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兵的故事2攻略,三分钟讲故事小兵张嘎?
小嘎子是一个十三岁的小男孩,他有一把心爱的木头,做梦都想得到一把真枪。
之后,嘎子寻找起八路军来,在一次战斗中,嘎子缴获了一把,当他听说缴获上来的枪要上交,就偷偷的把藏了起来,嘎子用自己的聪明的脑瓜想出了一个又一个好点子和敌人斗,使主力部队胜利的拔掉了敌人的炮楼……
小兵张嘎故事梗概30字?
主要内容:
在一个叫鬼不灵的村子里,有一位姓张的老奶奶,她为了保护村子里的一个八路军,被日本鬼子给杀了。老奶奶的孙子张嘎从小就没有父亲和母亲,一直和奶奶相依为命。奶奶死后,嘎子从此就成了一个孤儿,他觉得这帮日本鬼子真是太可恶了,就立下了重誓:一定要为奶奶报仇。在摩云渡村口张嘎巧遇侦察员罗金保,罗叔叔就带嘎子去见钱队长,当上了部队里的小侦察员,他跟着部队到许多地方打伏击战,最后张嘎依靠八路军和自己的信心,杀了杀害张奶奶的伪军,报了仇,又经过上级的批准,得到了一把驳壳枪,使他一下子成了村子里的小英雄
抗美援朝战役中志愿军有哪些还活着的战斗英雄?
抗美援朝战争中我们中国人民志愿军有哪些还活着的战斗英雄?大可观天下知道有这么两位活着回国的战斗英雄——胡修道和杨育才!
志愿军单兵作战之王——胡修道
这些是奇袭白虎团的12勇士,中间的是杨育才!
首先介绍这个志愿军12军的新战士胡修道:他不仅获得了“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英雄”的称号,同时也被授予金星奖章和一级国旗勋章。
这在当时整个中国人民志愿军里,能得到这样荣誉的只有区区十二个人,而这十二个人里面,能活着回国的只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统领全局以卓越的指挥艺术,指挥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美国侵略者以歼灭性的打击的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
在金城战役中率领12人侦察小分队奇袭白虎团大胜而归却无一人伤亡的侦察排长杨育才,
上甘岭战役中一人坚守阵地歼敌280余人的志愿军单兵作战之王新兵胡修道,
胡修道
而其他志愿军英雄人物如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伍先华、孙占元、杨连第、杨春增、李家发、许家朋等战斗英雄,都战死在了朝鲜战场,再也没有机会重新踏上祖国的大地和回到亲人的身边了,向这些伟大的英雄们致敬!!!
居功至伟却很低调的彭总!
佩戴荣誉勋章的志愿军英雄们!
时间飞回到1952年11月5日,烽火连天的上甘岭战场,素有王疯子之称的王近山率领12军把在上甘岭上鏖战已久的秦基伟的15军换下来之后,12军的新兵胡修道终于走上了上甘岭战场。12军一到战场,就根据前期战役的经验教训和防守阵地的特点,适时地总结和开展了“小兵群战术”。
什么是小兵群战术呢?志愿军这个小兵群战术就是在一个具体的防守点位,并不投入过多的有生力量,而是以二三个战士,甚至一个战士为一个单位进行战斗,这样能有效的减少敌人疯狂的炮火所带来的巨大伤亡率。而当时新兵胡修道也就是利用这样的战术,创造了一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和志愿军单兵杀敌之最的记录。
1952年11月初,在残酷的上甘岭战役进行了半个月之后,美军第八集团军总司令范弗里特和南朝鲜伪总统李承晚亲临前线,对我们的志愿军发起了来最为猛烈的进攻。
美军四星上将——范弗利特此次联合国军攻击的重点是上甘岭右侧的597.7高地,只是一名新兵的胡修道就是坚守在这个阵地上的志愿军一名普通战士,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在这里,他即将迎来自己军事生涯中最为辉煌的时刻。作为一名新兵,胡修道绝对不会想到几天之后他就会在这里一战封神,从而永载史册,成为世界战争史上一个不朽的传奇!一个志愿军单兵作战之王出现了!
