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配 摘星怪,如何用一首小诗写出你对未来的期待

天美资源网

春秋配 摘星怪,如何用一首小诗写出你对未来的期待?

宏图成真国运昌,天蓝地碧好风光。绿水青山带笑颜,人类和谐变天堂。天然氧吧宜养老,尊老爱幼成风尚,“两个文明”大提高,人民江山幸福长!(“两个文明”,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图片来自网络)

春秋配 摘星怪,如何用一首小诗写出你对未来的期待

安徽省有哪些著名的山?

认真想了想,有很多啊。

1、黄山

黄山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有72峰,主峰莲花峰海拔1864米,与光明顶、天都峰并称三大黄山主峰,为36大峰之一。黄山是安徽旅游的标志,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唯一的山岳风光。黄山原名“黟山”,因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后因传说轩辕黄帝曾在此炼丹,故改名为“黄山”。黄山代表景观有“四绝三瀑”,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三瀑:人字瀑、百丈泉、九龙瀑。黄山迎客松是安徽人民热情友好的象征,承载着拥抱世界的东方礼仪文化。明朝旅行家徐霞客登临黄山时赞叹:“薄海内外之名山,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被后人引申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著名景点有以下这些:四绝三瀑黄山四绝,是指中国安徽省黄山的四种独特景观。分别为:奇松、怪石、云海、温泉。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奇松奇松即形态奇特的松树。最著名的黄山松有:迎客松、望客松、送客松、探海松、蒲团松、黑虎松、卧龙松、麒麟松、连理松,这就是黄山的十大名松。黄山名松上百,最著者为“黄山十大名松”:迎客松:位于玉屏楼东,黄山标志。送客松:位于玉屏楼右。2005年冬天枯死。后于玉屏楼右翼再找到候补松树。蒲团松:位于莲花溪谷。竖琴松:位于卧云峰侧北坡。麒麟松:位于清凉台。探海松:位于天都峰的鲫鱼背旁。接引松:位于始信峰。连理松:位于散花坞与始信峰中间。黑虎松:位于北海至始信峰岔道口。龙爪松:位于始信峰。西海景区还有经胡志明起名的团结松。怪石黄山已被命名的怪石有120多处,其形态各异。黄山怪石从不同的位置,在不同的天气观看,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黄山几乎每座山峰上都有怪石,其形成期约在100多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期。奇松怪石,位于北海的梦笔生花、以及“喜鹊登梅”(仙人指路)、老僧采药、苏武牧羊、飞来石、猴子望太平(猴子观海)等。云海自古黄山云成海,是云雾之乡,其瑰丽壮观的“云海”以美、胜、奇、幻享誉古今,一年四季皆可观、尤以冬季景最佳。依云海分布方位,全山有东海、南海、西海、北海和天海。黄山一年之中有云雾的天气达200多天,水气升腾或雨后雾气未消,就会形成云海。红树铺云,成片的红叶浮在云海之上,这是黄山深秋罕见的奇景。北海双剪峰,当云海经过两侧的山峰约束,从两峰之间流出,向下倾泻,是黄山的又一奇景。温泉黄山“四绝”之一的温泉(古称汤泉),源出海拔850米的紫云峰下,水质以含重碳酸为主,可饮可浴。传说轩辕黄帝就是在此沐浴七七四十九日得返老还童,羽化飞升的,故又被誉之为“灵泉”。黄山温泉由紫云峰下喷涌而出,与桃花峰隔溪,是经游黄山大门进入黄山的第一站。温泉每天的出水量约400吨左右,常年不息,水温常年在42度左右,属高山温泉。黄山温泉对消化、神经、心血管、新陈代谢、运动等系统的某些病症,尤其是皮肤病,均有一定的功效。三瀑黄山有36源、24溪、20深潭、17幽泉、3飞瀑、2湖、1池。黄山之水,除了温泉之外,尚有飞瀑、明荃、碧潭、清溪。著名的有“人字瀑”、“百丈泉”和“九龙瀑”,并称为黄山三大名瀑。人字瀑古名飞雨泉,在紫石、朱砂两峰之间流出,清泉分左右走壁下泻,成“人”字型瀑布,最佳观赏地点在温泉区的“观瀑楼”。九龙瀑,源于天都、玉屏、炼丹、仙掌诸峰,自罗汉峰与香炉峰之间分九叠倾泻而下,每叠有一潭,称九龙潭。古人赞曰:“飞泉不让匡庐瀑,峭壁撑天挂九龙”。是黄山最为壮丽的瀑布。百丈瀑在黄山青潭、紫云峰之间,顺千尺悬崖而降,形成百丈瀑布。近有百丈台,台前建有观瀑亭。

黄山年平均有雾凇62天,雨凇35.9天。黄山大部分是粒状雾凇,气温在-2至-7℃时,就容易形成当雾滴扩大到毛毛细雨时,就能形成雨凇。

2.天柱山

安庆市潜山县西部的天柱山,又名潜山、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由此而来)、万岁山、万山等。为大别山山脉东延的一个组成部分(或称余脉)。一般指潜山县境内以其主峰天柱峰为中心的山地,有时也指其主峰。据1980年航空测定,主峰海拔为1488.4米,规划保护区面积为333平方公里,风景区面积为82.46平方公里,中心位置(天柱峰)地理座标东经116°27′,北纬30°43′。

