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红院,现实生活中

天美资源网

怡红院红院,现实生活中?

说到宝黛爱情,大家难免不会想起两个小冤家的一次次争吵、别扭。而每次争吵别扭后宝玉的俯就,就难免会让一些不明就里的人误以为了林妹妹。小性儿、小气的名声多因此而来。

咱也不解释,咱也不辩论。

怡红院红院,现实生活中

今天我们只看看同样是吵架、闹别扭和吃醋,林妹妹的表现有多可爱。

第八回 比通灵金莺微露意 探宝钗黛玉半含酸

去宝姐姐家玩,宝哥哥居然也在。哼哼,心里有点酸。

话犹未了,林黛玉已摇摇的走了进来,一见了宝玉,便笑道:“嗳哟,我来的不巧了!"

宝姐姐问理由?

既然你诚心诚意的发问,那我就大发慈悲编个理由回复你吧!

宝玉等忙起身笑让坐,宝钗因笑道:“这话怎么说?"黛玉笑道:“早知他来,我就不来了。”宝钗道:“我更不解这意。”黛玉笑道:“要来一群都来,要不来一个也不来,今儿他来了,明儿我再来,如此间错开了来着,岂不天天有人来了?也不至于太冷落,也不至于太热闹了.姐姐如何反不解这意思?”

看着宝哥哥这么听宝姐姐的话,真有点郁闷。哼哼,借手炉提醒提醒宝哥哥,当着妹妹的面听姐姐的话,妹妹不高兴了,宝哥哥你知道吗?

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复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薛姨妈问我为什么这样说?

理由么?我编!

黛玉笑道:“姨妈不知道.幸亏是姨妈这里,倘或在别人家,人家岂不恼?好说就看的人家连个手炉也没有,巴巴的从家里送个来.不说丫鬟们太小心过余,还只当我素日是这等轻狂惯了呢。”

哎呀呀,宝哥哥吃酒吃的这么高兴,李嬷嬷干什么要拦着,我知道你是怕担责任。不管,这又不是什么大事。我也想让宝哥哥高高兴兴的。

什么?

我还在吃醋?

没这回事,宝哥哥你继续吃酒吧!

黛玉先忙的说:“别扫大家的兴!舅舅若叫你,只说姨妈留着呢.这个妈妈,他吃了酒,又拿我们来醒脾了!"一面悄推宝玉,使他赌气,一面悄悄的咕哝说:“别理那老货,咱们只管乐咱们的。”

小丫头没帮宝哥哥戴好斗笠?我来我来!别人会说话也好,会伺候也好,哪有我知道宝哥哥的心思呢?

小丫头忙捧过斗笠来,宝玉便把头略低一低,命他戴上.那丫头便将着大红猩毡斗笠一抖,才往宝玉头上一合,宝玉便说:“罢,罢!好蠢东西,你也轻些儿!难道没见过别人戴过的?让我自己戴罢。”黛玉站在炕沿上道:“罗唆什么,过来,我瞧瞧罢。”宝玉忙就近前来.黛玉用手整理,轻轻笼住束发冠,将笠沿掖在抹额之上,将那一颗核桃大的绛绒簪缨扶起,颤巍巍露于笠外.整理已毕,端相了端相,说道:“好了,披上斗篷罢。”

这时候宝黛之间爱情的小嫩芽不知道还有没有冒头。然而林妹妹实力护哥,也是非常可爱了。

第二十回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

宝哥哥又去和宝姐姐玩了。不知道大家都说她是你的准未婚妻吗?怎么这么不避嫌呢?生气了!吃醋了!哼!

正值林黛玉在旁,因问宝玉:“在那里的?"宝玉便说:“在宝姐姐家的。”黛玉冷笑道:“我说呢,亏在那里绊住,不然早就飞了来了. "宝玉笑道:“只许同你顽,替你解闷儿.不过偶然去他那里一趟,就说这话。”林黛玉道:“好没意思的话!去不去管我什么事,我又没叫你替我解闷儿.可许你从此不理我呢!"说着,便赌气回房去了。

原来宝哥哥心里我比宝姐姐更亲,开心!哎呀!宝哥哥说得这么直接,害羞。

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

一转眼看到宝玉把披风脱了,就忘了生气害羞了。宝哥哥你可别感冒了呀!

林黛玉听了,低头一语不发,半日说道:“你只怨人行动嗔怪了你,你再不知道你自己怄人难受。就拿今日天气比,分明今儿冷的这样, 你怎么倒反把个青肷披风脱了呢?"宝玉笑道:“何尝不穿着,见你一恼,我一炮燥就脱了。”林黛玉叹道:“回来伤了风,又该饿着吵吃的了。”

第二十二回 听曲文宝玉悟禅机

凤姐拿林妹妹比戏子。大家都怕说出口就得罪林姐儿,因此都不说。湘云直肠子就说了出来,宝玉就看了湘云一眼,意思是你可长点心吧!

湘云不干了。咋和尚摸得我摸不得?

哦不,别人说得我说不得?

林妹妹也生气了。宝玉你哪头的?论感情,你是我男盆友,你得帮着我。论亲情,你是我们共同的表哥,你得中立。你怎么还踩着我的脾气去讨好别人呢?

