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红院院,林黛玉在原著中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天美资源网

怡红院院,林黛玉在原著中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画: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地下又有一堆雪,雪中一股金簪。

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

怡红院院,林黛玉在原著中的结局是怎么样的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薛宝钗

可叹停机德——这句说薛宝钗,意思是虽然有着合乎孔孟之道标准的那种贤妻良母的品德,但可惜徒劳无功,她还是走不进宝玉的内心。“停机德”,出于《后汉书·列女传·乐羊子妻》。故事说:乐羊子远出寻师求学,因为想家,只过了一年就回家了。他妻子就拿刀割断了织布机上的绢,以此来比学业中断,规劝他继续求学,谋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废。而薛宝钗就动不动规劝宝玉专注于“仕途经济”,但宝玉对此十分反感,最终还是出家了,所以说毫无作用。

林黛玉

堪怜咏絮才——这句说林黛玉,意思是如此聪明有才华的女子,她的命运是值得同情的。“咏絮才”,用晋代谢道韫的故事:有一次,天下大雪,谢道韫的叔父谢安对雪吟句说“白雪纷纷何所似?”道韫的哥哥谢朗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谢道韫接着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谢安一听大为赞赏。见《世说新语》。黛玉诗才第一,而且在《红楼梦》中也有一首唐多令《柳絮词》。但最终还是没能达成心愿,所以说“堪怜”。

玉带林中挂

玉带林中挂——这句说林黛玉,前三字倒读即谐其名。从册里的画“两株枯木(双“木”为“林”),木上悬着一围玉带”看,可能又寓宝玉“悬”念“挂”牵死去的黛玉的意思。对于这一点,笔者认为可能还含有对林黛玉性格和遭遇的写照,黛玉性格锋芒毕露,而“玉带”作为腰间的束扎物是中国古代服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是古代官员身份品位的标志,暗示着黛玉出身公侯之家(父亲林如海是前科的探花,升至兰台寺大夫,钦点出为巡盐御史。林如海之祖,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身份极为尊贵。但如此尊贵之物竟然悬挂在“林中”,可见其无用武之地。

金簪雪里埋——这句说薛宝钗。前三字暗点其名:“雪”谐“薛”,“金簪”比“宝钗”。钗,乃是古代妇女的一种首饰,由两股簪子合成。金簪有纯金和镏金之分,也比喻高贵的妇女。或者可以说暗示薛家是极为有钱的。本是光耀头面的首饰,竟埋没在寒冷的雪堆里,说明不是生离即是死别。这是对一心想当宝二奶奶的薛宝钗的冷落处境的写照,也是对宝钗空有抱负而不得施展(不能够像元春那样成为皇妃,甚至不能得到宝玉欢心)的写照。钗不仅是一种饰物,还是一种寄情的表物。古代恋人或夫妻之间有一种赠别的习俗:女子将头上的钗一分为二,一半赠给对方,一半自留,待到他日重见再合在一起。辛弃疾词《祝英台近.晚春》中的“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即在表述这种离情,纳兰性德词中“宝钗拢各两分心,定缘何事湿兰襟”也饱含与自己所爱分离的痛楚。而“雪里埋”或者也可以说和薛宝钗的性格有关,因为宝钗性格不似黛玉那般外露,而是十分含蓄,颇符合古人对于女子“温柔敦厚”的要求。

五代诗人汤僧济曾经在井中淘得一支古钗,感慨中赋诗曰:

昔日倡家女,摘花露井边,摘花还自比,插映还自怜。

窥窥终不罢,笑笑自成妍,宝钗於此落,从来非一年。

翠羽成泥去,金色尚如鲜,此人今何在,此物今空传。

而因与宝玉调笑而被王夫人撵出去后跳井而死的金钏曾经在死前对宝玉说:“金簪子掉进井里头,有你的只是你的”。金钏毫无疑问是跳井而亡了,而后来宝钗也曾大方地拿出两套自己的衣服来给她做装裹。按理说,这个是应该忌讳的,但当时宝钗没有讲究这些。联系到《红楼梦》中喜欢用谶语来设置伏线的写法,宝钗会不会在贾家败亡之后先是落入青楼成为“倡家女”,然后觉得心灰意冷跳井而亡呢!?倒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87版《红楼梦》里是有这么一出的。

