后,面对法国隔海挑战而难以作出抉择,经过一连串的犹豫而转趋坚定,终鼓其余勇出兵,以破釜沉舟的决心苦战获胜。
《萨拉丁》是1963年5月30日 上映的埃及剧情电影,由尤苏夫·夏因执导,
《萨拉丁》讲述了12世纪末,耶路撒冷十字军统帅里诺率军袭击了穆斯林的朝圣队,挑起同埃及的战争。海廷战役,埃及皇帝萨拉丁以少胜多大败十字军,沦陷近百年的耶路撒冷也随之重归穆斯林手中。
《天国王朝》是一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奥兰多·布鲁姆、伊娃·格林、爱德华·诺顿等主演的历史题材电影。该片于2005年5月6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讲述了12世纪耶路撒冷王国陷入危机,一个铁匠伊贝林的贝里昂保卫耶路撒冷城并对抗想从基督徒手上重新夺回耶路撒冷的伊斯兰领袖萨拉丁的故事。
英法百年战争哪位统帅参加了?
英法百年战争是1337年至1453年期间,发生在金雀花王朝治下的英格兰王国和瓦卢瓦王朝治下的法兰西王国之间,针对法国统治权的战争。百年战争中,发展出不少新战术和武器。战争胜利使法国完成民族统一,为日后在欧洲大陆扩张打下基础;英格兰几乎丧失所有的法国领地,但也使英格兰的民族主义兴起。主要指挥官有腓力六世 、约翰二世、查理五世、查理六世、查理七世、爱德华三世、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等最终结果法国胜!
斯鲁伊斯海战如何成为英法百年战争的开端?
矛盾的积累
与我们今天所了解的,身为岛国的英国以及身为大陆国家的法国这一固有观念大相径庭,至少从公元11世纪开始,英国与法国之间并没有彼此对于领土非常准确的划分和定义,这源于英格兰的首个王朝诺曼王朝,本身就起源于来自法国的诺曼底公爵对英国的征服。此后接替诺曼王朝统治英国的金雀花王朝,也同样作为效忠于法兰西国王的贵族而存在,并且依然在法国的土地上享有治权。
这种情况直接导致英法两国都对彼此的领土享有继承的资格,而另一方面,英法两国之间经济结构的不确定性也让英法间的分歧大增,英国财政所大力依赖的羊毛纺织业被试图掠夺更大财富的法国贵族加增税收,令英国人的国家财富收入大减,基于经济和政治的双重矛盾,百年战争的爆发就成了一个时间问题。
战争爆发公元1328年,统治法国的卡佩王朝最后一任国王查理四世病死,没有直系血亲的卡佩王朝绝嗣。卡佩王朝第十代国王腓力三世的孙子腓力六世宣布继承法国国王之位,建立了瓦卢瓦王朝,然而此时英国金雀花王朝的国王爱德华三世却不以为然,他认为自己作为查理四世的亲外甥同样有资格继承法国王位,而且比腓力六世的资格更高,血亲关系也更近,经过近十年的相互协商无果后,公元1337年,爱德华三世率先向法国发动了进攻,百年战争正式爆发。
最初的三年中,英法两国之间陷入了战略僵局,法国拥有大陆作战的主场优势,在后勤补给上占据了上风。从古至今,长时间的大型战争比拼的就是国力消耗,如果本身的国力不够或者在自己并不能完全掌控的客场作战,战争本身的失败率就上升了许多,可以说百年战争中最开始的英国,面临的就是这种情况。
出于现实原因,爱德华三世迫切的想要寻找一条破局之路,他很清楚自己本身的重心依然在海峡对岸的不列颠,跨海远征所带来的消耗不可胜数,长此以往不仅战争上打不开局面,对于自己统治的威信也是一个致命的打击和影响,有鉴于此,他将目标盯准了海战。
海战决胜公元1340年,爱德华三世亲率庞大的舰队开始对斯鲁伊斯港展开进攻,选择斯鲁伊斯港本身也大有深意,本身作为英法贸易的重要环节点,它是法国人封锁的重要对象,而且法国人将主力舰队均停靠在此,可以说只要拿下了斯鲁伊斯港,不仅可以打通英国向法国境内倾销商品的道路,使得源源不断的财富重新对英国军队产生补给,更重要的是可以一举歼灭法国人的残余海上势力,这种想法可谓绝妙,而爱德华三世也为此进行了充足的准备,首先派遣先遣部队断绝法国舰队的联络通路,使得本来可以以逸待劳阻止来坐等英国舰队上钩的法国人然反而成为了聋子和瞎子,无法以更加有利的措施来对英国人的进军做一个有效的侦查,紧接着在最开始采用小股进攻,使法国人产生英国舰队军力不足的错觉进而放松警惕。
终于当爱德华三世确定了法国人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后,瞅准时机展开了全面突击,这时候起到重大作用的还有英格兰的长弓手,众所周知英格兰长弓手在中世纪几乎是一个降维度打击的强大兵种,拥有非常强悍的远程杀伤力,而法国人在舰队所雇佣的热那亚弩手,面对英格兰弓手的地毯式覆盖杀伤,几乎没有任何还手之力,唯一的结局就只有坐以待毙,在无畏的抵抗后被英国弓手全歼。
最终的结局也在预料之中,英国人将法国舰队打的全军覆没,几乎没有任何反抗的能力,而凭此一战英国人彻底掌握了主导的制海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这场海战预示着在今后的英法百年战争后英国人早期优势地位的建立,而此后法国人也将犯下更多的错误,来让战局糜烂的无可救药的程度。
英法百年战争中勃艮第人为何亲英反法?
勃艮第人是日耳曼语系的一个民族,公元五世纪在莱茵河上游建立勃艮第王国。法兰西王国建立后,曾经统治勃艮第王国。公园九世纪时,法国查理大帝的三个孙子签订了《凡尔登条约》,瓜分了勃艮第。后来勃艮第虽然建立公国,但仍属于法国的属国。也正因为法国对勃艮第王国多次的统治及压迫,使勃艮第在英法战争中倒向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