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战记,2020年好看的国漫新番有哪些

天美资源网

创战记,2020年好看的国漫新番有哪些?

很荣幸能够回答网友们的问题,我是咚了个东影迷小编,下面就跟随我了解一下 2020必须追的国漫与日漫三部曲吧!

国漫三部曲:

创战记,2020年好看的国漫新番有哪些

1. 《伍六七之最强发型师》国漫评分9.4分,本片特点幽默诙谐 ,尤其剧情和人物设定都用足了功夫,让人眼前一亮。

2.《一人之下》国漫评分9.2分,主人公生活在一个不同的异世界,从小扮猪吃老虎,经常被吐槽,也因为一些原因被卷入乱世纷争中。片中人物角色也十分有特点。

3.《镇魂街》国漫评分9.1分。本片以一个隐藏不为人知的天大秘密为主线贯彻前后,与曹家后代曹焱兵的命运纠葛纷争讲述。构思也是十分新奇。

日漫三部曲:

1.《鬼灭之刃》2019年一匹黑马,以食人鬼的恶行残害了主人公一家,主人公为拯救妹妹,讨伐凶手,与食人鬼周旋,最终取得胜利。本片在极短的时间刷新了收视率的排名,可以说是一部十分优秀的动漫。

2.《overlord》如果没看过的小伙伴十分值得推荐了,本片故事进行节奏合适,特别以人物角色塑造尤其特别,每个都有特点,相信小伙伴们会喜欢。

3.《从零开始的异世界生活》日漫评分 9.2 主人公在买薯片的回家途中,被召唤进了异世界,从此开始了以生命开玩笑的被虐菜的不归心酸旅程。这样的命运也是十分可怜,不过本片的情节还是十分有意思的。值得一看。

希望上面的回答能够帮助到网友们!

可以推荐几部电影吗?

感谢邀请,有幸回答您的问题

推荐我近期看的9部电影,出品地区涵盖欧美、韩国和中国,个人感觉都值得一看

1、T-34坦克(🇷🇺俄罗斯)前苏联和德国的坦克大对决,特效慢镜头真是绝了!

2、一条狗的国家路(🇺🇸美国)实在太感人了,真的要好好对待自己的狗狗,它们眼中主人就是唯一!

3、喋血战士(🇺🇸美国)科幻加上明星的光环让这部略显老套剧情的片子还是有些看头的,动作戏还是非常不错的!

4、我是传奇(🇺🇸美国)重温当年经典,这个时候很应景,孤独有时真的很可怕!

5、南山的部长们(🇰🇷韩国)韩国这几年电影是越来越敢拍,这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剧情紧凑!

6、流感(🇰🇷韩国)又一部疫情应景之作,拍的真的挺不错,疫情爆发,封城,该有的都有了!

7、白头山(🇰🇷韩国)韩国科幻大片,据说投资了260亿韩元打造的,其实换算成人民币也才不到1.5亿,不过有实力派演员李秉宪、河正宇、马东锡的加盟,特效也还不错,值得看一看!

8、特工(🇰🇷韩国)比较少见的南北韩间谍影片,剧情紧张,非常不错!

9、大赢家(🇨🇳中国)大鹏近几年拍的最好看的一部片子,反映了当今很多现实的问题,搞笑又值得回味!

由此是不是可以推断中国科幻电影即将迎来属于他的春天呢?

最近,央视一部纪录片《创新中国》走进大众的视野。该纪录片从“信息”、“能源”、“制造”、“生命”、“空海”、“潮起”六个角度讲述中国最新科研成果,弘扬创新精神和实干精神,激起了广大观众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许多观众因此推断中国科幻电影即将迎来属于他的春天。

那么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真的快来了吗?