戏子在古代属于下九流,还在士农工商里的商字之后。而林妹妹宝玉所属阶级为士,因此这个比方实际对林妹妹来说,那是僭越又僭越了。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好比人对市委书记的女儿说,哎吆,小模样长得,真像昨天我大保健的那个小姐嘿!大家看看宝钗多么随和不生气的人,不过是被比作那个时代认为的祸水杨贵妃,就生气了。因此林妹妹的生气,也是理所应当了。

黛玉又道:“这一节还恕得.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莫不是他和我顽, 他就自轻自贱了?他原是公侯的小姐,我原是贫民的丫头,他和我顽,设若我回了口,岂不他自惹人轻贱呢.是这主意不是?这却也是你的好心,只是那一个偏又不领你这好情, 一般也恼了.你又拿我作情,倒说我小性儿,行动肯恼.你又怕他得罪了我,我恼他.我恼他,与你何干?他得罪了我,又与你何干?”

林妹妹明着和宝哥哥生气,见宝哥哥好像真生气了。又不放心了,偷偷过来看看宝玉,小哥哥是不是真生气啦?

谁想黛玉见宝玉此番果断而去,故以寻袭人为由,来视动静。

结果发现宝玉有出家的念头,宝钗说都怪我,要是真当和尚了可怎么办?黛玉不怕,说:没事,宝玉这病我能治。跑过去问宝玉你自己说说,你有啥好?

黛玉笑道:“不该撕,等我问他.你们跟我来,包管叫他收了这个痴心邪话。”三人果然都往宝玉屋里来.一进来,黛玉便笑道:“宝玉,我问你: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

宝玉一想,欸?我能和你们谁比啊?得了,还是憋瞎想了,混着吧!

哎吆喂,林妹妹,你忘了昨晚和宝玉说一辈子不说话啦!宝玉还没哄你呢?咋?宝玉不高兴你还去哄他啦?

第二十六回 潇湘馆春困发幽情

林妹妹由感而发念出一句“每日家情思睡昏昏”,结果被宝玉听到了,不好意思了。装睡。

林妹妹的奶娘和婆子们就说宝玉了,妹妹睡觉呢,等醒了再来玩吧!

林妹妹慌了,也不装睡了,也顾不得害羞了,也忘了身子弱了,一个翻身就起来了。“谁睡觉呢?”(心里话:我没睡。你们别把宝哥哥赶走了。)

宝玉看林妹妹又是护着自己,刚睡醒又别样的美态。一时忘情了,对林黛玉的贴身丫鬟紫鹃就这样说了:要是我能和你家小姐一起睡,怎么舍得让你做家务呢?

宝玉笑道:“好丫头,`若共你多情小姐同鸳帐,怎舍得叠被铺床?'"

吴妈,我和你困觉的文雅版本。

想想五十年前国人对同居的态度吧,何况是礼教森严的几百年前呢?

潇湘馆里一个嘴不严,林黛玉的闺誉就完了。

果然林妹妹生气了——也该生气!

林黛玉登时撂下脸来,说道:“二哥哥,你说什么?"宝玉笑道:“我何尝说什么。”黛玉便哭道:“如今新兴的,外头听了村话来,也说给我听,看了混帐书,也来拿我取笑儿.我成了爷们解闷的。”一面哭着,一面下床来往外就走.宝玉不知要怎样,心下慌了,忙赶上来,"好妹妹,我一时该死,你别告诉去.我再要敢,嘴上就长个疔,烂了舌头。”

宝玉正在哄的时候,听说老父亲贾政找,慌得跑出去了。结果是薛蟠借贾政的名义哄宝玉出去吃酒。

林妹妹一看,老严父贾政叫宝玉了,也怕宝玉被贾政打。等到晚上听说宝玉回来了,又忘了害羞又忘了和宝玉生气,一心只想着宝玉你有没有吃亏啊?

却说那林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了,一日不回来,心中也替他忧虑.至晚饭后,闻听宝玉来了,心里要找他问问是怎么样了.

结果被晴雯关在门外了。

林黛玉素知丫头们的情性, 他们彼此顽耍惯了,恐怕院内的丫头没听真是他的声音,只当是别的丫头们来了,所以不开门,因而又高声说道:“是我,还不开么?"晴雯偏生还没听出来,便使性子说道:“凭你是谁,二爷吩咐的,一概不许放人进来呢!"

以为是宝玉叫关的,又看情敌宝钗在屋里和宝哥哥说说笑笑,简直是气上加气醋里加醋。我们来看看林妹妹怎么想的,怎么做得。

林黛玉心中益发动了气,左思右想,忽然想起了早起的事来:“必竟是宝玉恼我要告他的原故.但只我何尝告你了,你也打听打听,就恼我到这步田地。你今儿不叫我进来,难道明儿就不见面了!"

林妹妹被气哭了,心里还想着,你今天不见我,你明天就不见我了?

被气哭了还想着明天见面呢!林妹妹你确定你是在生气吗?