天柱山因独特的自然景观,名列安徽省三大名山之一(黄山、九华山、天柱山)。早在汉武帝时就封为“南岳”,历代都有人文活动。建国后开发为风景名胜区,景区于2011年获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 2011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批准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天柱山在历史上被道教、佛教视为宝地。道家把天下名山洞府封天柱山三祖寺为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称天柱山为第十四洞天,第五十七福地。

庄名弼《游大龙山记》中云:“道书所载,天下有八天柱,中国有三,潜其一也。”可见天柱山在道家眼里具有极其重要地位。东汉名道左慈就在此“炼丹得道”。从南北朝起,道家先后在天柱山建过五岳祠、灵仙观(真源宫)、天祚宫等著名道观,其中真源宫曾拥有道房3600多间。佛教的二祖、三祖、四祖,都曾把此山作为传授衣钵之所。

山间先后建起过山谷寺(三祖寺)、天柱寺、佛光寺等著名佛刹72座。鼎盛的唐宋时期曾有“三千道人八百僧”之说,方圆数百里的善男信女,来此朝仙谒圣者络绎不绝。宋舒州太守陆修曾吟“碧瓦朱栏拥绛霄,紫云深绕宝风飘”诗句,状写当时殿宇辉煌,烟云缭绕的盛况。宋后,多数寺观毁于兵火,或圯于废弃,虽有修复,终不能再现前朝之盛。现山中尚存三祖1寺,及第、齐云、上封、护国4庵,近年经陆续修整,佛教活动已恢复正常。千百年来,众多名道高僧在此讲经传道,采药炼丹,留下许多奇妙传说,给天柱山景胜增添一层神幻色彩。

景观云海,天柱山上经常云铺幽谷,雾掩危崖,到处一片。云天海浪。其中最为瑰丽奇绝处有三,即东关寨、西关寨和良药坪。宝光,登上渡仙桥,眺望天柱峰,若面前有浓雾密云,背后有强烈的阳光,则面前的云雾,会出现一个赤、橙、黄、绿、青、蓝、紫的七彩光环,层层相套,绚丽无比。这时,若置身于阳光和云雾之间,阳光将人的身影投射到前面的云雾屏幕上,光环中就会出现人的身影,真是奇妙无比。这种奇妙的景象,就是天柱“宝光”,俗称“佛光”。日出日落,天柱山的观日台,是观日出的最佳地点,仲冬雪后和春秋两季,是天柱山观日出的最好时令。

天柱晴雪,“潜阳十景”之一。天柱寺东之五镜山,应是古“天柱晴雪”景点所在,即天柱寺东之晴雪崖也。由虎头崖去玉镜山,最近最便。“天柱晴雪”是天柱山独有的奇观,古今游人,登临观赏如入天宫琼瑶,无不为之陶醉。前人有诗赞曰:“巉绝奇峰自古闻,今观晴雪信超群。千寻玉照悬秋月,一柱冰霜散夏云。”“孤峰屹立耸层霄,积雪多年未易消。万丈寒光通碧汉,一团晴影动琼瑶”。

3.九华山

九华山(Jiuhua Mountain),古称陵阳山、九子山,为“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于安徽省池州市青阳县境内,素有“东南第一山”之称,传说因唐朝李白《望九华赠青阳韦仲堪》诗:“昔在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而更名为“九华山”。

九华山为皖南三大山系之一,主体是由花岗岩岩体组成的强烈断隆带。其边缘地区除部分为沉积岩外,大都是由花岗闪长岩组成的褶皱断块轻度隆起带。九华山地处北亚热带,不仅受到湿润季风的影响,而且受到山区海拔高度、地形地势的制约,所以具有温和、湿润、阴凉等山区气候特点。

九华山北俯长江,南望黄山,东临太平湖,西接池阳,绵亘一百余公里,主要有九十九峰,最高的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区域总面积约120平方公里,大致呈南-北走向,介于东经117°43′-118°80′,北纬30°24′-30°40′之间。

九华山自山麓至天台峰,名刹古寺林立,文物古迹众多,尚存化城寺、月身宝殿、慧居寺、百岁宫等古刹78座,佛像1500余尊,藏有明万历皇帝颁赐的圣旨、藏经及其它玉印、法器等文物1300余件。

4、琅琊山

琅琊山,位于安徽省滁州古城西南约5公里、现滁州市的西郊。主峰小丰山,海拔317米,总面积240平方公里。琅琊山享有“蓬莱之后无别山”“皖东明珠”之美誉。因盛产多种中药材,而被人们誉为“天然药圃”。境内有醉翁亭、琅琊阁、城西湖、姑山湖、胡古等景点。

琅琊山古称摩陀岭,唐大历六年(771),滁州刺史李幼卿搜奇探胜,听闻传说琅邪王司马伷曾率兵驻此,因名,又称琅耶山。后因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而名扬天下。世事更替,历史变迁,琅琊山的古建筑历尽沧桑,多有毁损。现留存的大部分古建筑,多为清代光绪年间和民国初年营建或修复。建国后,1956年和1962年,安徽省人民政府两次发文,决定将琅琊寺、醉翁亭、丰乐亭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确定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是首批被国家林业部确定的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1月11日琅琊山森林公园成为全国首批获得AAA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的景区。