金簪雪里埋

若将“玉带林中挂”和“金簪雪里埋”合起来看,“玉带”与“金簪”均为一个人身上的佩戴之物,“玉带”是围在腰间起束腰作用的,与心近;而“金簪”是插在头上的,古代男子也常用此把头发高高盘起。可以说是束发之物,与头近。这暗示了二人与宝玉的关系,虽然密不可分,但有远近之别。而“林中挂”和“雪里埋”则代表二人与宝玉终究有缘无分。

此外,“玉带”与“汗巾”有异曲同工之妙。因为二者都是围在腰间的,所以寓意非比寻常。香帕汗巾,历来都是男女间致意传情的好道具。宝玉曾经给黛玉送过旧帕子,也是这个意思。

宝黛

《红楼梦》中,宝玉与蒋玉函交换了汗巾(交换的那条汗巾刚好是袭人的),最后袭人就嫁给了蒋玉函。而晴雯之所以死前要与宝玉交换贴身之物旧红绫袄,也是为了坐实别人诬陷她的话。

至于有人说黛玉最后嫁给了北静王的话,打死小编也不会相信,因为当宝玉把北静王赠给他的鹡鸰香串转送给林黛玉的时候,林黛玉说的可是:“什么臭男人拿过的!我不要他。”遂掷而不取。

北静王与宝玉

另有一次:

宝玉道:“这三样都是北静王送的。他闲了下雨时在家里也是这样。你喜欢这个,我也弄一套来送你。别的都罢了,惟有这斗笠有趣,竟是活的。上头的这顶儿是活的,冬天下雪,带上帽子,就把竹信子抽了,去下顶子来,只剩了这圈子。下雪时男女都戴得,我送你一顶,冬天下雪戴。”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

宝黛

林黛玉何曾要过北静王的东西呢?而且以林黛玉的性格,“孤高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根本不可能会接受他人的强逼。所以不存在成为北静王小妾的可能性。否则,黛玉也便不成其为黛玉了。既然晴雯在很多方面都与黛玉有着相似之处,比如说脂砚斋评价里面就曾经说《芙蓉女儿诔》伏黛玉之死,那么,林黛玉或许真的是病死的也未可知。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红楼梦作者这么写到底想表达什么?

宝钗众姐妹和宝玉奉旨入住大观园后的第一个端午节刚刚才去的这一天,农历五月初六是整部《红楼梦》中的第一个暴风之眼,这一天宝玉挨打了。

有位网友这样叙述了农历五月初六这一天的“宝玉挨打”和“袭人上位”:

“宝玉挨政老爷暴打的真接原因是宝玉竟然敢撬忠顺王爷的男宠琪官。贾环告诉政老爷说宝玉强奸金钏儿不遂,金钏儿被打了一顿便赌气投井死了,更加是火上加油。

宝玉挨打后袭人去见王夫人,对宝玉挨打的事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论理,我们宝玉也须得老爷教训二顿。若老爷再不管,将来不知做出什么事来呢。”王夫人一闻此言,便合掌念声“阿弥院佛”,由不得赶着袭人叫了声“我的儿”,亏了你也明白,这话和我的心一样。

袭人趁热又向王夫人提出让宝玉搬出大观园住的建议,更说到王夫人心里去了。这样就可以免得宝玉天天跟姐妹们混在一起而无心科举之事了。 再则王夫人喜欢袭人不太漂亮不易魅惑宝玉,不是伶牙俐齿可以少招惹事非,心中甚为满意,当场就许了袭人一个准姨太太的身份。 ”农历五月初六、宝玉挨打的这一天里还发生了一件极为重要的事情,就是宝黛二人“定情”。

农历五月初六上午湘云来了,黛玉又唯恐宝玉和湘云因为“金麒麟”做出什么“不才之事”来。 黛玉随尾跟踪到了怡红院,偷听到宝玉对湘云袭人赞林姑娘从来不说“混帐话”这才放心走开。路过追上来的宝玉又对眼含泪光的黛玉诉了肺腑,黛玉听了感动不已悄然离开……。袭人忧心宝玉,向王夫人荐言想法子将宝玉挪出大观园,正是这天午后给出去会客的宝玉送扇子,无意中撞上了宝玉对黛玉的表面“睡里梦里也忘不你”这石破惊天的秘密“私情”之言。

