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黄金之国,孟达的结局究竟如何了?
孟达这个人比起吕布还要反复无常,最后的结局非常凄惨,不过这也是他自己咎由自取的结果。
公元228年,魏国的大臣孟达想要背叛魏明帝曹睿投靠蜀国丞相诸葛亮。结果司马懿率领军队在8天之内连续奔袭了1200多里,迅速攻破孟达占据的上庸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死了孟达。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魏国新城太守孟达在上庸造反,打算投靠蜀国诸葛亮,并射杀了前来镇压自己的魏国名将徐晃,一时风头无二。徐晃是曹操时代的猛将,官拜魏国右将军,先后经历曹操、曹丕、曹睿三代君主,最后却死在了孟达的暗箭之下。不过,志大才疏的孟达最后被司马懿消灭,并被割下首级。
在正史《三国志》中,孟达的结局和演义差不多,只不过没有射杀名将徐晃的情节。
说起三国之中“反复无常”的人物,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吕布。不过,这个孟达其实比吕布还要可恶,他一而再、再而三地背叛君主,最后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为什么这么说呢?
第一、孟达这个人没有任何忠义可言,他先后跟过刘璋、刘备、曹丕、曹睿等好几位君主。
第二、孟达最后被杀也是因为他还想背叛曹睿,结果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
孟达最初是益州军阀刘璋的部下,担任小官。东汉末年,刘焉、刘璋父子割据四川等地长达20多年。孟达与法正都在刘璋手下做事,不过他们都觉得刘璋能力平庸,不堪大用,于是投靠了刘备。
公元211年,刘璋派人请荆州的刘备进入益州,帮助益州对抗汉中的军阀张鲁。结果刘备反过来消灭了刘璋的势力,吞并了益州地区。
孟达在刘备平定益州的过程中就投靠了他,成为刘备麾下的宜都太守。
这是孟达的第一次叛变,从刘璋的阵营叛逃到刘备阵营。刘备大概也认为这个人确实靠不住,所以不怎么重用他,只是给了他一个小职务。孟达看到自己过去的好友法正在刘备手下担任高官,自己却没有得到厚待,十分眼红。
公元219年,刘备平定了汉中全境,派手下的孟达、刘封领兵向东,攻破了上庸、房陵等地。结果不久之后,关羽在荆州兵败,孟达拒绝发兵支援关羽导致关羽被杀。
事后,孟达害怕受到刘备责罚,率领部众4000多人投降了曹丕。这是孟达的第二次反叛,从刘备的阵营叛逃到曹丕阵营。
曹丕称帝后,册封孟达为建武将军,并让他掌管上庸、新城、西城三个郡的地盘,出任新城太守。在这三个郡的地盘里,孟达就是“活脱脱”的土皇帝,享受了荣华富贵。这一时期的孟达不仅没有因为反叛而惹来厄运,反而在魏国混得风生水起。他在魏国国内受到皇帝曹丕宠幸,同时结好魏国权贵桓阶、夏侯尚等人。
可惜好景不长,曹丕只当了6年皇帝就去世了。继位的魏明帝曹睿大概也觉得孟达是个两面三刀的小人,所以不太重用他,只把他丢在一边。与此同时,孟达过去在朝廷里结好的权贵们也相继去世,在朝廷里无人撑腰。到了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忧心忡忡的孟达受到诸葛亮的煽动,又在魏国的上庸起兵造反,打算重新归降蜀国。
这就是孟达的第三次反叛,也是他人生的结局了。
过去的俗话说得好,做事不可一而再,再而三。
孟达过去的好运气在这里已经用尽了,毕竟一个反复无常的小人不会受到任何人尊重。以前,孟达两次背叛君主都没有受到惩罚,而这一次就悲催了,因为他遇到的对手是那个老奸巨猾的司马懿。
孟达之所以敢大张旗鼓地造反,是因为上庸距离魏国首都洛阳很远。孟达估计朝廷派来镇压自己的军队要过很久才会到达,所以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结果他没有想到,魏明帝曹睿居然派司马懿前来镇压自己。
司马懿趁孟达防守松懈,连夜从洛阳出发,带兵突袭了1200多里,最终攻破了上庸、杀死了魏国新城太守孟达。
孟达死后,官职和爵位都被废除,而且子嗣也受到朝廷的监视,大势已去。
在小说《三国演义》里,孟达射杀了魏国名将徐晃,却打不过司马懿的军队。司马懿军队包围孟达之后,孟达的部下李辅和外甥邓贤与司马懿里应外合,偷偷打开了城门投降司马懿。
孟达在混战之中被杀,首级被送到洛阳。魏明帝下令把孟达的首级焚毁,而把尸体安葬。由于孟达的造反失败,诸葛亮想收复上庸的计划落空,不得不从正面进攻陇西,揭开了第一次北伐。
不得不说,孟达一辈子都在反叛,最后也因为反叛而死,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背主小人。无论是魏国还是蜀国都不会真心接纳他,因此他的悲惨结局也是自己找的,实在不值得人同情。
古今惜时劝学诗句有哪些?
