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与胡兰成,岁月静好的出处?
岁月静好的完整诗句是:琴瑟再御,岁月静好。
出处:我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当中的《国风》部分的《郑风》中的一首名为《女曰鸡鸣》的诗歌,诗经当中的原句是“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原文:
女曰鸡鸣,士曰昧旦。子兴视夜,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
弋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之好之,杂佩以报之。
译文:
女说公鸡已打鸣,男说天色尚未明。你快起来看天空,启明星儿亮晶晶。鸟儿空中正飞翔,射些鸭雁给你尝。
射中鸭雁拿回家,做成菜肴味道香。就着美味来饮酒,恩爱生活百年长。你弹琴来我鼓瑟,夫妻安好心欢畅。
知你对我真关怀,送你杂佩表我爱。知你对我多温柔,送你杂佩表我情。知你对我情义深,送你杂佩表我心。
我读过张爱玲的色戒倾城之恋金锁记半生缘想知道她还有那些精彩的小说?
《倾城之恋》颇有点名著《乱世佳人》(又译《飘》)的味道,都是一场战乱成全了一段感情,结果略有不同罢了。《半生缘》情节曲折,多段感情,多个人生,分分合合,在事态变迁中让人感叹一切匆匆,有种年代的沧桑感,不过也非常能反映张爱的文学功底和细腻的写作手法。个人觉得,可以先看看《倾城之恋》,首先它是一部短篇小说,可以容许你耐心的读完,而且情节相对于《半生缘》来说比较简单一点,结局多少还是比较皆大欢喜的。读完它之后,再读《半生缘》,相信会对你有所启发。
胡兰成到底成就了张爱玲?
张爱玲中国现代女作家,1920年生于上海。她家世显赫,祖父张佩纶是清末名臣,祖母是大名鼎鼎的北洋大臣李鸿章的长女李菊藕。但是到她这一代时家道中落,张爱玲的童年是不快乐的,她的父亲张志沂个性软弱,儒雅闲适,母亲黄素琼漂亮勇敢,自立坚强。在张爱玲五岁时,她母亲到欧洲留学,后来父母因性格差异太大离了婚。 张爱玲的身世和她成长的历程使她形成了孤傲的性格,她不太喜欢与人来往,更不喜欢见陌生人,即便是她最热心的读者,然而有一个人却例外,那就是她后来的第一任丈夫胡兰成。
胡兰成第一次去拜访张爱玲时吃了闭门羹,但第二天张爱玲给他打了电话,并拜访了他。胡兰成在广西湖南做过老师,在燕京大学给副校长抄写文书,写得一手好文章,他还有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性情温和细腻,是一个情场老手。张爱玲这个没有任何异性经验的女孩,第一次见面就被他的口才和渊博的知识给震住了。胡兰成之所以和张爱玲走在一起,除了她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作家外,还有她那高贵的出生,这对胡兰成这个从浙江嵊县农村走出来,但又爱慕虛荣,一路辛苦钻营而在汪伪政权中的高官来说,他实在太需要这张王牌来为他支撑门面,提高身价了。
然而,张爱玲却深深陷于了情网,“见了他,她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但她心里是欢喜的,从尘埃中开出花来”。在和胡兰成相识,相知,相爱的这段时间里,也是张爱玲创作生涯的黄金时期,其数量之多,质量之高是有目共睹的。胡兰成对她的写作是有帮助的,两人在一起会讨论一些文字话题。爱情是最好的灵感,胡兰成给张爱玲无限的想象,她一系列重要作品都发表于两人相恋和婚后的前期,如《连环套》,《红玫瑰和白玫瑰》,《童言无忌》,《殷宝艳送花楼会》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作品。
但婚后不久,胡兰成去了武汉,很快又和一个叫周训德的护土好上了,而不知情的张爱玲还每天给他写信,她对他的爱是忠诚而深厚的。后来,胡兰成也和张爱玲提到周训德,并讲她这样好,那样也好。
1944年底,汪伪政权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兰成在逃往温州避难时又与一个叫范秀美的好上了,他全然没有把张爱玲放在心上。张爱玲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她对他己失望透顶。因为他的牵连,她已不太有作品面世,即便后来他们离了婚,她的创作成就也没有超过这一时期。
常有人说,离开胡兰成的张爱玲,萎谢的不只是她的爱情,还有才华,是有一定道理的。胡兰成曾成就了张爱玲,也葬送了张爱玲。从此之后,天才作家,不再有那么多的天才作品问世。
张爱玲和胡兰成为什么没有孩子?
张爱玲和胡兰成没有孩子的原因,有很多种说法和猜测,但具体原因并不清楚。
有人认为,这可能与他们的婚姻生活不太和谐有关,也有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生理原因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的。
张爱玲在她的自传《红玫瑰与白玫瑰》中提到,她曾经多次尝试怀孕,但都没有成功。而胡兰成则在他的回忆录中提到,他们曾经尝试过采用孩子,但最终也没有成功。无论是什么原因,这都是他们个人的私人问题,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隐私和选择。
胡兰成给张爱玲的一封信?
胡兰成给张爱玲写了第一封信。这份信虽然写的很肉麻,可因为胡兰成在信中认为张爱玲“谦逊”,这让平时常常被人评价为“刻薄”的张爱玲大为感动。
于是,张爱玲回信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懂得”二字在张爱玲的词典里非同小可,这似乎比寻常所谓“理解”还更深一层,她对“懂得”尤为看重,轻不许人。这个时候的张爱玲,已经对胡兰成生出知己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