忽听院门响处,只见宝钗出来了,宝玉袭人一群人送了出来。 待要上去问着宝玉,又恐当着众人问羞了宝玉不便,因而闪过一旁,让宝钗去了,宝玉等进去关了门,方转过来,犹望着门洒了几点泪.自觉无味,方转身回来,无精打彩的卸了残妆。

正哭着呢,宝玉出来了。按说林妹妹可以发脾气了吧!结果宝玉是和丫鬟们一群人一起出来的。林妹妹一想,要是当着这么多人面问宝玉,宝哥哥多没面啊?于是藏起来了。

就藏起来了!

林姐儿你醒醒!

你可是以小性儿著称的林妹妹啊!

都气哭了还想着给宝哥哥留面子呐!

这还是众人眼中小心眼的林黛玉吗?

这又气又酸再见到宝玉,当然不会有好脸色了。我们看看林妹妹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

那林黛玉正自伤感, 忽听山坡上也有悲声,心下想道:“人人都笑我有些痴病,难道还有一个痴子不成?"想着,抬头一看,见是宝玉.林黛玉看见,便道:“啐!我道是谁,原来是这个狠心短命的……"刚说到"短命"二字,又把口掩住,长叹了一声,自己抽身便走了。

林妹妹不想见宝玉,生宝玉的气。那也舍不得咒一点点宝玉。林妹妹你 这 是 生 气?

宝玉一看林妹妹不理我,哎,就说一句话,一句话以后咱俩就拜拜!

林妹妹一听,就一句话了,那要听。

宝玉说,那要是两句话呢?

林妹妹还是太单纯了!

可巧看见林黛玉在前头走,连忙赶上去,说道:“你且站住.我知你不理我,我只说一句话,从今后撂开手。”林黛玉回头看见是宝玉, 待要不理他,听他说"只说一句话,从此撂开手",这话里有文章,少不得站住说道:“有一句话,请说来。”宝玉笑道:“两句话,说了你听不听?"

表面上宝玉围着林妹妹团团转,实际林妹妹根本逃不出贾宝玉的五指山。话说宝玉将将将将说了一堆,林妹妹就不生气了。

这也没买包没送礼,解释两句,林妹妹就不生气了。

黛玉听了这个话, 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 你不叫丫头开门?

宝玉说,不,我没有。这是误会。

林妹妹就信了!也不生气了,也就算了。也没要包包,也没要口红,也没罚跪,就不生气了,就算了。

黛玉听了这个话, 不觉将昨晚的事都忘在九霄云外了,便说道:“你既这么说,昨儿为什么我去了, 你不叫丫头开门?"宝玉诧异道:“这话从那里说起?我要是这么样,立刻就死了! "林黛玉啐道:“大清早起死呀活的,也不忌讳.你说有呢就有,没有就没有, 起什么誓呢。”宝玉道:“实在没有见你去.就是宝姐姐坐了一坐,就出来了。”林黛玉想了一想,笑道:“是了.想必是你的丫头们懒待动,丧声歪气的也是有的。”

第二十九回 痴情女情重愈斟情

宝玉因为张道士要给他提亲,心里不快活。贾宝玉又是喜欢热闹的,因此林妹妹催宝玉去看戏热闹热闹。

贾宝玉不干了,我为什么留家里你不知道原因啊?张道士给我提亲你不生气啊?还叫我去看戏?我看你是不喜欢我!

林妹妹说,你冤枉人,不就是我比不上宝钗,她有金锁和你的玉相配吗?你后悔你去和她好呗?

林黛玉又怕他有个好歹,因说道:“你只管看你的戏去,在家里作什么?"宝玉因昨日张道士提亲,心中大不受用, 今听见林黛玉如此说,心里因想道:“别人不知道我的心还可恕,连他也奚落起我来"因此心中更比往日的烦恼加了百倍.若是别人跟前,断不能动这肝火,只是林黛玉说了这话, 倒比往日别人说这话不同,由不得立刻沉下脸来,说道:“我白认得了你.罢了,罢了!"林黛玉听说,便冷笑了两声,"我也知道白认得了我,那里象人家有什么配的上呢。”

这不是林妹妹单方面生气或者吃醋,这是两个人吵架了。

于是宝玉也砸玉了,黛玉也吐药了。袭人就来劝宝玉了,说你看你玉上的穗子还是林妹妹做的呢?你还气她。结果林妹妹气头上,又把穗子剪了。

一时,袭人勉强笑向宝玉道:“你不看别的,你看看这玉上穿的穗子,也不该同林姑娘拌嘴。”林黛玉听了,也不顾病,赶来夺过去,顺手抓起一把剪子来要剪.袭人紫鹃刚要夺,已经剪了几段.林黛玉哭道:“我也是白效力.他也不希罕,自有别人替他再穿好的去。

题外话:似乎袭人每次劝架都是越劝问题越大,然而袭人说得有似乎句句有理。真是奇也怪哉!