宝玉被袭人听见了自己和黛玉的“私密”之后,满脸紫胀的跑掉了,无精打采的去陪贾政老爷会客。接着就是金钏儿投井、琪官事发,宝玉被贾政老爷痛打。 农历五月初二、因为头天清虚观打醮张道士提亲,贾母又为宝玉指出“金麒麟”,潇湘馆中黛玉引得宝玉砸玉,黛玉剪了玉上的穗子。过后懊悔不已的黛玉还以为,管定宝玉也不肯再戴玉了,还得由她再穿好玉上穗子宝玉才肯戴上的。

然而,刚过了端午节第二天宝玉就挨了打,黛玉因为是自己在农历五月初一打平安醮的第二天就惹出宝玉砸玉的事,之后整个端午节前前后后宝黛二人也没有一天太平过。黛玉很怕凤姐等人见了自己为宝玉挨打哭肿了的眼睛,会再次取笑她和宝玉的关系,因而黛玉躲着不敢见众人。

农历五月初六下午宝玉挨打,众人都忙着去接挨打的宝玉抬回怡红院,宝钗还第一时间回家取了棒疮药送到怡红院里来。唯独黛玉直到太阳落下了才悄悄溜进怡红院对宝玉说“你从此都改了罢!”……,黛玉一听到凤姐怡到怡红院的声音,又赶紧从宝玉床后溜了出去。

晚上宝玉放心不下哭肿了眼睛的黛玉,特意遣了晴雯给黛玉送来两条旧帕子。黛玉得了两条旧帕子,激动得满脸绯红连夜作了《题帕三绝》。两条旧帕子就是宝玉对黛玉诉肺腑落下的眼泪口水鼻涕的凭证,黛玉赶着在上面也来个“签字画押”,宝黛二人之前所有架都没白吵,黛玉终于得了宝玉的“定情信物”了。农历五月初六晩上,在宝玉挨打之前还是个从来不说“混帐话”的林姑娘,在宝玉挨打之后说话也变了“你从此就都改了罢!”,行为也变了。宝黛之间一段躲躲藏藏的“地下情”,从宝黛二人的私相授受“赠帕题帕”,宝黛之间的小儿女“地下情”正式登场了。

宝玉挨打之后,农历五月初七、这天黛玉也不过一个白天时间没有在众人面前露脸,贾母便在潇湘馆里当众赞了宝钗“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又当众帮着宝玉求宝钗“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等到黛玉避过农历五月初六下午到初七下午这一个整天的嫌疑,到了太阳落下时再来怡红院,只见宝玉兴高采烈的看着正在自己床前的莺儿,用宝钗配好的金线给“通灵宝玉”打络子呢!

在这一年农历二月二十二宝钗众姐妹和宝玉一起入住大观园,从农历四月二十五怡红院丫头晴雯以宝二爷的名义不给黛玉开门起,到端午节过后农历五月初七的这一天“通灵宝玉”被宝钗的丫头莺儿用金线络上了,黛玉切身感受到了自己正在完全失去未入住大观园以先,唯独“两个玉儿”陪伴在贾母身边时,自己在荣国府中与宝玉等同、远远超越宝钗和三春中心地位了。当然,“袭人上位”是宝玉挨打之后,王夫人加强了对不愿读书进取到处惹事生非的宝玉儿子的控制方式。

此时的贾母在宝玉惹祸致使贾府得罪了政治实力派忠顺王爷之后,也不得不立即转变态度对四大家族之一的薛家薛姨妈宝钗母女二人挥动起了橄榄技。农历五月初六宝玉挨打之前,还有一件很容易被广大读者所忽略的“重要新闻”,这天上午湘云来了,王夫人宣布了湘云已经有人家相看过了,就要有婆家了。

要知道,农历五月初一清虚观打醮时,贾母为宝玉指出“金麒麟”来,黛玉当场就不淡定了。而从农历五月初一到初五端午节,在史太君贾母刚刚公开暗示出自己对娘家侄孙女儿“金麒麟”史湘云的钟意之后,仅仅五天之内史家就迅速地行动起来为湘云找了婆家。

农历五月初六、上午史湘云就快要有婆家的“重要新闻”刚刚被王夫人宣布,下午忠顺王府的人就上门来向贾政老爷讨要琪官了。这仅仅是巧合吗?还是史家的政治嗅觉比贾府还要更加灵敏呢?宝玉挨打这天,湘云和亲戚们一起等候在贾母处,一起关注着大家给从贾政老爷书房内抬出来的宝玉医伤。然而,第二天湘云和平儿香菱等一起等在怡红院门外,没有参与贾府主子们和薛家母女进入怡红院对受伤宝玉的探望。

