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传攻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比管乐

天美资源网

岐山传攻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比管乐?

诸葛亮自比管乐,可不只是《三国演义》中写的,真实历史《三国志》中,诸葛亮也是自比管乐的。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

岐山传攻略,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自比管乐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真实历史上的诸葛亮虽然没干过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等等这些事,但也绝对不差。《三国志诸葛亮传》看全了吗?《诸葛亮文集》又看了多少?管仲、乐毅去深刻了解了没有,他们都有什么功劳?诸葛亮为何要自比管乐?这些都是回到问题前需要了解的内容,不然根本不可能做到公平公正。

管仲有何成就?强大到让人怀疑他是“穿越者”。

管仲,春秋时期担任齐国国相,主要贡献是帮助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管仲担任国相时,齐国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国外形式复杂严峻,和其他国家摩擦不断;国内则是国库空虚,一场经济危机即将到来。

管仲为了改变这些情况,作了以下几项改革:

第一、通过行政改革,有效促进了社会的稳定,甚至推进了全人类文明的进程。

管仲推行“叁其国而伍其鄙”,“叁其国”即将国都划分为3部分共21乡,士居15乡,工居3乡,商居3乡,分别设置3官管理。所谓“伍其鄙”,就是将鄙野(国都之外的广大地区)分为5个属地,设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属下有县、乡、卒、邑4级,分别设立县帅、乡帅、卒帅、司官管理。

孔子认为“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即要不是管仲的这项措施,现在自己也不过是披头散发的野蛮人而已。

第二、通过人事改革,为国家选拔了大量的有用之才,也为后来的“察举制”、“科举取士”提供了依据。

管仲提出:“慈孝”、“聪慧”、“拳勇”这三项符合其中一项且能力出众者,可由乡长推荐试用,根据实际工作中的表现淘汰、任用或提拔,最高可任上卿助理,相当于现在的秘书长。他的这一项措施直接摧毁了“士族继承制”,让寒门的人才有了上升的渠道,给后来的“察举制”和“科举制”提供了雏形。

不仅如此,管仲对于人才任用的一些原则,至今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说:“德义未明于朝者,则不可加于尊位;功力未见于国者,则不可授以重禄;临事不信于民者,则不可使任大官。”意思是说,官员的必备三个要素:一是德行,二是真实可见的政绩,三是取信于民,受百姓爱戴。

第三、通过经济改革,真正做到了富国强民的作用,也为齐国称霸诸侯国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经济基础决定一切,管仲深刻明白这个道理,所以他给齐桓公称霸提出的方案是“以商止战”,“和平称霸”,不战而屈人之兵。管仲认为:“刑法不足以畏其意,杀戮不足以服其心”。这和我国现在的“和平崛起”战略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经济改革才是管仲最厉害的地方。

其实考验一个国之丞相最核心的因素,不是军事能力,那些是大元帅、大将军干的事儿,对于一个丞相而言,能否稳定国内局势,搞好国内经济,才是最重要的。

管仲在经济上有何高见呢?

提高商人地位。商人在古代一直都地位低下,但管仲意识到了经济的活力需要商人来维持,所以他将商人和“士”、“农”、“工”并列,大大提高了商人的积极性,也增加了经济的活力。

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经济要想保持运转,需要全民参与,所以管仲提出“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培养富人的“奢靡”之风,这样才能加速商品流通,商人做生意也有动力,穷人干活也有劲。

稳就业,保生产。管仲为了保证人民的就业,修建一些亭台楼阁,一方面可以曾加朝廷的固定资产,另一方面还可以保证人民就业,人民有了钱,会进一步刺激消费。

税收因时而定,充分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管仲根据百姓的实际收成,对粮食税实行调控,丰收时适当增加,欠收时锐减,以保证供需平衡。

最终,齐国在管仲的治理下,国家富裕,百姓安居乐业,周天子都佩服不已,齐国真正做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

管仲又称“管子”,因其出色的治国能力,被后世称为“华夏第一相”,无人可以与其相提并论。

但管仲的私德问题上,孔子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管仲器量很小、不节俭、不知礼。

据《论语》记载:

子曰:“管仲之器小哉!”