这次是双方面吵架,一时当然也和好不了了。我们来看看宝玉和林妹妹两日不见后,黛玉的心里话。

林黛玉不过前日中了些暑溽之气,本无甚大病,听见他不去,心里想:“他是好吃酒看戏的, 今日反不去,自然是因为昨儿气着了。再不然,他见我不去,他也没心肠去。只是昨儿千不该万不该剪了那玉上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带了,还得我穿了他才带。”因而心中十分后悔。

林妹妹对宝玉的心思不但一清二楚,还惦记着自己剪坏的穗子。管定他再不带了,还得我穿了他才带。

宝玉惹起来的吵架,自然是宝玉过来开解。我们再看看林妹妹的言行。

宝玉敲门,林妹妹说不许开门。紫鹃说,那不行,万一把宝玉晒坏了怎么办呢?

林妹妹就同意了!

感觉林妹妹生了个假气!

黛玉正欲答话, 只听院外叫门。紫鹃听了一听,笑道:“这是宝玉的声音,想必是来赔不是来了。 "林黛玉听了道:“不许开门!"紫鹃道:“姑娘又不是了。这么热天毒日头地下, 晒坏了他如何使得呢!"口里说着,便出去开门,果然是宝玉。

宝玉说,我知道你没有生我的气,但是我要是不来,等别人劝我们,还不让别人觉得咱们是认真吵架啊?

不好意思,以下林妹妹的心理活动我要笑半天。

林黛玉心里原是再不理宝玉的,这会子见宝玉说别叫人知道他们拌了嘴就生分了似的这一句话,又可见得比人原亲近,因又撑不住哭道:“你也不用哄我。从今以后,我也不敢亲近二爷, 二爷也全当我去了。"

没有见到宝玉的时候,还惦记着给宝玉的宝玉穿上穗子;听到宝玉的声音后,又舍不得宝玉被晒着;就这样了林妹妹心里还打算再也不理宝玉的......。见到宝玉了,还打算不和宝玉说话,结果宝玉一句话她就破功了。

宝玉和她话赶话说,你要死了,我做和尚。

这话当然动人,当然也是宝玉的心里话,后来宝玉也是这么做的。但是在当时,显然这句话是不妥当的。

所以林妹妹又生气了。宝玉一想,我这明明是心里话,也急哭了。

注意,此时林妹妹还是在生气中的。

宝玉心里原有无限的心事,又兼说错了话,正自后悔,又见黛玉戳他一下,要说又说不出来,自叹自泣,因此自己也有所感, 不觉滚下泪来。要用帕子揩拭,不想又忘了带来,便用衫袖去檫。林黛玉虽然哭着,却一眼看见了,见他穿着簇新藕合纱衫,竟去拭泪,便一面自己拭着泪,一面回身将枕边搭的一方绡帕子拿起来, 向宝玉怀里一摔,一语不发, 仍掩面自泣。

林妹妹自己在旁边生气,哭泣。一看宝玉,咦?怎么没有手帕?还摔了一个手帕给宝玉擦泪。

假如这是一场战争,林妹妹从一开始就节节败退,输得体无完肤。

都说林黛玉是拿宝玉的强,实际上,林妹妹在宝玉面前毫无招架之力。

宝玉一开始还有三心二意的时候,林妹妹从来都是只有宝玉,理解宝玉、惦记着宝玉。宝玉说她就信。宝玉不想做的,哪怕全世界都说要做,哪怕林妹妹也知道应该去做,她也尊重宝玉的意愿,决不暗示或者明劝宝玉去做。

假如你的身边遇到这样一个人,她/他当然外表是万里挑一的美丽,拥有足够的才气和聪慧,并且全心全意的理解你、支持你、爱你。你要不要?

我的天,这样的人我不要多,老天你发一个就好了。

红楼梦里贾母为什么出钱给薛宝钗办生日宴?

一种说法是贾母想用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的方法,提醒薛家已经在贾府借住了三年多了,薛家的女儿已经长大到了谈婚论嫁的年龄了,应该搬离贾府的房子回到薛家自己在京都的住房去准备女儿出嫁了,是贾母要撵走薛家的意思。

当然,这种说法的意思就是贾母想要撵走薛家是为了抵制贾府中风传的“金玉良缘”,为之前的“木石前盟”鸣锣开道。可是,薛家要考虑“金玉良缘”之外的姻缘,将薛宝钗要另嫁他人,贾府就一定要将在生意和生活费用以及人员一切独立的薛家搬出借住的大观园东北角墙外的那个幽静的独立院落才能做得到吗?

难道薛家借住了贾府的房子,就一定是有意与贾府的子女结成姻缘的意愿?薛家从贾府搬出去了,“金玉良缘”之说就会自动消失了吗?

事实上,薛家的儿女亲事与借住在屋于贾府的一座独立院落真的没有必然的联系,买房、租房、借房都能娶亲,也更可以嫁女呀!

在贾府修建大观园时就早已经将薛家从与贾府正宅相连、并且有独立院门直通街市的梨香院挪到大观园东北角外面的一座幽静的独立院落了,薛家与贾府实际上早已经只就近居住而已,对于薛家子女的婚嫁并不会有什么不便,也不会对贾府正宅的生活产生任何影响。 贾母为宝钗过生日是“元妃省亲”之后的第六天、正月二十一,几天之后元妃就下旨力邀宝钗与宝玉及贾府众姐妹三春黛玉搬入园中居住,贾府还专门为了薛姨妈和宝钗往来方便在大观园东北角专门开了一个通往薛家借住的独立院落的方便门,使薛家比修建大观园时往来贾府更加方便了。贾母为宝钗过生日哪里像是在撵薛家搬走回到自家在京都的住房去,分明像是在为宝钗入住大观园做预热吧?