在上甘岭战役中,志愿军是一级战斗英雄胡修道是1951年6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成为了志愿军第12军31师91团5连的一名战士,并跟随大部队赴朝作战,刚开始时是胡修道和班长李峰及另一名新战士藤士生负责坚守597.9高地3号阵地,因为当时12军是依据“小兵群战术”布置的防守阵地,所以这个胡修道所在的阵地上就只安排了他们三个人,而恰巧那一天正是当年美国总统大选的日子,这个联合国军的范佛里特和南朝鲜伪总统李承晚都亲自到前线来给部队打气,好像势在必得一样。
在联合国军铺天盖地的猛烈炮火下,胡修道所在的3号阵地上的志愿军防御工事早就荡然无存,当胡修道他们从坑道中进入3号阵地时除了砂石和松土外,他们阵地上就只剩下了一块被打去半截的大青石,这成为了胡修道他们三人唯一一个可以隐藏的天然防御工事。面对联合国军潮水般的进攻,打红了眼的胡修道就拼命地把阵地上的手榴弹、手雷、爆破筒往联合国军人群里扔,他很灵活一会跑到那边扔几颗手榴弹,一会爬到这边打一阵子机枪,那简直就是战神再世,英雄无比。
在当时的作战环境下,志愿军为了让新入伍战士尽快适应战场,所以志愿军创新性的采取了“一看、二打、三带”的带兵训练方法,就是由一个老兵带一个新兵上阵地,第一次战斗是老兵打,新兵看。第二次战斗是新兵打,老兵在一边指导。第三次战斗让新兵自己打,老兵在一旁协助。就这样在打退了联合国军的两次冲锋后,胡修道和滕士生也就成了战场上的“老兵”了。没过多久班长李峰就被调去支援9号阵地了,胡修道和滕土生又连续击退了几个排的联合国军的多次疯狂反扑。
在胡修道和藤士生的顽强抵抗下,联合国军始终无法攻上3号阵地,神勇无比的胡修道在大青石后面不断扣动扳机,只见有大批的敌人就被打死在了3号阵地前面,但是此时藤士生也是身负重伤无法继续战斗了,那就只剩胡修道一个人了。于是不怕死但又有战术头脑的胡修道利用战斗间隙在阵地上各处准备好了大量手雷、手榴弹以及弹匣,等到敌人进攻时他就一会向敌人密集的地方投掷手雷和手榴弹,一会又使用冲锋枪和机枪向敌群疯狂扫射,他就采取这样的战术方法打退了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
就这样他一直到战斗到当天傍晚,前来换防的部队对阵地前的敌人尸体做了清点和统计,在胡修道的阵地前躺着至少280具以上敌人的尸体,因为有的尸体已经炸碎了,残缺不全的,是不能算数的。一个人歼敌280人这个数字,也是我们志愿军战史上单兵作战的最高记录,而这个记录属于新兵胡修道。
作为一名志愿军新兵,胡修道还是第一次和真正的敌人进行面对面的真枪实弹的战斗,这属于典型的“初生牛犊不怕虎”!神勇机智的他借助于上甘岭高地的俯视角度观察和不断地变换位置进行射击投弹,所以他的阵地面前到处都是不断冲上来的被击毙的联合国军士兵的尸体。其实正是阵地后面志愿军炮兵阵地上不断给他支援的炮火才给了他战斗下去的信心,他后来回忆说要是自己不在阵地里不断地变换着位置,投出了数百颗手雷、手榴弹和爆破筒,别说能守住阵地了,他本人早就见马克思了。
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胡修道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了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之后已经一位是风烛残年的老人的胡修道在晚年回忆起当时在上甘岭的战斗经历时不止一次地说过,当年阵地上的那块大青石功不可没,如果没有那块大青石的掩护他是很难守住阵地的。令联合国军感到郁闷的是,阵地上胡修道就一个人他居然还能守得住,简直就是不可能的事情!胡修道他一个人打退了联合国军41次进攻,在军事意义上来说是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至于他为什么能打退敌人疯狂的进攻,大可观天下认为除了他的英勇无比,他还应该感谢及时进行炮火支援的志愿军炮兵,当时如果没有炮兵的大力支援,我估计他肯定是也不会成为活着的战斗英雄了。
所以在1953年1月1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同年6月25日,胡修道出席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并被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后来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结束后,牛人胡修道活着回到了祖国,此后他一直在部队里工作,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副师长,最后任12军的副参谋长,在1985年退居二线。
胡修道还曾经当选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2002年3月病逝于南京,享年70岁。
晚年的胡修道在接受采访时曾动情地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为了祖国、为了和平,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了强大的侵略者,我的许多战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才是真正的功臣。我只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党和人民却给了我很大的荣誉。我们要学习英烈们的精神,继承他们的业绩,把国家建设好、保卫好,以告慰英烈们的在天之灵。
下面大可观天下介绍艺高人胆大的侦察英雄杨育才奇袭白虎团团部的故事!
