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神战机,到底是美国防空系统差劲呢

天美资源网

雷神战机,到底是美国防空系统差劲呢?

倒不是说美国的防空系统不够先进,也不是说袭击沙特的无人机多么先进,只是因为防备低空低速无人机确实是一个很大的难题。沙特在遇袭后召开了发布会,展示了被击落的袭击沙特无人机残骸,沙特称有18架无人机,发射了7枚导弹袭击了沙特的炼油设施,同时公布了一些遇袭的画面,沙特针锋相对的指出:此次袭击沙特的无人机来源于伊朗。

上图为沙特公布的袭击无人机残骸和袭击时的照片。

雷神战机,到底是美国防空系统差劲呢

防备这种低空低速无人机究竟有多难?胡赛武装在放出无人机后,这些无人机同地面控制站并没有联系,只是用自动飞行的模式低空飞行,在到达沙特炼油设施后才由地面控制人员操作发射导弹袭击,这种袭击方式全程基本没有电子交流,无法通过电磁干扰或者诱骗来使其脱离攻击状态,这个时候就只能看沙特的地面防空系统了。

图为袭击沙特炼油设施的导弹残骸。

沙特装备的最强地面防空系统是美国的爱国者3防空导弹系统,该系统配备了相控阵预警雷达系统,对于远在400公里外的空中目标可以做到提前预警,导弹则可以对1.2万米高的目标进行拦截,攻击飞机距离超过100公里,攻击导弹的距离超过50公里。应该说,如果正常的话,爱国者3导弹系统可以做到对无人机目标的发现和攻击,可以把它们当做是低空突防的巡航导弹一样进行拦截。

图为沙特展示袭击炼油设施的无人机、导弹残骸。

但是这些无人机由于飞行高度实在太低,而且目标过小,导致本来就不专业的沙特军事人员没能及时发现这些目标。低空飞行的目标要被发现,需要设置在高处的雷达对下照射才能发现,而地面的雷达反射杂波非常剧烈,除非是特殊功能研制的对地搜索雷达,否则面对地面杂波的干扰都无能为力,爱国者3作为一种应对高空战机和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的防空系统,自然对于地面杂波没有很好的过滤能力,这也是导致沙特军事人员没有及时发现目标的原因。

图为伊朗最新的莫哈杰6察打一体无人机。

至于拦截导弹,爱国者3导弹是一种主要应用于大气层外弹道导弹目标拦截的导弹,他的射高、射程都不是问题,但是问题在于最低的射高,爱国者3导弹的最低射高也在50多米以上,无人机如果飞行高度低于这个高度,他就无法拦截,而且爱国者3导弹使用动能碰撞战斗部,对于无人机这么小的目标,除非能够直接命中,否则也没有用,俄罗斯的S300导弹用的就是破片杀伤战斗部,可以对目标打出一个扇面为60°的拦截角度,实现拦截。

图为伊朗莫哈杰1无人机,他开启了伊朗无人机的先河。

最后,伊朗自己的无人机也有雄厚的发展基础,此次袭击沙特的无人机很可能就是来源于伊朗,伊朗已经经过了6代无人机的研发,从莫哈杰1一直发展到莫哈杰6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均是察打一体无人机,以及可以实现超过1000公里的航程和超过10个小时的连续作战。此次袭击沙特的无人机使用三角翼,是伊朗此前还未公布过的一种结构,其性能尚不得而知,但是伊朗曾经研发过一种叫做Saeqeh无人机,也采用三角翼,或许是从这款无人机发展而来。

图为Saeqeh无人机,他就是三角翼翼面,飞行速度为250公里每小时,在伊朗作为无人机靶机使用。

能推荐几部关于特种部队的电影吗?

