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的儿子,少年嘉庆里面最后谁是皇上是永琰还是永腥?
没有。
剧中,永琰被正式封为太子,还想与花椒再续前缘,但花椒拒绝,并说,她一辈子都是福康安的夫人。最后花椒送福康安的灵柩回乡。角色介绍 爱新觉罗·永琰 乾隆十五子,聪明好动,秉性纯良。无意皇位之争,在市井中认识耍杂耍的花椒,两人相爱。却因十一阿哥永瑆的阴谋和乾隆的刻意安排被逐出宫,体验了民间疾苦,终于认清永瑆的真面目,开始认真面对人生与父皇的期望,最终成为太子。花椒 市井老百姓的女儿,以杂耍为生,无意中救了十五阿哥永琰,两人相爱。乾隆原本看中花椒的人品,默认其在永琰身边,但舅姥爷怕出生低微的花椒会耽误永琰的前程,用诡计逼迫花椒嫁给了将军福康安。福康安牺牲后,花椒一人远去,与永琰相忘于江湖。剧情简介 乾隆末年,诸皇子争位,其中最有可能继位的是为乾隆所称许的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为此,众大臣在朝野内外明争暗斗,二位皇子的母亲也频出奇招以讨乾隆欢心。永琰天性豁达,对此了无兴趣;永瑆却充满野心,并得和珅鼎力相助,渐占优势。为对付永琰,和珅将其心上人花椒下狱;永琰冒死救出,和珅随即派兵追杀。乾隆得知,要求和珅誓死保护。是杀是保,和珅两难,最后只好应承以先求自保;可永瑆不惜牺牲盟友,着兵全力追杀。事已至此,和珅只好携永琰逃亡。永琰之母魏佳氏认为永琰如此景况是因花椒,便逼花椒嫁给了永琰的好友福康安。永琰对福康安娶花椒之事一直耿耿于怀;永瑆派人追杀永琰,福康安为救永琰身负重伤。永琰问乾隆,福康安是否是乾隆帝的儿子,乾隆帝否认。在福康安奄奄一息时,乾隆骗福康安乃自己亲生儿子,福康安终于在谎言中带着微笑平静死去。乾隆手持剑,想要亲手杀掉永瑆,但世事难料,永瑆疯了。永琰被正式封为太子。永琰还想与花椒再续前缘,但花椒拒绝,并说,她一辈子都是福康安的夫人。于是花椒送福康安的灵柩回乡。乾隆想在自己死后安排嘉庆杀和珅?
和珅是清朝最大的贪官,他所贪的钱财折合白银8亿两,相当于乾隆时期国家十年财政总收入。乾隆对此应该是心知肚明,他之所以不杀和珅,一是和珅聪明能干,善于溜须拍马,深得乾隆的钟爱。二是乾隆想把这大礼包留给儿子嘉庆,好让嘉庆杀掉和珅立威立德。既然和珅必死无疑,那么乾隆为何要把自己最喜欢十公主许配给和珅的儿子,这不等于把女儿往火坑推吗?
其实,事情远非我们想象那么简单。乾隆把心爱十公主许配给和珅的儿子有三重用意。
一:爱屋及乌。和珅跟随乾隆几十年,虽说贪了无数钱财,但也确实办了不少大事。比如说编修《四库全书》、与外国使臣打交道(和珅会四种外语)、充实乾隆的小金库等等。最重要的是,和珅摸透乾隆脾气,尽说些乾隆爱听的话,遇上这样懂事的大臣哪个皇帝不喜欢!可以说,乾隆无一日离不开和珅,无一日不想听和珅谄媚之语。自然,对和珅的儿子也是乍看乍顺眼,把公主嫁给他,也是情理之中。
二:通过联姻达到政治目的。和珅在乾隆朝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臣。控制不好,会反受其累。乾隆把女儿嫁给和珅的儿子,表面看是对他无限宠幸,实则等于在和珅安了一个眼线,和珅敢不老实吗!事实证明,和珅对此是感恩戴德,对乾隆越加忠心耿耿。纵观他在乾隆时期,虽说一手遮天,但对乾隆从未生过二心。
三:为了给和珅家留下一点血脉,能使他后继有人,香火不断。以和珅所犯罪行,绝对是满门抄斩。乾隆把女儿许配和珅的儿子,嘉庆在杀和珅全家时就会有所顾忌,总不能因此让妹妹守寡一辈子吧!因此,对和珅儿子网开一面,应该是意料中的事。乾隆的用心不可谓不良苦,对和珅也算是尽了君臣之义。
假如和珅在阴间遇见乾隆,一定会倒头就拜:谢谢皇上留臣全尸,谢谢皇上给和家留下一丝血脉。
被乾隆带去祭拜一个年仅9岁的孩子?