或曰:“管仲俭乎?”

曰:“管氏有三归,官事不摄,焉得俭?”

“然则管仲知礼乎?”

曰:“邦君树塞门,管氏亦树塞门;邦君为两君之好有反坫,管氏亦有反坫。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

其实这些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国家、百姓如果真的如史书中描写的治理的那么富裕,谁会去渴求一个国相非要过着“节衣缩食”的生活呢?

管仲的这些措施,直接影响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以至于被后人怀疑其为“穿越者”,因为很难想象一个几千年前的人,居然有如此超前的想法。

乐毅有何成就?

管仲的能力主要体现在经济上,而乐毅的能力则主要体现在军事上。

说到乐毅,可能很多人都想到他数月之内连下齐国70余城的辉煌战绩,可惜最后却中了反间计,被楚王调回,功败垂成。

要知道,当时的燕国是个战国时期最小的国家,而齐国却非常强大,以弱燕而伐强齐,本身的难度之大,无法想象。

乐毅知道燕国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无法战胜齐国,所以选择联合其他几个国家一起攻打齐国,首先他战略上是非常正确的。

而在战术上,乐毅更是一位实战专家。据说他在实践中总结出来一套战术,写了一本《乐毅百战术》,乐毅的作战风格是:先谋而后战,谋必深远,战必神速,恩威并济。

他每攻一城,都会“围城而不急攻,三将令道穷而义服”,真可谓是“仁者”。

乐毅被昏庸的燕王换走后,投降了赵国,他后来慷慨激昂地写下了著名的《报燕惠王书》,信中针对惠王的无理指责和虚伪粉饰,表明自己对先王的一片忠心,与先王之间的相知相得,驳斥惠王对自己的种种责难和误解,抒发了功败垂成的愤慨,并以伍子胥“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的历史教训申明自己不为昏主效愚忠,不学冤鬼屈死,故而出走的抗争精神。

乐毅虽然投降了赵国,但仍然不忘故土燕国,一直在为燕国默默的付出,后来客死赵国。

司马迁说从蒯通到主父偃读乐毅之报燕王书,没有一个不为之流泪的。

诸葛亮自比管乐,真实历史上,他的才能如何?

真实历史上诸葛亮是在吹牛吗?他的真实水品达到管仲、乐毅的高度了吗?

首先,诸葛亮和管仲相比,治国能力上略微欠缺,但个人魅力和品格,却很好的弥补了这个不足。

诸葛亮制定的法律《蜀科》,强调立法公开,执法公平公正。还通过立法这一事件,巧妙解决了法正不守法律,公报私仇的问题。

经济上,诸葛亮实施的“值百钱”,很好的解决了刘备入蜀后,府银被哄抢一空,造成的通货膨胀问题。

廉政建设方面,诸葛亮以身作则,带头实施,竖起了一面廉政的大旗,这对蜀汉后期的方方面面都造成了深远影响。诸葛亮死后,继任的蒋琬、费祎都没有任何贪腐的记录,特别是诸葛亮的嫡传弟子姜维,更是清廉到了极致。

《三国志》作者陈寿评价诸葛亮,说他“管、萧之亚匹”,即诸葛亮和管仲、萧何之类是不相上下的。

其次,诸葛亮和乐毅相比,军事成就略显不足,但军事贡献并不差。

乐毅数月之内以弱燕压强齐,连下70余城。诸葛亮6出祁山(历史上是5出),并没有取得什么傲人的成绩,这点上的确是比不了的。

乐毅实战更强,但诸葛亮理论更强。

乐毅著有《乐毅百战术》只是传闻,诸葛亮著有《兵法24篇》却是真实的,而且诸葛亮创的“八阵图”,贡献很大,许多后来的将军学会一些皮毛都可以纵横沙场。唐朝名将李靖就对诸葛亮非常推崇。