为了早日促成朝鲜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在1953年7月13日发起了专打南朝鲜军的金城战役。
南朝鲜伪总统李承晚的小算盘当时中美双方都看得很清楚,不想再打下去的双方自然也有办法把李承晚的小算盘砸个稀巴烂,教他如何做人。看来李承晚不想让好好地签字是不是,那我们就打到你服气为止!把你赖以生存的南朝鲜军的有生力量消灭光再说,看你还有底气吗?在这次战役期间,发生了志愿军侦察英雄杨育才率领侦察小分队奇袭白虎团团部的英雄事迹!当时“奇袭白虎团”主角,也就是著名战斗英雄杨育才时任68军203师607团侦察排副排长。1951年10月,杨育才只是担任侦察连的副班长,后来在金城阻击战中,杨育才带领全班打退了敌人1个连的包围进攻。到了1952年9月,杨育才参加了东线防御战,他率部两次反击小无名山,都取得突出战绩。由于杨育才身材高大,又胆大心细还善于捕俘,多次出色地完成上级交给的侦察任务,他先后荣立三次三等功,一次二等功,杨育才被他的战友们誉为战地“大力士”“小诸葛”和“飞毛腿”,就这样他很快成长为侦察排副排长。当时他奉命率小分队执行“虎口拔牙”——突袭敌军精锐部队首都师第1团(即白虎团)团部任务。当时驻守金城的敌方部队,是南韩精锐部队首都师“白虎团”,该团兵强马壮,全部美式装备,战斗力非常强悍。杨育才所率领的志愿军英雄们!
他率领小分队,化妆潜入敌占区,顺利到达白虎团团部后,他指挥侦察小分队3个小组从不同方向同时攻击。仅用13分钟就结束了战斗,毙伤南朝鲜军机甲团团长以下97人,俘敌军事科长、榴炮营副营长等19人,缴获了李承晚亲自授予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杨育才率领的侦察小分队在打掉“白虎团”团部后,又一鼓作气干掉了附近的油库、弹药库,白虎团团部附近是爆炸声此起彼伏,熊熊烈火映红了天空,白虎团的团部就这样不存在了。战斗结束,而我方却无一人伤亡,胜利地完成了任务,可以说杨育才他们打出了一场经典的偷袭战,创造了我军特种作战史上的奇迹!更可以说杨育才的侦察小分队为金城反击战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大可观天下只想说:干得太漂亮了,李承晚这下傻眼了吧!为表彰杨育才这次任务的功绩,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记特等功,同时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称号!侦察小分队所有成员荣立集体特等功,还荣获一面上书“英勇插入敌心脏,捣毁匪窠建奇功”的特等功奖旗,这真是实至名归啊。1953年1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也授予杨育才"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 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的荣誉。现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的杨育才的塑像
现如今杨育才的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作为一级文物珍品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当年侦察小分队缴获的"白虎团"的"优胜"虎头旗也收藏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里,这成为了南朝鲜军首都师"白虎团"惨败的历史见证,更是杨育才他们这些英雄们功绩的体现。退休后的杨育才老人在1998年还获得"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并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表彰为全军先进离休干部。同时还被山东省评为精神文明先进个人。抗美援朝胜利回国后,杨育才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连长、营长、副团长、师副参谋长、副师长等职,是中国共产党第九、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四、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离职休养后,杨育才老人还积极承担起培养教育青少年的社会活动,是多所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和德育顾问,他作革命传统报告的足迹遍及全国。1999年5月26日,人民功臣杨育才在北京因病逝世。著名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奇袭白虎团的杨育才晚年照
其实,战忽局的大可观天下认为,和两位活着回国的战斗英雄相比,那些牺牲了的战斗英雄我们更不能忘记!请记住他们的名字吧! 1.“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杨根思 2.“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黄继光 3.“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孙占元 4.“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杨连第 5.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邱少云 6.“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伍先华 7.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杨春增 8.“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李家发 9.“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获得者 ——许家朋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每当我们觉得精神空虚的时候,想想这些英雄们吧!让我们重新燃起挑战困难的斗志,向以上这些伟大的志愿军英雄们致以我们最崇高的敬意!!!
可以为我推荐一本小说吗?
