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小龄童的妻子,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你看了几遍?
这部经典几乎每年都要看上几遍,现在已经不下于几十遍了,真是温故而知新每一次感觉都不一样。其中感觉最喜欢的要属《三打白骨精》了,不仅经典又好看。
要说起《西游记》自打我记事起就有了,当时由于家里不宽裕并没有电视,每次要看的话就必须去邻居家看。记得那时候《西游记》是在八点多的时候在中央一套开播,那时候还小也有三岁多吧,每天早上早早的就起床吃完早饭就往邻居家跑。有时候端着饭碗就去了,真是一个纯真的年代什么都不用去想。记得在别人家看电视还要守邻居小朋友家的规矩不许大声说话,真是那时候就学会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了。那时候是天线每当星期二电视台就没台了,星期六星期天又不播这几天总是难熬的几天。满满的回忆真是停不下来,说了这么多改回正题了。86版《西游记》中让我记忆最深也很喜欢的就是《三打白骨精》了!尤其是白骨夫人的白骨洞遍地骷髅,那场景布置最让我记忆犹新的是看完后,晚上上厕所都不敢一个人去了。
这部《三打白骨精》和包括他的前十多集是1982年到1985年完成的,1986年春节正式播出,所以才叫做86版西游记。当电视制作真认真一部剧能拍几年,而现在几个月就出一个,还都是靠什么颜值小鲜肉拍的一点演技都没有,纯属糊弄事儿。这部86版《西游记》是央视助资拍摄的,资料上说当时为了特效还专门花高价买了特效机,能把拍出来的人变大变小。可是制作后人一转身就变成了纸片人,本来想拍立体的可是由于少了一个软件而失败了。而白骨夫人把人吸干血挂在墙上,当时变成了纸片就是用了这部特效机,还拍出了不一样的感觉。
六小龄童因饰演美猴王而出名?
很多人说网友黑六小龄童,这是不对的,黑的前提是六小龄童没有错,网友才是黑。可是如果网友批评的没有错,这只不过是善意的批评了,倒是把善意批评当作黑,这种心态是不是暴露了什么?
我以前一直说不要外行指导内行,演猴戏这个我肯定没有六小龄童清楚,而且他的演技我也是认可的。但是对于《西游记》的认识,六小龄童是外行的不行。六小龄童做的是否认其他人的孙悟空,觉得自己是最棒的,如果这样也只是有点自恋了,他觉得别人的孙悟空都是恶搞版的。(他说“细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种属于原教旨主义了,更何况他说的还不对,只能暴露自己的无知。
章老师一直鼓吹名著立法,这样就能更好的反对恶搞。他经常在各地电视节目和演讲里横挑金箍棒,并且做的很猥琐。(应该是恶搞张卫健或者周星驰)他恶搞这个,搞的就跟他读过《西游记》原著一样。章金莱老师的姿势是金箍棒和身体呈现四十五度夹角。我们直接看看原著:
“一个行者名声大,魔王手段强。一个横举金箍棒,一个直挺火尖枪。”
原著里还有类似的横挑之类的描述,《西游记》里孙悟空拿着金箍棒一直是横着拿的,书上哪里写了斜着拿了?86版《西游记》本身就是一种改编,自己成功了,不允许别人成功?章老师讲的好:这么走美猴王的精气神就没了,成傻猴子了!这样不配称之为真正的孙悟空!
章金莱先生他一直在各种节目里面讽刺,《西游记》题材作品里面有感情戏(原话:刚才有小朋友问我:孙悟空有几个妖怪女朋友啊?)他还经常说:“人妖不分,是非颠倒。”《西游记》不能有感情戏吗?
众所周知,《西游记》小说是明代的,作者普遍认为是吴承恩,但是也有争议。之前没有西游记的故事了吗?至少在五代十国,就有类似于猪八戒和孙悟空的佛像了,这是一个很古老的故事了,吴承恩不过也是一次成功的改编,在他之前还有元朝人杨景贤元曲版《西游记》,这个元曲对于明代的《西游记》小说影响很深。元曲里孙悟空有一个老婆,在女儿国差点破戒(ps:八戒和沙僧当时破戒了),遇见铁扇公主又开车。这就是元代人观念里的《西游记》,吴承恩有改编西游记的权力,86版西游记剧组有权改编,咋别人改编了,你六小龄童就跳出来又冷嘲热讽,又说不能乱编呢?
人生在世,无非名利二字,六小龄童就是陷入这两个字里,看不得别人在《西游记》里赚钱,看不得别人演的孙悟空收视率或者票房火热。
吴承恩故居悬挂六小龄童照片?
“利用六小龄童的名气为吴承恩故居带来一定知名度”?这话好像说反了吧,吴承恩出名了五百多年——比孙悟空被压在五指山下的时间还长,怎么到现在却要去蹭一个演员的热度?简直就是天下笑话。
再过二十年,吴承恩故居依旧在,六小龄童那时即使健在,应该也老眼昏花、连发微博炫耀666万个粉丝的力气都没有了吧。吴承恩会一直留名青史,艺人就是时光隧道的过客,沧海一粟而已。
这个身份定位没搞明白,即使网友不黑,也必然留下身后一片笑话。没有哪个时代会因为文学巨作搬上舞台、获得掌声无数,就记住了演员而丢掉了文学,更没有演员能垄断了文学在舞台上的再次呈现。
唐国强老师演的诸葛孔明出神入化、好评如潮,也没见成都武侯祠里挂着唐国强的照片;陈道明老师在《康熙王朝》里也是把一代帝王康熙,刻画的活灵活现,故宫不照样还是故宫,有多一个演员的影画吗?没有!
