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养殖利润,多深的水适合养殖

天美资源网

泥鳅养殖利润,多深的水适合养殖?

家乡养殖泥鳅,多深的水适合养殖?

泥鳅素有水中人参之称,因其营养丰富所以深受不少朋友喜爱,因此市场上泥鳅的价格也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台湾泥鳅还没有大面积养殖之前,泥鳅的价格上涨的特别快,因此也出现了不少养殖泥鳅的养殖户,踏火前几年也加入了这一队伍。那么在养殖泥鳅的时候,多深的水适合养殖呢?对于这一问题,踏火来说一下个人的经验和见解。

泥鳅养殖利润,多深的水适合养殖

如果是规模养殖的话,则还得看泥鳅的品种及季节,不同品种和季节、泥鳅的规格不同其所需要的水深也不尽相同。踏火曾规模养殖过几年的泥鳅,就个人经验来说,如是养殖本地泥鳅则需要的水深会低一些,正常情况下水深有1米到1.5米就已足够了。如果养殖台湾泥鳅则对水深要求高一些,一般要求水深在1.5米以上,有一些养殖户甚至是直接用养殖食用鱼的塘来养殖台湾泥鳅,这种塘的水深都是在2.5米以上用来养殖台湾泥鳅同样很好。

当然了,养殖泥鳅时看塘里的水深是不是合适也得从其它方面来考虑,例如当泥鳅处于苗期时,这时的泥鳅适合在水位浅的水体中生活,一般的寸片苗放在水深在0.7-1米深的塘里是最合适的,之后随着泥鳅长大则慢慢将水位加深。

同时水位也会随季节的不同出现一些变化,在夏季高温季节里,这时泥鳅生长快、吃食多,这样水质变化也快,加之水温高塘里的泥鳅易出现不适。在这种情况下则建议将塘里的水位加到最深,水位深了之后,塘底层的水温会低一些,这样也利于泥鳅生长,同时水位深了之后。塘里水体中的总氧量增加,这样在养殖过程中泥鳅也不易出现缺氧。而到了冬季,如果要准备将泥鳅过冬,则同样要将水加到最深入,这样底层水的水温高一些也利于泥鳅越冬,等到了春季,这时水温处于上升时期,为了让水温快速回升、让塘里的泥鳅早些出来吃食,这时可以将水位适当降低一些。

综上,我们在养殖泥鳅时的一个最适水位也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需要在养殖过程中根据泥鳅的品种和大小、季节等来灵活调节才行。

以上为踏火个人经验、见解,仅供参考用,更多的水产、水族类经验分享敬请关注踏火逍遥说鱼,谢谢!

谁的经济收入价值高一些?

养殖黄鳝和泥鳅,可以搭配着来养。从经济上

考虑还是推荐养殖黄鳝,搭配一点点的泥鳅来养殖比较合算,这里我们来详细了解下:

首先,我们从地域上来区分,南北方地域气候不一样,养殖的方法方式也大不相同。

大概了解了一下,北方受气侯天气的影响,规模化养殖黄鳝和泥鳅的比较少。

南方来说,还是比较了解的,前几年有刮过一段时间的养殖黄鳝热潮。在我们家乡,基本上家家户户都有养殖过黄鳝和泥鳅,方法也是各种各样,有挖池塘养殖的,河里搭纱网箱养殖的,也有在池塘里搭纱网箱养殖的,结合家家户户的成果,后面都普遍使用池塘搭纱网箱养殖。

河道里搭纱网箱养殖,风险很大,因为河水的流动性,会带来很多不确定的变化因素,在加上船来船往,会出现一些不必要的损失,这一方法后来被淘汰掉了。

挖池塘养殖,这其中的苦只有养过的人才知道,黄鳝和泥鳅,都喜欢钻洞,到处乱钻,你都不知道它能跑到哪里去。在一点,池塘养黄鳝和泥鳅,避不开的一点就是鱼类,可能你天天喂食,看到食物有少,其实都是鱼吃了,很多到最后抽干水池看到的是黄鳝泥鳅没有,那几条鱼倒是吃的圆圆滚滚。