推荐三岛由纪夫的《潮骚》,有人称之为“日本版的《边城》”,是三岛由纪夫的早期代表作之一。《潮骚》:一个“渔歌”式的纯情故事《潮骚》讲述的是一个带有唯美色彩的爱情故事,主角是一对生活在海边渔村——歌岛上的年轻男女:新治和初江。
初江是富户照吉家的女儿,从小被送到别人家寄养,长大后才回到渔村。18岁的新治第一次见到初江,就被她清亮娴静、充满活力的美所打动。
新治是个不善言辞的朴实青年,他的父亲早逝,母亲带着他和年幼的弟弟一起生活。
由于照吉家没有儿子,所以老爷要给女儿初江找一个上门女婿,最初的人选是门当户对、家境殷实的安夫,矛盾就在这里展开了。新治外出上山,偶遇迷路的初江,虽然交谈不多,但两人之间有了微妙的化学反应。之后的几次接触,他们的心意更加明确。但是,一对年轻人的恋情遭到了女方父亲的强烈反对,初江被关在家里不允许出门,他们通过中间人鱼雁传书,感情反而更加亲密。后来,新治和安夫来到同一条船上做工,返程的路上遭遇台风天气,新治冒着生命危险,把保险索栓到了对面的浮标上,保护了一船人与货物的周全。其实,这次的安排是照吉老爷有意为之,是对两个女婿候选人的考验,最终通过的是新治,如愿抱得美人归。《潮骚》:不同于《边城》的另一种“美”从内容和人物设置来看,《潮骚》和《边城》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主角都是生活在水边的年轻人,是美的化身,而且都是一个女孩与两个男孩的爱情故事,叙事基调都十分“干净澄澈”,没有搀杂肉欲和杂念,有返璞归真的自然之感。
但是《潮骚》又和《边城》不同,三岛由纪夫笔下的人物是“外向”的,充满健康的活力和能量,他们会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初江和新治相爱,她在给他的信件里,会写“怎么才能跟你见面呀?请你想个办法”,“夜里十一点左右,我跑出去没问题。请你在八代神社院子里等我吧……”。这种直白的语言风格,和沈从文笔下内敛羞涩的翠翠迥异。在两个人周围,三岛由纪夫还给他们安排了一群“神助攻”,这一对恋人的爱情虽有波澜,但与生死无涉,没有三岛其他作品中常见的畸恋、扭曲情节。新治的母亲、灯塔长夫人、船老板、龙二、千代子,都在帮助这对小情侣,照吉老爷选择未来女婿的标准,也是以勇气和能力衡量,而不是单纯地看家世和财产。在岛上关于初江与新治流言满天飞的时候,照吉老爷“出手护女”的架势也让人心生敬佩。他二话不说,就把那个调侃女儿清白的家伙揍了一顿,然后大摇大摆地走出了澡堂。换句话说,初江与新治的爱情是被“保护”起来的,三岛由纪夫创造了一个唯美的乌托邦,人的美德被放置在更高的位置,真诚、善良是被歌颂的品质。这部小说虽然情节不算复杂,却是一本很值得反复品读的小说。三岛由纪夫塑造人物、描摹心理的笔力出色,他在《潮骚》中对海滨小城的景物风土,也有细致的呈现。如果有时间,不妨找来《潮骚》一读,一定不会失望~还记得你刚记事时所遇的尴尬事吗?
可能好多人都会在初懂事的阶段做过或多或少、这样那样的尴尬事。
我小时候,也做过。至今记忆犹新,想到后悔的事,是我当年上小学三年级时的一件事。
我们出身农村,童年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度过,上的是破烂简陋的农村小学校。那时候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都十分贫乏。
而我,是一个十分喜欢阅读的人。
我从二年级开始就开始攒钱买小人书看。到了三年级,已经买了二十多本。让我记忆深刻的一本小人书,书名早已经忘记了,但故事情节仍然清晰:画一个地主婆,在公社麦子刚刚成熟时,偷偷去剪生产队的麦穗。一个红小兵跟踪,侦察,最后在地主婆家的院子里晒麦穗时,抓住了小偷,人赃俱获。画书简洁的构图,生动的人物,乡村,院落,麦田……那种画面感,那种意境,让我终生难忘。
小学三年级时,我们来了一个女老师,是一个公社干部的女儿,高中毕业后来教我们。
女老师姓宋,扎两条又黑又粗的大辫子,长得很漂亮。可能是刚刚教学生紧张的缘故,我觉得她教不好书。上课时我不听她讲课,趴在座位上看小人书。
宋老师提醒我认真听课,我不理她,继续看我的小人书。她提醒了我两遍,我还是不理。她就开始没收我的书。
她收掉一本,我就从书包里再拿出一本,她再收,我再拿。就这样,最后她把我书包里所有的小人书全收了。
我非常记恨她。在她不上我们课改作业时,我偷偷地拿一把弹弓,从门缝里去打她的腿。记得正是是夏天,她穿着裙子。我一弹弓打在她的腿上,她疼得直跳,瘸着腿出来找我,我躲到了墙角。她回去我又打了她一弹弓,老师当时就哭了。
看到她哭,我简直开心极了。
童年的许多事都随着时间淡忘了,而这件事,一直刻在了我的脑海里。长大以后,我渐渐地为自己当年那个幼稚而又愚蠢的举动深深后悔。
老师授业解惑,理应赢得我们的尊重和爱戴。她之所以批评、没收我的小人书,目的是为了让我安心学习。我当年却把她的好心当成了恶意。
成年后,小学甚至初中的很多老师都淡漠了唯有那个宋老师,我一直记忆着愧悔着。我曾经很想找到她当年给她道个歉。但是,几十年过去了,一直没有机会见到老师。
今天,看到这个问题,我一下子想到了这个老师,想到了当年的幼稚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