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君,西周时期成书的书籍有哪些?
西周时期文献流传至今的为数不多,《尚书》中出于西周的,有《牧誓》、《洪范》、《金縢》、《大诰》、《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多士》、《无逸》、《君奭》、《多方》、《立政》、《顾命》、《康王之诰》、《吕刑》、《费誓》等篇,内容的时代自武王到穆王,而以成王时占大多数。这十几篇书记述了周初史事和政治情况,有重要历史价值。
《逸周书》也有一些篇属于西周。例如《克殷》、《世俘》、《商誓》、《度邑》、《作雒》、《祭公》、《芮良夫》等篇,都是关于西周的重要史料。
有重大文学价值的《诗经》,包括有很多西周时期的作品。有的是采自民间的民歌,如《豳风·七月》之类;有的则用于朝廷庙堂,收入雅、颂。一些篇有准确作者,例如《大雅·烝民》为周宣王时尹吉甫作。这些诗歌或反映当时社会状况,或描写历史事迹,或对朝政进行颂扬及讽刺。
《周易》本为占筮用书,其经文主要成于西周时期。封辞、爻辞中有些内容与周人历史有关,如康侯用锡马蕃庶等。由于占筮必须由卦象推类,逐渐被赋以抽象的意义。有的封、爻辞,如《泰·九三》“无平不陂,无往不复”,即使从字面上也可看出其哲学意味。
周朝最初定都于西方的关中,这段时期叫西周,后来定都于东方的洛阳,这段时期叫东周。西周时,是周天子控制诸侯。
那么周王又是一个怎么样的存在呢?
导语:
最近英国脱欧的事情,比较惹人眼球,其实从当年英联邦的状态,就可以看得到周天子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状态。
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工业技术领先世界,他凭借自己强大的航海和军事优势,开始了自己争霸世界的旅途。于是乎一系列的国家成为了英国的殖民地,比如说印度、澳大利亚以及加拿大等等。
当时的英联邦帝国几乎占据了全球四分之一的领土。而英国女王更是成为了这些诸多殖民地国家的国家领袖。可是伴随着这些殖民国家开始相继独立,英国失去了对它们的控制权。所以英国女王现在虽然还是英联邦的领袖,却只有了象征性意义了。
周天子也是一样,西周时期的周天子,那是一言九鼎的。烽火戏诸侯的时候,我们就能看得出周天子在天下诸侯心目中的地位。可是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的权威一天不如一天,直到彻底消失在了历史当中。
01周天子的权威,毁灭于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是西周王朝最后一位天子,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大家一定听说过。周幽王比较宠爱妃子褒姒,所以就废掉了自己的王后以及太子姬宜臼。
褒姒虽然是一位美女,可是有一个怪毛病,不怎么爱笑。为了逗褒姒笑,周幽王不惜点燃了烽火,意思很明确,烽火升起以后,天下诸侯看到了都要前来搭救周幽王。因为周幽王是天子,是天下共主。但是这件事却是假的,所以当时各国的诸侯非常生气,认为天子是在耍他们。等到下次犬戎人打过来的时候,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这一回哪个诸侯都不愿意前来搭救周幽王了,因为他们认为这是周幽王在耍他们,没有放在心上。于是周幽王就被犬戎人给杀了。这故事虽然非常经典,但是我觉得这里面是有深层次原因的。周幽王废掉的王后和太子,其实并不简单。他的王后申后有一个脾气暴躁的父亲申侯,申侯得知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了以后,于是就联合了犬戎,杀掉了周幽王。事后,申侯和诸侯们将周幽王的儿子姬宜臼立为周平王,历史进入东周时代。
而周平王开始,周天子就失去了原有的权威,诸侯王们再也不听从周天子的调遣,各自为政。我认为这件事背后,极有可能是申侯联合诸侯王们发动政变,夺取了周天子的权威。
又废申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徵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襃姒,尽取周赂而去。---《史记》
至于周幽王的荒谬问题,其实并不是西周消亡的主要原因。历经数百年时间,诸侯王们已经有了独立的想法,这个时候只是找到了推翻周天子权威的借口而已。
02战国时期的周天子,实力非常弱小。伴随着周天子权威的削弱,各地的诸侯们都开始发展自己的力量。不仅扩大地盘,兼并周王室的百姓,而且不再向周王室进贡。
五十九年,秦取韩阳城负黍,西周恐,倍秦,与诸侯约从,将天下锐师出伊阙攻秦,令秦无得通阳城。秦昭王怒,使将军摎攻西周。西周君奔秦,顿首受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於周。---《史记》
一直到战国时期,周天子的实力范围已经缩小到比战国七雄任何一个诸侯国都要小的地步。周天子再也没有过去的威仪,几乎形同虚设。