池塘里搭纱网箱养殖,基本上现在都采用这个方式。纱网箱做成3.5米宽,5米长,然后看你池塘大小能放多少个,每个纱网箱中间留半米的空间,搭起人行走的简易木桥,方便喂食和观察生长情况。等这些搭建好,再放每个网纱箱放一些飘浮的水草即可。注意的是天气炎热的时候要换水降温,以及对水质环境的检查。

确定好养殖方式,再就是往每个纱网箱里投放黄鳝和泥鳅,黄鳝先投放,具体投放数量和比例己经记不起来了,这个可以找人老农问问。然后等过个10天半个月再投放泥鳅,每个箱里只需放十几条即可,这东西好养活,繁殖也挺快。

为什么要放泥鳅呢?改善环境,清理垃圾,泥鳅喜欢沉到底找食,刚好能把网箱底下一些剩下的食物残渣清理掉,保护水质。

喂食一天两次,不要天天喂饲料,可以找一些田螺,河蚌,当然都是挖好切碎了的,也可以买一些便宜的鱼类煮熟了喂,这样生长的更快些。定期检查一下进食情况和生长状况。

总结来说,搭配着来养殖。

当然,这些都是些个人的拙见,有更好的建议大家一起来探讨!

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哪个好钓鱼?

野生泥鳅如果你在菜市场看到就赶紧买吧,买到就是赚到,比起一般的泥鳅肯定味道更好,营养价值更高,下面来看野生泥鳅的特征和养殖泥鳅的区别。

一,泥鳅的特征

泥鳅体形圆,身短,皮下有小鳞片,颜色青黑,浑身沾满了自身的粘液,因而滑腻无法握住。体细长,前段略呈圆筒形。后部侧扁,腹部圆,头小、口小、下位,马蹄形。眼小,无眼下刺。须5对。鳞极其细小,圆形,埋于皮下。体背部及两侧灰黑色,全体有许多小的黑斑点,头部和各鳍上亦有许多黑色斑点,背鳍和尾鳍膜上的斑点排列成行,尾柄基部有一明显的黑斑。其他各鳍灰白色。

二,野生泥鳅和养殖泥鳅的区别

1、看规格

自然水体中的野生泥鳅,都是天然繁育增殖,所以,当人工捕捞时,就会捕捉到不同生长阶段的泥鳅,个体大小参差不齐。并且,捕捞者的目的也是为了售卖,所以一般不去筛选规格,所以,卖的野生泥鳅也就规格不一,大大小小的了。人工养殖的泥鳅都是进购苗种进行养殖,为了便于养殖管理,苗种规格比较整齐,大小差不多。一个养殖周期结束后,养殖出的商品泥鳅大小也不会相差太大。

2、看体表

由于捕捞方式不同,如地笼、网等,再加上自然水体环境不同,捕捞难度大,捕起的野生泥鳅体表都会受到一定的损伤,或者带些污物。养殖泥鳅相对来说捕捞更容易些,受伤情况少。

3、看精神

一批野生泥鳅里,可能存在捕捞的时间不一样的群体,暂养时间太长的话,个体活力就有所差别,有的还活力十足,有的没精打采。养殖泥鳅一般都是同一天起捕的,“精神状态”上差别不会太大。

4、看品种

养殖泥鳅的苗种多数也是人工繁殖而来,所以品种一致,十条里面也几乎不会有一条杂品种。野生泥鳅品种就可能不止一种,甚至会有野杂鱼和个体小的黄鳝混在其中。

我们这去市场里买泥鳅,商家会用大盆装了让人挑,如果真有野生的,还是好分辨的。另外,现在野生的少了,有的人捕到了,也会自己拿出来卖。还有,如果熟悉捕野生泥鳅的人,直接和他买就行。

三,泥鳅养殖效益

1,养一亩泥鳅的成本

泥鳅的养殖投入主要是苗种和饲料,新手养殖泥鳅大多会选择寸苗(3~5厘米规格的泥鳅苗),目前养泥鳅寸苗一亩田需要约3500元投入。饲料主要选择蛋白含量在36%以上浮性鱼饲料,根据现在的养殖水平养殖一斤泥鳅的饲料成本是4.8元,泥鳅的亩产量一般在2000斤以上,饲料成本需要9600元。正常防疫消毒及调水

养殖清水田螺前景如何?