再说王夫人抄检大观园之后,宝钗立即主动搬出大观园,并且要求封了大观园东北角的便门。而此时宝钗搬出大观园的正式理由是,薛家正准备为薛蟠娶亲了,这也说明薛家借住在大观园外幽静的独立院落里根本会影响薛家娶亲,并且宝钗搬出大观园正是方便了日后嫁入贾府。 也有读者说,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并没有撵薛家搬回自己在京都的房屋居住的意思,只不过是提醒薛家女儿大了赶紧自己找婆家,是贾母催宝钗嫁人。因为只要薛宝钗一天不嫁出去,就可能存在“金玉良缘”替代“木石前盟”的可能性,这是贾母嫁老人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可是从贾母选择的这个时间点和催婚方式上看却是很难说得通的。

“元妃省亲”是元宵节,仅仅六天后正月二十一就是贾母给宝钗过生日。次日又是元妃和贾府众姐妹弟兄作灯谜,贾政特来承欢看了四春和宝钗的灯谜心中忧虑无言,几天后元妃下旨邀宝钗和宝玉及三春黛玉一起入住大观园。正月没有过完,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正月末十几天的时间里宝钗就被贾府的贾母、贾政、贾元春三代人密集关注着,并且贾母和贾元春还给予了宝钗进人贾府三年以来、在元妃省亲”之前所没有的热情和待遇,过生日和邀请入住大观园。

事实上,正式入住大观园有自己独立院馆的除了贾府“自己人”李纨、宝玉、“四个女孩儿”三春黛玉之外,真正唯一被元妃下旨邀请入园的亲戚就只有薛宝钗了。 “元妃省亲”之后,给薛宝钗带来的是贾府的更加热情和待遇升级,其中尤以贾母特地为宝钗捐资过生日最突出、最热忱。在宝钗过生日的前前后后,黛玉明里暗里、当众和背后都不只一次的为此吃了飞醋、闹了不愉快,宝黛湘还为凤姐的一句看小戏子龄官像谁的话“混战”一场。第六十二回、宝玉生日时,探春的那句话“过了灯节就是老太太和宝姐姐(的生日),他们娘儿两个遇的巧。”

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或许此时的贾母、贾政、贾元春都尚处在对于“金玉良缘”的观察和迟疑阶段,但薛宝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良好形象,无疑已经引起了他们共同的关注、兴趣和喜爱。宝钗过十五岁生日这一天,先是为了宝钗点戏《醉打山门》,黛玉当众吃飞醋。贾母赏了龄官,凤姐提醒大家龄官像一个人,宝黛湘为了凤姐的话一场混乱互掐。弄得宝玉为了“赤条条来去无牵挂”感慨参禅,黛钗湘又一通解劝。贾母为宝钗过十五步生日这一天所发生的种种小风波,似乎又都在预示着未来宝黛钗湘的命运。

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在元宵节“元妃省亲”题诗,钗黛的才华都得到贾元春的欣赏,称赏“终是薛林二妹之作与众不同,非愚姊妹可同列者。” 之后的第六天、正月二十一,几天之后元妃就下旨力邀宝钗与宝玉及贾府众姐妹三春黛玉搬入园中居住。

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的三个月之后,元妃赐下独宝玉宝钗相同的端午节礼,三春和黛玉四人的端午节礼比宝玉宝钗的要次一等。此举又一次让宝钗成为了大观园中不同于贾府的“四个女孩儿”三春及黛玉的“焦点人物”,令黛玉又一次大吃飞醋。

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是宝钗进入贾府三年多以来逐渐走向大观园舞台中心的转折点。 宝钗做为名符其实“群芳之首”的第一步,便是由“素喜他稳重平和”的贾母扶持的。

贾母为宝钗过十五岁生日之后三个多月,宝玉挨打了。贾母在怡红院中当众对薛姨妈夸赞道:“不是我当着姨太太的面奉承,千真万真,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算起,都不如宝丫头。”

在贾府中,正是贾母本人第一个作了与元妃端午节赐礼高度一致的表达:我们家大观园中的“四个女孩儿”迎春、探春、惜春、黛玉,都不如宝钗优秀。

春晚这首诗的后两句展现出什么情景?

谢邀!