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已经85岁的乾隆皇帝在勤政殿宣布二十二年前即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秘密立储的密旨,乾隆当场宣布在二十二年前他即已秘密册立皇十五子颙琰为皇太子,确立了颙琰的皇太子身份,并宣布第二年乾隆退位,改元嘉庆,颙琰也就在第二年成为了嘉庆皇帝。
嘉庆在这一年九月份获得了皇太子身份,虽然再之后的四年中他实际上还是皇太子,毕竟大权还都掌握在退位的乾隆手中,但毕竟之后那四年嘉庆的身份已经是皇帝了,所以嘉庆只做了三个多月的皇太子。
也就是在嘉庆成为皇太子之后,乾隆立刻带嘉庆去天津蓟州朱华山祭拜了一个死时年仅9岁的孩子,乾隆还当场让已成为皇太子的嘉庆向这个孩子的灵位行叩拜大礼。那么这个年仅9岁就去世的孩子究竟是谁?他为何会让已经贵为皇太子的嘉庆行叩拜大礼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这个年仅9岁就去世的孩子他是嘉庆的二哥,乾隆的嫡子永琏。
爱新觉罗·永琏是乾隆与嫡妻富察皇后所生的儿子,他在雍正八年(1730年)出生,他是乾隆的嫡子,因此从出生起就受到了父亲乾隆和祖父雍正的喜爱,雍正更是亲自给其赐名为永琏。
雍正当初赐名为永琏时,就已经暗示着永琏将来会做为皇位继承人承袭大位,史书称永琏其名为“隐示承宗器之意”。由此可见雍正对永琏也是寄予厚望。
永琏天资如何史书中没有详细记载,但可以肯定永琏深得乾隆喜爱,乾隆在继位之后,考虑到清朝自顺治入关再到自己这共四位皇帝,但没有一人是嫡子身份继承皇位,因此已经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乾隆决意从自己这开始就一定要册立嫡子为皇太子,所以在乾隆即位后即乾隆元年(1736年)年仅7岁的永琏就被乾隆写好密旨秘密立为皇太子了。
不过很可惜,被秘密立为皇太子之后仅两年多,年仅9岁的永琏就因偶感风寒于乾隆三年(1738年)十月十二日夭亡。
永琏去世让乾隆十分悲痛,主要在于永琏是他的嫡子,也是他属意的皇位继承人,而永琏突然夭亡让乾隆十分意外且悲痛,乾隆为了永琏去世五天没有上朝,可见乾隆对于爱子夭亡有多么悲痛。
永琏夭折后,乾隆将继位时秘密立储的谕旨公布于众,乾隆对外公布了自己继位时秘密册立了永琏为皇太子。乾隆虽然没有正式册封永琏为太子,但已经被秘密立为皇储,只是差册封仪式而已。
因此乾隆命礼部以太子之礼安葬永琏,并且追谥永琏为太子,还给永琏上谥号为端慧皇太子,并且昭告天下,乾隆并诏命天下在书写文字时要避讳永琏名字中的“琏”字。
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
——《乾隆谕旨》
后来锦州知府善琏就因名字中“琏”字触犯永琏忌讳,因此善琏改名为善连。由此可见乾隆对永琏太子之名分的重视,并不只是死后追谥而已。
虽然永琏只有9岁就夭折了,但乾隆对他的葬礼和墓地还极其重视,经过多名重臣反复挑选,最终乾隆拍板确定了在天津蓟州与河北遵化清东陵山脉相连的朱华山作为永琏的墓地。
为了迁走选定在朱华山吉地内的部分农民,乾隆命内务府从优赔偿农民拆迁费,共计赔付了三千零五十六两作为被选中墓地内的农民拆迁费。