琅琊山以其山水之美,更因有千古名篇《醉翁亭记》和琅琊寺、醉翁亭等名胜古迹而传誉古今。始建于唐代大历六年(771年)的琅琊寺,至今已1200余年。建于宋代庆历六年(1046年)的“醉翁亭”,至今已900多年。继唐代诗人顾况、韦应物,北宋诗人王禹偁撰写了描绘琅琊山胜境的诗文后,欧阳修在出任滁州知州期间,又撰写了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和其他有关琅琊胜景的诗文约一百多首(篇),并由宋代著名书法家苏轼专为《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书碑。

宋代的曾巩、王安石、辛弃疾,明代的宋濂、文征明、王守仁等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教育家,都曾宦游或旅居于此,并作诗文以记其胜。琅琊寺及醉翁亭、丰乐亭内外,唐宋以来的历代摩崖、碑刻比比皆是,有数百处之多。其中,以唐代李幼卿、柳遂、皇甫曾等人的诗碑尤为珍贵。

民国年间和建国后,琅琊山继续成为诗人、作家向往的游览胜境。1936年4月,著名女作家方令孺教授,约同女作家丁玲、画家徐悲鸿等游览琅琊山后,写了散文新篇《琅琊山游记》。

1985年10月下旬,中国散文学会和中国作家协会安徽分会在琅琊山联合举办了“醉翁亭散文节”,王西彦、何为、柯蓝、艾煊、江流等散文作家、诗人、评论家和编辑、新闻记者共四十多人,聚会琅琊山,研讨当代散文复兴的前景,集中创作了一批描绘琅琊胜景的散文佳作。

5、浮山

浮山,又名浮渡山,位于皖中偏西南、长江北岸的白荡湖滨,铜陵市枞阳县浮山镇。最高峰海拔165米,面积15平方公里。

浮山是一座沉睡亿年的古火山。遗存下来的火山口、火山钟、火山渣(浮石)及溶岩流向,龟裂纹路和断层裂隙,均为全国罕见。

浮山又是一座佛教名山。早在晋梁时期(266——557),浮山就建有寺庙。晋梁以后,经过开发,吸引了大量的文人墨客,如孟郊、白居易、范仲淹、王安石、黄庭坚、左光斗、张英、方苞等。

1987年,安徽省正式公布浮山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同时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2年底,国家林业部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2001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16年浮山入选“全球网民心目中安徽最美的地方”。