科幻电影是基于科学作出合理假设,塑造一个现在还不可能存在但是具有一定真实可靠性的虚幻世界。简单来说,科幻电影就是科学观念、电影手段、艺术想象三者的有机结合。目前,科幻电影这一块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好莱坞,从十九世纪末至今,好莱坞的科幻电影已经经历了成熟、繁荣、高速发展期。科幻电影的成熟发展与本国的文化软实力密不可分,科技是支撑科幻电影成功的最重要因素。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指导下,我国的科技水平正在呈稳步上升的状态,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出现证明了我国强大的科技力量。而这一切,都在为我国科幻电影的成熟打好基础。在科幻小说方面,刘慈欣所著的《三体》堪称科幻小说史诗级的著作,曾在2015年获得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小说主要讲述了地球文明在整个宇宙大环境中的兴盛和衰落过程。

在科技达到一定程度,科幻素材到位的情况下,我国科幻电影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就是我们缺乏科幻领域专业的制作团队。现在目前在娱乐圈比较活跃影响力比较大的导演多是第五代导演,如张艺谋、陈凯歌等人,他们擅长挖掘民族文化、探讨民族心理、弘扬民族精神,这和他们的人生经历、社会阅历相关。科幻题材对他们来说,是陌生的。在陌生领域做出一番大成就,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年轻一代导演里对科幻有研究的人就比较少,更别提研究得精的了。

《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中国导演拍不出科幻电影,是因为他们缺少科幻情怀。什么是情怀?情怀就是一个人情感最开始的出发点。没有了情怀,就没有了热爱,没有了情感。没有科幻情怀的导演怎么能够拍摄出有科幻感情的作品呢?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科幻电影的春天没那么早来,吾辈更得努力学习啊。

改编自刘慈欣同名小说的电影《三体》也很快要和大家见面了,大家到时候看看能给影片打几分吧。

中国的史书和外国的史书?

个人认为中国史书更可信,外国历史的一些记载夸张成分太过严重。

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为了凸显自己的功业,各国的史书往往都会存在夸大的情况。以中国为例,就不乏以少胜多、奔袭千里歼敌甚至一人灭国的事迹,但中国的史官还是有相当的职业道德,虽然春秋笔法用得十分娴熟,但大体与事实相差不远,近年来的一些考古发现也印证了中国史书(正史)的真实性。而与之对比,国外的历史显然就没有那么靠谱了,很多记载夸张得有些过分,甚至牛皮都能吹破天,看了不免让人尴尬。我简单整理了下国外史书中一些夸张的记载,虽然不具备普遍性,但也能一窥国外史书的真实性。

希腊罗马史:波斯军队喝干一条河古希腊《波斯史》记载,巴比伦亚述女王远征印度,率领300万步兵,20万骑兵,10万车兵,共计330万人军队,算上仆从国的军队,这数字还要夸张一大截。

号称“历史之父”的希罗多德在《希波战争史》中记载,波斯帝国远征希腊时有1702艘战舰,海军57万人、步兵170万人,骑兵8万人,骆驼及战车兵2万人,共计237万人。加上小亚细亚、色雷斯和马其顿等欧洲附属国提供的30万人,这支远征军的总数达到了267万人。希罗多德记载,远征军在行军途中喝干了整条河流,每天吃掉4700吨小麦。

我们来看看这组数据有多夸张。根据《世界人口历史图集》的数据,公元前400年波斯帝国人口达到顶峰也才1700万,267万相当于波斯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几乎所有适龄男子都参加了远征。

中国地域广袤,土地肥沃,人口远高于同期其他各国,但历朝对外用兵也只以十万计,直到北宋时期,全国总兵力才超过百万,达到125万,而此时北宋的总人口已经突破了一亿。由此可见,早于北宋一千多年的波斯,根本无力征集如此庞大的军队。

和希腊的历史相比,罗马历史学家夸张的程度也不遑多让。古罗马史学家阿庇安在他的《罗马史》中记载:“凯撒进攻高卢,消灭了高卢400万的军队”。而凯撒为了压制庞培和克拉苏,凸显自己的战绩,更是在《高卢战纪》中夸张地写道“罗马人消灭了高卢43万人,而自己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简直天方夜谭离大谱。

