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战舰,英航母将率9艘舰艇首航亚太?
看似声势浩大的军力展示,实为大英帝国最后的一抹夕阳!
的确,作为曾经的“日不落帝国”,英国曾经辉煌过,强大过,但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儿了。
如今的世界是中美两强掰手腕或者是中美俄三方角斗,基本上跟你英国没关系了,最多你跟随美国在世界漏一把脸。
前几天的海军节,我国一口气下水服役了3艘主力舰艇,包括一艘4万多吨的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一艘1万多吨的055大型驱逐舰和长征号战略核潜艇。
对此,巴西媒体报道称,同时入列三艘不同型号的大型新式舰艇,表明中国的国防科技水平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已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到目前为止,除中国外,全世界还没有其他国家曾一次同时入列三艘不同型号的大型主战舰艇。而在中国海军入列3艘主力舰艇后不久,英国国防部就宣布将派出本国航母为首的海军舰队首航亚太,其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笔者认为,首先,新形势下的国际局势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新冠疫情蔓延至全球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遭受本世纪最大的重创,特别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因政府管控不利,致使本国疫情呈几何式发展,从而导致2020年经济普遍的负增长。
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急需要一个可以向本国民众交代、向世界展示本国实力的动作,而派航母率队赴万里之外的亚太地区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其次,是英国追随美国重启亚太战略、打压中国的实际行动。从特朗普时代开始,在“美国优先”的原则下,美国开始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在世界范围内耍流氓,特别是疫情爆发后,美国不仅甩锅、抹黑中国,而且为了向世界尤其是盟友展示被疫情重创后的美国,依旧有实力在世界称霸,依旧有实力围堵日子强大的中国。
英国作为美国最坚实的盟友之一,在脱离欧盟之后,更是抱紧美国这棵大树,即便是美国的对外政策是错误的,也会追随到底。
此次,英国航母编队首航亚太就是最好的证明。
众所周知,目前中美在西太平洋地区一直在“交锋”,虽然美军整体实力强大,但背靠大陆的中国军事实力早已今非昔比,部分装备甚至超过了美国,这让美国在打压中国时显得力不从心,再也没有以前那种得心应手了。
所以,英国此时宣布将派航母编队首航亚太,目的之一便是与美国一起,向中国施加军事压力。
然而,看似强大的英国航母战斗群,并没有什么卵用,这点儿家当甚至比不上我国三大舰队中的任何一个,更何况是在中国近海呢?
此时此刻,我想到了杨主任在中美高层战略对话会议上的一句话:你们没有资格在中国的面前说,你们从实力的地位出发同中国谈话!
还是那句话,历史上的英国的确强大过,但那只是历史,如果真的靠“历史”辉煌去吓唬别人、打压别人,那么有资格炫耀的国家放眼全球,也只有拥有5000年辉煌文明史的中国了。我们有辉煌的汉唐文化、发达的宋明经济,有过“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军事自信,跟我们的辉煌历史比,英国就是还在原始社会的黄毛子。
对英国国防部宣布的英国舰队首航亚太,笔者奉劝一句,“来,可以,请恪守国际相关法律和规则,不要挑衅中国,不要触碰中国底线!”我们不仅有美食、廉价商品等你,更有东风快递等更多装备送你沉入海底的实力,千万别让首航亚太的航母编队,让首航变成末航,也别成为美国人打压中国的炮灰,因为我们的那些新式装备大多是为美帝准备的!
这个区域防空能力有什么战役战术意义?