浮山玲珑剔透,景物奇秀雅洁,四时幻变,早晚殊同,移步换景,令人赏心悦目。

奇峰妙高峰,位于浮山之南,海拔165米,是景区第一峰。峰左有抱龙高耸,峰右与戗山相连。两旁若翼若拱,显示妙高博大伟丰。峰下昔有大华严寺,为江左名刹,后废于太平天国时期的战火。1924年,改建成浮山公学,成为推行新式教育的基地。峰顶昔有“望江亭”,系明桐城县令樊仿所筑,后毁。1986年重建。立此亭观景,四山飘缈,长江如带,九华、天柱俱在望中。元末,陈友谅扎寨浮山,在此起墩指挥兵马,人称“点将台”。明清之际,先后有胡其芬、詹砻匠沿峰筑堡,抗拒张献忠、洪秀全起义军。此处设有瞭望点,遇军情则举火报警,故又叫“大烟墩”。因峰形如锅反扣,亦名“锅底峰”。飞来峰,紧依妙高峰,绝壁悬崖,如斧劈刀削。石壁之上,一奇石如古之峨冠架在危石之上,有腾空之势,有下坠之危,故石名“飞来石”,峰名“飞来峰”。从浮山中学东侧上眺此石如“蓝天耸玉葱”,又似“海螺钉礁上”,奇幻异常。石下有缝隙透光,云气上升如炷香燃。石上刻有“何地飞来”四字,旁署“雍正四年刘珩群题刻”等字样。缥缈峰,在妙高峰下,飞来峰上,有一巨石如蘑菇,突出山表3米左右。上平如砥,“置身天半”四字刻其上,云蒸雾绕,石峰隐现,故称缥缈峰。登临此峰,可见江涛滚滚,白帆点点,平沙绣错、烟树迷离,人有羽化升天之感。如来峰,妙高峰东侧,一石耸立,如斧刻浮雕,常流瑶光玉气。自下上观,如大佛面东而坐,仪态万方,故名。文殊峰,一名闻虚峰,中折一罅,有泉喷流,注入垂虹井,夕阳西照,色彩纷呈。人立此峰,滴珠岩内悬瀑之声不绝于耳,故名“闻虚”。后因浮山成为佛教胜地,故皆误为“文殊峰”。文殊之半有绿萝岩,岩畔古藤纠结,与峰争翠,峭壁倚天,如笋拔地。立马峰在文殊峰之北。出金谷寺,左行二百步,迎面一峰垒石而立,中部洞穿,峰体如飞马凌空。上有“仙人床”,可卧可游。明月初上,峰幻变成兔,扑朔迷离,生机无限。此乃金谷、会圣两岩的往来要道,古称“盘谷关”,关上即为“立马峰”。翠微峰,在立马峰之北,下可通九曲涧,上可攀抱龙峰。南距望江亭数百米,北连会圣古刹和天池。峰顶古有“三友亭”,不知毁于何代,但满峰青翠,秀色娟然,云海日出,风光旖旎,故以“翠微”名之。西侧有一高地,为舞雩峰,峰上筑有“求雨坛”,久废,今仅存遗址。曲尺峰,靠翠微东北,抱龙之阴,一峰独立,高插霄汉,怪石槎牙,粗犷古拙。登其上则见湖水潋艳,云生碧岫。洞名藏丁,洞口藏于灌木丛中,鲜为人知。旁有两巨石,中裂一缝,是为浮山小一线天。峰下是曲直岭,岭下为枱华岗。岗附近有方氏三墓,即诰命夫人吴令仪,思想家、科学家方以智及文学家方中德祖孙三代的墓冢,游人常到此瞻仰。回龙峰,峰峦起伏,如巨龙回绕。头伸向如来峰下,尾摆至浮山中学内的东岗(俗称大和尚头),西翼如侧身不现,而东翼伸展到明镜池边的西岗(俗称小和尚头)。峰顶有“盘龙石”,人立如来峰上俯视,却似初放莲花,故又称之为“莲花池”。昔有亭,名“泛槎”,人立其中,满目江花云浪、风帆片片,如坐飞舟。抱龙峰,又名狮子峰,在翠微之东,与回龙峰隔九曲涧相望。转浮山中学东墙,正北一山如雄狮啸天,跃上翠微。“狮头”就是抱龙峰,“狮尾”摆成为佛子岭。在狮子的后爪上有一组风格别致的建筑物“双瞻阁”,昔为房秩五先生的别墅。“前脚”有明太史吴应宾之墓,有奇峰环拱,庄严肃穆。峰之巅峻石摩霄,上平若几,古名“望星台”,又名“露台”。登其上,则四望无所蔽,田塍相错,烟墟远树,历历如画。黄鹄峰,在妙高峰西侧,有大石压顶,状如天鹅,其色青黄,故名黄鹄。其下双石耸峙,如舟中桅夹,故名“夹桅石”。附近有“摘星”、“倚天”等岩洞和“灵芝石”等景观。峰拔云上,下临深壑,令人目眩心悸。超然峰,由翠微峰北行数百米即达。峰下有一石窦,内刻“浮家”二字,此即北岩。峰之巅,上平如砥,烟岚常翳。游者憩于石上,翠华迷目,花雨空濛,疑为仙都。元宝峰,由超然峰西行50米,见一巨石状如元宝,突出山表,故名。翘首西望,可见当年陈友谅的中军寨址,折戟沉戈,浮现脑际。石莲峰,又名菡萏峰。出会圣西关,上行数步,见一石突起,如莲苞欲放,此即“莲花峰”。峰上岩石千叶,簇口如瓣,纹理脉络清晰可见,仿佛叶托莲花。峰下是石坪和草场,约4万平方米,古时为演兵场。坪场周围,翠屏千仞,悬瀑生烟。石坪上多圆孔,为古人扎寨时立旗竿处,名为“旗迹”。梯云峰,在大天池下,张公岩顶。是张公岩通会圣岩的唯一通道。峰下绕云梯,本为天然石磴,后人工加凿而成,共有一百零八级,经五折而上。石级甚窄,仅容一人。梯尽即峰,峰不峻而险,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玉龙峰,由会圣出龙虎关,一峰突现,此峰纯系石骨,高18米,长140米,蜿蜒如龙,亦名“玉龙峰”。额题“石龙峰”三字,字难辨析,相传为“仙书”。峰半旧有石龙亭,为明桐城县令樊仿所建,不知毁于何代。亭旁有“仙人”足迹,长约40公分,相传为九华金地藏的圣迹。石龙两边均是峡谷,东为胡麻溪,西为潜龙峡。阴雨时节,山雾迷漫,流水铿锵,人若漫步峰脊,如乘龙遨游太空。

6、齐云山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黄山市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是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五大仙山之一,历史上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齐云山海拔585 米,方圆一百一十平方公里;境内有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间以幽洞、曲涧、碧池、青泉,汇成胜境。齐云山景区面积约110平方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约150平方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

齐云山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

齐云山,一名白岳,一名齐头,黄山白岳甲江南,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太素真人治之。环列三十六奇峰,七十二怪崖,二十四幽涧,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一石插天,直入云端,与碧云齐,故谓之“齐云”。百鸟衔泥塑真武,灵应昭著闻天下。昔道人邋遢仙绝粒羽化于此,正一嗣教致虚冲静承先弘化真人于此建醮祈嗣。是为四大名山,五大仙山之一。

齐云山是一处以道教文化和丹霞地貌为特色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历史上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称。与黄山、九华山并称为中国皖南三大名山;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并称中国道教四大名山;还与武当山、龙虎山、青城山、景福山合称五大仙山。齐云山景区面积110公里,自然保护区面积150公里,1994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黄山白岳相对峙,绿水丹崖甲江南”之称。清乾隆皇帝赞誉为“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风光奇丽动人,有各种奇峰、怪岩幽洞,以及诸多湖潭泉瀑。其中形似香炉的香炉峰、巧夺天工的石桥岩、幽幻莫测的仙洞、清秀静逸的云岩湖、抛金洒玉的珠帘泉最令人神怡心醉。齐云山为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之一,旧有“江南小武当”之美称。