靖曰:「臣前所进黄帝、太公二阵图,并《司马法》、诸葛亮奇正之法,此已精悉。历代名将,用其一二,成功者亦众矣。

乐毅、诸葛亮、李靖等人都位列武庙“七十二名将”,看得出来,他们的水平还是相差不大的。

综上,笔者认为,诸葛亮虽然强于治国,但治国和管仲相比略有不足,个人魅力和品格扳回一城;而在军事上,诸葛亮偏向理论派,乐毅是实战派,也算是伯仲之间。诸葛亮自比管乐,问题是不大的。

本文系“豫荐你”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豫荐你,优秀传统文化传播者,人类历史讲述者,关注我,了解更多!

青云志张小凡变成鬼厉回到青云山?

十年后,小凡回到狐岐山,青龙带他进入了鬼王宗。三生七世,永坠阎罗,只为情故,虽死不悔,张小凡化身鬼厉,身着一身暗黑衣服站在鬼王宗门口。

鬼王在墓前询问小凡十年时光,可有收获?小凡表示一无所获。鬼王任小凡为鬼王宗副宗主,并取消了张小凡之名号,化名鬼厉。 鬼厉觉得这只是一个代号,无关紧要,鬼王知道鬼厉还难受。鬼王说复活碧瑶决不可操之过急,并说明最少四卷天书就可启动法阵,鬼厉询问最后一卷天书下落,鬼王说最后会让鬼厉知晓的。鬼王准备把天书总纲传于鬼厉,鬼厉询问鬼王为何有总纲,鬼王说总纲一直在鬼王宗手中。 鬼王说一旦总纲进入鬼厉体内,鬼厉体内的天音青云之功法会和为纯粹的鬼王宗之功法,并让鬼厉与青云门从此斩断,再无瓜葛。

小凡动身回青云寻回小灰。幽姬说鬼王好久没看碧瑶了,青龙表示鬼王并非不见,只是把伤痛藏在心中,并未拿出。幽姬说自己若是碧瑶醒来发现小凡变身鬼厉。 是喜欢小凡还是鬼厉,青龙说这些都不重要。鬼厉坐在碧瑶前诉说着已发生之事,并说自己和碧瑶一样都是鬼王宗之人,都是魔教妖人了。

鬼厉知道碧瑶还是喜欢二人初次见面所穿之衣服,但那旧衣服已经缝缝补补,破旧不堪了。鬼厉说等碧瑶苏醒,就带碧瑶浪迹天涯,再不问世事如何。

传说中的舜帝分天下为12州?

作者:知北游

一、

我是小七,一个喜欢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一个沉迷于扯淡的萌妹子,今天这篇稿子来自于我的好友知北游。

“十二州”和“十二山”的说法出自《尚书·舜典》:“肇十有二州,封十有二山。”

这里要说明一下,在魏晋以前,现在看到的《舜典》只是《尧典》的一部分,所以汉代人的说法是十二州的说法是出自《尧典》,比如《汉书·王莽传中》里说:“惟在《尧典》,十有二州”,就是这个意思。

认为划分十二州是在帝尧时期,比如《汉书·地理志》里说:“尧遭洪水,褱山襄陵,天下分绝,为十二州,使禹治之。”又《谷永杜邺传》里说:“尧遭洪水之灾,天下分绝为十二州。”

二、

到了魏晋时期伪造《古文尚书》,把《尧典》从“慎徽五典,五典克从”开始腰斩了,又在前面加上“曰若稽古帝舜,曰重华协于帝。浚哲文明,温恭允塞,玄德升闻,乃命以位”这28个字,算作《舜典》。

先秦的《尚书》里的确有《舜典》这一篇,大概战国末期的时候就失传了,其部分内容还保留在《孟子·万章上》里,《书序》里也保留着这个篇名,魏晋时期伪造《古文尚书》的人为了弄出这一篇来,割裂了《尧典》凑数的。

