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之才流传千古谜团
七步之才的历史人物是谁?
七步之才的主人公是曹植。曹植(192-232 年),字子建,曹操之子,生于东汉末年。从小聪明过人,酷爱文学,才华横溢,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曹植生平事迹 | |
---|---|
出生时间: | 192 年 |
出生地点: | 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 |
父亲: | 曹操 |
文学成就: | 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有《洛神赋》传世 |
七步之才: | 在与兄长曹丕的权力斗争中,被逼迫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处死,最终作《七步诗》而保全性命 |
逝世时间: | 232 年 |
七步之才的含义是什么?
“七步之才”形容人十分有才气,文思敏捷。《后汉书·文苑列传六十二·赵壹》中曾记载:“植七步成章,下笔不能自休。”可见曹植的才华之高,文思之敏捷。
七步之才的典故出自何处?
七步之才的典故出自《世说新语·文学》。传说魏文帝曹丕即位后,忌惮曹植的才能,为了除掉他,便命令曹植在行走七步路的时间内作诗一首,如诗不成,即处死。曹植临危不乱,挥笔写下《七步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最终曹丕被曹植的才华折服,免其一死。
七步之诗全文内容是怎样的?
七步之诗原文如下: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此诗借豆萁相煎喻兄弟相残,表达了曹植对曹丕的怨愤和无奈。
曹植七步成诗后的结局如何?
七步成诗后,曹植虽没有被处死,但曹丕依然忌惮其才华,将其贬谪到封国。从此,曹植郁郁不得志,终生未能施展抱负。
大家觉得曹植真的是一位只有“七步之才”的人吗?他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做出了哪些贡献?欢迎大家分享你们的观点和看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