今天暂时整理出10部关于特种部队的电影 ,希望大家喜欢

1、《黑鹰坠落》

《黑鹰坠落》是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于2001年推出的一部战争类型影片,该片改编自同名小说《黑鹰坠落》,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乔什·哈奈特、伊万·麦克格雷格、汤姆·塞兹摩尔主演。

影片讲述的是1993年索马里战争,美国陆军因为情报错误而与索马里武装民兵进行持久的巷战过程,这只是由陆军游骑兵部队和三角洲部队及部分海豹突击队员共约150人于1小时内执行完毕的小任务,不料遭到当地军队的偷袭,竟演变成一场长达15小时的困兽之斗的故事。

2、《孤独的幸存者》

《孤独的幸存者》是由彼得·博格执导,马克·沃尔伯格、泰勒·克奇、埃米尔·赫斯基、本·福斯特主演的战争电影,于2013年12月25日在美国上映。

该片根据马库斯·拉特尔的同名回忆录改编,讲述了海豹突击队的四名成员潜入阿富汗刺杀恐怖组织首领,却因为一个错误的决定而遇袭,导致突击队几乎全军覆没。

3、《太阳之泪》

《太阳之泪》(Tears of the Sun)是由安东尼·福奎阿执导,布鲁斯·威利斯,莫妮卡·贝鲁奇等人主演的动作片。该片于2003年3月3日在美国上映 。

该片讲述一支精干的“海豹”分队前往尼日利亚的丛林,营救一位支援当地医护工作的美国医生期间发生的故事。

4、《第九突击队》

《第九突击队》(《9-ya rota》)是Fyodor Bondarchuk执导,Fyodor Bondarchuk、Aleksei Chadov等领衔主演的战争片。该片于2005年上映。

影片主要心苏联入侵阿富汗事件为背景,讲述了苏联成立“第九突击队”的故事。

5、《红海行动》

《红海行动》是由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海政电视艺术中心等出品,林超贤执导,冯骥、陈珠珠、林明杰编剧,张译、黄景瑜、海清、杜江、蒋璐霞等主演的动作片。

该片讲述了中国海军“蛟龙突击队”8人小组奉命执行撤侨任务,突击队兵分两路进行救援,但不幸遭到伏击,人员伤亡;同时在粉碎叛军武装首领的惊天阴谋中惨胜的故事。

6、《勇者行动》

《勇者行动》是由迈克·麦克罗伊和斯科特·沃夫联合执导,埃米里奥·瑞弗拉、罗塞莉·桑切斯和涅斯特·萨拉诺等联袂出演的一部动作片。电影于2012年2月24日在美国上映 。

影片讲述了海豹突击队员解救被绑架的CIA特工,并且发现了威胁整个美国的恐怖网络,继而展开全世界范围内的大搜捕和大围剿。

7、《刺杀本·拉登》

《刺杀本·拉登》是由哥伦比亚影片公司出品的反恐题材影片,由凯瑟琳·毕格罗执导,杰西卡·查斯坦、杰森·克拉克、凯尔·钱德勒联袂主演 。

该片讲述了一名美国CIA探员“玛雅”带领一组美国海豹突击队在巴基斯坦射杀基地组织头目本·拉登的故事。

8、《野鹅敢死队》

讲述了福克纳上校受雇营救被废黜的非洲某国前国家元首林班尼,福克纳深知,要实现这个秘密劫持计划,需要有一支精悍的敢死队和周密的计划,于是,他立即把旧友故知召集拢来,成立了由五十个人组成的队伍—野鹅敢死队,并开始各种作战项目的紧张训练。

9、《风暴之门》

2000年,俄罗斯发动的第二次车臣战争进入扫尾阶段,俄军攻克车臣首府格罗兹尼。其中,有一股车臣非法武装分子被俄军包围在阿尔贡峡谷,他们企图劫持平民逃出边境。此时,俄76空降师属104近卫伞降团第2营临危受命,封锁敌军。其中,多罗宁(迈克•普莱切科夫 Mikhail Porechenkov 饰)率领的作战小分队,接到的命令是便是在在四面环山的阿尔贡峡谷阻击叛军通过。然而,由泰姆拉率领的车臣叛军竟有千人之众。面对敌人的疯狂进攻,他们进行着顽强不屈的抵抗。最后,大家壮烈牺牲。多罗宁在临死前,脑海中浮现出与女友阿利桑德罗道别时的情景。他把女友的地址交给了战友,而战友们也接连倒下了。炮声隆隆,硝烟弥漫,战争的幸存者寥寥无几……

10、《哈迪塞镇之战》

2005年11月,伊拉克西部城市哈迪塞(Haditha)。两名伊拉克武装分子在路中央埋下自制的炸弹,炸毁途经此地的美军陆战队的汽车,一等兵米格尔·特拉泽斯在爆炸中身亡。此举激怒了陆战队的士兵,他们迅速对周边的伊拉克平民进行报复性的袭击,包括孩童在内共计24人遇害,此举震惊世界。

本片根据真实事件改编。影片再现了发生在伊拉克战争心脏地带的那场战争,为2005年11月在哈迪塞镇的血腥事件近距离地做了一个特写。

暂时就这些,后期再更新...