田螺的养殖前景很不错,但是效益可能就没有理想的那么好了。

现在喜欢吃田螺的人还是很多的,而且在外面田螺的销路也是不错的,卖的也是比较贵的。现在的人的口味也是越来越高了,所以吃一般的食物已经是没有多少胃口了,总想吃点新鲜的,而且田螺也是很多农村人小时候吃过的,现在再吃的话也是一种对于农村的怀恋吧。

先来大概说一下养殖的成本和利润吧。可能就会打消很多人想养殖田螺的念头。

成本来说一亩地不是很大,但是要找到适合田螺生长的环境,水源要充足,如果是专门养殖的话,还要稍微整理一下水田。如果是附带养殖的话就没必要了。如果是专门养殖的话,一亩地的成本大概在一千块左右,买种一亩田放100KG,大概就是400块左右,然后加上饲料,饵料,还要培养一些水草等等这些成本加起来200到300怎么也是要的。然后就是人工,消毒,水电等费用加起来又是两三百,如果再加上一些不可预估的成本,那么再加一百左右应该不多。加起来也就差不多一千块左右了。

再说利润,现在田螺的收购价格在2到3块一斤。这个价格其实算和不错的了,像我们农村这边每年夏天一些收购的价格就一块多一斤。当然这些田螺都是老百姓在田里捡的,不是养殖的。也就不算成本了。如果只专门养殖的话,一亩田大概能收1000斤的田螺,那么毛利润也就是两千多到三千左右,除去成本的话,一千多差不多是比较正常的。

所以说利润不是那么高的,和很多人想的可能有点出入的。当然如果是和种粮食比起来的话,那么应该还是要好一些的。现在种水稻已经是不赚钱了。

其实现在种植水稻,然后在水稻田里养殖田螺,泥鳅,龙虾等等这样的模式,这样做的人是越来越多了,单纯的养殖田螺除非是大规模的养殖,一下子养殖几百亩的话,那么还是可以的,如果只是农村小打小闹的话,养殖几十亩的效益也没有多少,还不如在外面打工。

养殖田螺的技术不是很高,前期把水田整理好,然后消毒,放田螺,培养水草,之后就是投放饲料了,米糠,豆渣,一些烂菜叶,瓜果等等都是可以的。或者是一些动物内脏也可以的。然后就是注意田里的水草的涨势,调节水质,追肥,再就是防逃等等。所以技术不是很难。

但是说实话养殖的效益确实不是很高,所以要么就是大规模的养殖,或者是一些水稻种植户可以考虑在田里放一些,而且也可以增加水稻的产量。还可以发展休闲农业,养田螺,养龙虾等的孩子后吸引人过来玩,旅游,观光等等。

有谁能帮我算下预算和收益?

苗种选择2到3厘米的小泥鳅,大概500块/万尾。

一亩投放10万到15万尾之间,也就是5000到7500的苗种钱,加上饲料消毒药品等大概还需要每亩3000到3500之间,我说在一般的情况下,不出意外,也就是泥鳅不发病,不逃跑的话。到收获时在1500到2000斤之间,泥鳅各地的行情不一样,夏天便宜年底贵。呵呵看你那的行情了,我们这夏天在7到10快,年底在16到20快,这么说你该算的清楚了吧。另外买苗种时候买小规格的苗种更便宜。在0.7厘米的小规格我们这150快/万尾,但是饲料也同时贵了。初期养殖建议买大规格的 泥鳅苗。。另外给个忠告,搞养殖一定要专,要勤快,多检查,多请教有经验的,泥鳅还是比较好养的,至少在一个池塘鱼死了泥鳅还活着呵呵,不要过分担心,有想法要变成现实才有可能成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