英国:百年战争压着法国打1337年,英王爱德华三世为争夺法国王位,发动了对法战争,这场战争从1337年一直打到1453年,持续了116年之久,因此被人称作“百年战争”。在以英语为国际语言的当下,大部分记载都把英军吹上了天。随便翻开一本中世纪的史书,无一不是说英国全程压着法国打,战绩可谓灿烂辉煌,尤以克雷西、普瓦捷和阿金库尔三场大捷为最。

但我对这三场战役的结果始终保持怀疑,克雷西战役英国9000人对阵法国30000多人,结果法军伤亡万余人,英军伤亡则不到二百人;普瓦捷战役,由黑太子爱德华指挥,英军6000多人迎战法军35000人,结果法国阵亡3000多人,英军只损失40多人;阿金库尔战役,由英王亨利五世率领5900人对战法国36000人,结果法国损失过万,仅大小贵族就有5000多人,而英国损失只有百余。

虽然各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役不知凡几,但英国在百年战争中的战绩还是有很大的夸张成分。姑且不论英格兰长弓的优势,以及法兰西骑士盲目的冒险精神,只想问下英格兰每次这么辉煌的战绩,为什么最后却输了百年战争,丢掉了几乎在欧陆的所有领地。当然与其他国家相比,英国人吹牛的程度还是有些太保守了。

西班牙:降维打击100打8万关于《卡哈马卡战役》,我在之前专门写过一篇文章,大家可点击跳转查看。

1532年,西班牙冒险家皮萨罗带领168名士兵与印加皇帝阿塔瓦尔帕率领的8万精兵在秘鲁高原城市卡哈马卡遭遇并爆发激烈战斗。

战斗的结果是印第安人六到七千人被屠杀,而西班牙人一方损失多少呢?零,对你没有看错,西班牙人在没有损失一兵一卒的情况下击溃了印加帝国8万精兵,如果不是实在砍不动了,估计能把印加人全歼。

此战过后,皮萨罗继续向印加帝国首都进发,途中又分别爆发了豪哈、比尔卡苏阿曼、比尔卡康加和库斯科4次大小战役,参加这四次战役的西班牙骑兵分别只有80人、30人、110人和40人,而他们所要面对的印第安人则有数以千计甚至数以万计。然而每次战斗的结果都是西班牙人大获全胜。

即便西班牙人在武器、装备、战术等方面远强于印加士兵,但每次都能取得如此夸张的战绩,还是不能不让人怀疑。毕竟印加帝国没有发明文字,只能听凭西班牙人一面之词了。

越南:长江以南都属于越南根据《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岭南摭怪·鸿庞氏传》等越南古籍的说法,越南最早的王朝鸿庞氏,建国时间为公元前2879年,比黄帝时期还早300年。这么论,四大文明古国中中国要给越南让位了。

而且这个鸿庞氏王朝代代世袭“纵观自泾阳王至雄王18世,君王凡20易,而从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计起至癸卯年(公元前258年),共2622年。若取长补短平均计算,每位君王在位约150年!”(近代越南学者陈仲金)

这个鸿庞氏王朝不但国祚绵长,而且地域辽阔,"东邻南海,西抵巴蜀,北至洞庭湖,南接占婆",基本囊括了长江以南大部分地区,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云南、湖北、湖南、江西等地,这样一来,南方的小伙伴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了越南人。

当然越南历史,少不了关于中国的记载。永乐年间,安南爆发内乱,史称"陈黎之变",继而引起明朝对越南的安南之战。越南史书称,此战明朝军队80万,而越南军队则达到了夸张的700万,实际上双方军队总数加起来也不过80万。

韩国:长江以北都属于韩国论吹牛,怎能少得了地图开疆的大韩民族呢。在《大朝鲜帝国史》中记载,朝鲜发源于帕米尔高原,在公元前6000年,创造了辉煌的文明,然后一路东迁。东迁途中,朝鲜文明唤醒了黄河文明和红山文明。