雷神黑武士二代台式机怎么样?

911黑武士II水冷新品精心设计散热系统。

首先,创新采用ice-STORM散热风道方案,全新高效散热风道+强劲120mm增压系统风扇,风力十足。

其次,采用电源硬盘仓及CPU、显卡仓分隔散热设计,减少互相间热影响,最大程度保障各个部件的高效运行。

最后,也是压轴设计——水冷头独立增压双腔水冷头,带来散热效果和产品寿命的双重提升。如此精细以及豪华的散热方案下,让911黑武士II水冷新品能最大程度发挥核心硬件的实力,比相同配置的战机表现出更出色的性能释放,火力全开。

成飞TB001无人机正在试飞?

tb001其实是一款双尾撑设计的无人机,所以它具备2台发动机,具备更加可靠的飞行保障。它是一款性能仅次于彩虹五,或者与之相当的无人机系统。

因为使用了立足服务于顺丰速运😂😂民用航空成熟的设计,也并没有从雷达反射面积上重点考虑,所以相信它于彩虹五相比,从材料以及制造成本上会比较节俭,所以这架飞机绝对不会太贵,适合大规模装备!属于:小国空军的战略轰炸机!😂😂😂😂而且相信在飞控系统上,也沿袭了中国无人机系统的传统特色。不论远达3000km的控制能力,还是从35小时的续航时间、6000km的航程,1吨的载弹量等性能都是非常突出的。

别看这货长得跟运七神似!😓😓它有一个显著的特色:就是最大作战飞行高度可以达到8000米。

这个飞行高度就可以注定了:敌方对飞行在这个高度上的飞机进行打击的地对空导弹,不是随便哪个花果山游击队就可以具备的!

这种地对空导弹一般都会是旅团一级的,成建制的专业防空部队。所以这种无人机在战场上,不会受到游击队的骚扰和击落。只有国家级的专业防空系统才能对付它!这才是他最有价值的地方。

另外我们从宣传图册上可以看到,它所携带的AR-4空对地导弹体积比较大。AR-4使用破甲/杀爆战斗部,威力巨大,射程高达20公里,可从7000米高度发射。

(上图为彩虹5)

还有AR-3巡飞导弹。它重量100公斤,有一个微型涡喷发动机,巡航距离超过100公里,可以巡飞30分钟。

那么这种特殊的设计,就避免了像彩虹1-4这一类的无人机所遇到的被游击队这种没有专业火力击落的危险。

他可以远远的、高高的、在敌人的防区外进行巡逻和监视。遇到高价值目标可以进行直接打击。而对方没有雷达,没有防空设施,根本没有对他进行反抗的能力。

第四代战斗机被称为最后一代有人驾驶战斗机?

兔哥回答;目前战斗机的分代有两种,第一种就是美国,把现役的隐身战斗机分为四代,例如,F-22,F-35都被称为四代机。另一个就是俄罗斯,把以上两种隐身战斗机称为五代机,目前世界上通用的是采用俄罗斯式的分代,就是把隐身飞机称为五代机,目前的五代机有F-22,F-35,苏-57,歼-20,歼-31共计五种。这些五代机都是有人驾驶。那么六代机是不是就无人化了呢?未必!目前虽然还没有六代机出现,但前段时间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都公布了个自的六代机模型,虽然这些国家连五代机都没有搞过,但梦想却不小,要跨过五代机直接上马六代机,能不能实现我们不讨论,但从公布的六代机模型来说,依然是有人机型。