尤其是在周赧王时期,周王室所占据的领地只有王畿一带,也就是洛阳附近的地区。这里是周朝的都城,周王室集体居住在这里。王畿之地虽然小,却依旧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分别由周赧王、东周公以及西周公三人分别管理。周赧王本人是管理着象征天下的九鼎,所以秦昭襄王一定会找他麻烦。当时每个诸侯国都不把周赧王放在眼里,可是没有哪个愿意做消灭周天子的事情。毕竟舆论导向的问题,周天子毕竟是天下共主,不是你想要消灭就能消灭的。没有足够的实力,一定会成为其他诸侯国讨伐的对象。所以就算韩国距离周王室最近,他们却丝毫没有想过对周王室动手,甚至与他们结盟,共同对付秦国。
而秦国当时已经强大了起来,秦昭襄王才不会在乎那些流言蜚语,他认为这个时候正是灭亡周王室的好时候,因为他要称帝了!于是乎周赧王就被秦昭襄王给灭了,周朝彻底消失在了历史上。
03分封制必然会对中央集权不利。夏商周时代,基本都是沿用了分封制度。天子将自己的开国功臣和亲属子嗣分封到地方成为诸侯王,这一块地盘上的所有百姓就归这位诸侯王管理了。
关键是,分封制度之下的诸侯国,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他们拥有完全独立的军事权、经济权以及治理权。所以在地方上,诸侯王的权威性,几乎跟天子相当。
这就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地方上拥有了军队,是非常不好控制的。刚开始各地诸侯王跟天子关系很好,那还好说。
条侯使备西北,果从西北。不得入,吴大败,士卒多饥死叛散。于是吴王乃与其戏下壮士千人夜亡去,度淮走丹徒,保东越。东越兵可万余人,使人收聚亡卒。汉使人以利啖东越,东越即绐吴王,吴王出劳军,使人鏦杀吴王,盛其头,驰传以闻。吴王太子驹亡走闽越。吴王之弃军亡也,军遂溃,往往稍降太尉条侯及梁军。楚王戊军败,自杀。---《汉书》
可是传个几代人下去以后,谁还认识谁呢?要是遇上一两个野心家的话,那岂不就会天下大乱了吗?
比如说在西汉初期,刘邦就分封了大量的诸侯王。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之下,诸侯王的权力依旧非常大。他们占据着重要的财政资源,逐渐成为地方上强大的力量。
到了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就是血淋淋的例子。吴王刘濞的实力太强大,不仅拥有收税、征兵的权力,甚至掌握了铸钱的权力,相当于是第二个汉朝朝廷了。
所以说分封制对中央集权的伤害是非常严重的,只有郡县制的大力推行,才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发展。
总结:周王室到了战国时期,只能保证自己的温饱问题。周天子的地位是一天不如一天,很显然他们已经失去了领导天下诸侯的能力。战国时期的周天子更是无能至极。
因为周围的诸侯国都相继变法图强,逐渐壮大了实力。相比较而言,周天子的势力范围就在不断缩小了。
他手里没有足够的军队捍卫自己的权力,只能够默默地接受天下诸侯们的欺凌。伴随着地盘的缩小,周天子还要考虑一件事,那就是自己的温饱问题。
因为地盘小了,百姓就少了,为你种地的人少了,那到手的税收自然就少了。在这种情况下,周天子必须要极力维持家里的正常用度,日子过得紧巴巴的。
参考资料:
《史记》
《汉书》
xzj是哪个人物缩写?
xzj是朱星杰的缩写。
朱星杰(英语:J.zen),1994年4月17日出生于重庆市,中国内地创作型男歌手、音乐制作人、魔术师,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
1994年出生的朱星杰在一堆未成年选手里面算是高龄了。不过毕业于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的他实力出众,更是因为参加过去年的《中国有嘻哈》小有名气。其实他参加过的综艺非常多,却还没出道成功。
大秦帝国西公是什么人?
大秦帝国西公是西周公国国君西周公
西周公国
西周,中国历史上的古国名,战国时代的一个小国。
公元前441年,周贞定王崩,其有四子,长子姬去疾继位,即周哀王。三个月后,二子姬叔弑兄篡位,即周思王。
五个月后,三子姬嵬又弑兄篡位,即周考王。姬嵬弑兄篡位之后,忧前事重现,周考王元年(前440年),姬嵬即位后,划王畿河南之地,封其弟揭于王城,建周国,疆域为瀍水以西、洛河以南,是为西周桓公,形成一小诸侯国。
前367年因公子根的叛乱,赵成侯遂“与韩分周为两”,周王畿于是分裂为东周、西周两个小国。
至周赧王八年时(前307年),秦军逐赧王出成周王宫,赧王徙居西周王城。前256年,秦攻西周国,西周君降。同年,周赧王去世。公元前255年,秦灭西周国
西周的灭国之君?
西周灭亡时的君主是周幽王。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击败商纣王,在朝歌建立祭室,开启了西周历史。公元前771年,犬戎攻陷西周都城镐京,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
周幽王是西周的第三位周天子,他是周宣王之子,原本就是一位昏庸之君,而且还宠爱一位叫褒姒的美女。
褒姒虽然人美,但不爱笑,周幽王想尽办法希望博得她一笑,却始终不成。
后来有位大臣建议“点烽火”,没想到褒姒真的笑了,这让周幽王很有成就感,于是“点烽火”的游戏一发不可收拾,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烽火戏诸侯”。
后来,犬戎真的来攻,周幽王点烽火求救时,却再也没有诸侯赶来。于是,西周灭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