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敌武将,历史上你知道的王牌军队有哪些?
解放战争时期,我军共有50多个纵队,分属四大野战军(另外还有一些特种兵纵队、炮兵纵队、铁道纵队等),其中涌现出无数能打硬仗的强悍之师,下面是我心目中的10大王牌纵队(一野1个,二野2个,三野3个,四野4个,如此匀称),排名不分先后,欢迎补充讨论。
1、一野(西北野战军)一纵,司令:张宗逊上将请问英雄无敌系列的游戏要?
英雄无敌3无疑是英雄无敌系列的巅峰之作。
4代是系列中的垃圾作品,但比起同期游戏,4代仍是SLG方面的强者,同期同类游戏、哪怕是现在,排除画面因素,游戏性能比4代好的也没几个。就因为4代的画面不伦不类,2不2,3不3的,所以不被接受。
英雄无敌5代,恕我直言,请不要把它当作英雄无敌系列的作品,游戏设计理念完全不同,游戏进行方式相似,但其实在是育碧另辟奚径的作品,与英雄无敌4以前的上手感觉,完全不同。
英雄无敌5可以当作一款新类型的游戏去玩,因为其RPG因素强一些,表现在对将领的培养方面,前期选错技能,后期就没有狠的技能。
5代的战场可玩性比3代差了不只一档,5代的战场打仗没有手感,大部分时间都在以兵的数量取胜,而不是魔法或是兵的走位取得优势。3代战场上,兵种走位比5的讲究要多得多,魔法也比5要好玩得多。
有很多人说5的画面强于3,我实在不明白,2D巅峰的作品,画面细腻度怎能是粗纹理的3D游戏能比拟的呢?
如果除去分辨率的因素,2D比3D要精美的多,而正因为3代是800X600,5代可以上1600的像素,才给大家一种画面比3代好的假像。
小窗口玩3代,画面按现在来说,也是非常棒的。
而且,英雄无敌3的画面,带有浓厚的传统西方玄幻的感觉。5代的画面只不过是追求精美的大杂烩,毫无特色可言。把英雄无敌3里的兵放到别的游戏中,也能认出这是英雄无敌游戏,把5代的兵放到别的游戏里,嘿嘿……
不过呢,因为现在的SLG游戏做的都不好,所以5代是矮子里拔大个,不玩它就没有别的可玩,所以无聊的时候,拿来磨一下时间也可以。
但是要玩爽快的,还是去玩3代,无论是节奏还是成就感,都要大大强于5代。
同类游戏推荐《国王的恩赐戎装公主》和《国王的恩赐交错世界》,后者是新出的。游戏上手要比英雄无敌5代更能令人心动,RPG因素更强,但后期可能会单调一些。
杨家将哪位最厉害最有名?
“杨家将”是著名的民间演义,演义故事发生在北宋初年,在北宋中叶就已迅速流传于世间了,杨家将讲述了北宋年间杨氏家族名将杨业、杨延昭等人保家卫国、壮怀激烈的爱国故事。
当然我国的民间演义一般都虚构好多人物和故事,这是演义小说引人入胜所必须的,大部分杨家将英雄人物及其事迹诸如五郎八卦棍、杨排风出战、穆桂英挂帅等等这些都是虚构的,不过演义还是有历史依据的,杨家将是存在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这三人就是杨家集团里面的佼佼者。
杨业杨业历史上就是一员虎将,杨业生于并州太原,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名远近。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号为"杨无敌"。
后来宋太宗赵光义征讨北汉,杨业所守的古城非常危急了,杨业劝北汉皇帝刘继元投降,来保全性命。刘继元投降以后,宋太宗派使者召见杨业,非常高兴,任命他为右领军卫大将军、赵光义很喜欢杨业,之后累迁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杨业并不是根红苗正的宋将,而是降将,作为降将能得此信任是很难得的。
成为宋将的杨业长期驻守宋、辽边界,公元980年,,辽景宗发兵十万攻雁门。杨业领数千骑兵从西陉而出,绕到雁门关以北,往南突袭辽军,与潘美前后夹击,大败辽兵,杀死辽国驸马侍中萧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杨业因此被提升为云州观察使,依然兼任郑州、代州的职务。
杨业在辽军中声威大震,契丹人但凡见到杨业旗号,即刻逃遁。镇戍边疆的主将大多妒忌,有人甚至暗中上书诽谤杨业,宋太宗阅毕后,从不多问,封好奏章交给杨业,以示对其信任。
雍熙三年(986年),宋军分三路攻契丹,杨业任云应路行营副都部署,与都部署潘美、监军王侁率军出雁门关,连克寰、朔、应、云等州。后因东路军在岐沟关溃败,契丹军乘胜西进复占寰州,奉命与潘美掩护四州民众南撤。力主避敌锋锐,分兵诱其向东,设伏阻扼契丹军南下,保障民众转移。潘美、王侁不纳其策,强令趋朔州迎战契丹军。杨业知此战必败,临行前约潘美在陈家谷口接应。遂挥军奋进,陷入重围,苦战终日,无援绝食而死。