前言

这首词作于公元1135年春,词中“双溪”在浙江金华,词人此时寄寓于此。此时李清照的前夫赵明诚已经去世五年,在这五年里,她又经历了晚年在嫁,但遇人不淑,所以她对前夫赵明诚更加思念。这首词正是嫠妇之愁的外化表现。

一、李清照与《武陵春》

此时李清照正在金华避难,她用《武陵春》这个词牌填词,是有深层含义的。

李清照中年时,赵家在朝廷中失利,赵明诚被贬到青州,李清照与丈夫在青州隐居了十年之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一种避难,又因为丈夫后来对她有疏远的迹象,所以李清照在《凤凰台上忆吹箫》中,用武陵人远和烟锁秦楼来隐喻丈夫,她称丈夫为“武陵人”。

在陶渊明的散文《桃花源记》中,武陵人指的就是那些远离祸患的秦人,所以武陵人引申出了“避祸”的意思,李清照从小熟读陶渊明的诗,自然也知道这点。

当然,这不是主要原因,最主要的还是对亡夫赵明诚的思念,再加上风雨袭扰,花朵飘零,落红成堆,眼前破败的景象自然让词人产生希望再次破灭的孤独之感,所以当太阳高照,她还是连头发都懒得梳。

二、最后两句的情景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最后一句,我们称为这首词的词眼,要想深入了解词眼表达的是什么情景和感情,需要弄清楚前面讲了什么。

第一、二句是在记述看到的自然现象和生活状态,可见词人看到落花,联想到自身遇人不淑的经历和后来的牢狱风波,李清照觉得自己的希望一点一点消失殆尽。

下片开始,词人想借美好的春光和双溪泛舟的乐趣,减轻自己内心的凄苦,但这种美好的希望转瞬即逝,她担心双溪的小船太小,无法装下内心的愁绪,换句话说,她的愁绪过多,无法排遣,也永远解脱不了。这就是词人当时的心理状态。

在此之前,词人经历了党争诛连、夫妻间隙、兵荒战乱、丧偶失家、遭人诬陷、再嫁离异、诉讼系狱等人生波折,她的愁思分量,比一般人的要深重得多。

她用这两句,将自己的愁绪形象化和具体化,将难以看到的、难以感受到的愁绪让人感同身受。

最后两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借鉴了《虞美人》中“无情汴水自东流,只载一船离恨向西州”苏轼、秦观在维扬饮酒作别,写下《虞美人》作为离情词,李清照借鉴其写法。

此词大体上是写一个嫠妇的愁思,但是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情,让李清照很心烦。她在《金石录》后序中交代了这件事。

赵构(高宗)认为《哲宗实录》是奸臣修编的,里面记载的是写王安石的好话,对废除新党的高皇后和向皇后不利,所以这本书不能扩散出去。于是下旨大力清缴此书。

而参与编纂这本书的,就有李清照的公公赵挺之,赵挺之也收藏了一份,当时这本书就在李清照手里。朝廷兴师动众强迫李清照交出此书,这让本来处境艰难的李清照更加艰难,也加重了李清照的心理负担。

词人原本准备好双溪泛舟,便再也无心前往。在缴书事件发生后不久,李清照就离开金华回到杭州了。

书文按

李清照被称为第一女词人,现存词集《漱玉词》,她天资聪颖,才情极高。读她的词,一定要细细揣摩她丰富的情感世界,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李词的情感张力。

一家之言,请多多批评指正!

石头记的原作者是不是曹雪芹?

关于《红楼梦》即《石头记》的作者众说纷纭,曹雪芹是此书作者,这一观点比较得到大多数人认可。我自己也是认为《石头记》的原作者是曹雪芹。

我是一个普通读者,没有各种版本、资料可参阅,仅仅以《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为依据,来阐述我的观点。

《石头记》是真事隐,假语存,带有自传性质。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凡例写:

“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何为不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来,以悦人之耳目哉?

作者自站地步,申明小说是“真事隐,假语存”,也就是说以真事为蓝本敷演的故事。曹家的事,用贾家演绎。曹家,在小说中应该是甄家,就像照镜子一样,甄家就是贾家的影像。甄宝玉就是贾宝玉的影像。

小说虽然是虚构的,但却带有自传性质,贾家处处闪动着曹家的影子。

一,发家。

曹雪芹的祖上归顺清太祖努尔哈赤,跟着努尔哈赤东征西战,后来又跟着清太宗皇太极、多尔衮征战,九死一生,立下战功。曹家是以战功发家的。

《红楼梦》第七回,宁国府的老仆焦大大骂:

不是焦大一个人,你们就做官儿,享荣华,受富贵?你祖宗九死一生挣下这家业,到如今了,不报我的恩,反和我充起主子来了。

对于焦大的肆无忌惮,尤氏做了解释:

尤氏叹道:“你难道不知这焦大的?连老爷都不理他的,你珍大哥哥也不理他。只因他从小儿跟着太爷们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了出来,得了命,自己挨着饿,却偷了东西来给主子吃。两日没得水,得了半碗水给主子喝,他自己喝马溺。不过仗着这些功劳情分,有祖宗时都另眼相待,如今谁肯难为他去。……”

从这段文字可以知道,当日宁国公出兵征战,立了战功,才开启了贾府赫赫扬扬近百年的荣华富贵。小说中的贾家和现实的曹家的发家非常相似。

二,家世。

曹雪芹曾祖父曹玺任过江宁织造;曾祖母孙氏做过康熙帝的保姆;祖父曹寅做过康熙帝的伴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曹寅去世后,曹雪芹的父亲曹顒、叔叔曹頫又继任江宁织造。在康熙、雍正两朝,曹家祖孙三代四个人主政江宁织造达五十八年,家世显赫,有权有势,极富极贵,成为当时南京第一豪门。