内务府最终圈定了朱华山内二顷七十三亩八分九厘地为永琏墓地禁区,为了给永琏修筑陵寝,乾隆让内务府拨款十六万八千二百三十五两白银和三百七十八两九钱金叶子做为工费,而乾隆又让从工部拿取的建材更是不计其数,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乾隆打造出了清代最为豪华,规格最高也是唯一的皇太子陵寝。
其实乾隆在为永琏营建陵寝上就已经明显超出规格,在制度上也为永琏逾制了。乾隆在永琏入葬朱华山后,每年清明、中元、冬至、岁暮时乾隆都会派王公贵族前往朱华山祭奠永琏。
而根据清朝的制度,只有皇帝和皇后死后才能享受到如此殊荣,即便永琏是皇太子按照礼制也不应该享受这种死后的殊荣待遇,所以乾隆在永琏死后祭奠上已经逾制。
据记载在永琏夭折后的最初几年,都是由乾隆的五弟和亲王弘昼亲自前往朱华山去祭奠永琏,以辈分而论弘昼是永琏的叔叔,即便永琏是皇太子,按照正常祭奠礼,乾隆也应该是派一些宗室成员,非直系皇亲或者大学士、尚书等重臣去祭奠就可以了,但在永琏去世后最初的几年里却是他的亲叔叔弘昼前往祭奠,这基本是上按照皇帝之礼举行祭奠了,可见乾隆在祭奠对永琏逾制很多。
由于乾隆对永琏的陵寝打造的极为豪华,因此到了晚清时期永琏的陵寝也被很盗墓贼打起了主意。晚清至民国时期,由于清政府灭亡,看护陵寝的披甲人也都早已撤走,因此永琏的端慧皇太子陵寝多次被盗墓贼光临,到新中国成立后,永琏的陵寝不仅地宫中殉葬品被洗劫一空,就连地下、地上宫殿的砖、石、瓦、木也全被拆走。如今这座园寝已不复存在。这也是乾隆过于奢侈安葬永琏的恶果。
当然这些都是后话,再说归正题,乾隆为何会让嘉庆去祭拜已经去世五十多年的永琏陵寝呢?
主要其一在于乾隆对永琏夭折非常的悲痛,这可以说是他一生之痛,从永琏夭折后乾隆为他举办逾制的葬礼和奢华的墓地就能看出乾隆对失去嫡子有多么心痛,所以他希望嘉庆及其子孙后代都能永远尊崇永琏。
因此乾隆让嘉庆去祭拜永琏是想让嘉庆明白,永琏才是乾隆心目中最属意的皇位继承人选,而嘉庆的皇位是永琏“让”给他的。
史书记载乾隆以“端慧皇太子先曾密立。已有名分,非因以弟拜兄”之故,命嘉庆向端慧太子行叩拜之礼,之后载其仪入会典。
乾隆这意思就是想告诉嘉庆,永琏才是最早的太子,是他夭折了才轮到你继位,所以刻意强调这次祭拜并不是嘉庆以弟弟身份祭拜兄长,而是以君臣之礼祭拜,乾隆的用意很明显,就是告诉嘉庆他的太子之位算是得自于永琏。
要知道永琏9岁夭折并没有子女,乾隆因为永琏有着太子的名位,所以怕引起皇位之争并没有在孙子辈过继给永琏子嗣,因此乾隆担心自己去世后,嘉庆一脉的后代皇帝会淡忘永琏,断掉永琏死后的香火,故此乾隆刻意命已经成为太子的嘉庆向永琏行叩拜大礼,就是想让嘉庆及其子孙这一脉永远记住嘉庆的太子之位得自于永琏,让嘉庆及其子孙后代能永远铭记尊崇永琏。
所以说乾隆真的是非常偏爱于嫡子永琏,生前立为太子,死后大为铺张的修筑陵寝,还担心自己死后永琏墓前没有香火,又借机会让嘉庆祭拜永琏行君臣大礼,好让嘉庆及其子孙永远记住皇位传自于永琏。
乾隆的如此用心,嘉庆也确实了然于心,后来乾隆去世后,嘉庆对哥哥永琏也是尊崇备至,又多次亲临永琏陵寝祭拜,并且临终前还叮嘱儿子道光也要看护好永琏的陵寝,道光继位之后也曾经三次前往永琏的陵寝祭拜,可以说嘉庆和道光父子算是都没让乾隆白费苦心。
除了乾隆偏心永琏,希望嘉庆及其子孙能永远尊崇铭记永琏之外,再者乾隆还有一层意思就是想告诉嘉庆,皇位继承人并不只有你一个,我虽然退位,但是大权还得由我说了算。