这天中午,宝玉单点凤姐作东道、在王夫人处大家一起享用“小荷叶小莲蓬汤”🥣欢声笑语的聚餐,贾母薛姨妈二人坐主位、宝钗湘云二人坐客位,王夫人亲自端菜、李纨凤姐在旁服侍、探春惜春都在场,独缺称病的迎春和黛玉。

宝玉挨打之后,黛玉躲躲藏藏避开众人聚会的公众场合,湘云不远不近有参与、也有不参与拿捏得恰到好处。宝钗大受贾母赞美“我们家四个女孩儿都不如宝丫头”与元妃端午节赐礼中宝玉宝钗相同、三春黛玉次一等保持高度一致。

宝玉挨打之后,宝钗送棒疮药、陪母亲一起到怡红院探望宝玉、当众受贾母夸赞、当众受贾母托咐“叫莺儿来给宝玉打络子”、再次返回怡红院亲自配了金线叫莺儿“把玉络上”,在这短短的一两天里一切变化之中,“袭人上位”也就只是其中的一环了吧?

为何性格差异偏偏最大?

紫鹃和黄金莺(俗称莺儿),想必喜欢红楼的人都不会不认识。她们二人,分别是《红楼梦》的两位女主林黛玉和薛宝钗的贴身丫鬟,也都是二人最信任的人。二人的心思,丫鬟看在眼里,急在心上。那关系,既像《西厢记》里面帮助张生和莺莺传情达意的红娘,又像《牡丹亭》中跟随主子杜丽娘一起进入学堂的小春香。

这样说来,贴身丫鬟的作用不可小觑。我们知道,在《红楼梦》中,紫鹃是除了宝玉之外第二个对林姑娘真正关心的人,正如她自己所说:

“我并不是林家的人,我也和袭人鸳鸯是一伙的,偏把我给了林姑娘使。偏生他又和我极好,比他苏州带来的还好十倍,一时一刻我们两个离不开。”

紫鹃

她第一次以“紫鹃”的名字在书中出现,是派雪雁给林黛玉送手炉。黛玉到梨香院探望宝钗,走了没多久,紫鹃就牵肠挂肚,担心黛玉纤弱多病的身体抵挡不住风雪严寒,马上打发雪雁给黛玉送去取暖的手炉。

林黛玉

为了林姑娘,她不惜得罪宝玉,故意用话来试探宝玉,结果把宝玉吓出病来。也是为了林姑娘,她一个姑娘家在薛姨妈开玩笑要做主把林黛玉给宝玉的时候,她急急忙忙地接着话头,说姨妈既然有这个主意,为什么不去说合?然而薛姨妈一句话就让紫鹃戛然而止,没有留下任何后患:

“这孩子急什么?想必催姑娘出了阁,你也要早些寻一个小女婿去了?”

这话让紫鹃无法接茬。但她时时刻刻为黛玉着想的心,于此可见一斑。照顾了林黛玉这么多年,二人早已超越主仆情分,紫鹃,就是黛玉在宝玉和贾母之外第三个可以依靠的人。

紫鹃和黛玉

杜鹃这种鸟,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古帝杜宇幻化而成。相传,杜宇在当君主时,蜀地经常发生水灾,民不聊生。后来来了一个叫鳖灵的人,废寝忘食,帮助治理了水患。为了感谢鳖灵,杜宇将王位让给了鳖灵,自己退居西山。不料,太平日子没过多久,四乡竟然传来了流言,说杜宇把君主之位禅让给开明,是因为在开明率众治水期间,杜宇同开明的妻子发生了私通,所以才羞愧让位的。望帝杜宇是又气又急。想不到一番好意竟然落得这样的诬蔑。受此打击,很快一病不起,含恨逝去。他死后,魂魄不忍离开蜀地人民,于是化身为鸟,昼夜鸣叫,声音凄切。而川中人民,也没有忘记他们的君主,把这种鸟叫做“杜鹃”,以表达对望帝杜宇的怀念。而用“望帝啼鹃”比喻冤魂的悲鸣;“杜鹃啼血、子规啼血”等指杜鹃鸟的哀鸣,并表哀怨、愁思之意,也由此而来。为什么林黛玉的丫鬟叫“紫鹃”而不是杜鹃,想必和主人的遭遇暗合。即紫鹃为黛玉为宝钗所代而甚为不平,故而“杜鹃啼血”。结合《红楼梦》中紫鹃和林黛玉的关系,确实如此。