五代机(美称四代机)并不一定就是最后的有人机型,未来六代机依然是有人机的可能性更大;虽然现在无人机满天飞,军用无人机也开始向隐身化方向发展,但就其智能化程度来说并不能满足空战需要。战斗机不是侦察、打击一类的无人机,需要有快速的自主判断、反应能力、和临机应变能力。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战斗机在驱离敌对的战斗机时,需要斗法,警告示警,并根据对方的反应判断是否开火,这些,无人机显然做不到。要达到这种程度,就必须要有超高的智能技术,目前,无人机的智能化还属于空白,连基础都不具备,这不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就能改变的。人工智能虽然应用比较广泛,但这种智能说白了就是靠计算机对某个有规律的东西程序化的一个应用,人工智能远没有达到脱离人为控制的程度,而战斗机随机应变是最基本的性能要求,人的大脑目前机器还无法取代,这也是欧洲六代机依然采用了有人驾驶模式的原因。

目前的无人机只能具备人为设定的飞行路线,所有无人机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依然是人在操控,只不过是遥控驾驶而已。

目前无人机的发展属于初期阶段,并不成熟,依然是探索的初期,只能具备自主起降,航行路径计算等基本性能,无法实现自动判别能力,差的不是一星半点,连最基本的影子都没有,又怎么能够实现真正的无人驾驶呢?连无人驾驶都没有解决又怎么能实现无人空战呢?无人机的发展需要技术的逐步完善,这是一个进化过程,是有客观规律的,任何事物违反客观规律都不会成功。无人机是人制造出来的,说明人的智慧超越了无人机的难度,真正要实现战斗机无人化,就要具备一定的人的智商,这不是短时间就能实现的,还有漫长的路要走。目前,六代机已经开始了起步,可以预测,绝对不会是无人驾驶,最起码战斗机不会,如果真的有谁在二十年内搞出一架无人驾驶的战斗机来,不论它说的多少么神乎其神,不怕它,你驾驶三代机就能把它打下来。为什么这么武断,因为武器装备的客观规律就是这样的,需要有一个时间的历练,二十年里,信息化,智能化还达不到和人斗法的程度。

战斗机无人化需要循序渐进,先从有人无人配合逐步过渡,这是一个长期的进化过程;

只所以说是进化,是说明战斗机的无人化的难度远大于其它的作战无人机。要有头脑,敌情观念,如果让无人驾驶的战斗机去驱离一架有人驾驶的战斗机,你总不能去了就打人家吧?总是要有一个较劲的过程吧?它跑你后面去了怎么判断是不是要打你?也许有人认为,无人战斗机各种探测仪器齐全,能用超级计算机计算出来,比人脑快。那么,一架小小的战斗机上能安装多超级的计算机,再超级的计算机也只不过是计算速度快,绝不是思考问题快,当然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武器装备的发展都不会相差太多,你有的别人就没有吗?你在快也不会快过武器,这是最根本的。其实无人化的战斗机的难点就在这,智商,也就是智能化,这是短时间解决不了的,如果还是采用人遥控的模式就永远不会出现,为什么?时间!当机立断永远快于背后遥控。无人机出现时主要的作用是侦察、通讯中续,随后开始加挂武器,具备了察打一体的能力,这也是目前的能力,下一步会是无人机有人机组合,有人机指挥控制无人机作战,实施对地、对海打击。

无人机要想具备空战能力就必须先学会挨打,然后再考虑去打别人;无人机要想成长为一款无人战斗机首先就是机动性能,要能够灵活机动,不能被有人机打下来,这是基本条件,只有具备了这个能力,才能去打别人,而这个条件即便不是把无人变成一个活生生的人,最起码智能化程度要超过人脑,否则玩心眼斗不过人,还是被打下来。我们在讨论战斗机无人化时也必须建立在战斗机的使用和结构上。无人驾驶战斗机需要安装更多的设备,最起码要比有人驾驶的多很多,而战斗机的体积就摆这了,不会无限的扩大,就目前来说,各种设备的小型化也需要一个漫长的进化过程,所以,综合来说,目前的技术不足以支持战斗机无人化。未来无人化是一个发展趋势,无人机领域,战斗机无人化又是最难的一个,因此,不会从这个领域做为突破口。无人机目前能够拓展的使用潜力很大,反潜领域就处于刚刚摸索阶段,更别说战斗机的无人化了。所以下一代战斗机依然无法实现无人化。总之,下一代战斗机的无人化依然难于解决,战斗机无人化和智能化紧密相连,只有智能化技术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才能支持战斗机的无人化发展,这是一个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不能一蹴而就,还有很漫长的路要走。

以上是兔哥个人的观点,欢迎探讨指正!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