从杨业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出确实是北宋早期少有的名将,而最后宁饿死不降敌真是一等一的大英雄,宋朝北伐失败赵光义本人责任最大,宋朝每次将帅出征,赵光义都要送给他们一张图“平戎万全阵”图,这图是宋太宗赵光义亲自指导绘制的套作战阵法,赵光义要求所有将领在打仗时,都必须按照图中所示排兵布阵,战场千变万化,靠图纸打仗,杨业再无敌也打不赢,只能落个兵败生死。
不过平心而论,杨业确实是赵光义的爱将,对杨业也很不错,杨业死后,赵光义很是生气,大怒,赵光义严肃处理相关人员,潘美贬官三级,监军王侁“除名,隶金州”,刘文裕“除名,隶登州”,旌表杨业“尽力死敌,立节迈伦,诚坚金石,气激风云”的气节,追赠为太尉、大同军节度使,赐他的家人布帛一千匹、粮食一千石。
杨延昭杨延昭,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也称杨六郎,北宋名将杨业的长子,杨延昭自幼随父亲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时年二十九岁的延昭为先锋,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宋、辽边界抵御辽军侵扰,屡立战功。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杨延昭就是我们演义中那个著名的杨六郎,但是演义中杨延昭是杨业的六子所以叫杨六郎,实际上杨六郎这个称呼在当时就有,是和杨延昭作战的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正史中的杨六郎这个称呼可比演义中有内涵也厉害的多了。
杨延昭战功赫赫,堪称北宋名将,军事才能和武勇不在其父亲杨业之下,在对辽作战中,杨延昭的战绩是数一数二的,《宋史》及《续资治通鉴长编》等史料对杨延昭的评价相当高,杨延昭是宋真宗的爱将。
公元999年,辽金进攻泰州,杨延昭、魏能及杨嗣所部奉命出城紧追辽军,便与泰州守将石普等人一起对辽军发动夹击。《宋史·石普传》称,杨延昭在此战中“俘获甚众”。而此战过后,杨延昭更是与杨嗣一起被宋军誉为“二杨”,从此威震北疆。
公元1001年,辽军将领肖柳、肖恒德率兵数万南侵大宋,其中肖恒德部的主动方向便是杨延昭镇守的遂城。《续资治通鉴长编》载,杨延昭不仅将肖恒德的进攻击溃,此后又与杨嗣、李继宣等将领一起“进至牟山谷,大破之”,辽军全线溃败。
公元1004年九月,辽圣宗耶律隆绪与太后萧绰亲自率领三十万大军南侵。杨延昭奉宰相寇准之命率部深入辽境直逼幽州,此举打乱了辽军的整体作战部署,也为后来“澶渊之盟”的达成创造了有利条件。
以上只是杨延昭对辽作战战绩的一小部分,杨延昭的一生堪称辽军的最强劲对手,辽国上下对其畏之如虎,在北宋重文轻武,畏辽如虎大环境下,杨延昭和辽军作战却是每战必胜。
杨延昭因病去世后,宋真宗很是伤感,派宦官护送灵柩回他的家乡,河朔一带人看到他的灵柩大都痛哭。宋真宗录用杨延昭的三个儿子为官。对他的亲随、门客也都量材选择录用。
杨文广就民间吃瓜群众而言,谈起杨文广大家基本首先想到的是他那个厉害的妈妈穆桂英,又一个被演义耽误的名将。
杨文广,字仲容,,杨延昭之子、杨业之孙,以父荫入官,任侍卫亲军龙卫(骑军)、神卫(步军)四厢都指挥使,后升领防御使。宋神宗时因抗击西夏建功,历官定州路副都总管、步军都虞侯。后辽人争议代州地界,他奉献阵图及攻取幽燕之策。旋病死,膝下共有四子。
演义评书中杨文广的父亲是杨宗保,母亲是穆桂英,爷爷是杨延昭,这实质上按照历史来说纯粹乱了辈分,历史上的杨文广是杨延昭的三子,杨业的孙子。
杨延昭病死后,宋真宗很是伤感和怀念,所以杨延昭的三个儿子都被朝廷任了官职,到了宋仁宗赵祯期间,杨文广开始崭露头角,北宋名相范仲淹出任邠州知州兼陕西四路缘边安抚使期间,范仲淹和杨文广有过交谈,对他的军事才能感到惊奇,将他置于麾下。
和爷爷杨业、父亲杨延昭不同,杨文广一生主要是驻扎在宋朝西部边疆,和西夏作战,但是由于当时宋、夏议和,所以杨文广的军事才能没有得到很大的发挥机会,到了宋神宗年间,杨文广多次挫败西夏军的骚扰,受到宋神宗赵顼诏书褒谕。
后来杨文广又调任到宋、辽边境,在此期间杨文广献阵图及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朝廷还没有来得及审批和回复,当年的十一月,杨文广病逝。享年75岁。他死后,朝廷追赠为同州观察使。
忠烈杨家将杨业及其儿子杨延昭,孙子杨文广为北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杨业战死,杨延昭、杨文广都是病死军中,可以说是一门忠烈,忠烈杨家将实至名归。
杨业、杨延昭是当世的虎将,也和战斗力强大的辽军血战,杀敌无算,杨文广由于当时宋、辽和宋、夏均已经议和,所以没有很大的发挥空间,但是杨文广死前上的收复燕云十六州的计划也反映了杨家人的赤胆忠心,一心为国。
仁者无敌春夏秋冬四个女的身份?
