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军敢死队深入敌后攻略,巴顿为什么要解救巴斯托涅的第101空降师?
准确地说,巴顿那不叫解救,而是增援。
我历来认为巴顿被过度神化了,尤其在驰援巴斯托涅这件事上。
那个人们印象中狂暴的巴顿将军,在拯救101空降师这件事上绝不像大众网文上展现得那么干脆。
镇守巴斯托涅,顶住德国人劝降的安东尼·克莱门特·麦考利夫将军,曾说巴顿“辜负了他们的努力”,这都是有原因的。
别急,慢慢看。
德国人发动“阿登反击战”的目的,是为了反推盟军阵线,击溃盟军并将战线尽可能地推到比利时的安特卫普港,以争取在诺曼底登陆之后形成翻盘。
这是希特勒的一次末日豪赌,也是德军在西线最后的挣扎。
德军为此准备了20个师,而盟军在阿登地区只有4个师的兵力。
实际上盟军在西线有多达78个师。
但由于巴斯托涅的山区环境恶劣,加之盟军整体比较乐观,艾森豪威尔司令部没有考虑到德军的疯狂反扑。
此时盟军大部分的精力,都用在琢磨进攻“齐格菲防线”上。
因此,当德军攻势发动以后,麻痹大意的盟军发生了严重的崩溃。
德军以装甲部队为矛头,犹如当年翻过此地干掉英法联军一样,杀向了美军的阵地。
在德军凶猛的钳形攻势面前,美军106步兵师的422、423团被围后投降,仅424团逃跑。
106步兵师的师长艾伦·W·琼斯少将声称:“我失去一个师的速度比美国陆军任何其他指挥官都快。”
这是美军在二战中最大规模的投降,后来美军把责任推给了一个电话连。说是因为这个电话连没有架好通讯,因此当琼斯给422团打电话时,团长在杂音中错误将“撤退”领会成“坚守”。
但资源短缺的德军不但没扩大战果,反倒卡在了巴斯托涅的“突出部”上。
所谓“突出部”,说的是战役的火线突出部。
其它地方美军全跑了,就剩巴斯托涅在坚守,这不就“突出”了么?
巴斯托涅之所以能坚守,是因为美军临时调去了101空降师。
当时也是实在没人了,德军9个师围攻巴斯托涅,美军不得不临时对101空降师下达了增援令,让他们急速驰援巴斯托涅。
巴斯托涅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是个交通口,阿登山区所有的路网都在此交汇。
戈林声称这里是“整个阿登战役的基石”。
阿登毕竟是个山区,德军坦克真要从林子里趟过去也非常够呛,他们必须依赖交通要道。
如果德军能打开巴斯托涅,那么德军装甲师就能从多面对美军形成突破,又会是几次可怕的钳形攻势。
但阿登反击战毕竟只是一次回光返照的战斗,艾森豪威尔很快反应过来,一番调整过后,盟军已经有60万大军参战。
101空降师和美步兵的残军,硬是在突出部坚守了3个星期,熬得德国人吐血。
德军本就补给中断,饥寒交迫。用龙德施泰德的说法,暴风雪和冻雨让德军雪上加霜,一夜过后坦克需要用凿子把冰撬下来,很多士兵受伤后活活冻死。
德军几乎彻底没有燃料了,它们为此动用了5000匹马搞运输。
纳粹指挥官还将“夺取盟军油库”作为重点战术目标排布,然而盟军撤退的时候毫不犹豫地烧掉了几百万加仑的汽油……
美军虽然也很惨,但他们龟缩在相对温暖的小镇中,不久后天气放晴,盟军还动用了超大规模的补给空降。
因此,12月23日后的局势,开始向着有利于美军的方向转变。
其实早在巴斯托涅的战斗开始时,艾森豪威尔就已经联系了巴顿,要求他从第3集团军中拿出些部队,去增援巴斯托涅。
难就难在,这些部队需要与正对战的德军脱离接触,然后完成转向式的突击解围。
巴顿表示已经没毛病,他已经制定了应急计划。
但是,他表示第3集团军作为美国当时机械化水平最高的部队,已经在诺曼底登陆后将燃料用得差不多了。
巴顿将此事归咎于蒙哥马利的迟缓,而且蒙哥马利的确很怠慢,他居然没有参加艾森豪威尔召开的军事会议,而是让参谋长弗雷迪·德·甘冈少将参会。
因为,“蒙蒂不会屈尊出差去见比他自己级别低的人。”
总之,在艾森豪威尔的严令下,巴顿最后还是骂骂咧咧地完成了一次急行军,这帮美军要带着数十万大军,数千辆补给车、自行火炮,在恶劣的冰雪路上大开着车灯,用坦克疯狂开道。
为了增加兵力,巴顿甚至从后勤部队中拉来了8000人,连军乐手、厨子、文员都拖来了。
巴顿让第4装甲师先行驰援,12月22日,德军炮击了第4装甲师,一口气炸烂了装甲营33辆坦克。
巴顿命令约翰·米利金少将“像地狱一样开车”,用坦克顶着狂风暴雪和弹雨,不管黑夜白天往前猛冲。
最后第4装甲师被堵在了离巴斯托涅5公里的地方,他们退了回去。
巴顿沮丧地给艾森豪威尔拍电报:“将军,我为我的迟缓感到抱歉,这场雪太可怕了,对不起。”
艾森豪威尔说:“乔治,你还在战斗吗?”