区域防空这东西看起来复杂,解释起来简单,说白了就是对指定的区域执行对空防御任务,驱逐或消灭敌方飞行器。对空防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防空,是防空那么就离不开防空导弹和高射炮。
常说的“区域防空”
网络上常说的“区域防空能力”其实指的就是远程防空导弹系统。从理论上说,防空导弹的防御范围以其发射点为中心,有效射程为半径呈半球型(理论上防空导弹的防御范围是这样,实际上因为外部条件的不同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在这个半球状的范围内,所有的地面/海面设施都能得到防空导弹的保护。如果将防空导弹防御范围能增加到保证地面部队/海上编队执行正常作战任务的范围,那么就可以说这种远程防空导弹系统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
举个例子,一个航空母舰编队作战时大致会以航母为中心,形成两层舰艇防御圈。第一层防御圈距离航母20公里左右,第二层距离航母30-40公里左右,而一艘052D型驱逐舰上的海红旗9远程防空导弹射程高达150千米以上,完全有能力保证航母编队作战范围内的空域安全,可以使其在区域安全执行诸如放飞舰载机/反潜/物资补给等任务。那么我们就可以说,052D型驱逐舰是一艘区域防空舰,海上编队可以在其射程内执行各种作战任务。
陆地区域防空和海上区域防空差别不小,陆地上的区域防空范围只要能掩护陆军部队行进和作战即可,一般来说50公里就可以,当然防御面积越大越好。国过装备给陆军集团军的红旗16中程防空系统的射程大致就在40-50公里左右,后期改进型据说会达到70公里。而海上编队的对空防御因为舰艇目标大、数量多,一旦接近后果无法预料,因此会尽量将所有来袭目标拦截在远端,再加上海面没有地形限制可以发挥射程优势,因而远程防空导弹的射程很高。早期的标准2型远程导弹射程70公里,到目前的改进型可以达到150公里-200公里的范围,足以保证美军航母编队的安全。
发射“标准”系列导弹的美国宙斯盾驱逐舰
和区域防空相对应的就是点防空了。
点防空则更好解释,因为射程短所以仅能维持自身的安全,无法为地面部队/海上编队提供充足的安全范围,相当于只能保护一个“点目标”的安全。因而被称作点防空。点防空的射程都比较近,一般只有不到20公里的距离,可以除了能打打飞向自己的反舰导弹、精确制导弹药和超低空飞行器外,对其他目标无能为力。国内早期装备的112“哈尔滨”号驱逐舰上使用的海红旗7防空系统,最大射高5500米,有效射程12千米,只能用于保护自身安全,无法为编队提供掩护,属于标准的点防空。
如果说直白一点,面对空袭时区域防空可以保护大家的安全,而点防空只能照顾自己。
画了个大碗扣小碗的图,大碗相当于区域防空,小碗就相当于点防空。
另一种含义的“区域防空”
这种区域防空是国土防空的一部分,是将国家按照实际情况划分出的一块块防空区域。在这些防空区域里,所有的防空兵力、兵器听从统一指挥调遣,形成一个有纵深有梯次配置的防空体系。这种防空体系不单单是一两件兵器能构成的,而是不同防空导弹在统一组织下通过集中指挥后形成的一个由低到高从远及近的战区综合性防空系统,以保证整个区域内的空中安全,是国土防空系统中的一部分。
与我们常说的“区域防空”相比,这种对空防御体系的防御范围更大,但组成也更加复杂、技术难度更高,对组织和管理也有很高要求,更别提作战指挥和协调了。
苏联时期的国土防空就是以军区为主的区域防空体系构建
一艘军舰在海上能有什么作用?
