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角爸爸演员表,研究生导师到底可以有多坑?
研究生和导师的关系比我们想象得更糟糕
澎湃曾报道过年关前高校里掀起了一股“报销热潮”,学生们凌晨四点在财务处门口排队为自己的导师处理报销事务。但为什么高校的报销噩梦却成了学生的噩梦?为什么本应是导师的个人事务却要学生耗费大量时间处理?实际上,为导师处理报销等琐碎的事情已经成为研究生的“份内”工作,但消耗大量时间和精力处理与学术完全无关的工作也让很多研究生不满,激发了研究生和导师之间的矛盾。
▲上图为某高校财务处门口的留言板
笔者在知乎上输入关键词“导师”,就会弹出诸如”你的研究生导师有多坑?”“国内研究生跟一个水货老师是什么样的体验?”这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往往能引起大批知乎网友的吐槽。
那些年被导师坑过的研究生,你们还好吗?那些年被导师坑过的研究生,你们还好吗?
从网络上充斥的对导师不满的帖子也可以发现目前国内的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关系的紧张。那么,国内高校导师的哪些行为引起了广大研究生的“民愤”?
以师徒之名,行剥削之实
研究生称呼导师为“老板”,是近些年非常流行的一个叫法,这是因为研究生普遍要参与导师申请的项目。一些导师会给学生少量的劳务费,而不在少数的导师则分文不给。国内某师大一名青年老师在其导师的帮助下申请了到一个30万的人口研究项目。这位青年老师找来两名本科生负责搜集数据、建模型还有一名研究生负责统筹,之后再也没有参与过这个项目。项目完成后,研究生分到了1000元,两名本科生各分到800元,其余的被这名青年老师和其导师分摊。
有些导师碍于面子不直接克扣学生工资,便以行业规定为由搪塞学生。北京一所高校的研究生提到其导师在谈到给学生定工资的时候,总是会强调用工费不得超过项目总费用的15%,但实际上这名导师把实验受试者的费用也算作用工费。这名学生还向笔者透露,人工费占项目的费用还远远不到15%,“极端一些说,一个博士能用来申请一个100万的项目,从头做到尾可能需要两个硕士和一个博士,硕士一个月工资以500元计,3年×500元×11月(假期两个月算一个月的钱)×2个硕士=33000,博士一个月600元,5年×600×11月=33000。当然项目里面一大部分是投资于仪器了,所以很难从一个项目周期里面计算出收益的比例,但即便如此,用工费的多寡也可见一斑了。”这名学生说到。
大部分导师会给少量劳务费,但也有不在少数的导师让学生免费给其打工。国内某Top2高校的一名经济学系研究生在接受笔者采访时表示,该系的一名导师长年让自己的研究生免费给自己干活。该校的经济学系硕士研究生是两年制,但这名导师的学生基本都要三年毕业,因为这名导师为了让学生留下给他干活拖延学生毕业时间,他手下的历届研究生中只有一名因父亲是级别不低的地方官员才得以准时毕业。
除了被逼低价甚至免费给“老板们”打工外,研究生还面临超长时间加班的问题。一些理工科导师在实验室安装了打卡机,要求研究生每天上下班必须打卡。一名研究生将其所在实验室工作时间称为“7-11”模式——即每天工作11小时,每周工作7天,春节和暑假也只能休息一周,工作时间之长已超过大部分上班族。
高校里的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虽然形成了老板-员工关系的实质,但在师徒关系的掩护下劳资关系得以模糊化。此外,不同于公司里的员工拥有灵活选择老板的权利,可以按照个人意愿辞职另谋他处。科研工作的相对较窄,换导师意味着之前的积累没有了用武之地,而且不一定能换成,需要让新导师承担相应的风险(例如前导师的公报私仇)。因此,即使碰到不满意的导师,研究生大多选择能忍就忍。
实验室搬砖,再忙也没有收获
除了常年在实验室劳动干活外,学生还要完成报账等繁琐的工作,甚至成了导师的贴身助理。这种情况不仅存在于理工科研究生中也存在于文科研究生中,学生们认为诸如报账等琐碎的工作完全和科研、学术无关,并且占用了大量的个人时间。除了报销外,一些研究生还经常被导师叫去参加会务活动,组织会议,会议的各项杂事就由这些学生负责。