巴顿:“是的,我还在战斗。”
“好吧,这就是我对你的要求!”
当时的巴顿非常焦急,他甚至招来了第3集团军的高级牧师詹姆斯·奥尼尔上校,要求他写让天晴的咒语,这样便能让坦克继续前进,也能得到空军的支持。
他说:“我厌倦了这些士兵必须像德国人一样与泥泞和洪水作斗争,看看我们能否让上帝在我们身边工作。”
无奈的牧师只好糊弄了篇祷词:
“全能和仁慈的父,我们谦卑地请求伟大善良的您,停止这些无节制的降雪,赐给我们战斗的好天气。……阿门。”
天气稀烂,连空军都在感叹:“天气太糟糕了。低头看是白的,抬头看也是白的。”
同一天,巴斯托涅的麦考利夫拒绝了德军的劝降。
巴顿12月23日还真跑去卢森堡附近一座罗马天主教堂下跪,他摘掉了钢盔,称:“过去的十四天简直是地狱,雨、雪、雨、更多的雪……”
“上帝啊,我在想你的总部发生了啥事儿?你到底站哪一边的?”
“我在帮你歼灭德国人和信仰无神论的希特勒呢……”
“如您所知,这种天气更适合爱斯基摩人而不是南方的骑兵。”
“您正在与龙德施泰德以及他的挂纸(希特勒)站在一起,我们的处境很危险。”
同时,巴顿也在给艾森豪威尔的司令部叫苦,他要求有空中支援,叫苦连天。
然后他又跑去找上帝下跪:“给我四天的晴朗,让我的飞机可以飞行,让我的战斗轰炸机可以轰炸和扫射,让我的侦察机能为我宏伟的大炮挑选目标;给我四天的阳光,把这块破烂的泥浆晒干,这样我的坦克才能滚动,我就可以把弹药和口粮从到饥饿的,装备不良的步兵那。”
“我需要这4天时间,将龙德施泰德和他的无神军队送到瓦尔哈拉……我会给你足够的德国萝卜,让你的簿记员工作几个月!”
可以感受到,传奇中那个霸气侧漏的巴顿,这会儿是真的没办法了。
巴斯托涅方面与巴顿前方的部下通了电话,表示第4装甲师“必须前进”。
巴顿当时扭扭捏捏,四处抱怨卢森堡这边的安全。
但奇迹真的来了,天气很快就开始放晴,美国空军出现在天空,大量的物资在23日被投向巴斯托涅。
巴顿顿时兴高采烈:“坦克现在可以在这片土地上开工了!”
因为祈祷“有效”,奥尼尔牧师为此得到枚铜心勋章。
24日上午,巴顿给巴斯托涅的麦考利夫拍去无线电,称:“圣诞礼物到了。”
当天,他跑去卢森堡圣公会教堂,享用了一次圣诞的烛光晚餐。
他还许愿:希望艾森豪威尔不要屈服于蒙哥马利那稀烂的调整防线计划。
25 日早上,巴顿在日记中写道:“一个明显寒冷的圣诞节,杀死德国人的好天气,这似乎有点奇怪,看看是谁的生日。”
他麾下的部队已经接近了巴斯托涅外围,101空降师能听到外面的枪声,但是看不见人。
实际上,当时的巴顿也没有后世表现得那么急吼吼和侵略如火,他居然在25日到处访问师级指挥部,下达了“第3集团军每个士兵在圣诞节都应吃一顿热的火鸡大餐”的命令。
当天晚上,他又坐着自己的吉普车,到处找士兵询问,“有没有吃到火鸡”。
由于天黑,巴顿被一名士兵绊倒,这个士兵当时钻在车下睡觉,被踩痛后随口骂了句“他X的!”,然后被巴顿血喷了一顿。
巴斯托涅的101师似乎已经被他抛到脑后。麦考利夫打电话给巴顿,巴顿问他是否感谢他的礼物。
麦考利夫说:“你快点来救我就是最好的礼物,101师再能守也是有限度的。”
巴顿同样很生气,表示“我的部队正竭尽全力,而德国人几乎没有让步。”
……
当天午夜,第四装甲师再次发动进攻,但他们在早已筋疲力竭的德军面前表现不佳,没有打开前往巴斯托涅的通道。
最终,美军在26日打穿了德军的防线,油尽灯枯的德军开始撤退,而第3集团军则开始入场,像打猎一样消灭跑不动的德军。
麦考利夫让101师的一些士兵刮干净了胡子,整理了军装,然后坐着吉普车找到了巴顿部队的坦克,正式完成了两军的接触。
巴顿此时又跑了,他在几天后带着个德国移民网红女演员,曾演唱“莉莉玛莲”的玛琳·黛德丽重返巴斯托涅(也是海明威的情书对象)。
巴顿急着泡玛琳·黛德丽,竟把她带去看巴斯托涅的雪林,踩着德国人冻僵的尸体找刺激。
巴顿回忆,敌人的尸体已经蒙上了第二层白色。
玛琳·黛德丽回忆,她在现场高亢地大叫:“这是我见过的最棒的战场!”