一艘军舰在大海的作用。得具体看你怎么用它。
你把用来做运输船,它的航程具体如下:
现代常规动力舰艇的续航力:小型水面舰艇300~3000海里;护卫舰、驱逐舰4000~6000海里;巡洋舰、航空母舰6000~17000海里;潜艇2000~4000海里(通气管航速);核动力舰艇续航力可达10~70万海里以上。不过这也要看你携带的主副食品,没吃的,靠钓鱼吗?不现实!一般情况下作战舰艇是主食一个月,副食大概半个月!再装估计装不了,舰艇还要装油水弹药。
用来作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能力:
防空作战:这跟舰艇装备的相控阵雷达和防空武器有关。每个舰艇防空作战能力不一样。如我国的052D型驱逐舰,能够搭载64枚各型导弹,而像055型万吨大型驱逐舰,能够携带112枚各型导弹,搭配舰载的相控阵雷达,防空区域能达到200公里以上。
反潜作战能力:单个舰艇要是没有配备反潜直升机,在广袤的大海上,不设定区域,对潜艇的作战能力将是微不足道!不要说我危言耸听。
对舰、对岸攻击能力:这个也跟配备的舰舰导弹、主炮、雷达武器有关。舰艇种类太多,篇幅有限,不再拓展。实际上,我们的舰艇作战主要是以防空反导为主。
电子干扰能力:舰载电子对抗系统能截获敌方的雷达和激光等信号,能进行战场态势感知和敌我目标的识别;能干扰、破坏敌方反舰导弹的末制导雷达、红外、激光和机载武器控制雷达对本舰的探测和跟踪。它还能发射红外干扰弹、烟幕干扰弹、厘米波箔条干扰弹、毫米波箔条干扰弹等,能自动选择弹种、数量,实施质心、冲淡、遮蔽及转移等各种干扰方式。电子干扰系统还与水声对抗系统连接,发射装置共架使用,可发射水声对抗弹。
单打独斗,不成气候!现在海战都是系统作战!单个舰艇的作战能力是微不足道的,这就像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一样。
水面舰艇编队作战群主要承担编队防空任务,能单独或协同编队中其它兵力攻击敌方大、中型水面舰艇;在登陆作战时提供火力支援;日常可遂行海上巡逻、警戒和护航任务。它能抗超过12级的风力,作战区域可覆盖除极区以外所有海域。
如果把东风41装到055或者大型商船上?
东风-41来个陆搬海整合到055万吨大驱或者大吨位民用商船上,乍眼一看设计挺新颖的,似乎很有道理,实质上毫无实战意义。
为什么这么讲呢?表面上看将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下海搬上万吨大驱或者大吨位商船,能够显著的提升东风-41弹道导弹使用灵活性和提升万吨大驱的战略打击能力。更何况俄罗斯人展示过其研发的集装箱导弹系统,印度将弹道导弹集成到军舰上的真实案例。那么我想说的是,巨资打造的战略核潜艇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
之所以讲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陆搬海毫无实战意义,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量。
第一个,就是东风-41弹道导弹的生存性堪忧。我们需要注意的是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最大射程达到了14000公里,也就是说部署在国内其射程基本能够覆盖所有的打击区域,根本就无需部署在海上自动舰艇上。
东风-41洲际弹道导弹采用的是无依托机动发射方式,其底盘的越野能力出众,时速能达到五六十公里,而万吨大驱以三十节的高航速航行也不过就是这么一个机动速度。再看海上一览无余,水面舰艇的隐蔽性远逊色于陆地机动东风-41,陆地上地形复杂有很多天然的地貌便于东风-41导弹车进行隐蔽机动,生存性能要远高于航行于海面的舰船。
一旦055搭载了东风-41弹道导弹其行踪将成为世界各国的主要针对的对象,几乎是其只要一出港口,便置于海空天一体的密切监视下,一旦发现055有发射导弹的迹象,055这个载体将成为首先攻击的目标,射人先射马,载体不复存在了,导弹的威胁也就没了。