乾隆的皇位继承人除了嘉庆之外,他后来还曾打算册立过富察皇后所生的皇七子永琮为太子,但很可惜的是乾隆还没来得及秘密立储,永琮出生两个多月就夭折了,而乾隆一生的挚爱富察皇后也经受不住两次丧子之痛的打击,随后去世了。
乾隆的嫡妻、嫡子去世对他打击非常大,所以乾隆曾经一度根本没有心思去考虑继承人的问题,直到五阿哥永琪逐渐展现出才能。
永琪生母愉妃珂里叶特氏出身低微,本来以生母出身而论乾隆是无论如何不会考虑永琪当继承人的,但永琪自身才能太为卓越。
永琪除了汉语之外,还精通满语、藏语、蒙古语等语言,语言天赋只是其一,在文化方面永琪更是全能,永琪不仅精通书画,还更精通天文地理和历法算术。永琪除了文化素质非常全面之外,他的武技也十分了得。永琪的相扑骑射技艺冠绝乾隆诸子之中。
永琪除了才能全面且卓越之外,更难得的是他的人品还很高尚,至诚至孝。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当时乾隆在圆明园九州清晏殿居住,结果九州清晏殿突然失火,当时乾隆的弟弟弘昼和弘曕以及其他儿子都没有及时赶来救助,只有居住距离乾隆九州清晏殿最远的永琪第一时间赶到,并且不顾危险冲进火中背负乾隆而出。
永琪这一行为让乾隆十分感动,乾隆认为永琪是至纯至孝之人,再加上永琪才能卓越,所以这次失火事件之后,乾隆就已经决定想立永琪为皇位继承人了。
不过很可惜的是永琪后来也患病英年早逝了,在永琪临终前,乾隆册封其为荣亲王,而荣亲王爵位在清朝更不是随便册封的,因为这个爵位意味着与太子之位挂钩。
顺治曾经非常宠爱董鄂妃,后来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顺治曾经打算将其确立为皇位继承人,但很可惜这个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顺治为此十分悲痛,皇四子夭折后,顺治就想追谥他为皇太子,但这一想法遭到了生母孝庄太后的反对,孝庄太后十分不喜顺治专宠董鄂妃,因此更不能让顺治追封一个妃子生的儿子为太子,顺治迫于孝庄太后的压力,只得改追封这个夭折的孩子为荣亲王。
所以自此之后清朝荣亲王爵位就意味着获得了皇帝的认可,是与太子之位相关联的亲王爵位,因此乾隆册封永琪为荣亲王寓意很明显就有传位之意。而清朝自永琪之后没有人再受封荣亲王爵位。不过永琪最终还是英年早逝,去世时年仅25岁。
因此来说选择嘉庆做继承人是乾隆的无奈之选,他曾经属意的三个继承人不是夭折就是早逝,这才让乾隆无奈之下选择嘉庆。
乾隆在八十大寿接见英国公使马戛尔尼时,还曾经当着已经被他秘密立储的嘉庆面跟英国人表达先后痛失三位继承人的话语。
(乾隆):朕登极之初。恪遵家法。以皇次子为孝贤皇后所出。人亦贵重端良。曾书其名。立为皇太子。亦藏于正大光明扁内。未几薨逝。因追谥为端慧皇太子。其旨亦即彻去。不复再立。且皇七子亦皇后所出。又复逾年悼殇。若以次序论。则当及于皇长子。既弗克永年。而以才质论。则当及于皇五子。亦旋因病逝。
——《清史稿》
乾隆这意思就是嫡子先后夭折,本应该立皇长子,可惜乾隆的皇长子永璜英年早逝,因此以才能选拔继承人应该是皇五子永琪,不过也是英年早逝。乾隆这话里话外的意思无不透漏着面对选择继承人的无奈。
实际上乾隆当时除了嘉庆之外,还有一位比较欣赏的儿子也可以做为皇位继承人,这个人就是皇十一子永瑆。
永瑆曾经确实对嘉庆的皇位继承人身份威胁很大,他善于文学,工于书画,尤其是书法更是一绝,永瑆与刘墉、翁方纲、铁保并称为乾隆时期书法四大家。不过永瑆过于文弱不善骑射,因此乾隆才选择了各方面能力比较均衡都还可以,算是弱化版永琪的嘉庆。