报账、做财务明显与学术无关,但长年累月给导师做项目,泡在实验室里是否能提高研究能力呢?一名理工科研一的学生说:“大部分实验都是在重复重复重复!”因为应用型研究的技术相对成熟,她做的研究其实没什么创新点。其他的理工科研究生也提出了相同的观点,把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形容为“在实验室搬砖”,是机械性的重复劳动。一名接受笔者采访的国内某Top 5高校毕业的研究生则提到跟导师做项目会有帮助,但不是学术方面,“导师有一些开公司的,就谈不上学术上的收获了,可能是做市场销售的收获。”
导师掌握生杀大权,学生不得不从
为什么导师能够随意指派学生,剥削学生的劳动?最主要的原因是导师掌握了学生的生杀大权。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导师可以通过拖延学生毕业时间相威胁。国内高校学生的毕业有一整套流程,包括发表文章、撰写论文、评审论文、导师意见、答辩、答辩后领取毕业证前导师需要签字。其中的几个环节——发表文章、论文的导师意见(是否允许答辩)、答辩、答辩后离校前导师的同意都是由导师直接决定。其他几个环节,以导师在科研圈浸淫多年的能力,也完全可以做到操作。从整个流程可以看出,导师对于学生是否能够顺利拿到学位证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只要导师不满意,就不行。然而导师是否满意,这是衡量一个科研工作的有效途径之一,却并不应该成为唯一。”T大学的一名研究生向笔者透露。
正因为导师掌握了控制学生的生杀大权,大部分研究生选择与导师合作。除了这一原因外,研究生要发表论文也必须依附于导师这颗大树。对于学术型研究生,大部分高校都有发表论文的要求,至少一篇。而如果要发表论文,从材料的搜集到最后的发表,学生都需要导师提供资源,“要毕业就得发表论文,要发表论文就得参加导师的项目,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也从项目中出……而且,‘老板’叫你干活是看得起你,你敢说不吗?”一名理工科的研究生这样说到。
导师之所以能够决定学生是否顺利毕业,根本原因在于在“导师负责制”的情况下,导师在金钱和学术上的权力和地位都远远超过学生,致使学生在师生关系中成了弱势群体。“导师制”给予了导师极大的控制权力,却没有给予学生任何监督导师的权力。导师与研究生之间不对等的权利关系,赋予了导师任意剥削研究生的自由。一些高校导师利用其在高校内的身份进行“资源倒卖”,开办公司,谋取私利。在导师公司干活的研究生,表面上与导师是师徒关系实则是劳资关系,并且双重关系的混合还导致学生明知受到“同工不同酬”的待遇,却不敢吭声。
打破学术权威,破除不平等权力关系
一些研究生也认识到由于缺乏对导师的监督使学生群体处于不平等的权力结构中,“学生没有一个自己的组织进行斡旋,导师之间也没有一个有效机制进行制衡(即导师一人一票否决一个学生的很多事情),使得本来就关系紧张的师徒又因为学术上不能产出一些较好结果,而更加紧张。”一名研究生在谈到理想型导师-学生关系时说到。
师生之间的权力关系从封建时代开始便是不平等的,老师代表着权威,学生则必须要服从权威。但师生之间这种不平等的权利结构在一段时间内得以破除,那就是1960年代后期到1970年代初。和当今高校内的情况一样,1966年之前国内高校由高度服从纪律的党组织管理,各级建立了围绕党委的有效的管理机构。这种权力等级制度是单向的、自上而下的,下级必须要服从上级,处于底层的学生必须要服从老师。但是到了1960年代后期,情况发生了扭转,这套严密的政治控制体系成为学生造反派的主要攻击目标。以清华大学为例,1966年之后清华校内的工宣队开始从上面监督学校的干部和教师。为了让学生能参与管理他们所在的科系,学校变更了组织结构,师生结合到同一机构,学生直接参与管理教学研究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和监督权力。另外,由于当时批判学术权威,严厉指责各种压迫和专制学阀作风。因此几乎没有人敢以权威自居,高校内部形成高度民主的风气,初出茅庐的大学生也敢和老资格的科学家同场辩论在,这种民主气氛鼓励创新,有利于科研事业的发展。
高校内部也已经意识到,现有教育体制导致学生处于弱势地位,正在推动一些变革,例如研究生入学第一年必须在几个实验室之间轮转,然后再进行抉择。然而现实情况是大部分学生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前就已经联系好导师,确定研究方向。学生相对弱势的地位并不会因为这些细微的变化而有实质性的改进。要真正破除师生之间的依附关系则必须要打破学术权威,赋予学生监督导师的权利。
作者:马克
丑角爸爸导演的扮演者?