7、天门山

天门山雄踞芜湖市北郊长江畔,因李白《望天门山》一诗而天下闻名。天门山系“夹江对峙”的东梁山、西梁山之并称。天门二山中以东梁山最为陡峭,突兀江中,如刀削斧砍,巍巍然砥柱中流,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千百年来,以其独有的山形水势和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历代名流、墨客来遨游题咏,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天门山下还有两处不可多得的人文景观。一是历史悠久的天门书院,始建于公元1246年,同绩溪桂枝书院,颍州西湖书院,歙县紫阳书院齐名。二是别具特色的铜佛寺,依山傍水,风景绝佳,多年来吸引着全国各地的信徒前来焚香拜佛,每逢佛事,香烟浓郁,香客如潮。因此,被评为芜湖市十景之一“天门烟浪”天门山本是东、西梁山的合称。芜湖天门山又名东梁山或博望山,海拔高度为82.12米,在芜湖城北大桥镇的长江东岸,与西梁山(又名梁山,高88.1米),两山夹江而立,宛如天设之门;远望又像妙龄女子的两道细眉,故又名蛾眉山。盛唐开元13年(725),即李白出蜀辞亲远游的次年,26岁的李白乘舟顺江而下时写了一首著名的七绝《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生动地描绘出天门山的风姿,极言春江天门日出奇观之壮美,抒发了诗人挚爱江山社稷的一腔激情。天门山山势陡峭,如刀削斧砍,突兀江中,隔江对峙,真可谓“天门中断楚江开”,二山中

又以东梁山最为陡峭,巍巍然砥柱中流 ,令一泻千里的长江折转北去,形成“碧水东流至此回”的奇特景象。只见遥远的水天相接之处,各种船只从“天门”中穿梭往来,让游人赏不尽大自然这鬼斧神工的美景;船过“天门”顺江而下便可游览诗仙李太白江中揽月、骑鲸升天的采石矶和青山太白墓;再往下不远处就是和县乌江镇,可游览生为人杰死为鬼雄、兵败垓下的西楚霸王项羽庙。题咏天门山的诗词歌赋甚多,然最富气势的仍是李白《望天门山》诗: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天门烟浪”的意境,正在于此。

如何行中庸之道?

何为“中庸”?

《中庸》是中国古代论述人生修养境界的一部道德哲学专著,是儒家经典之一,原是《礼记》第三十一篇,相传为战国时期子思所作。宋代人把《中庸》从《礼记》中抽出,与《大学》《论语》《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后世必修科目。

子思,鲁国人,姓孔,名伋,孔子之孙,春秋战国之际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历史上称之为“述圣”。

《中庸》一文的第一段,非常精要地点名了中庸的核心所在: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天所赋予人的东西就是性,遵循天性就是道,遵循道来修养自身就是教。道是片刻不能离开的,可离开的就不是道。因此,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喜怒哀乐的情绪没有表露出来,这叫做中。表露出来但合干法度,这叫做和。中是天下最为根本的,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法度。达到了中和,天地便各归其位,万物便生长发育了。

一言以蔽之:中庸就是朱熹所注“不偏不倚,无过犹不及”。中庸之道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准则,为常行之礼。

怎么算是“行中庸之道”?

在《中庸》一文中,有这样的论述:

1:不偏不倚

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孔子说:“中庸之道不能被实行,我是知晓的啊:有智慧的人做得太过分,愚昧的人达不到它。中庸之道不能被发扬,我是知晓的啊:贤明的人做得太过分,不贤明的人达不到它。这就好像人没有不吃饭的,但能够品尝滋味的人却非常少。”)

2:和而不流

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国有道,不变塞焉,强哉矫!国无道,至死不变,强哉矫!”(因此,君子要随和但不随波逐流,这才是真正的强大!独立而不偏不倚,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国家政治清明,不改变志向,这才是真正的强大!国家政治晦暗,至死不变节,这才是强大的!”)

3:安于其位

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于人,则无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居上位,不欺凌下级。在下位,不攀附上级。端正自己不苛求他人,这样就没有怨恨,对上不怨恨天命,对下不归咎别人。所以,君子安于自己的地位等候天命的到来。)

《中庸》全文并不长,但是用了实例和论证来反复说明什么是“中庸”,并举到了圣人舜的例子,同样给到了君子和普通人的“中庸之道”,因为在《中庸》一文中,认为“中庸”是至高无上的道德,几乎无人可以达到。

而君子以“中庸”为最高目标,为人处世可以“不偏不倚”,大是大非面前可以“和而不流”,不论何时都可以“安于其位”等候天命,能够做到这几者的人,不失为真正的大家,也是儒家所倡导的“君子之风”。

怎么可以做到“中庸”?