第二个,反而限制了055万吨大驱的真实作战效能。055万吨大驱是解放军水面作战舰艇吨位第一种突破万吨的舰艇型号。该型导弹驱逐舰满载排水量一万两千多吨,搭载有112个大型舰载通用导弹垂直发射单元,能够兼容发射远程舰空导弹、远程反舰导弹、新型反潜火箭助推鱼雷以及远程对陆攻击巡航导弹,一艘055万吨大驱的综合战斗力相当于2.4艘052D型防空型驱逐舰。
由上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055型万吨大驱拥有较为全面的作战能力,对空、对海、对陆以及对潜作战能力都有不俗的战力,是我国第一种第四代导弹驱逐舰,代表着我国水面舰艇发展的最高水平。
这么一款性能优异的舰艇倘若英雄无用武之地岂不可惜哉!当前我国海军正处于战略转型的重要阶段,对于这类大吨位远洋型舰艇的需求很大,是我国航母打击群的首选舰艇型号,被誉为航母打击群侍卫长。另外,还可作为远海机动作战编队的核心舰艇,领衔其他水面作战舰艇组成机动打击群。
最后,抢核潜艇的饭碗略显不够格。在世界各国核威慑体系中,除了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之外,还有空基轰炸机和海基核潜艇。核潜艇凭借核动力能够长时间在水下航行,这个与身俱来的特点赋予了其极为优异的隐蔽性。
正是出于其隐蔽性带来的技术优势,核潜艇在于潜射弹道导弹相结合后,就成为生存性能最为优异的核威慑力量。东风-41导弹下海其实质上与潜射弹道导弹和核潜艇的结合在原理上相类似,这就带来一个疑问。
既然大道理相同,隐蔽性水面舰艇与核潜艇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点,为什么要将东风-41这种镇国大器置于一个极为不安全的载体上,岂不是自寻死路吗?这显然不符合战略武器的使用和部署基本常识。
所以说,我们从上述三个方面来看,东风-41下海只是一些人的突发奇想,对于东风-41导弹本身以及海上载体都没有实质性的效果,也只是看着新颖而已,实战中并没有丝毫意义。
055近防导弹和122火箭干扰器可以打完再立马装填吗?
我跟乃们港哈,055驱逐舰的火箭干扰弹/火箭反潜弹发射器是可以再装填的,因为这两种弹本身就不大,也没多大的重量,发射完之后待发射管冷却必须要重新再装填,进行再一次的干扰和反潜准备,没再装填能力敌人的反舰导弹和潜艇再次来袭怎么办?
055舰的火箭发射器是多用途的,弹种也是多样化的,近距离反潜和消灭来袭的鱼雷也是它的用处,必要时甚至可以使用对陆攻击火箭弹,支援登陆部队作战,我军火箭弹都是制式化制造的,有各种各样的用途。
海军战舰上所有的弹药都是有携带基数的,055上的多管火箭发射器也不例外,至少要携带4倍的发射管量,也就是说一个发射器有24个发射管,4倍量就是24×4=96枚,一个发射器要配置这么多弹药量,虽说不一定在一次作战当时使用完,但必须要做到有备无患才行。
我军舰用122火箭弹长滴就是这个样子,比陆军的122火箭弹长度要短很多,通常来说陆军的122毫米火箭弹重量77公斤(苏制“冰雹火箭弹),短弹为45.8公斤,海军型的火箭弹的重量大概也在45公斤左右,这个重量类两个战士就能装填,当然也有装填车,可更快速提高装填效率。
与干扰/反潜火箭弹一样,红旗10近程防空导弹也是相对小的弹药,发射完后也可以由人工装填。
FL3000导弹就是红旗10的外贸版本,它们的尺寸几乎一样,比一般肩扛式防空导弹大,弹体尺寸大概和“霹雳5”防空导弹相当,拦截射程10公里的导弹也不能太小了,要有足够的燃料和足够击毁大型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战斗部,其实美军的“拉姆”近防系统就是用“响尾蛇B”导弹改造的。
我军地勤给战机挂“霹雳12”中程空–空导弹由8位战士抱着它…红旗10导弹比“霹雳12”小得多,4位战士就能完成再次装填工作。
红旗10防空导弹也是有备用弹的,通常为一倍量也就是发射器为24联装,还要再备弹24枚,以红旗10两枚拦截一枚来袭的超音速反舰导弹估算,发射器24枚导弹可以拦截12次,再加上备用弹共48枚,理论上可以拦截24枚反舰导弹,与舰桥前的1130近防炮联合组成末端防御系统,非常有效。
总之,055舰上的防御武器都是有几个基数的备用弹,不能是发射器里的打完就不再装填了,要是那样的话舰会很危险的,从战术要求来说就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