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战舰,超级战舰好看吗?
《战舰》在我觉得比较金刚好看,故事的主线人物情感,并不局限于强高度的军人气节和国家荣誉,有兄弟血亲表面上矛盾克制,内里浓烈关怀和毫不犹豫的牺牲维护,另外父女亲情篇幅不大,却容易理解到其中的温馨,还有战友之间的扶持和警醒……总之,这部影片不是硬邦邦的铁血效果战争片,还有柔性的情感,相辅相成,带入感情的同时,大篇幅的战争科技特效场面更加震撼和触动!
兄弟二人都在海军服役,哥哥表现优越一直希望提携弟弟,望弟成熟,弟弟爱上了长官的女儿,在一次重要演习前准备问未来岳父的对他们婚姻的允许和祝福,但却因为自己的好大喜功,输了一场球赛并且与J国舰长冲突,不仅没有机会开口,而且还被未来岳父训斥,受到处分,将在演习后被退伍。
外太空的不速之客恰好落入演习区域,并且隔离了联合舰队的前方三个战舰在自己的辖控区……好惹事的弟弟和战友乘坐小艇前往接近沉默的UFO(不明战舰)时,哥哥在后方主舰上紧张等待,因为舰长的职责,并对缺乏大局观的弟弟的深切担忧!
在通信被切断的情况下,弟弟初步勘探敌艇后自主攻敌的时候,哥哥立刻命令航舰发动远程攻击,结果被苏醒的UFO判断为攻击目标,歼灭了哥哥所指挥的航舰。弟弟失去至亲后强忍痛苦,返回残存的舰队,作为幸存中A国的战舰最高军衔,从而成为临时舰长。
缺乏经验,从前被上级评价为缺乏指挥能力,控制能力的弟弟,暂时无法调整情绪,居然贸然下令攻击,同时告知打过架的J国舰长“不管你冲不冲,反正我是冲了”……结果J国战舰被击毁,弟弟依然一意孤行的向前航行准备攻击UFO,后经战友们极力劝解,终于清醒放弃武断决定,转向营救J国的落水士兵。利用近距离研究外来者的偶然契机后,弟弟与战友们制订了战争策略,
并运用《孙子兵法》拯救了战舰并击破UFO。在关键时机,面对敌方的最后突击,弟弟毅然把仅存的一枚导弹发射远方的外星人占据的信号站,及时粉碎敌人的阴谋,并且与最后存亡之际被突围的后方战斗机解救!
影片的结尾,除去这场战争中的牺牲,英勇就义的和优秀的幸存者们受到了嘉奖,得到了荣誉……留给观众的是是视觉的震撼和内心的触动反思!
为什么很多大型战舰被击沉的时候?
近代以来,与舰同沉的舰长有很多,在大型战舰被击沉的时候,他们往往不逃生,而是壮烈的牺牲在军舰上。比如,清末我国北洋海军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二战日本联合舰队的飞龙号航母舰长加来止男等。
那为什么这些人要选择与舰同沉呢?其实原因并不只是“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这么简单。首先,近代以来的海军大都师从英国皇家海军,正是这个在海上崛起的超级大国,吸引了近代几乎所有海军前来学习。而我们都知道,英国皇家海军不仅强大,而且文化底蕴还挺深厚,诞生了不少海军光荣传统。
由于英国海军早早就被命名为皇家海军,因此他们很早就形成了一套“贵族文化体系”,进入皇家海军成为将领,是一种非常有面子、有身份、有地位的事情,而且由于皇家海军实力强大,是维系英国当年超级大国地位的根本支撑,所以英国从政府到底层,都对海军的将领有一种十分敬畏的感情。
在皇家海军中,文化的力量渗透在每一个角落。比如,要“逢敌必战”,这是很多军迷都知道的英国海军传统。意思是,不管自己的力量是强还是弱,不管遇到的敌人有多强,都要有勇气上去作战,而不是逃避。甚至,逢敌必战这一条,还被写进了英国海军的条令中,他们规定,凡是遇见有责任攻击的敌舰,就必须进攻,如果舰长、司令、指挥官不带动下属英勇战斗的,会被军事法庭判刑。
而实际上,与舰同沉这一条,也是英国皇家海军的一个传统。与舰同沉,一方面是皇家海军的将领们责任心强,感觉打不赢就是自己的错,造成军舰沉没也没脸活着回去,所以成为了他们的一个传统。但是另外一个方面,在英国海军崛起的年代,封建思想依然很严重,“忠君”的思维依然是主流,而且当时也没有什么国际法来保护被俘人员,一旦在海上被击沉,那么就可能被敌人俘虏,而在当时,一旦被俘就可能面临敌人的摧残、国内的批判,活下去倒不如死了痛快。
至于后来,虽然被俘人员有了国际法的保护,且各国也不反对士兵在面临绝境时投降,但是由于各国海军都是师从英国,因此“逢敌必战”、“与舰同沉”等传统就被他们延续了下来。比如我国清末时期的北洋海军,“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超勇”号管带黄建勋、“扬威”舰管带林履中等,都选择了军舰沉没时与舰同沉,而我们都知道,北洋海军就是师从的英国海军文化。
二战中,与舰同沉的案例开始减少,因为各国都开始明白,培养一个将领要费很大力气,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而如果他们与舰同沉,那么海军战略反击、重新崛起的根基也就没有了。于是,二战中选择与舰同沉的将领开始减少,主要集中在日本联合舰队,而大家也都清楚,日本海军也是师从的英国海军文化。
当然,还有一种与舰同沉的原因,是因为作战失败的责任在己,如果活着回去,有可能被处分、处罚,这种自责和对未来可怕待遇的恐惧,也促使很多将领选择与舰同沉。比如,二战时的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战败后,南云中一曾想自裁,但是被下属劝阻,主要原因就是他在做出错误指挥决策后,十分自责。
总而言之,与舰同沉已经不再是一种被鼓励的光荣传统,现代战争也不需要舰长再与舰同沉,他们作为国家的宝贵财富,还是要保护好的。
军舰的服役年限一般是多久?