“中庸”之道从古至今,妇孺皆知,那么,要做到中庸,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品质呢?个人认为,中庸的不偏不倚,之所以难以做到,是因为人的局限性——局限让人只能管中窥豹,看不到真实事物的全貌,所谓的“不偏不倚”很多时候就成了一种权宜之计。

第一,践行儒家的“仁义礼智信”,以此作为行为准则;

儒家倡导的“仁义礼智信”作为君子核心的行为准则,作为儒家的“五常”,由西汉时期的董仲舒确立,成为汉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核心价值体系。

“仁”以爱人为核心,“义”以尊贤为核心,“礼”就是对仁和义的具体规定。“智”则是智慧,就是能够辨别仁义之事,是否合乎"礼"。而“信”则是诚信,是对个人品德的具体要求。

第二,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以求更高尚的精神境界;

人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事物的认识也是在不断发展中,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才能在日常的行为中,始终保持君子的行事风格,让自己的言行更符合规范,处事更圆满。

第三,“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根植于内心的道德标准;

《中庸》中说到,要坚持一个月的“中庸之道”,是很容易的,大部分普通人都能做到,如果要长久地坚持道,却是难以做到的事情。所以“君子行中庸,小人反中庸”就是这个道理。

在一定的时期,人们要追求“有所为”,更多的时候,要做到“有所不为”,不该做的事情坚决不做。

第四,不能固执己见,懂得“择善而从之”。

夫子从不鼓励人们固执己见,即便再贤德、再杰出的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随时保持谦逊有度,明白自己总有短处,他人总有长处。要听得进去别人的意见,懂得为自己拿主意。

第五,反躬自省非常重要

处于高位时,人很难做到不自骄,很多人拥有一定地位之后,就会变得“迷之自信”,认为自己说的就是真理,自己行的就是大道。这其中隐含着巨大的风险,因此“反躬自省”就显得尤为重要。

曾子作为一代贤达,却能做到“吾日三省吾身”,替人家谋虑是否不够尽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够诚信?传授的学业是否不曾复习?古人的“三”代表多,可见曾子时常反省自己,才能保证自己的言行始终不离君子之道。

总而言之,在儒家的核心价值里,“中庸”的内涵极其深刻;在四书中,《中庸》能够位列第二,足以说明其重要性。而现代人很多时候对“中庸”的误解,都来自于对这个词的片面理解,比如认为所谓中庸就是“老好人”“烂好人”“谁都不得罪”,这是对“中庸”的曲解,代表着一种世俗的刻板印象。

真正能行“中庸”之道的人,一定是符合儒家“五常”文化,可以知行合一的真君子,而不是那些用“中庸”当外衣,粉饰自己私欲的假好人,我们要擦亮眼睛仔细辨别,才能识别。

有哪些手抄句子歌词和名著选段推荐?

古龙名言100条

1。有的人的心的确比虎狼还恶毒得多,虎狼要吃你的时候至少先让你知道。

2。和赌鬼赌钱时弄鬼,在酒鬼杯中下毒,当着自己的老婆说别的女人漂亮-----无论谁做了这三件事,都一定会后悔的。

3。喝醉酒并不是件困难的事,但一个人伤心的事越多,喝醉的次数越多,越需要喝醉的时候反而很不容易喝醉。

4。男人追不到一个女人时,总喜欢往自己的脸上贴金,说自己和那女人有了某种特别的交情,聊以泄愤,也聊以解嘲。

5。要忘记别人的恩情仿佛很容易,但若要忘记别人的仇恨就太困难了,所以这世上的愁苦总是多于欢乐。

6。一个人若想别人对他有好感,最好的法子就是先让别人知道他很喜欢自己。

7。一个人为了要活着而忍受痛苦,并不困难。一个人若是为了要让别人活着而忍受痛苦,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这件事通常很少有人能做得出。

8。美丽的事物往往就如昙花一现即逝,谁若想勉强保留它,换来的往往只有痛苦和不幸。

9。这世上能在美丽的女人面前说“不”字的男人已不多,女人若是说要死的时候,能拒绝她的男人只怕就一个也没有了。

10。每个人这一生中都难免要做错几件愚蠢的事,若是人人都只做聪明事,人生岂非就会变得更无趣了。

11。一个最可靠的朋友,固然往往会是你最可怕的仇敌,但一个可怕的对手,往往也会是你最知心的朋友,因为有资格做你对手的人,才有资格做你的知己,因为只有这种人才了解你。

12。朋友之间能互相尊敬,固然可贵。但仇敌间的敬意却往往更难得,也更令人感动,只可惜这种情感永远是别人了解的,也许就因为它难以了解,所以才更弥足珍贵。

13。大多数酒量好的人总喜欢有人来找他拼酒,只要有人来找他拼酒,别的事都可以暂时放到一边,这拼酒的对手若是个漂亮女人,那就更令人愉快了。

14。要恭维一个人,一定要恭维得既不肉麻也不过分,而且正搔到对方的痒处,这样才算恭维到家。男人都喜欢被恭维的,尤其是被漂亮的女人恭维,要服侍一个男人的心,女人的一句话往往比千军万马还有效。

15。一个美丽的女人如能很适当的运用这四种武器[1,微笑 2,听话 3,恭维 4,关心]一百个男人至少也有九十九个半要拜倒在她的脚下。

16。痴 并不可笑,因为惟有至情的人,才能学得会这痴字。

17。做了件最得意的事,得不到别人的夸赞,就好象穿了最得意的衣服的女人去会见情人时,她的情人连瞧都没有瞧她的衣服一样。

18。失恋的人知道有别人也被遗弃,痛苦就会减轻些,输钱的人看到别人比他输的还多,心里也会舒服些。

19。一个人受的打击若太大,就会变得消沉,若是消沉得太久,无论多坚强的人也会变得软弱,勇气也必定会消失。

20。痛苦本就可以刺激人的神经,棱人的反应敏锐,也可以激发人的潜力----就算是一匹马,当你鞭打它,令它觉得痛苦时,它也会跑的快些,负了伤的野兽也通常比平常更可怕。