①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出自朱熹的《偶成》,意思是人到老学问都难成,必须珍惜年青时的大好学习时光。
②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出自宋代郭茂倩的《乐府诗集·长歌行》,意思是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发奋图强刻苦努力,老了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③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出自钱福的《明日歌》,意思是
今天的事不要拖到明天做,不要蹉跎岁月浪费时间,虚度光阴。
④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出自颜真清的《劝学诗》,意思是年青时贪图玩乐不好学习,到老了后悔来不及。
⑤有花堪折直须折,莫特无花空折枝→出自杜秋娘的《金缕衣》,意思是不要太过顾惜穿戴,要珍惜青春好时光。
⑥盛年不复来,一曰难再成,及时当勉勉,岁月不待人→出自陶渊明的巜杂诗》,意思是青春逝去不能重来,一天不会有第二个曰出,努力打拼趁年青,光阴飞逝不待人。
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出自王贞白巜白鹿洞二首》,意思是一寸光阴和一寸长的黄金一样昂贵,而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
⑧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出自杜荀鹤的巜题弟侄书堂》,意思是年青时努力受益终身,不能丝毫放松自己浪费青春。
⑨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出自王勃的巜滕王阁序,意思是,虽然早年时光已流逝,无法重回,但趁现在努力还不晚。
⑩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出自岳飞的巜满江红》,意思是,不要虚度时光,消耗浪费青春,否则到老了一事无成后悔也无用。
图来自网络若侵请删
缅甸克钦独立军是个什么样的组织?
克钦独立军起源于二战时期的缅甸对日战争。
当时的缅甸还属于盟军的地盘,抗击日本,当地的克钦邦景颇族被美国扶持,组成了101克钦突击队,作为美军的一种编制,抗击日本倭寇的缅甸伪军。
克钦邦的大量景颇族人在抗日过程中,学会了一些作战的经验,掌握了一些武器的使用方法和获得了大量美式武器,是克钦独立军的渊源,为其成立奠定基础。
克钦独立军的成立是在1961年。
景颇族有一个叫罗先的人,据说他曾经自小离开故乡,孤身一游四处漂流,16岁时被英国人招募加入殖民军队,被编克钦第一营,这是1937年的事。
由于在殖民军队中遭遇到了种种不公平待遇,收到了种族歧视,对于景颇族的语言,他决心去带领景颇族人反抗殖民,反抗侵略统治,在抗日战争中也是101部队的中的一员。
成为了一名上尉,这是缅甸本国军中很少得到的级别,战争中多次获得勋章,但之后缅甸民族主义运动出现高潮,作为克钦景颇族的一员,希望自己的民族独立,决心克钦自治。
1962年缅军中的一支以早丹三兄弟为主的少数民族军,来到缅北克钦地区,宣布成立克钦独立军和独立的克钦政府组织。
其组织中的很多人其实就是罗先在101的部下,目的就是为了争取克钦的独立性。
其组织规模一直在不断的变动,90年代以前,大概是在4000~5000~8000人差不多,有4个地区性的旅级单位组成。
克钦独立军的主要经济来源是伐木以柚木为主,经营赌场,买卖玉石和跨国界贸易税收。
到2009年以后,该军的规模大概在1.5万到2.5万人之间,那选择在缅甸北部招募新兵,对抗缅甸政府军。
独立军在1991年,第四旅,由克钦独立军分离,极大的弱化了克钦独立军的势力。
如今缅甸政府军已经夺回了克钦邦一代的土地,2011年6月9日,克钦独立军再度与政府军开火,但是始终没有胜算,而且朝着越来越没落的方向。
指的是克钦军政府中的许多高级领导竟然是被抓来的,原因在于当时的克钦独立军发现领导阶层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指挥能力不强。
于是包括1994年至2001年任克钦政府第1把手的早卖,就是在1962年被抓来的,他当时是在缅甸政府工作,最后被培养成为了克钦政府克钦独立军的军队总司令。
但是由于1987年缅甸国防军对克钦进行了规模最大的围剿。早迈执行不抵抗政策,导致克钦的地盘大规模丧失,声望大跌。
2001年,克钦独立军发动政变,推翻早迈,选择都宰为主席,但由于缅甸局势有利于政府军,克钦并没有太大的人心优势,失去经济来源,所以日薄西山。
虽然94年建军和克钦军达成停火协议,缅甸政府承认其为第二特区。
但但缅甸仍然没有放弃事实上的进攻,但缅甸军在2011年打入克钦腹地之后,仍旧没能够全面收复,最关键的原因也在于当地山路极为崎岖,缅甸军补给困难,后勤难以为继,收复之路仍旧困难重重。
加上该地多是成片成片的原始森林,气候潮湿高温,瘴气弥漫,一般人也很难适应。
所以克钦独立军仍旧能够得有喘息之机,但未来如何,恐怕难以预料。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景颇族跟我们的景颇族和僳僳族渊源颇深,总人口大概在100万人左右,原本一直属于中原王朝,直到近代以后,清朝政府不断没落,被英国殖民者划走。
缅甸佤邦和果敢的区别?
上个月刚好去了佤邦,说说那边的情况吧!目前佤邦为佤邦联合军所控制,军政府司令、主席为鲍有祥。佤邦分南佤、北佤,北佤与中国云南交界,基础设施落后,老百姓生活条件比较差,但社会还算稳定,经济以农业为主
上面为佤邦勐波县城随拍
一个古老的布朗族村寨
缅甸金的纯度?
不固定,但大多数情况下不达标准因为缅甸金采集和生产过程中缺乏现代化设施和技术,没有良好的加工和检测标准,大多数金饰品和金币的纯度无法达到国际标准此外,由于缅甸政府长期以来限制黄金出口和金的交易,缅甸金的市场常常在黑市上交易,也难以确保其纯度和质量建议在购买缅甸金时,要进行仔细的检测和考虑周全的交易渠道,以确保自己的资金安全和金的质量。金的质量因其纯度而异,要避免在购买黄金时被欺骗,可以向专业的鉴定机构咨询,或者选择购买经过认证的品牌黄金,以保证纯度和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