不确定,比如对岸何我们,当年穷的时候,国民党海军在抗战胜利后的舰艇来源主要源自美国赠送舰和日本赔偿舰,来自日本的赔偿舰因为得不到备件以及维护体系与当时国民党海军遵循的美制军舰维护体系格格不入而很快丧失了行动能力;而美制军舰虽然能随时得到“美国爸爸”的备件支持,但由于得到的实在太过容易,特别是美国国会在1947年7月16日通过《512法案》授权美国政府将271艘驱逐舰以下的二战剩余军舰无偿赠送给民国政府海军后,国民党海军甚至可以在苏比克、横须贺等基地的退役(驱逐舰以下)美国舰艇群中任意挑选中意的军舰然后自行雇佣拖轮拖回中国,如同在二手车群中看中哪一辆品相不错就能当场领钥匙把车开回家一般。既然得到的太容易,用起来自然就不会特别的珍惜。反正“美国爸爸”许诺:损失一艘军舰就免费补充一艘同级别的军舰,有诺如此,使用起来就越发的不会爱惜。
反观人民海军,早年的舰艇来源繁杂,状态最好的自然是起义的国民党军舰(其中最大的当属重庆号轻巡洋舰),但其中大部分起义军舰都不幸毁在国民党空军对起义舰艇的报复性轰炸中,这对早期缺乏军舰的人民海军不可谓不是惨痛的损失;另外一大舰艇来源是国民党海军遗弃在大陆的废弃旧舰以及各大民用航运公司遗留在大陆的旧商船加以维修和重新武装再次服役的改装舰艇。这类舰艇往往舰龄长、式样旧、状态差,其维修和重新武装所花费的精力和代价并不亚于重新造新舰的耗费,但鉴于当时新中国一穷二白的客观条件,有限的资源并不允许人民海军建造新舰,唯有勉力维修和改装旧船。
看着花费大力气的舰艇从一堆破烂到重获新生,人民海军的官兵们在喜悦的同时往往能从内心并发出一种对舰艇自觉的和朴素的爱惜之情,平日里维护起来犹如对自己眼珠子一般呵护。比如同样的LST型坦克登陆舰,国民党海军/台湾地区海军要依靠更换全部船壳才勉强服役到2000年左右,而人民海军中的LST却能依靠“原装船壳”一直撑到1990年后,国民党海军的LST能靠“换皮手术”续命,而人民海军的LST能长命的原因唯有精心维护。一边是漫不经心、得用且用,另一边是惜如瑰宝、呵护备至。这也是为什么同样的舰艇在人民海军手中的寿命能大大长于在国民党海军手中服役的同型军舰也就毫不奇怪了。
我国战败损失了几条船?