《舜典》里说“肇十有二州”,根据伪《孔传》的说法:“禹治水之后,舜分冀州为幽州、并州,分青州为营州,始置十二州。”就是说本来只有九州,是舜从冀州中又分出来幽州、并州,从青州中分出来一个营州,加上原来的九州,就是十二个州,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里明确地给出了十二个州的名称:“十有二州,谓冀、兖、青、徐、荆、杨(扬)、豫、梁、雍、并、幽、营也。”

三、

根据唐代孔颖达《尚书正义》的解释:“於禹治水后,始分置十有二州,每州以一大山为镇,殊大者十有二山。”话是这么说了,可是谁也给不出这十二座山的具体名称,因为《周礼·职方氏》里只认九州说,给出了九州中各镇山的名字:扬州会稽,荆州衡山,豫州华山,雍州吴山,冀州霍山,并州恒山,幽州医无闾,青州沂山,兖州岱山(泰山)——九州有九山,没有十二个。

实际上,关于九州、十二州之说古本无定论,所以弄得古人也头疼,比如《书经传说汇纂》里说:“《尔雅》有徐、幽、营而无青、梁、并,青入于徐,梁入于雍,并入于冀也,此殷制也。《职方》有青、幽、并而无徐、梁、营,盖周又分冀为并,而并营于幽,复禹之青而省徐入青也。”

弄不清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杨时就很干脆地说:“十二州、九州或分或合,因时而已,不必强为之说”。就是想强为之说也说不清,因为古书可以给出十二个州名来,却给不出十二个山镇的名称来。

唯一说到天下十二座名山的,是《史记·封禅书》,里面说:“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鬼神可得而序也。”其中自殽以东名山五:太室(嵩山)、恆山、泰山、会稽、湘山;自华以西名山七:华山、薄山(襄山)、岳山、岐山、吴岳、鸿冢、渎山(汶山),这是秦代祭祀的天下十二座名山。

四、

刘起釪先生在《尚书校释译论》里指出这十二座名山“在华西者七,而华以西只有梁、雍二州,其余十州皆在殽以东(惟并州勉可说在殽之北),则十二山根本无法分配给十二州。

郑玄、伪传、蔡传只是空口说十二山为十二州之镇,他们能指出十二州州名,却无法指出十二山山名。故王先谦《孔传参正》云:‘十有二州则山镇当十有二,无文可知。’”

也就是说,十二州名是有的,但是各州的山镇,只有九州的九镇有明确记载,其他三州没有记载,实在是没法知道。

可总有人不甘心,要给凑出十二座山镇来。

比如清代学者朱骏声在《尚书古注便读》里先说了《周礼·职方氏》的九州和九山镇,又说:“此外无闻焉。疑徐有蒙山,梁有岷山,营有嵎山也。”他在九州九镇之外,又给徐州、梁州、营州又补出个镇来,就是蒙山、岷山、嵎山,于是十二州的十二山镇就凑齐了,可朱骏声的这个说法也只是随便猜猜,没有任何古书记载的依据。

我是小七,一个沉迷于研究山海经与妖魔鬼怪的四川姑娘,喜欢可以关注我,有不同意见也欢迎指正。

【参考文献】

(唐)孔颖达:《尚书正义》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

(唐)贾公彦:《周礼注疏》

(清)王顼龄等:《钦定书经传说汇纂》

(清)朱骏声:《尚书古注便读》

顾颉刚、刘起釪:《尚书校释译论》

罗成算卦词全文?