21。你若是个聪明人,千万莫当面揭穿女人的谎话,因为你就算揭穿了,她也会有很多的解释,你就算不相信她的解释,她还是绝不会承认自己说谎,所以,你若遇见了一个会说谎的女人,最好的法子是故意装着完全相信她,否则,你就是在自找苦吃。

22。只有鲜血才能激发人原始的兽性-----情欲和仇恨。别的东西或许可以,但却绝没有鲜血如此直接。

23。有些人就喜欢有人威胁,因为威胁也是种刺激,有刺激才会有进步,一个人若真的达到四顾无人的颠峰处,岂非也很寂寞无趣。

24。晕厥 其实也是上天赐给人类的许多恩惠之一,人民在遇着自己不愿做,不愿说,不愿听的事时,往往就会以晕厥这种方法来逃避。

25。这世上大多数人本就是为了别人而活着-----有些是为了自己所爱的人;也有些是为了自己所恨的人-----这两种人同样痛苦。这世上真正快乐的人不多。

26。眼泪本是咸的,但有些泪却只能往肚里流,那就不但咸,而且苦;血 本也是咸的,但一个人的心若碎了,自心里滴的血就比泪更酸苦。

27。一个人对自己的情人就算再有兴趣,日子久了,也会渐渐变淡的,但对自己的敌人,反而不同了。

28。要杀人很容易,若要一个人甘心听你的话,那就困难多了。

29。大多数的人,都要看到那样东西才肯承认它的价值,却不知,看不见的东西,价值远比看得见的高出甚多。

30。人若无情,活着还有什么滋味,纵然在无人处暗弹相思泪也总比无泪可流的好。

31。你将一个人思念的次数少了些时,并不代表你已忘了他,只不过因为这相思已入骨。

32。一个人到了真正痛苦时,就想将自己最珍惜的东西,将毁掉自己整个人的东西都毁掉。

33。只有骄傲不和自信才是女人最好的装饰品,一个没有信心没有希望的女人,就算她长的不难看,也绝不会有那种令人新动的吸引力。

34。每个人都岂非有过要去摘星摘月的幻想,但每个人心里的月亮却不同。

35。酒是种壳子,就像是蜗牛背上的壳子,可以让你逃避进去。

36。一个女人只要能使她的男人幸福,欢愉。其他纵然有些缺陷,又能算得了什么?

37。无论你做什么,若要想出人头地,就只由于专心,苦练。

38。无论是多与少的错误,都可能是致命的错误。

39。“死并不是件了不起的事,的确是,因为有些人死了,但他的精神却还是永远活着的,活在人们的心里,所以死并不痛苦,痛苦的是一定要活下去的人”。

40。不再孤独——只有曾经真正孤独的人,才知道这是多么奇妙的感觉。

41。无论谁。对别人的赞美和夸奖,都一定比较容易记在心里。

42。每个人 都会把自己看得高些的,所以当一个人发现自己真正的价值时,总会觉得若有所失,这本是人类不可避免的悲哀之一。

43。一个没有根的浪子,只要得到别人的一点点真情,就永远也不会忘记。

44。有生命就有欲望,可是欲望也有很多种,有的引导人类上升,有的却能令人毁灭。

45。尊重别人的情感------无论什么样的情感,只要是真的,就值得尊敬。

46。痛苦能使人清醒,人活着就痛苦,那本是谁也无法避免的事,你若能记住这句话,你一定会活的更坚强些,更愉快些。因为你渐渐地就会发现 ,只有一个能在清醒中忍受痛苦的人,他的生命才有意义,他的人格才值得尊敬。

47。死 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法子,只有懦夫才会用死来解脱。只要你活着,只要你有决心,有勇气,无论多艰苦困难的事都一定有法子解决的。

48。欢乐的事虽然通常都会令人疲倦,却还比不上悲伤,一种真正的悲伤非但令人心神麻痹,而且还令人的肉体崩溃。

49。只要是人,就有痛苦,只看你有没有勇气去克服它而已,如果,你有这种勇气,它就会变成一种巨大的力量,否则,你只有终生被它践踏奴役。

50。只有阳光是最公平的,不管你这个人是不是快死了,都同样的照在你身上,让你觉得光明,温暖。

51。离别是为了相聚,只要能相聚,无论多痛苦的离别都可以忍受。

52。说谎的目的,如果不是为了讨好对方,就是哦为了要保护自己。

53。每个人都权保留自己的秘密,只要这秘密不危害公益,谁也没有权逼他说出来。

54。有些女人就像是精美的瓷器一样,只能远远的欣赏,轻轻的捧着,只要有一点粗心大意,她就会碎了。

55。一个男人若能在漂亮的女人面前侮辱了另一个男人,总会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总会认为那女人也会觉得他很了不起,甚至会看上他。

56。情感本就是件很奇妙的事,世上本就有许多无法解释的奇妙感情,这种感情本就是任何人都无法了解的,有时甚至连自己都不能。

57。本来是同样的东西,你若换个时候,换个角度去看看,也许,就会变的完全不同了。所以你若要人清一件事的真相,就必须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去看看,最好将它一块块的拆散,再一哦点点拼起来。