王硕,中国内地男导演。代表作:《地雷战传奇》、电视剧《家有公婆》、《老家门口唱大戏》。
老酒馆小晴天和坐地炮为什么都故意阻止陈怀海复仇?
小晴天和坐地炮都在阻止陈怀海找由麻子报仇,但是他们两个的动机不同。
小晴天阻止陈怀海找由麻子复仇,是因为陈怀海的“一饭之恩”小晴天是干什么的?
王晓晨饰演的小晴天是一个风风火火行走江湖的人,也就是一个可怜孩子,她常年生活在关东山里的干饭盆,靠打劫抬参人的干粮为生。
小晴天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恶,在干饭盆这个小地方看尽了人间百态。直到遇见陈怀海,她的生活彻底发生变化,她才发现,这个世界还是有好人的。
当小晴天得知陈怀海要进干饭盆的时候,她想阻拦,因为干饭盆是个很危险的地方,进去的人不被野兽吃掉,也会因为迷路后,没有吃的而饿死。
小晴天第一次见到陈怀海这样的人,她意外、好奇,再加上陈怀海对她有“一饭之恩”,让她感受了久违的温暖,她想留住这份温暖。
于是她决定偷偷地跟在陈怀海后面,如果陈怀海遇到危险,她就搭把手。在跟踪的过程中,小晴天发现陈怀海来干饭盆,不是抬参,而是找由麻子报仇。
由麻子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恶人,还有一帮凶悍的手下,整个关东山的人提到由麻子的名字,都会下意识地压低音量。这样一个人人惧怕的人,小晴天自然早就知道,因此她不希望陈怀海去送死。
陈怀海接连两次被不明身份的人抓住,第二次从险境逃出的陈怀海,决定寻找小晴天,因为他知道,自己第一次掉进陷阱,是小晴天扔往陷阱里扔的绳子;第二次被对手抓住,小晴天准备救自己,结果被对手抓走了。
找到小晴天后,陈怀海发现她的脚受伤了,就决定背着小晴天去由麻子的老巢,而此时的小晴天,已经不再阻止陈怀海找由麻子报仇了。
坐地炮是由麻子派出“先锋”,目的是让陈怀海死了报仇的心陈怀海来到关东山一共碰到三个旧友,一个是客栈老板,一个是白发老者,还有一个猎人。
猎人是送陈怀海进入干饭盆的人,他不放心陈怀海,毕竟陈怀海在外面过了六年的安逸日子,于是就偷偷地跟在后面,结果被由麻子的人抓住了。
因此,由麻子得知他的老仇人回来了,此时的由麻子早已经不复当年的雄风,两年前,因为和别人的械斗,他受了伤,至今卧床不起,已经命不久矣。
当年和陈怀海之间的恩怨,本来错就在他,他偷了陈怀海的参王,陈怀海烧了他的老窝,事情本可以就此结束了。可他偏偏往陈怀海儿子背上钉了一颗钉子。
12年过去了,由麻子已经认识到自己干了一件丧尽天良的事,他觉得自己没有脸再见陈怀海,哪怕对方是自己的仇人。
由麻子派坐地炮去劝陈怀海不要再报仇了,并告诉他由麻子已经死了,还伪装了一出坟地,就是想让陈怀海自己打消报仇的念头。可是陈怀海什么事都能忍,偏偏这件事不能忍,对于由麻子,他活要见人,死要见尸。
坐地炮两次抓到陈怀海,两次都没有置他于死地,因为他接到的由麻子的指令就是不要杀陈怀海。
陈怀海还是找到了由麻子,由麻子对他的所作所为做了忏悔。而陈怀海再杀由麻子,已经没什么意思了,因为由麻子已经卧床两年,如果不是心里想着对陈怀海的愧疚,也许他早就死了,如今,见到了陈怀海,他心愿已了,一口血吐出来,死了。
陈怀海心中的怨气也烟消云散了。
如何评价dc动画哈莉?