全文唱词:

年年都有三月三,

王母娘娘会八仙,

王母娘娘召开蟠桃会,

会动了三八二十四神仙,

王母娘娘抬头看,

咋不见罗成白虎官,

开口来我没把旁人叫,

再叫声太白你叫李金仙,

降妖捉怪我不叫你去,

我叫你算卦到长安,

我叫你到西京去算卦,

你把白虎给我收回天。

李金仙答应好好好,

迈仙足来到仙台前,

弯腰画了个双十字,

二仙足踩到十字正中间,

东南角下指了三指,

西北角下划了三番,

指三指 划三番,

五色云彩落面前。

点了块红云红似火,

点了块蓝云蓝似天,

点块黑云如墨染,

点了块白云赛粉团,

正中间点一块黄云彩,

李金仙坐在了云彩正中间。

收住云头拦住雾,

二目闪闪四下里观,

往东观 观到东洋大海,

往南观到老岐山,

往西观 观到雷音寺,

往北观 观到这饮马宝泉,

往上观 观到凌霄宝殿,

往下观 观到鬼门三关,

老龙王他恋的东洋大海,

观音菩萨恋岐山,

佛祖恋的雷音寺,

敖鱼恋就饮马泉,

张玉皇他恋的凌霄宝殿,

五阎君恋就的鬼门三关,

为什么黎民百姓都受苦,

那本是三山六水一分田。

天到悬崖五万五,

地到悬崖五万三,

五万五来五万三,

共和十万零八千。

驾动了祥云来得快,

前头来到府长安。

说长安 道长安,

洞洞海口七镇三,

东镇海口出王贵,

西镇的深山出神仙,

出了个神仙名叫汉钟离,

出了个王子叫唐李渊,

我有心真身往下落,

失落了仙体难归天,

在此空中摇身变,

他变成算卦的老道官。

九连道经头上戴,

八卦仙衣在他身上穿,

肩膀上扛着个黄包裹,

有一个毛竹卦板在他手中掂。

李金仙他只把长安进,

来到玉龙大街前,

喊一声都来算 都来算吧,

恁都来算卦查流年。

隔山我能算几只猛虎,

隔海能算龙几盘,

乌鸦打我头上过,

我能算它的羽毛全不全,

小猛虫要打我的头上过,

我能算几公几母几双几个单。

这年老之人查阳寿,

我能算他活到哪年哪月哪一天,

受气的大嫂子来把卦算,

我能算你哪年哪月把身翻。

官家算卦五十两,

民人算卦十两三,

查查过课要六两六,

光寡孤独不要钱。

官家算卦要到五十两,

民人算卦不要钱。

李金仙在大街把挂摊摆,

大街上又听得灰灰叫的马叫唤,

跑开了一匹白龙大马,

马身上端坐着白袍将官,

观年方他到有二十三岁,

白盔白甲身上穿,

胯下一匹白龙马,

丈八的银枪在他两手端,

你要问来的这是哪家哪个,

又来了罗成这白袍将官。

罗成离开国公府,

往前走来到玉龙大街前,

罗八爷来到大街以上,

观见路北的摆下卦摊。

有一面招牌在那空中挂,

朗朗的大字写在上面,

上写着隔山能算几只虎,

隔海能算龙几盘,

乌鸦打他头上过,

他能算羽毛全不全,

小猛虫要打他的头上过,

他能算几公几母几双几个单。

年老之人查阳寿,

他能算活到哪年哪月哪一天,

受气的大嫂把卦算,

他能算哪年哪月把身翻。

官家算卦五十两,

民人算卦十两三,

查查过课六两六,

光寡孤独不要钱。

罗成观罢心中好恼,

暗骂先生胆大包天,

长安城有俺的徐三哥,

俺三哥算卦如同神仙,

你竟敢在长安说那大话,

你竟敢在长安口吐狂言,

今天要么我不算卦,

我要到卦摊前面把卦看,

今天给我算准卦,

一笔勾销话不谈,

今天给我算不准,

砸你的招牌搉你的签。

把你赶出府长安,

我叫你这三尺剑下命归天。

有心催马我去算卦,

又一想 还怕先生再认了俺,

罢罢罢,有有有,

我回到国公府里另换衣衫。

罗成回到国公府,