但六小龄童做到了,而且很彻底很执着。
86版电视剧《西游记》至今没被超越,而且是一部罕见的没有代沟的良心作品,孙悟空形象也堪称经典。我们记住了六小龄童(章金莱),也记住了导演杨洁。
可惜,六小龄童显然在过度消费观众的记忆和好感。或者是入戏太深,几十年过去了依然无法从戏中自拔,以至于戏如生活、生活亦戏。又或者是六小龄童版的美猴王,曾经聚焦了太多光芒,以至于六小龄童觉得只要和美猴王有关的一切、都和自己有关、都应该打上自己的标签。
六小龄童自己曾经说:一千个观众心中只有一千个美猴王。所以,他也能把周星驰版的《大话西游》骂得体无完肤:“孙悟空和白骨精竟然谈恋爱?人妖不分、是非颠倒。”——很有意思,难道文学《西游记》里孙悟空是凡胎出生的?还是六小龄童代入感太强了、觉得自己就是传说中的猴子?
也所以,他在1994年就成立了上海六小龄童文化实业有限公司,一共注册了91个商标,除了“六小龄童”,像“孙悟空”、“齐天大圣”等也属于其名下商标,就差把“西游记”也注册了。
所有与孙悟空有关的形象,在六小龄童眼里都是有缺点,都不符合他的“审美”标准、仿佛唯他独尊: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这话六小龄童说的在理,那么他自编自导自演的雷人神剧《吴承恩与西游记》,何止“乱编”俩字能形容的。
很多人很好奇,六小龄童目的是什么?维护艺术的纯美?
不想长篇大论,简单说:捆绑“美猴王”、把“六小龄童”这个形象神化!然后呢?形成品牌!!!再然后呢?二五年前就有浓烈商标意识的演员,仅仅是演员?
有兴趣的看官可以搜索下,出道成名(1993年)至今,六小龄童代言了多少产品、游戏,或许就明白什么了。
大家觉得六小龄童拍的电影敢问路在何方的票房会高吗?
六小龄童饰演的《敢问路在何方》这部电影目前还没有上映。预计明年会上映。那么目前我们最关心的是这部电影会不会获得广大观众的认可。六小龄童在《西游记》里饰演的孙悟空已经被全国人所认可。六小龄童演猴世家出生。在《敢问路在何方》中六小龄童依然饰演孙悟空这个角色。六小龄童饰演孙悟空观众都认可。冲着六小龄童的孙悟空相信票房不会低。但《敢问路在何方》的剧情还没有过多的透露。是否符合观众的胃口。大家还是拭目以待。
八六版西游记会成为经典吗?
关于《西游记》的童书有很多,从之前的小人书连环画到最近很多有意思的改编西游记。这部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一直都是全中国人民心中取之不尽的大IP。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每一年的寒暑假。
我们小时候的文化物资相对比较贫乏,除了看《西游记》原本书之外,就是六小龄童老师的《西游记》连续剧。那么现在文化生活如此丰富的现在,该如何给孩子挑选好玩好看的《西游记》相关书籍呢?
孩子一生下来,我就开始研究各种绘本,儿童读物。虽然看了很多西游记的小说,绘本,改编,但是拿到这本《寻找美猴王:不一样的<西游记>趣味游戏书》,还是吃了一惊。真的太精美了!超400个西游角色,近100次寻找游戏!
粗粗浏览了一遍,发现了这本书的几个优点可以说一下:
1,关注宝宝的专注力。
整本书完全不同于之前看过的西游衍生绘本,几乎没有魔改过剧情。而是选取了宝宝专注力这个点来展开。
大开本的设计,是一本地板书。年纪小的宝宝可以趴在地上看。
每一幅画都很精细。而且每幅图中都隐藏着十余个需要读者寻找的小物品。这是一本训练孩子专注力的书。让孩子在游戏中领略传统故事的精华。
随书附赠了故事解读小册子和玄奘西行路线图,可以让家长进行图文对照。但是我觉得这本解读小册子的排版有点问题,阅读体验不佳。
可能是设计师职业病。我觉得还是可以区分的更好一些。
2,设计精美绝伦
全文截取了10个西游记中的经典关卡,用了一种清明上河图全景形式的众生相,把西游记的故事平面话的在读者面前展开。
当你打开这本《寻找美猴王》的时候,一幅幅画卷流动绵延,画面非常的精美。虽然看上去故事展示是平面的,但是加上了地图式的背景之后,整个过程反而呈现出了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解构感。看书的时候,时间仿佛随着你的目光开始流动,人物仿佛都能够自行动起来,故事也变得生动了。
对于孩子来说,这是一场全新的阅读体验。对于大人来说,也是一种全新的亲子阅读方式。
画面上的文字不多,全图片的结构可以让孩子自己来描述画面中的场景,让孩子观察观察人物的行为,神态,事件。能让孩子提高讲故事的表达能力。看着绘本说故事,无疑对孩子来说是一种游戏式的提升。
大人也可以趁这个机会,对西游记的故事脉络进行一次梳理。
我和孩子一起阅读的时候,就惊喜的发现了很多有趣的小细节。打开了自己尘封已久的看西游记的记忆。
这本书最精美的地方还是画面的精美程度。大开本设计,采用8开横跨页面,平铺摊开,无缝衔接,让人打开就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忍不住发出“好美”的赞叹。
3,附赠故事音频
这本书除了书本身以外,我最喜欢的还是,一米阳光童书馆总编张汉平倾力发声的故事音频,孩子很喜欢听故事音频。有了这个音频,即使手边没有书,也能让孩子沉浸在西游记的魔幻世界中。买一本书能得到这么多集的故事音频,感觉非常的划算。
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个“大圣”,每个大人心中也都有一个“西游梦”,我小时候的西游记就是六小龄童的西游记。非常羡慕现在的孩子,能有更加多姿多彩的西游梦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