杜鹃鸟

莺儿,同样和紫鹃一样,是薛宝钗的贴身贴心丫鬟,是她在主人不好意思主动说出金玉上的字儿是一对儿的时候,主动提出,将事情挑明。可见,她早已知道主人来贾府的使命是什么,自己应该做什么。当宝玉信以为真地说“姐姐这八个字倒真与我的是一对”时,她又不失时机地说“是个癞头和尚送的,他说必须錾在金器上……”意在提醒宝玉,这可是金玉良缘。

薛宝钗

黄金莺的拿手活儿是女工,第三十五回中又有《黄金莺巧结梅花络》,宝玉委托莺儿给他打几根络子,并且边看着她打边问她话。说起宝钗,宝玉说袭人说不知道哪个有福的主子消受你们主子奴才两个呢,莺儿笑道:

“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人都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他道:“好处在那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他去。”

不仅牺牲女工为宝玉打了络子,还主动推荐了自家的主子。

这个丫头嘴巧手巧,与薛宝钗互为补充,在为金玉良缘穿针引线上面,黄金莺确实出了不少力。

莺儿

宝钗坐了,因问莺儿“打什么呢?”一面问,一面向他手里去瞧,才打了半截。宝钗笑道:“这有什么趣儿,倒不如打个络子把玉络上呢。”一句话提醒了宝玉,便拍手笑道:“倒是姐姐说得是,我就忘了。只是配个什么颜色才好?”宝钗道:“若用杂色断然使不得,大红又犯了色,黄的又不起眼,黑的又过暗。等我想个法儿:把那金线拿来,配着黑珠儿线,一根一根的拈上,打成络子,这才好看。” 宝玉听说,喜之不尽,一叠声便叫袭人来取金线。

在主仆二人的强势围攻下,要不是林黛玉时刻揪着,宝玉恐怕早就沦陷了。

宝钗为宝玉做针线

话说回来了,黄金莺为什么叫黄金莺呢?其实也暗示了主人的命运。唐代诗人金昌绪有一首诗《春怨》: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黄莺

这里描述的是一个闺中贵妇的心情,丈夫戍守边关,不得相见,听到黄莺鸣叫,怪怨惊醒了自己的好梦(也许梦中,二人还在执手相看泪眼)。结合《红楼梦》结局,宝玉绝情而去(出家),留宝钗一人孤苦到老。这黄金莺即使再叫声婉转好听,也无法抵挡女主人一个人独守春闺的落寞。

正如其《咏白海棠》中所言,“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命运的帷幕,早已在她三人之间悄然拉开。

欲知更多《红楼梦》详情,欢迎关注头条号:半瓣花上阅乾坤。

如果刘姥姥用黛玉的杯子喝了茶?

从黛玉的个性特点以及她对刘姥姥的态度来看,如果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喝了茶,她也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嫌弃,只不过她处理的方式会比妙玉要温和一些。

黛玉有洁癖,刘姥姥用过的杯子会在她心理产生阴影。

第四十回,贾母两宴刘姥姥,第一餐的早饭摆在秋爽斋。吃毕饭,略歇了一歇,贾母向薛姨妈笑道:

“咱们走罢。他们姊妹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咱们别没眼色,正经坐一回船喝酒去。”

探春笑道:“这是那里的话,求着老太太、姨太太来坐坐还不能呢。”贾母笑道:

“我的这三丫头却好,只有两个玉儿可恶。回来吃醉了,咱们偏往他们屋里闹去。”

宝玉和黛玉从小跟随贾母寝食起居,贾母对他俩的个性很了解,知道他们有个共同的特性,不喜欢闲杂人等来屋里坐着,怕熏脏了屋子。

贾母说:“他们姊妹都不大喜欢人来坐着,怕脏了屋子。”那个不讨喜、会脏屋子的人,不会是从小看着姊妹们长大的贾母,也不会是每日都要晨昏定省的王夫人,亦不会是薛姨妈。薛姨妈后来曾搬入潇湘馆住着,短暂照顾了黛玉一段时间,她不可能是“他们姊妹”嫌弃的人。这一大堆人里,真正会受到嫌弃的,其实只有刘姥姥。