他官衣官帽都脱完,

官衣官帽都脱掉,

换了身民人的衣服身上穿,

怀揣银子五十两,

五十两银子本是卦礼钱,

暗暗又带杀人的剑,

准备和先生把脸翻。

罗八爷,

这才离开国公府,

往前走 来到玉龙大街前,

来到玉龙大街上,

观见那众人围得严又严,

高叫众人闪闪闪,

叫我到里面去看看。

众人一见八爷到,

闪了个胡同有3尺3,

有罗成迈步只把场子进,

行一步来到卦摊前,

上前打躬 施下一礼,

有先生他那里把礼还。

先生说莫非军爷你想算卦,

罗成说我这里就想把卦盘,

有心今天我也把卦算了,

但不知先生能要俺多少钱。

先生说不知卦礼 向我招牌看,

我朗朗大字写在上面,

罗成说俺本是庄稼人 我不认识字,

学屋门俺可没有进过半天,

劳累先生当面讲,

当面你给我说周全。

先生说,将军你不认识字啊,

你听我给你细说一番。

官家算卦五十两,

民人算卦十两三,

查查科课六两六,

光寡孤独可不要钱。

既然军爷你想算卦,

我问你是光算卦还是带着抽签,

摇到金钱响 神仙在八方,

要问吉凶事 都在灵签上,

一情二情,神仙出桶,

有吉报吉,有凶报凶,

好的抽上上 孬的抽下下,

不好不孬的抽中行。

缘分相逢一旦休,

自有这白马怕青牛,

蛇加猛虎路道短,

龙跟兔子结冤仇,

自有黑猪怕黄猴,

金鸡见犬泪要流,

神仙留下的不合意,

管保夫妻不能到头。

老鼠兔子不成亲,

牛虎一见两离婚,

戌狗不到巳行去,

酉鸡可不能入马群,

羊猴一旦成双对,

猪跟大龙不配婚。

有罗成他抽了签三杆,

交给了太白李金仙,

既然军爷想算卦,

把你的生辰八字对我言,

罗成说我生到戊午年,

戊午月 我占到五月端午还是午间。

先生得了五个戊,

推动地支查天干,

这天干地支查一遍,

这八八六十四课都查完。

军爷呀 八卦好比阴阳盘,

这吉凶祸福都在里边,

算的好了你可别喜,

我算的孬了你可别烦。

地支不动天干盘,

克我无端 我克为财,

生我正印与偏印,

我生生时辰上官蓝,

两外阴为阳任,

外阳里阴为劫财,

不生不克为比剑,

内中分出阴阳来,

一春一二起根源。

惊蛰倒推二十三,

若问三月清明节,

一时一刻坐龙潭,

四个时辰才立夏,

两二一时芒种还。

小暑三天过七位,

立秋五天退一间,

白鹭六天立春时,

寒露六天几时还,

大雪六天九时申,

五天三十春又还。

这八卦好比阴阳盘,

我算出卦来君爷你可犯伤官。

男犯阳人主克妻,

女犯伤官主夫的,

伤官洋人如果犯重了,

不是早死就得儿女稀

我算你7岁文来8岁武,

九岁文武两双全,

十岁北国认过父,

十一岁你领兵下过济南,

十二岁夜打登州府,

十三岁你大战五岩山,

十四岁你大战南唐寺,

十五岁扬州城夺过状元,

十六岁你镇守柳江口,

十七岁大战杨林的兵万千,

十八岁你就把唐王来保,

你保着唐王整整五年,

如今你本是国公位,

假扮个民人把卦占。

认字你说不认字,

来到了大街瞒哄俺。

不知我算的准不准,

不知算全没算全。

只算得罗八爷哈哈大笑,

这先生算卦如同神仙,

这些事我可没有对给他讲,

他怎么一件一件摸得怎周全。

叫先生 我不算福我也不算贵,

你查查我的阳寿能活多少年。

先生说 人不到60岁不查阳寿,

我要是查出来阳寿你就不耐烦,

罗成说我叫你算你就算,

好孬是我的命运摊。

算得好 我不喜,

你算的孬了我也不烦。

先生说既然让我给你查阳寿,

这罗八爷的阳寿我查三番,

