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蛙攻略,青蛙长出腿以后怎么养

天美资源网

养蛙攻略,青蛙长出腿以后怎么养?

蝌蚪长出四条腿后,在生物学上称为“次成体”。蝌蚪的食物也变成了动物,如苍蝇,蚊子等。如果喂的是鱼食等“自己”不会动的食的话,那他就不吃,他自己就会饿死了。

河边的青蛙怎么养?

河边的青蛙不用养,只要有水有草,青蛙就能生存。

养蛙攻略,青蛙长出腿以后怎么养

养青蛙换水需要洗池吗?

需要

集约化养殖,蛙密集,排泄物多,池水易污染,病菌易滋生。所以,生产上预防疾病的办法是:①勤排污换水,一般每次喂食前换水1次,高温多病季节,应增加换水次数。

②要进行一定的药物预防,如蛙种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泡蛙体10~20分钟,定期给蛙投喂混有抗菌素药物的饵料,用1毫克/千克浓度的漂白粉对蛙池进行消毒,一旦发现病蛙,立即隔离饲养,积极治疗。这样,就能杜绝疾病的流行,增加成活率,获得高产。庭院养殖的疾病预防和集约化养殖基本一致,因其养殖面积大,生产上常隔一段时间便全池泼洒漂白粉,使池水达到0.3毫克/千克浓度,这样,可取得较好的养殖效果。

金钱蛙怎么养?

“金钱蛙”即白化非洲爪蟾,隶属于两栖纲、无尾目、负子蟾科、爪蟾属,是非洲爪蟾(Xenopus Laeuis)的白化品系,分布于非洲东南部。成体体长6一13厘米,雌性较雄性略大,身体扁平,呈流线型,眼睛小而朝上,虹膜红色、无眼睑及舌,鼓膜不明显,前腿较小,有细且很长的指,后腿粗而强壮,内侧3个趾的前端有黑色的角质爪。

成体爪蟾每周喂2一3次水丝蚓或猪肝片,一般不需要给维生素。爪蟾能主动寻找食物,利用前肢将食物拨进嘴里。爪蟾怕惊扰,一般在夜间取食。它非常贪吃,取食量与月增重量成正比,日增重量曲线随投食量增减而变化。水槽里的水应该定期更换,一般在每次喂食后换水,以保证爪蟾的健康,防止疾病的发生。在人工条件下只要管理适当,死亡率较低,每年仅2%左右,幼体的成活率则为75%左右。

金蛙是一种用途广、容易人工饲养的实验动物。其主要特点是幼体和变态后的成体都营水生生活。虽然它有强壮且肌肉发达的后腿,但由于趾间有全蹼,并且四肢对躯体支撑能力有限,所以只善于游泳而不善于陆地跳跃生活,它幼体全透明,可清楚看见内部结构,成体粉红色,非常可爱。此外,由于爪蟾自身的形态特点,使其在科研领城中用途极广,同时是水族箱中重要的宠物,其市场价格也相当可观。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爪蟾称作“金钱蛙”或“金蛙”,深受饲养者的欢迎。

以大中型的玻璃水族箱或圆形玻璃缸进行室内饲养,放入井水或曝气一夜以上的自来水,水深20厘米,水温12~25℃,在水中放入一些卵石和大石块搭成洞穴,箱顶有3个20瓦日光灯加光,水中有潜水泵加氧,加热器给予加热。本实验是在5月开始饲养,11月中旬开始加温而获得受精卵完成繁殖的。具有适宜北方操作的实际意义。

性成熟的爪蟾雌雄差别明显。产卵前雌性泄殖腔唇明显地突出变成红色,而雄性前臂内侧有黑色粗条纹的“婚垫”产生。爪蟾性成熟后即会出现抱对现象,抱对时间约为4~6小时,随后在适宜的温度(20一25℃)的条件下可以实现多次少产卵。1只雌性爪蟾一般怀卵为1600枚左右,1次产出量为100一300枚。卵为乳白色的,外有较厚卵胶膜,卵常粘着在缸壁、缸底及水草上,此时应捞出所有成体爪蟾,防止弄破或吃掉卵或胚胎,影响成活率。受精卵发育至蝌蚪大约需一周左右,4天左右卵胶膜开始被吸收,7天蝌蚪已开始游泳。蝌蚪全身透明,头部较大、头背:侧可见脑的组成及部分脑神经的走向,头部腹面观接近五边形,口部有两条口须,尾部较尖长,腹面:两侧各有一个斜向出水孔。蝌蚪是滤食性的,可以投喂细的幼鱼饵料等悬液,混浊度应以蝌蚪在4一5小时内能吃净为宜。蝌蚪有时也吃水中轮虫和刮食绿藻。在20℃条件下,从受精卵经过5一6周就可完:成变态。变态时,蝌蚪进食量减少或停止进食,变态后小爪蟾就可进食水丝蚓或小片猪肝。在室内养殖条件下1一2年内可达到性成熟。

养蛙有什么用地要求?

养娃对于水源的要求非常重视,所以选地水源除了要干净外,还有利于排泄 为了方便日常观察,地形需要开阔一些 ,土壤以泥壤为佳,蛙池 不需要太大, 每个池子控制在3×4m左右的大小 。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