《信者无敌》四个女人
1、春儿原本是范天喜家的丫头,一直暗恋着范天喜。后上了花果山做了女匪,被官兵围剿了,所以才做了妓女。被范天喜认出后,带上前线,参了军。为撮合范天喜和王雁在一起,春儿留下一封信后永远的离开了范府。
2、信者无敌夏儿是春夏秋冬四姐妹花之一,她原本是花果山的女匪,被剿之后成了群英楼里的头牌妓女,之后被范天喜收留。其真实身份是潜伏十年的军统卧底,后服毒自杀。
3、信者无敌秋儿是风情性感的青楼女子,热情奔放又不失纯真,巧合之下掩护着滇军将领地下工作。后在范天喜的感染下开始慢慢觉悟,并最终为了掩护范天喜而牺牲、为国慷慨捐躯。
4、冬儿这一角色本身是个混迹于声色场所的歌女,但是随着故事的延伸慢慢成长为一名优秀的地下工作者。剧中,冬儿被日本人抓走了,后来冬儿趁着日本人看守不备,跑了回来,众人正要喝有毒的茶,但是被冬儿及时阻止,日本人赶到,要杀了陈纳德,正好此时范天喜也赶到,在徐远东的帮助下,众人逃了出来。
冬儿在逃跑过程中,中弹身亡,临死时让范天喜不要忘记自己。陈纳德回国,承诺会回国招募空军,一旦中日开战,他一定会来帮助中国。范天喜将杀害冬儿的日本人抓了起来。
韩国人自封的亚洲第一战神李舜臣无敌的背后究竟是什么?
时隔鸣梁海战三百年后,首次以东亚海军打败欧洲海军的日本联合舰队司令官东乡平八郎这样评价过李舜臣:把我比作纳尔逊可以,但与李舜臣相比,实不敢当。“李舜臣是我之师”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李舜臣是将古代水战转变为近代海战并将此大规模应用到实战的第一人,是将战列舰编队作战、隔开距离打舰炮战、应用铁甲舰等近代化海军作战付诸实施的第一人。李舜臣的水军经过他的精心操练,已经从依赖近战肉搏的传统水军,完全脱胎换骨变成一支靠编队作战,船坚炮利的拥有近代化作战思维的海军。
李舜臣,字汝谐,出身于京畿道丰郡(今首尔地区)的一个没落士大夫家庭。李舜臣少时“英爽不羁”,成年后好读书,善骑射,32岁时考上武举,先是在全罗道担任一个地方武官,1591年在大臣柳成龙的推荐下,任全罗道左水军节度使。
鸣梁海战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了不起之至的推荐。
所谓鸣梁海峡,听着气势磅礴,实际上只是一个很小的海峡,最窄区域不到300米。如今海峡上已经建了一座桥,连通韩国本土与不远处的珍岛,而当年海战,正是在这一狭窄区域进行。
不仅狭窄,水流还快,平均速度为10节。要知道,后来北洋水师“定远”舰的标准航速也就是14.5节,这个水流速度之恐怖可想而知。更何况,海峡的水流方向每隔几个小时就会突变一次,来个180°大转弯,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都让鸣梁海峡充满了不确定性。
以上特殊条件也造就了李舜臣率领仅存的12艘战船,痛击日寇330艘战船组成的庞大舰队,创下世界海战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案例!
不过查阅部分历史资料,当时的朝鲜水师确实比日本水师强太多。
必须要说,日本水师在当时就是一群海贼,战斗力是相当的低下。日本当时最优秀的水师将领是九鬼隆嘉,这个人是当时最好的水师将领。请注意是将领,而不是海贼,而这位仁兄在成为将领之前,很遗憾也是海贼。这就可以知道,日本的水师,不管是正规军还是海贼,都是海贼改编过来的。
九鬼隆嘉在第一次侵朝战争和坂本恒志一道被李舜臣吊打,直接就失去了丰臣秀吉的信任,而藤堂高虎和加藤清正都是旱鸭子,所以即便是有福岛通总这个海贼王存在,战术和战略能力只能说是低下。
另外,关于朝鲜水师和日本水师舰船数量也存在诸多的争议,更有一些说法完全脱离史料。依据史料记载,比较正确的是朝鲜水师方面,战船12-13艘,另动用改装民船100余艘。日本水师方面,战船130余艘,另有后勤船200艘。
李舜臣只不过是打击了日本水师的先锋部队,使日本前锋稍微受到一点损失,随后为保存就离开撤退。日本水师占领了海港并摧毁朝鲜水师的基地,这么看实际上是日本取胜。按照李舜臣自己后来的日记,日军的船只只不过是在海水里相互撞击坏了几艘,死了几十个人,但是日本达成了摧毁对方水师基地,夺取制海权,掩护陆军前进的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