刘姥姥只是来坐一下,尚有熏脏房间的忧虑,用嘴唇触碰过的茶杯,自然更令人觉得洗不洁刷不净,有挥之不去的阴影。

黛玉觉得刘姥姥老土邋遢,心中有几分鄙夷。

黛玉从小生长在豪门大宅深处,丫鬟、奶妈萦绕呵护,吃的精细,穿的考究,住的华丽。她不能了解挣扎于社会底层的刘姥姥的疾苦,也无法体会刘姥姥做女篾片的艰辛。她眼里的刘姥姥,是个贫穷低贱、滑稽可笑、有几分邋遢的老人。

刘姥姥听见音乐喜的手舞足蹈,宝玉向黛玉笑道:“你瞧刘姥姥的样子。”黛玉便毫不客气地笑道:“当日圣乐一奏,百兽率舞,如今才一牛耳。”

探春说都是刘姥姥一句话,害得老太太要惜春画大观园。黛玉不屑地说:“他是那一门子的姥姥,直叫他是个‘母蝗虫’就是了。”后来又揶揄地为惜春的图画取名《携蝗大嚼图》。

黛玉心中鄙夷刘姥姥,如果刘姥姥用她的杯子喝过茶,有洁癖的她定会嫌刘姥姥邋遢,对那个杯子产生嫌弃。

相对于妙玉,黛玉的处理态度会温和许多。

贾母带着众人走进妙玉的栊翠庵,妙玉亲为贾母捧茶,所用的茶器是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盅。贾母吃了半盏,笑着递与刘姥姥说:“你尝尝这个茶。”刘姥姥接过来一饮而尽。

众人饮过茶,道婆将茶盏收进来,妙玉忙命:“将那成窑的茶杯别收了,搁在外头去罢。”宝玉会意,知道是因为刘姥姥喝过,她嫌脏不要了。

宝玉向妙玉陪笑着说,那盅子白撩了可惜,不如就给那贫婆子,她卖了可以度日。妙玉想了一想,点头说道:“这也罢了。幸而那杯子是我没吃过的,若我使过,我就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刘姥姥用妙玉的杯子喝了茶,妙玉便嫌脏不要了。若是她使用过的杯子,就是砸碎了也不送人。妙玉的洁癖,已经达到不近人情的地步,处理茶杯的方式,有着“过洁”的冷然。

黛玉一向孤高自许,目无下尘,但是相对于妙玉来说,又“接地气”不少。妙玉的怪癖,就连黛玉也曾领教过。

妙玉请黛玉和宝钗喝体己茶,只因黛玉问茶水是否也是旧年的雨水,妙玉便冷笑道:“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

黛玉还是妙玉垂青之人,一句话不对就要承受这样的冷刻之言。可见妙玉对世人是苛刻的,又可见妙玉处理刘姥姥喝过的茶杯的方式,是少见的冷绝。

黛玉能与大观园里的姊妹们和谐相处,有时候还与丫鬟们嘲笑逗趣,再怎么孤高,也比妙玉接地气,有人情味。

如果刘姥姥用潇湘馆的杯子喝过茶,黛玉或许会吩咐人多洗几次,或者搁置起来不用。不会即刻就要扔掉,更不会说“若是我使过,就是砸碎了也不能给他”。

黛玉曾喝过宝钗剩下半杯茶,她的洁癖是可以和解的。也许通过涮洗、置放,黛玉又会重新接受这个杯子。心中的阴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像晴空里的墨云一样散去。

红楼梦中株枯死的海棠再次开花?

影射贾家回光返照的意思。之前海棠无缘无故谢了,晴雯死了,后来海棠花又无缘无故开,反了时间和季节,有不详之意。

“海棠花开”出自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十四回——宴海棠贾母赏花妖 失宝玉通灵知奇祸。

讲的是寒冬腊月,怡红院枯死已久的海棠树突然开了花。

这个时节开花,对花来说不是好事,对宝玉来说,也是因为这件大家赏花,才使自己通灵宝玉丢失,因而宝玉疯癫。

也象征着贾府这座“大厦”即将倒塌,在风雪中摇摇欲坠。

扩展资料:

西海棠是宝玉所居院中的特有景致,晴雯离世的那一年,西海棠也失去了春天的气息,西海棠是三月开花。西海棠冬日枯枝复活开花,表面看似喜庆,实则是有违时节。

自从西海棠开花之后,宝玉的玉丢了,暗示失黛玉,宝玉的舅舅也死在了上任的途中,此时贾政也外迁为官。

西海棠冬日复活开花,也是表明贾政外迁为官看似风光,实则不是好事,因为时机不对,之后元春也殁了,之后贾政就被人参了,贾家彻底败落。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