韩国历史最辉煌时期,疆域达到了2000万平方公里,中国、俄罗斯、日本的领土都在其统辖范围之内。

在韩国的历史教科书中,公元前195年至前108年,卫氏朝鲜时期的领土包括了如今我国东北的一部分。到了公元前100年卫氏朝鲜把领土都扩张到了山东地区,这也就是他们说老子、孔子是韩国人的原因,人家是有一定“历史依据”的。

隋唐两代三帝多次远征高丽,虽历经坎坷,但最终在唐高宗时期将高丽攻破。然而在韩国历史中记载,唐太宗远征高丽惨败,并且被射瞎了一只眼睛,更夸张的是,长安还被高句丽反攻占领了。韩国人将其拍成了电视剧《帝国的早上》,有(吐槽)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在越南和韩国历史上,长江以南属于越南,长江以北属于韩国,中国是不存在的。

印度:史前文明对扔原子弹本来不想说它,但很多人总把史诗当历史(比如《荷马史诗》),那也一并吐槽吧。

《摩诃婆罗多》是古印度两大著名梵文史诗之一,另一部是《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史诗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为背景,描写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而展开的种种斗争。但这部史诗比《荷马史诗》还不靠谱,完全就是神话传说和夸张得无边无际的幻想。

书中记载,婆罗多族两支后嗣般度族和俱卢族,为争夺王位发动战争。初期,由毗湿摩领军的俱卢族一直处于上风。后来印度国内一些小国家逐渐参战,般度族首领100个儿子先后战死,最后集结了3000万头战象和1000万辆战车。

第十三天,战争偏向了般度族,最终俱卢族兵败如山倒,般度族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后来大战的结果是双方军队死亡人数达16亿之多。

再看双方都使用了怎样的武器,“他一刻不停地朝我投掷火箭、导弹、长矛、长钉、战斧、三仞投枪、发火器……,天空似乎有上百个太阳、上百个月亮,以及上百万个星星。分不清昼夜,辨不出方向。”

“古耳卡乘坐他的飞行器和委阿纳(婆罗门寺院上的塔),向维里须尼司及安达卡司的三座城市投掷了一枚充满了宇宙能量的飞弹。极为壮观的一股白炽的烟火柱升起,宛如千万的太阳同时照耀。”

如果有人说这是一部描写星球大战的科幻小说,我肯定会相信,难怪很多把《摩诃婆罗多》当真的人会认为存在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呢?

缅甸:亿亿军团横扫全宇宙《琉璃宫史》是缅甸的一部编年史,内容从上古开天辟地开始,一直写到贡榜王朝达亚瓦底贡榜王时期,是研究缅甸历史的一部鸿篇巨著。然而就是这本在缅甸家喻户晓的被众多学者称赞的历史名著,其夸张成分简直无与伦比。

本书第一节先描绘宇宙之形成与毁灭以及南瞻部洲的出现,不知道以为在写西游记呢。但它确确实实是一本正经的史书,书中不仅记载了缅甸本国的历史,还描述了周边各国发生的重大事件,为研究东南亚各国历史提供了重要参考,但是也仅供参考,因为其中的记载实在太荒诞了。

比如书中记载,元朝灭掉南宋后,开始入侵蒲甘王国,也就是现在的缅甸,最后缅甸战败,成为元朝的一个行省。但为了找回面子,书中极力夸大了元朝兵力。原文载“中国派骑兵600万,步兵2000万,进攻缅甸。”你没有看错,总人口不到1亿的元朝,派出了全国四分之一的人口去攻打一个小小的西南蕞尔小国。所以缅甸输得不冤。 而在元史上,元朝派了不到一万骑兵,就一举灭了缅甸,这就是蒲甘之战。从此元明两朝,缅甸皆为中国属国。

书中还多次记载了跟大明军队的对垒,每次都是以少胜多无敌起飞的节奏,比如大明派出两千万大军攻打缅甸,缅甸国王召集六十万大军应对,杀人无数,明军尸横遍野。

当然这还是相对靠谱的记载,下面这些数据,让我整个人都懵了。

书中记载一个叫阿奴律陀王的缅甸国王,号称有“黑象80万头,马800万匹,士卒18000万”。1.8亿士兵,比现在缅甸总人口还要多不少。这样的兵力居然没有横扫寰宇实在是仁慈至极。