所以乾隆下命令让嘉庆对永琏行叩拜大礼,就是想告诉嘉庆,即便我退位了,也还得我说了算,天下大权还得掌握在我的手中,不然你根本就不是我最满意的继承人,我能立你为太子,也能将你废掉,再改立永瑆。
写在最后因此乾隆让嘉庆去祭拜9岁夭折的前太子永琏是寓意颇多,除了乾隆偏爱于永琏之外,也是想借此敲打敲打准备接位的嘉庆。
正是乾隆这种心态,也造成了嘉庆继位之后的尴尬局面,在乾隆退位后的四年里,名义上嘉庆是皇帝,可是真正的实权还是掌握在乾隆手中,玉玺在乾隆手中,连养心殿还是由乾隆训政,而嘉庆当上皇帝之后还依然住在皇子时期所居住的毓庆宫中。
可以说嘉庆继位初期,除了身份称呼和名号上与之前有了变化之外,其余的权力几乎没怎么变动。这也是嘉庆继位初期清宫中的尴尬局面。
其实想一想如果永琏真的能把老爹乾隆熬死的话,那会是什么局面。乾隆19岁生育了永琏,也就是说乾隆89岁去世时,70岁的永琏登基,永琏如果能活到乾隆去世,那他就是当了64年皇储,都能赶上现代英国当了69年皇储的查尔斯王子了。
再想一想70岁的永琏当皇帝继位,早已是暮气沉沉,恐怕还不如壮年继位的嘉庆干得好了,如果乾隆最终传位给70岁的永琏,没准清朝就得提前灭亡几十年了……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实录》
小岛知风拙见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
嘉庆皇帝继位的儿子是苏完尼瓜的儿子吗?
嘉庆帝的继承人是他的第二子旻宁。
道光帝爱新觉罗·旻宁,生母是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题目中提到的苏完尼瓜指的是苏完尼瓜尔佳氏,嘉庆帝嫔妃之一,嘉庆帝在世时册封为安常在,道光帝登基后尊为皇考安嫔,而苏完尼瓜尔佳氏也未曾诞下子嗣。
乾隆皇帝为什么要立一个毫无存在感的庶子当皇帝?
谢谢邀请。
对于清朝的嘉庆皇帝,似乎并没有多少能让后人记住的功勋,除了扳倒和珅,不像康熙、雍正、乾隆的文治武功,而且和珅似乎也是乾隆留给嘉庆的一项经济遗产。
嘉庆是乾隆的第十五子,既不是嫡子也不是长子,当然清朝是立贤不立长的,可嘉庆资质实属一般,为何能当上储君呢?
很大程度上和他的几位哥哥夭折有直接关系。乾隆最宠爱的二皇子永琏,密储立为太子,永琏这个名字是他的祖父雍正帝取的,据说含有将来要继承皇位之意。未想两年多以后,永琏竟病死了,年仅九岁。
后来想立七皇子永琮为皇位继承人,但未想永琮只活了20个月,便病死。乾隆对二皇子永琏和七皇子永琮的喜爱是因为对其生母,也就是孝贤纯皇后的喜爱,她是乾隆帝原配嫡后,二人相爱无比,但是随着两位皇子的夭折,孝贤纯皇后倍受打击,乾隆十三年,随帝东巡,崩于德州舟次,乾隆深为哀恸,作《述悲赋》悼之。
除了二皇子和七皇子,乾隆还有意传位于五皇子永琪,乾隆曾说:“其时朕视皇五子于诸子中更觉贵重,且汉文、满语、蒙古语、马步、骑射及算法等事,并皆娴习,颇属意于彼,而示明言,及复因病旋逝。”
乾隆三十八年,十五皇子被密建为皇储,五十四年被封为嘉亲王。六十年被正式宣布立为皇太子。第二年正月,受乾隆帝禅位即帝位。其后,朝政仍被太上皇乾隆帝控制,颙琰暂时居住在毓庆宫。嘉庆四年,乾隆帝驾崩,开始亲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