罗八爷的阳寿我查三遍,

我算着 我查着,

我算着你该活到二十三。

一句话动恼罗士信,

我骂声先生胆大包天,

俺三哥徐茂功给我算过卦,

他算我该活七十单三。

他算我该活七十单三岁,

你咋着算我活到二十三,

咱一没仇 咱二没恨,

好不该管我的阳寿五十年。

不会算卦你学算卦,

不会流年学流年,

今天给我算准卦,

一笔勾销话都不谈,

今天给我算不准,

砸你的招牌搉你的签,

把你赶出府长安,

我叫你三尺剑下命归天。

腰中拉出杀人的剑,

他要杀先生叫李金仙,

手持宝剑搂头垛,

有先生上前去把剑拦。

高叫军爷你慢动手啊,

你听我给你细说一番。

你三哥徐茂功给你算过卦,

他算着你该活到七十三,

他算着你该活到七十单三岁,

我算你也到能活到七十单三年,

我有心算你活到七十三岁,

可怜的是 你有那五件大事做得不周全。

罗成就问哪五件,

我叫你一件一件都报给俺。

先生说 先说第一件,

你和秦琼恁是姑表弟,

传枪过锏在这后花园,

他的锏法都传给了你,

你这个回马三枪咋的不传。

留着回马枪三路,

准备恁弟兄把脸翻,

传枪过锏你有二意,

老天爷也折寿限。

上神爷 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整十年。

第二件 你弟兄贾家楼来结拜,

滴血淋盆把酒餐,

人家都把血酒喝在肚内,

好不该你咋泼到一楼盘。

贾家楼上你泼血酒,

老天爷还不如折你的寿限。

上神爷爷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不多不少又十年。

第三件 山东地的你放响马,

听说罗成你好容颜,

凭仗着你罗成长得好,

糟蹋美女万万千,

这一夜你配过九个女,

老天爷还不动折你的寿限,

上神爷爷他来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又十年。

第四件 回马枪你挑死单安子,

去他的青春再少年,

你咋不念 你跟他爹恁是朋友,

咋不念 你跟他爹烧过香烟,

回马枪你挑死他的后代,

老天爷还不如折你的寿限,

上神爷爷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又十年。

第五件 唐王爷真心来收你,

你不该 你让他口衔噘环身背鞍,

扶着唐王走八步,

扶着唐王登金銮。

唐王当成你的马,

老天爷 折寿限,

上神爷 折阳寿,

折你的阳寿又十年。

七十三 五十年,

我为何不算你活到七十三。

只算的罗成掉下了泪,

两眼不住泪不干,

我只说自己做事自己知道,

没料想,瞒人瞒地瞒不住天,

只说昧着良心行短见,

哪料想折我的阳寿五十年。

扭过身我转过面,

再叫声先生你再算算,

你算我该活到二十三岁,

我今年都够二十三啊,

我今年就够二十单三岁,

你算算我的阳寿还有几天。

先生说我算着你的阳寿还有半月整,

哪一个也不敢保你活到十六天。

听一言来泪不干,

一听说我的阳寿还有15天,

再过半月就该我死,

叫先生你给我再算算吧,

你算我该死地和人的手,

何人能给我大报仇冤。

先生说再等半月 北国的苏烈战表下,

打一通连环战表要江山,

三王元吉为元帅,

叫你罗成先锋官,

先锋官,你不愿,

城隍庙里去淘签

淘一签 淘两签 还是你的先锋官。

人马一到北国地 就跟苏烈排战安,

淤泥河挖够三丈六,

白龙马只蹿两丈三,

淤泥河陷住你的白龙马,

你乱剑穿身染黄泉。