《红楼梦》中的贾家也是金陵望族,由宁国公、荣国公起,至贾宝玉历经四代。秦可卿死后托梦给王熙凤说“如今我们家赫赫扬扬,已将百载”。

曹雪芹早年托赖天恩祖德(康熙帝之恩,曹玺、曹寅之德) ,在昌明隆盛之邦(康雍盛世)、花柳繁华地(南京)、诗礼簪缨之族(江宁织造府)、温柔富贵乡(西园)享受了一段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公子哥生活 。这段生活正是《红楼梦》中贾宝玉生活的写造。

小说开始,渺渺真人、茫茫大士要携带顽石幻化的通灵宝玉“到那昌明隆盛之邦(长安大都)、诗礼簪缨之族(荣国府)、花柳繁华地(大观园)、温柔富贵乡(怡红院)去安身乐业。”通灵宝玉去的地方就是宝玉的生活环境。

雍正六年(1728年),时任江宁织造的曹頫以骚扰驿站、织造亏空、转移财产等罪被革职入狱,次年正月元宵节前被抄家。曹家从此一蹶不振,日渐衰微。

秦可卿又语贾家会“乐极悲生,树倒猢狲散”。据脂批透露,贾家后文在正月元宵节被抄家。贾家这由盛而衰的过程和曹家的家世正契合。

三,荣宠。

曹家极受宠爱。康熙六下江南,仅曹家就接驾四次。《红楼梦》第十六回,贾琏的奶母赵嬷嬷就讲了康熙南巡盛事。

赵嬷嬷道:“嗳哟哟,那可是千载希逢的!那时候我才记事儿,咱们贾府正在姑苏扬州一带监造海舫,修理海塘,只预备接驾一次,把银子都花的像倘海水似的!……”

元春省亲的繁华景象,不是作者凭空想象的,是以康熙南巡的盛事为蓝本的。

康熙给曹雪芹的姑姑指婚,把她指给清朝八大铁帽子王之一的克勤郡王岳托后代平郡王,做了王妃。《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探春抽的花签说她“必得贵婿”,李纨开玩笑说: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

“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明着指贾宝玉的姐姐元春,实际上却是指曹雪芹的姑姑,平郡王福晋,因为文中元春是贵妃,不是王妃。

四,大观园。

《红楼梦》中贾府为元春省亲修建了大观园。大观园美轮美奂,是包罗万象的绝妙园林,这样精细的描写绝不是凭空虚构的。曹雪芹童年在南京的江宁织造府度过。以曹家当时的权势和富贵,肯定会拥有和大观园等观的江南园林。曹雪芹就是以自己家的府邸为根本,再加以浪漫的想象,创造了“天上人间诸景备”的大观园。

从《石头记》的脂批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曹雪芹。

书中第一回写: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

《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曹雪芹故作玄虚,说故事不是自己创作的,是根据空空道人的《石头记》改编的。脂批提醒读者“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如果不是曹雪芹所作,“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

此回书还有一段脂批:

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这段话写曹雪芹未完成小说的写作病逝了,脂砚斋批书过程中怀念曹雪芹,心情悲痛。这里非常明白的说作者就是曹雪芹。

第一回贾雨村作了一首吟月诗:

原来雨村自那日见了甄家之婢曾回头顾他两次,自为是个知己,便时刻放在心上。今又正值中秋,不免对月有怀,因而口占五言一律云: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甲戌本双行夹批:这是第一首诗,后文香奁闺情皆不落空,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为传诗之意。

这段批语又说“雪芹撰此书”,当然是作者了。

第七十五回“开夜宴异兆发悲音,赏中秋新词得佳谶”,荣国府中秋合家赏月,贾政命宝玉限“秋”字即景作一首诗。文中写:

宝玉听了,碰在心坎上,遂立想了四句,向纸上写了,呈与贾政看,道是……

贾环一时技痒,也自告奋勇做了一首诗:

贾环近日读书稍进,其脾味中不好务正也与宝玉一样,故每常也好看些诗词,专好奇诡仙鬼一格。今见宝玉作诗受奖,他便技痒,只当着贾政不敢造次。如今可巧花在手中,便也索纸笔来立挥一绝与贾政。

贾兰也写了一首:

当下贾兰见奖励宝玉,他便出席也做一首递与贾政看时,写道是……

这三首中秋诗文中都没有展现出来,庚辰本回首有脂批:缺中秋诗俟雪芹。缺少小说人物的诗作,也要等曹雪芹补写,作者不是曹雪芹是谁?