艾森豪威尔当了总统后,曾在公开场合的演讲中表示,当时真的以为要挨德军揍了。
在美国人看来,巴顿神来一笔的转向突击,让德军包围并打穿巴斯托涅的行动失败,整个阿登反击战都因为巴顿的作为而破产。
然而,德军将领普遍为此不怎么服气,在许多人看来,阿登反击战本就打不赢,是希特勒瞎捣鼓的跛脚点子。
几乎从进攻开始算起,德军就已经开始耗空了给养和油料,剩下的时间完全是靠意志在战斗。
无数人在林中被冻雨和暴风雪杀死,他们缺粮少弹,用机枪和不多的火炮抵挡美军坦克的推进。
23日盟军空中优势恢复以后,德军实际上就已经没有打下去的欲望了。
还在包围巴斯托涅的美军,不过是某个头头不见棺材不落泪,咽不下那口气。
巴顿与其说是用“神来之笔”奋勇突击,拯救了101空降师,倒不如说是美军顺着德军下滑的战略大势,滑到了桃子面前。
这场战争中真正展现了自我价值的是101空降师的官兵,而非圣诞节吃烛光烤鸡的巴顿。
盟军敢死队1深入敌后的无敌是怎么调的?
《盟军敢死队:深入敌后》在游戏中任选一角色输入1982gonzo回车 开启: Ctrl+I无敌 Shilft+X 人物到达鼠标悬停的地方 Ctrl+Shilft+N 胜利 但是为什么要调无敌?这个游戏都不是很难过关的啊
炮楼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我们了解炮楼多是通过二战时间,日本鬼子的侵华战场上。日本侵华战争中,在抗日敌后广泛的修建炮楼,修炮楼的目的,一是便于形成居高临下的火力网,炮楼通常都有三几层高度,周边设有用于观察射击的窗孔,顶部也有射击阵位。炮楼是鬼子的居住,作战,防御的阵地,有一定的物资弹药储备,是鬼子控制占领地域的“居点”。
炮楼几乎可以说是抗日神剧的标配,以我跟随老爹阅神剧无数的经验来看,只要是抗日剧必有炮楼。其中有一个抗日神剧的画面让我印象最深:几个八路军的游击队员,披着淋湿的棉被冲向日本鬼子封锁线上的炮楼,打算用柴火点燃炮楼。这个画面在网上的争议非常大,我个人是对湿棉被能近距离挡住三八大盖表示怀疑的,不过重点不在这,在炮楼。
炮楼是什么呢?其实很多人以为炮楼和碉堡是同一个东西,其实这两者有着巨大区别。碉堡是由钢筋混凝土或者石头堆砌而成,拥有一定的防御能力。同时架设机枪,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甚至是现代战争防御阵地的重要火力点。
炮楼就不一样了,炮楼防御能力一般,而且特别高大,目标明显,是用于治安战的一种军用设施,几乎没有防御能力。相信大家对炮楼印象最深的就是日本鬼子修建的据点炮楼了。这是华东派遣军在我国北方地区为了对付八路军的“囚笼政策”的产物。
当时因为八路军无孔不入,日本鬼子为了扫清大后方的威胁而进行了多次大扫荡。但是治安战的水实在是太深了,小日本一米五的矮个子一脚踩进去差点没淹死。于是为了巩固沦陷区,拜托治安战。
时任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的多田骏提出了“囚笼政策”,其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碉堡为锁”开始整治运河,增加据点,大量修建碉堡炮楼,封锁沟,封锁墙。企图将八路军的敌后根据地分割,将八路军各部逐个击破。
在这个所谓的“囚笼政策”中,炮楼是重要一环。炮楼经常和据点建设在一块,是当时侵华日军封锁线的主要兵力点和瞭望塔。当时日军的运作方式是,通过公路和铁路机动,以炮楼为哨塔和封锁阵地,阻断八路军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络。