58。恐惧本就会令人边得多疑,多疑就难免会发生致命的错误。

59。暴雨总是比较容易过去,正如盛名总是难以保持。

60。无论谁看见自己一心想要的东西忽然到手时,总难免兴奋疏忽。

61。古今的英雄,又有几人不贪杯好色?只可惜,贪杯好色的却大半都不是英雄好汉。

62。一个人若有很深的心机,很大的阴谋,就决不会做错事。

63。睡眠也像女人一样,你越想要他的时候,她往往反而离得你很远。

64。一个男人只有在他最喜欢最信任的女人面前,才会说出他的秘密。

65。一个人活着并不是为了自己,这世界上有很多人都是为了别人而活着。如果你已经担起了一幅担子,就不要随便放下。

66。在某种情况下,对某种事太熟悉,也许还不如完全不熟悉的好,----人生也是一样,所以出卖你往往是你最熟悉的朋友,因为你想不到他会出卖你,想不到他会忽然有那种变化。

67。甜蜜快乐的生活,无论对什么样的病人来说,都无疑是一副良药。

68。爱的力量实在奇妙得很,它几乎可以做得出任何事,几乎可以造成奇迹。

69。没有一个女人愿意自己的男人是懦夫,更没有女人愿意自己的男人在面对困难和危险的时候畏惧逃避。

70。一个人在危急时知道自己还有个可以哦患难相共的朋友,那种感觉世上绝没有任何事能代替。

71。一个人若能平平静静的死,有时甚至比平平静静的活着更容易。

72。真正的胜利并不是你能用武器争取的,那一定要用你的信心,无论多可怕的武器都比不上人类的信心。

73。快乐是件很奇怪的东西,绝不会因为你分给别人而减少。

74。一个女人若以开始为男人吃醋,那就表示她对这男人至少不讨厌。

75。人生有很多道理,本来就要等你透不过气来时,你才懂得的。

76。人只要还活着,就能笑得出,只要还笑得出,就应该多笑笑。

77。一个人只要败的漂亮,走的洒脱。那败又何妨,走又何妨。

78。无论什么事情,只要你处理时用的方法正确,就一定会顺利解决的。

79。女人就应该像个女人,聪明的女人都知道,若想征服男人,绝不能用枪的,只有温柔的微笑才是女人们最好的武器。

80。无论多周密的阴谋,都一定有破绽,无论多雄伟的山峦,都一定有缺口。

81。酒虽然会令人反映迟钝,判断错误,却可以给人勇气。

82。反抗欺压,本就是人类最原始的愤怒之一,就因为人类能由这种愤怒中产生力量,所以人类才能永恒。

83。财富;权势;名誉和地位都比较容易舍弃,只是那些回忆,那些心酸多于甜蜜的回忆,却像沉重的枷锁,是永远也抛不开,甩不脱的。

84。一个女人若又聪明,又漂亮,又会喝酒,就算是多嘴些,男人也可以忍受。-------但除了这种女人外,别的女人还是少多嘴的好。

85。一个人只有在很想得到的时候,才会怕失去。这种患得患失的感觉,也许是人类许多种弱点之一,可悲的是,你想得到的越急切,失去的可能就越大。

86。一个人可以忍受谎言,却绝不能忍受那种最不能忍受的侮辱。-----女人如此,男人也一样。

87。女人为什么总是对得到的东西加以轻蔑,为什么总要等到失去时才知道珍惜。也许不只女人如此,男人也是一样的。

88。只要是人,都有觉悟的时候,纵然他觉悟只不过是因为以被逼得走投无路,也还是同样值得尊敬。

89。血浓于水,只有血才能洗清一切羞辱,一切仇恨。生命的归宿是血,但新的生命也正是在血中诞生的。

90。一个人如果真的心已死,情已灭,这世界上还有谁能伤害他。

91。人类有很多的弱点,花钱摆派头无疑也是人类的弱点之一。所以特别贵的地方,生意总是特别的好。

92。在欢乐的地方,为什么不能有痛苦的往事?若没有欢乐,哪里来的痛苦?痛苦与欢乐的距离,岂非本就是一线之间。

93。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总是要彼此伤害,爱得越深,伤害也越重。

94。就算是神佛,只怕也难免会有他们自己的痛苦,他们的笑脸,也许只不过是故意装出来给世人们看的。

95。羚羊被捕杀,只因为羚羊有角;坟墓被盗掘,只因为坟墓里有殉葬的金银。朴拙的弱者,总比较容易免于灾祸。丑陋的处女总比较容易保持童贞。

96。人心里的痛苦,有时候正像是腐烂的伤口一样,你越不去动它,它烂的越深,你若狠狠的给它一刀,让它流脓流血,它反而说不定会收口。

97。人的脸,本就是个面具,一个能随着环境和心情而改变的面具。

98。生命本是可贵的,为什么偏偏有些人不知道珍惜?

99。你自己若是愿意沉沦下去,不能自拔,那么世上也没有任何人能救你。

100。只有心中充满畏惧的人才会做不该做的事------对正义的畏惧,对真理的畏惧。

(图文采集于网络)

花下独赏月?

分享,出句鲜活妙联,学习试对:

………………

上联:舟中共双浆,乐池同赏曲

下联:花下独赏月,桌前自品茶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