你以为这就完了?那你就低估了缅甸人的想(chui)象(niu)力(bi)。书中还记载了一个叫竺多般的缅甸国王,他拥有有史以来最庞大军队,多少呢?1后面加上42个0!也就是100亿亿亿亿亿,玄幻小说都不敢这么写啊。这可是由缅甸巴基道王请了13位德高望重的僧侣学者编的一部缅甸官方历史书,论吹牛,缅甸拔得了头筹。

和上面这些史书比起来,有没有觉得中国的二十四史这些史书简直是良心大作啊?或许这就是一种大国自信,我只管如实记载,功过留待后人评,而那些没有历史的国家,在无史可写或者极度自卑的情况下,也只能地图开疆,文字立国,在贻笑大方的幻想之中寻找一丝慰藉了。

你认为中国科幻电影的春天要到来了吗?

这几十年来,中国科幻界一直在默默地耕耘,直到2014年游族影业宣布投拍《三体》,“科幻”才犹如一阵旋风迅速刮起。 接着《三体》获得雨果奖,大家奔走相告,然后《北京折叠》又折桂冠,“科幻”在中国蛰伏了这么多年之后,一夜之间获得了高度关注,各家公司纷纷抢夺IP,签约作者,资本也在不断涌入,似乎一片形势大好,那么,情况真的如人所说,中国科幻的春天真的到来了吗?

以《三体》为例,当年游族影业可是凭这个超级IP火了一把,孔二狗还信誓旦旦地说要连拍好多部,然而几年过去了,《三体》电影版只出了一个概念预告片,还被大家吐槽像网游宣传片,最近又连续跳票,可见将文字化为影像,凭中国电影现有的工业水平,还有很大的难度。

首先,中国电影的工业化才刚刚开始。

制片、导演、编剧、摄影、剪辑、录音这些不说,都有专业院校培养,但是灯光、服化道这些工种,就被冯小刚导演抱怨过,说专业度不够,剧组还要负责扫盲,冯导还因此打算成立一家影视技工学校进行专业训练。 人才是整个行业的基础,如果人的专业度不够,电影业的整体水平是无法往上走的,更别说科幻电影这种需要更高技术水平,更高想象力的类型了。

其次,人才的科幻素养问题。

科幻编剧中国有几人,掰开指头也能数完。即便有作者转而做编剧,也需要一个适应期,毕竟写小说和写剧本完全是两码事。还有制片、导演,爱科幻吗?平时看科幻吗?对新技术的关注度够吗?喜欢胡思乱想,脑洞大开吗?这些都能影响一部科幻电影的成败。不可否认,70后,80后爱好科幻的一代已经逐步进入电影界的各个岗位,但是要做出好的科幻电影,绝不可能一蹴而就。

再次,还有一个配套服务的问题。

卢卡斯的工业光魔成立的目的是什么?仅仅是个人爱好吗?仅仅是做特效吗?不是,这是一家技术研发与应用中心,目的是为整个电影工业提供技术支持。摄影机运动控制系统,视频动作捕捉技术,openEXR图像格式,等等等等,都是由工业光魔发明,并普及到整个电影领域的。这些技术尤其为科幻电影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我们的技术研发与应用几乎为零,西方现有的东西当然可以用,然而在具体拍摄中,必然需要符合我们实际需要的技术与设备,这就需要我们的人才来进行具体的研发。

因此,当年在听说《三体》即将开拍的消息时,本人的内心是崩溃的。这是在挣快钱,毁IP,但从一个侧面来说,也证明科幻如今在中国有渐渐热起来的势头,这是好事,我们所需要的是进一步促进电影工业化的发展,人才的培养与技术的研发,只有这些达到了一定的水平,中国科幻的春天才会到来。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