富察明义的诗可以透露作者信息。

富察明义是乾隆帝的孝贤皇后的侄子,他的胞兄明仁,堂兄明琳、明瑞等人是曹雪芹的朋友。富察明义本身也喜欢交结朋友,应该和曹雪芹有接触。富察明义做有二十首《题红楼梦》,小序写"曹子雪芹出所撰《红楼梦》一部",意思是曹雪芹把自己撰写的《红楼梦》拿给他看。

曹雪芹的另一朋友敦敏,写有七律,题为“芹圃曹君沾别来已一载余矣。偶过明君琳养石轩,隔院闻高谈声,疑是曹君,急就相访,惊喜意外,因呼酒话旧事,感成长句”。敦敏在明琳的养石轩中,听见隔壁院里有曹雪芹的声音,曹雪芹正在富察氏家中做客,说明曹雪芹和富察兄弟交情匪浅。因此富察明义的诗具有真实可信性。

结语

从以上论述的种种证据,我认为《石头记》一书的作者就是曹雪芹。

贾母为什么给王熙凤送半碗剩粥?

红楼梦第七十五回,也就是抄检大观园次日,宁国府尤氏遭姑子惜春一顿责骂,她在李纨处发发牢骚缓缓气,然后去了贾母那里用膳。贾母吃了半碗红稻米粥,将剩下半碗粥打发下人送给生病的王熙凤。

两个人共吃一碗粥,并非贾母的小气和虚情假意,贾府饮食的拮据,是有原因的:

1.粮食作物的旱涝不定

这顿饭的下文写到王夫人的解释:“这一二年旱涝不定,田上的米都不能按数交的。这几样细米更艰难了,所以都可着吃的多少关去。”

贾母吃的红稻米是上等细米,珍稀味美,以前一直称皇宫胭脂米,只有皇宫贵族们才能吃得上。想象贾家兴旺时期,贾母不知道要吃多少这样的珍稀之物,如今却要和王熙凤共一碗小米粥,想想真心酸。

文中还写到,主人尤氏吃着下人的饭,贾母问起原因,下人答:“老太太的饭吃完了。今日添了一位姑娘,所以短了些。”一顿饭且要精打细算,贾府的经济太不堪!

2.贾府的入不敷出,钱去了哪里?

一,修建元春省亲的大观园,巨大费用折了贾家钱财的老底子。

文中写道,负责大观园采办的贾蓉,建议拿回甄家支着的五万两银子,三万聘请教习、采买女孩子、置办乐器行头,下剩的二万等置办花烛彩灯及各色帘栊帐缦。

光一项帘栊帐缦的细处就需要二万,那些庞大的亭台楼阁,花树石水,大观园蔓延三里半,花费起来如赵嬷嬷说的“把银子花的如淌海水一样”,没两三百万是撑不住的。

元春省亲那天,“帐舞蟠龙,帘飞彩凤,金银焕彩,珠宝争辉,鼎焚百合之香,瓶插长春之蕊……院内各色花灯闪灼,香烟缭绕,花彩缤纷”,绚丽华采需要多少金钱的支撑。

这一省亲巨大开销抽了贾府的经济脊骨,后有探春不得不实行经济改革,蠲除不必要的开支,实施承包制来开源节流,每年能省出四百两银子,却被贾府人员不屑一顾。

二,贾府豢养着庞大无比的寄生群体,第五回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说到自己家里姑娘就有几百个,扩展开来,想象一下贾府养着多少人,光月例的发放需要多少的费用,恐怕是个天文数字。

三,操办贾母一场生日宴又花掉几千两银子,贾琏不得不找鸳鸯典当贾母私房的金银珠宝,用以应付南安王府的回礼,及元春娘娘的重阳礼和其他的红白大礼。

四,贾府买官和太监们的敲诈勒索

贾蓉买个五品龙禁尉被太监戴权敲走一千二百两银子,还不说贾琏等其他人的买官捐官的费用。

宫中太监们也是常常上门勒索,夏爷爷买个屋子派小太监“借”走二百两银子,并且还说:“上两回还有一千二百两银子没送来,等今年年底下,自然一齐都送过来”。

稍一怠慢,“昨儿周太监来,张口一千两,我略应慢了些,他就不自在”,贾琏这样说。

五,贾府的管家和主持人的贪污

贾府最有名的两个管家赖家和周瑞家,靠着贾府发了一笔横财。

赖嬷嬷是贾府最老级别的仆人,儿子赖大管理荣国府,赖二管理宁国府,他们参与大观园的修建,竟然也在家里仿建了一个“小”观园,泉石林木,楼台亭轩,花费豪奢。赖家几代人的搜刮敛财,早买上房子置了地,过上财主的日子。

赖家的孙子赖尚荣从小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成年后买了官,一度混到知县位置。一个仆人家靠着贾府敛财,居然跨越了阶层,跻身权贵的行列。

周瑞家是王夫人的陪房,管贾家春秋两季地租子,也有独自的一院房屋,雇有丫鬟伺候。女婿冷子兴犯事找到丈母娘,周大娘说“有什么大不了的事!”只要找王夫人和凤姐说说就能搞定。

周瑞家自负豪横,源于财大气粗。

一个管和尚和道士的小虾喽子贾芹,都想方设法克扣贪污和尚们的生活用品和银两,用于聚赌养老婆小子,府里的嬷嬷偷鸡摸狗盗姑娘们的金玉簪子,王熙凤收敛月例在外放高利贷。

贾府如此庞大的钱财支出和混乱的经济状况,又无匹配的财源进账,自然坐吃山空到共喝一碗粥的窘迫境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