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聊聊“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这事儿。 这不是啥大道理,就是我自个儿前几年碰上的一段经历,现在回想起来,还挺感慨的。
那会儿我在一家还算凑合的公司干活,不大不小,做点项目。 有一次接个活儿,时间紧,客户那边催得也厉害。 本来按部就班地做,虽然赶点,但质量应该能保住。 问题就出在中间环节。
当时负责项目的一个小头头,为赶进度,也可能是想在上头面前表现表现,就找到我,意思是要在一些关键数据上“调整调整”。
他话没说得那么直白,但意思我听懂。 就是把一些不太好看的数据弄得好看点,把一些可能存在风险的地方模糊处理掉,这样报告交上去,大家面子上都好看,项目也能顺利“通过”。
我当时听,心里就咯噔一下。 这玩意儿,说白就是造假。 可能短期内是没啥问题,客户也看不出来,领导也高兴。 但这东西能保一辈子吗? 万一以后出问题,这责任谁来背? 更关键的是,我自个儿这关过不去。
没啥大本事,但做事情就认一个死理: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得对得起自个儿的手艺,对得起良心。 你让我去糊弄,去作假,那感觉比亏钱还难受。
我就直接跟那小头头说我的想法。 我说:
- 这数据不能动,动就是假的。
- 风险该指出来就得指出来,这是对客户负责,也是对咱们自己负责。
- 进度紧可以加班加点赶,但不能牺牲基本的东西。
那小头头当时脸就有点挂不住,跟我扯半天,说什么“灵活变通”、“顾全大局”。 我就一句话,这事儿我干不,要改数据,你自己改,或者找别人,反正从我这儿出去的东西,必须是真的。
气氛挺僵的。
后来这事儿僵持几天,那小头头看我这儿实在拧不过估计也是怕事情闹大,就没再逼我。 但梁子算是结下。 后面工作上处处给我穿小鞋,项目结束后,找个由头就把我边缘化。
再后来我也想明白,这种环境,道不同不相为谋。 你想“瓦全”,你想着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那你就得跟着一起和稀泥,一起弄虚作假。 我不愿意,我宁愿当那块“碎掉的玉”,起码我心里是亮的,是完整的。
的选择
没过多久,我就主动提离职。 走的时候,有同事劝我,说忍一忍就过去,没必要这么刚。 我知道他们是好意,但我更清楚,有些东西是不能忍的,原则这玩意儿,一旦开口子,以后就收不住。
辞职之后,确实有一段时间不太好过。 找工作,重新开始,压力挺大的。 但晚上睡觉踏实。 不用担心哪天做的假被人戳穿,不用每天戴着面具跟人打交道。
现在回头看,那次选择,我一点不后悔。 可能有人觉得我傻,为点“虚名”或者说所谓的“气节”,丢饭碗。 但我觉得值。 人活着,总得有点坚持? 不然跟那泥地里的瓦片有啥区别? 光溜溜地活着,但一碰就碎,而且碎得毫无价值。
这大概就是我理解的“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不是说非要搞得鱼死网破,而是说在原则问题上,得有自己的底线和坚持,哪怕代价是“碎”,也比“瓦全”来得有骨气,来得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