同时在遇到八路军袭扰的时候迅速发挥兵力机动性,集中兵力对付八路军。日军的这种封锁方式曾经一度给敌后活动的八路军带来巨大损失,不过后来随着八路军规模的增长,同时摸清楚日本鬼子死板的兵力部署和运作之后,封锁线的作用已经变得微乎其微,炮楼也几乎成了一个装饰品。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小日本的炮楼已经几乎成了摆设八路军为何不直接把炮楼给摧毁了?先来看一下这张照片吧,这是当时八路军在将日本鬼子炮楼驻军全部杀死之后,为了节省炸药而用锄头拆除日本炮楼。
其实炮楼之所以会出现,鬼子就是吃准了八路军没有攻坚重武器。当时八路军小米加步枪,就算是主力部队也没有配备几门可以用于攻击炮楼的火炮。所以当时的日军炮楼和八路军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八路军打不下日本鬼子的炮楼,日本鬼子也封锁不了八路军。
我们所熟悉的二战时鬼子的炮楼,为什么在欧洲战场上却很少见到呢?首先是战场环境不同。二战欧洲工业化发展已经非常普及和成熟,各交战国的武器装备非常现代化,大规模的机械化武器装备如坦克,火炮,作战飞机被广泛的应用于战场,二战欧洲非常重视这些武器的发展。
这些武器装备,进攻速度快,火力强大,靠砖土木料搭建起来的鬼子炮楼,是难以扛的住重武器的打击的,一炮就得把炮楼轰塌了。另外,欧洲战场上,通常都是大规模的集团进攻作战,空中飞机轰炸打击,地面炮火对前沿阵地进行火力覆盖,坦克开路,这样的进攻方式,炮楼已经没有任何存在的必要。
同时欧洲占领的主要是城镇目标,欧洲人员稀少,并且没有我们这么多的敌后抗日力量。欧洲主要是靠正面战场上的较量。而我们,在日本鬼子占领区内的各抗日游击队的作用却大的多,成为抗击日本鬼子侵略的主要力量,和主要敌后抗日战场。
欧洲战场上不修建炮楼是不适合欧洲的战场环境。和作战形式,所以,欧洲战场并没有炮楼之类的建筑。
无论是否修建炮楼,战争的结局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侵略者都没好下场!
盟军敢死队深入敌后第20关怎么过?
第一关:贝雷帽利用诱声器杀死离他最近的哨兵,到墙后面。贴着墙边,不然会被发现。
司机趁巡逻队来的时候拿手枪打一下,把他引过来,用冲锋扫掉他。
扫完后立刻蹲下,绕过前来查看的兵,等他走后,到原来的位置。贝雷帽翻墙杀死那个兵。
海军陆战队员跑到海边,打一下手枪,按D潜水。引来一个兵,绕到他背后杀了他。潜水,到那个走动的兵那里。那个兵瞄准你,你趁机用鱼叉干掉他。
再把看着皮艇的兵杀了。划皮艇接贝雷帽。
贝雷帽把机枪手杀了,引起巡逻兵的注意,趁机搬油桶。
往后走几步,用手枪打爆。
第二关:先用贝雷帽杀死过道内部的兵,再用狙击手打掉在海面附近的两个兵和海对面墙上的一个。
海军陆战队员放皮艇,让狙击手和贝雷帽上皮艇,到对岸。
海军陆战队员潜水,贝雷帽爬墙,放梯子,下来。
狙击手、贝雷帽卧倒,躲在石头后面,不要被战船发现。战船走后,狙击手起来。上梯子,打巡逻队,直到把子弹打完。下来,走到监狱附近,不要让巡逻队看见你在走动,巡逻队看见你后会把你抓起来。
海军陆战队员把工兵和司机带到对面,工兵用夹子杀,贝雷帽用诱声器诱杀。把人杀完。
司机上车把车开过去。工兵按炸弹,然后大家都上车。
类似重返德军总部的游戏都有哪些?
荣誉勋章:联合袭击 荣誉勋章:诺曼地空降 荣誉勋章:突出重围 闪电战 闪电战:燃烧地平线 闪电战:雷霆万钧 使命召唤:决命时刻 使命召唤:联合进攻 装甲精英 猎杀潜航2 二战坦克指挥官 钢铁雄心 战地1942 盟军敢死队:勇往直前 盟军敢死队:深入敌后 盟军敢死队:使命召唤 盟军敢死队:目标柏林 重返德军总部 由于电脑配置较低,只玩了这些,个人认为使命召唤系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