关于中日甲午战争很多人的了解不全,认为甲午战争只有一场甲午海战,实际上甲午战争中早场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陆军的失败,黄海海战固然有损失,但是并非全军覆没,真正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原因是陆军的失败。
近代明治维新之后,日军的扩张战争也随之开始,根据日本在战国(日本战国)时期制定的统一世界略,“欲要政府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要征服中国,必选征服满洲(东北);欲要征服满洲,必先征服朝鲜。”日本便开始干涉朝鲜的内政,而当时的朝鲜是中国的附属国,日本干涉朝鲜内政,势必加剧中日之间的矛盾。
1894年日本接着朝鲜内乱,趁机向朝鲜派遣军队,而此时清朝也应朝鲜的要求,派遣军队入朝,中日双方在朝鲜的军队摩擦不断,造成战争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
1894年7月23日凌晨,侵朝日军突袭汉城王宫,击溃朝鲜守军,挟持朝鲜国王李熙,解散朝鲜亲华政府,扶植国王生父兴宣大院君李昰应上台摄政。两天之后,日本又不宣而战,在朝鲜丰岛海面袭击了增援朝鲜的清朝军舰“济远”、“广乙”,丰岛海战爆发。
海面上的战争并没有因此结束,1894年9月17日,日本联合舰队在鸭绿江口大东沟附近的黄海海面挑起—场激烈的海战,这是甲午战争中中日双方海军一次主力决战。最终的对战结果是:北洋舰队损失“致远”、“经远”、“超勇”、“扬威”、“广甲”5艘军舰,死伤官兵千余人;日本舰队“松岛”、“吉野”、“比睿”、“赤城”、“西京丸”5舰受重创,死伤官兵600余人。
从海战的结果来看,北洋水师虽损失较大,但并未完全战败。然而李鸿章为保存实力,命令北洋舰队躲入威海港内,不准巡海迎敌,从此就没有发生海战啦。
相比海军的激烈抵抗,陆地上的战争,可谓是一泻千里。陆地上的战争从1984年7月25日,战争爆发的地点就是朝鲜首都平壤,当时双方人数差不多,而且朝鲜人还帮助清朝军队做内应,但是战争刚刚爆发,主帅叶志超指挥失误,随后又临阵脱逃,清军一败涂地,随后日军占据平壤。
平壤之战失败后,清军用六天时间狂奔五百里,一路逃至鸭绿江边,而日军一路高歌猛进,占领朝鲜全境。之后日军就分两路进攻中国国土,一路是鸭绿江,一路是从旅顺登陆。
日军两路进攻我国,清朝却是节节败退,在鸭绿江防线上日很很快占据了九连城、安东县、大东沟、凤凰城、宽甸、岫岩等地,而旅顺方面日军成功登陆,并且很快战略旅顺,还制造了惨绝人寰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旅顺口失陷也就意味着日军在渤海湾有了根据地,随后日军发起了对威海卫的抢夺战,虽然北洋将士拼死抵抗,但是也在一周之后,威海卫海军基地陷落,日军在威海卫炮台上将北洋军舰逐一击沉,北洋这才全军覆没。
北洋海军覆灭,清朝最后的一点精气神都没有啦,而陆军的一败再败,清朝更是不敢言战,所以就出来求和,最后就签订了《马关条约》,这才有了割地、赔款等一系列耻辱。
军舰的吨位和货轮的吨位都用吃水量表示?
货轮的材料密度低,所以浮力大,浮力大载货不少,比起军舰要小些。军舰不同,是用来作战的装备,舰体布满厚厚的装甲,密度高,只有增大体积的方式来增加浮力。现在说的同吨位,货轮的吨位是满载排水量,轻载排水量则要比军舰标准排水量小得多。这么说,不知回答是否满意。我们来讲讲阿基米德,他在浴盆洗澡时,终于发现了王冠的秘密。造假的王冠密度不同,体积一定有差别,就像不同体重的人,坐在澡盆里,可以排出多少水,那是不一样的。由此他也得出了浮力公式,同等体积的木块与铁块,浮力也会不一样,要想增大浮力,铁块只能增大体积。现在可明白了吗?
铁达尼克号沉没1912年英国的一艘豪华邮轮,宣称为最豪华,最安全,处女航即沉没,最豪华是真的,最安全倒不一定。给世上带来豪华与安全间的沉痛教训。空间大才舒适,而就会减少隔舱。“铁达尼克”设有前后8个隔舱,任何3个进水不会沉,然而撞上冰山的侧壁恰恰没有隔舱,就没有办法阻止冰冷的海水。4.7万吨的巨轮就这样沉没,造成1700多人丧生。邮轮发展到今天,随着材料和动力的提高,船被造得越来越大,20万吨也挡不住了呢,船大各种设施齐全,带来无比享受,所以现在的船才是最豪华,最安全了呢。为了增加安全性,宁可使其密度大一些,因为增加船体体积几乎不受限制。
与时俱进的军舰过去军舰,为了提高机动性,长宽比尽可能做得大一些,长宽比一般都在7以上,潜艇由于在水下航行,阻力就更大,8和9都不算鲜见。现在不同,随着动力技术的不断提高,似乎不怕增加阻力,长宽比正在减小。长宽比的减小,增加了稳定性能,便于武器操控。所以现在漂亮军舰的标准,外飘越来越大,以肥为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