哈莉奎茵》第二季有雷心得:透过改编大事件《无人地带》而开启优秀新局面!
《哈莉奎茵》已经开始第二季的故事,延续上一季打败小丑,但高谭市却遭受到毁灭打击,而正义联盟也消失的状况,使得恶棍分区占领整座城市,让当年大事件《无人地带》(No Man's Land)再现!
这其实蛮有意思的,因为哈莉奎茵最早是90 年代动画原创角色,第一次被引入DC漫画正史就是《无人地带》故事,所以第二季采用相关元素,某种程度也是在致敬,光这原因就让我对第二季开始有好感。
改变漫画大事件这里先讲一下,《无人地带》是DC的蝙蝠侠故事大事件,讲述地震摧毁高谭市,政府因为不想花太多资源去救援,为此称高谭市为无人地带,所有恶棍各自占据城市一角,让蝙蝠侠指挥自己家族维持治安,借此发展出人性、求生、甚至是强化蝙蝠侠不希望超人等其他英雄干涉高谭市问题的动机,非常推荐大家阅读。
为此最有趣的是《哈莉奎茵》影集就是用生活喜剧、黑色幽默方式在诠释DC宇宙,所以此故事版本的《无人地带》,就用非常夸张的搞笑、暴力来进行疯狂麦斯式的剧情,而且替这些元素加分的是发便当不手软。
像目前主线就是哈莉跟自己的好友们合作,打算除掉其他恶棍好占据整个城市的资源,尤其第一集就杀掉蝙蝠侠最有名的恶棍之一,也就是帮派老大的企鹅人,我当时看到真的是惊呼连连,并赞叹剧组真的很敢。
配角也非常有意思此外其他角色也很有趣,像是泥面人的少女心真的令人笑到不行,戈登署长不只被警察部下背叛,更被老婆离婚使得只好跟女儿住在一起。而在美国社会是儿女要搬出去独立,如果跟父母住反而丢脸,所以戈登的状况等于是相反版的讽刺搞笑,可以说他的衰运又加强,不愧是近年最棒版本XD。
总结来看,《哈莉奎茵》第二季只能说越来越疯狂,恶棍间彼此人吃人的情节非常棒,如果你看过第一季当然要延续看,如果连第一季都没看,那就赶快入坑,因为这部动画错过真的可惜!
如何评价谢娜进入央视主持?
谢娜替代董卿主持《我要上春晚》确实不按常理出牌,因为央视节目一直以文化功底深厚、正规严谨著称。
而谢娜担当大型晚会还需何老师在旁提点,也多次被嘲肚子里没墨水,完全与她疯癫综艺路线格格不入。
笔者有全程观看谢娜主持的第一期节目,觉得她大概是这个舞台上最放得开的主持人,但坦白说没有想象的那么差。
至少场下观众及台上嘉宾氛围都欢声笑语,没有大型尴尬现场发生,抛的梗大家也能接得住,首次挑大梁主持大舞台这样算不错了。
事实证明收视率也获得开门红,虽然谢娜的主持比不上董卿台风稳重优雅,但胜在接地气和欢乐,能给央视带来了一股清流。
看网友评价和起初官宣时质疑声音不同,普遍夸赞她和选手互动频繁,个人才艺多能活跃气氛,甚至还有小伙伴讲因为谢娜主持才开始看CCTV3综艺。
虽然以前我也不喜欢谢娜老在快本里插科打诨大笑,但这次表现是掌声大过批评,要以发展的眼光看人,而且她混迹主持界多年,即使赶不上何炅、汪涵那些台柱子,“没吃过猪肉,也看多猪跑”的谢娜基本素养还是能hold住场。
另外央视既然没有选择其他众多功力深厚的主持人,估计是看中她的逗笑技能也致力于改变风格,节目播出后发文给予了高度赞扬就是证明。
最后作为湖南卫视一姐能登上央视舞台对谢娜来说真是证明自己的好机会,还是希望她能通过这个节目改变大众固有印象,打个漂亮的翻身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