我算着你该死到苏烈的手,

到后来你的儿 罗通扫北报仇冤。

有罗成听一言 他没怠慢,

从怀里五十两银子拿手间,

五十两银子拿在手,

来来来,叫先生我给你卦礼钱。

先生摆手 俺不要,

俺活人可不要你死人的钱,

全当咱俩是朋友,

灵棚下面送的烧纸的钱。

叫将军你就回头看

打那边来了你的徐老三,

只诳的罗成回头观看,

这先生化到金光就起了云端,

在此空中真身现,

小小的罗成听心间吧,

骂一声罗成你瞎了眼,

你瞎眼怎么认得活神仙,

瞎眼怎么认得活神仙。

你把我当成哪一个,

我本是你三哥,他的老师李金仙。

都因为罗成你寻短见,

叫我收你到长安,

巳时收走你罗世信,

到午时转一个薛礼白袍保江山。

先生说罢归天走,

单说八爷将魁元,

罗成回到他的国公府,

单等着半月那一天,

单等半月去打仗,

要跟苏烈动刀悬。

淤泥河挖够了三丈六,

白龙马只蹿两丈三,

淤泥河陷住了白龙马,

乱箭分身染黄泉,

罗成死到苏烈的手,

到后来罗通扫北报仇冤。

这就叫杀一命偿一命,

这也叫仇报仇来冤报冤,

这本是罗成算卦一文段,

流落世界传万年。

可以留下一段故事吗?

风水先生说我们的学校地势好,那里是一个什么宝地,还冠以美名为“五龙捧肾”。我说说它的故事。

学校东面的河沟叫“庙堂沟”,沿沟有着七个“还水眼”,最北面的两泉眼一个在“酒厂包”(很久以前叫“老君庙”)下,一个在距“酒厂包”东南十米处。先前的一座庙就顶在现在的“酒厂包”上。据地质队的同志说,些许泉眼都是和学校东北角的“高家天坑”相接。学校西面同样也有一条小河沟,沟里还有一个“母猪洞”。据说很久很久以前一个老头儿发现一头母猪带着一群小猪向沟里跑去,老头跟着往里撵,大约追了二百来米,猪不见了,眼前能藏的就一个洞,老头判定它只能从那里逃进去。因此就有了今天的“母猪洞”。

十年前,学校的西北角院墙外,有位八十几岁李姓的老人说了个故事。她年轻时白天忙活儿,为了多干些活儿经常早起到“长岩屋”湾里弄柴。一天她刚睡醒认为天快亮了,忙起床背上花背拿起柴刀兴冲冲就上路,当时的月亮很大,待她把柴从“长岩屋”湾里背到当时的聚宝二队时,天还没亮。她背累了就靠在二队的田坎上歇气,只见得下边“庙堂沟”弯里亮堂堂闹哄哄的一片。她只是忙活路,没在意当时的情况就慌慌张张回到家里,还小睡一会儿天才亮。学校后面那位近九十岁的赵老头也常向我讲述,解放前住在胡家伙食堂的保安队晚上常向庙堂沟湾里打枪放炮,湾里才得到安宁。否则,整个弯里就会是闹哄哄的一晚上。

后来,这里就建起了学校。

建校前有人在尖山范围内找了两处地方进行测试,看水源如何。由于另一处有个老头闲那里有学校不清静,晚上偷偷起来将用泥巴筑起的水塘掰开,放走了水然后又将水塘筑上。结果学校就建到了“庙堂沟”,也不知那里的水源是否比这里差。

庙山二台子“川柱庙”很大的铜时钟也神奇地飞到“老君庙”。待“大河坝”边两百米处的“百步小学”建成后,有人将这个神奇的大铜钟请进了学校。钟个头很大,两三个顽皮的孩子还可以在里面嬉戏。钟的外面写的是外文。那年月,山里识字的不多,懂外文的就更没有。可惜的是这个铜钟在大炼钢铁的年代牺牲了。那位姓赵的九十几岁的老人多次眉飞色舞地对我讲述:那庙山二台子“川柱庙”很大的铜时钟就是从学校的上空飞过,落到了学校东北角院墙外的“酒厂包”的。

大山深藏着传奇。天神地母拣尽人间坦荡的情愫铺就而成的美少女的媚眼,一直关照着这里的一切。就此尖山中学风物绝顶钟灵毓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