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云传之纵横天下攻略,正史是怎么记载孙尚香的

天美资源网

三国赵云传之纵横天下攻略,正史是怎么记载孙尚香的?

正史有三处记录孙尚香。

《三国志·蜀书·法正传》记录:“初,孙权以妹妻先主,妹才捷刚猛,有有诸兄之风,侍婢百余⼈,皆亲执⼑侍⽴,先主每⼊,衷⼼常凛凛”。这是第一次记载。

三国赵云传之纵横天下攻略,正史是怎么记载孙尚香的

《三国志·赵云传》记录:此时“先主孙夫⼈以权妹骄豪,多将吴吏兵,纵横不法。先主以云严重,必能整齐,特任掌内事。权闻备西征,⼤遣⾈船迎妹,⽽夫⼈内欲将后主还吴,云与张飞勒兵截江,乃得后主还”。这是第二次记载。

《先主传》记载:“孙夫⼈,乃孙权之妹,名字未载。刘备定荆州时,孙权对其⼗分畏惮,于是进妹予刘备为夫⼈,重固盟好。孙夫⼈才捷刚猛,有诸兄之风,⾝边侍婢百余⼈,皆亲⾃执⼑侍⽴,刘备每⼊,⼼内常觉凛然惊惧”。这是第三次记载。

三国时期蜀国的五虎上将?

“五虎上将”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在正史中并没有这个提法。不过呢,陈寿作《三国志》,把关张马黄赵并为一传,而且刘禅继位后,念及五位前辈的功绩,先后追谥尊号。

鉴于此,后世将五人相提并论也不为过,他们称得上是蜀汉一等一的五虎上将。

至于他们的后代,究竟谁的最厉害,这事还得依据史料,不能依据《三国演义》。因为演义只是一部名著,尽管七分实三分虚,但虚构的东西就没法作为依据,仅凭罗贯中先生的一支笔,他说谁厉害谁就厉害,这难以服人。

豹眼就依据《三国志》及有关史料,说一下这五虎上将的结局及后代情况。

关羽遇害及后代结局

关羽(160~220年),字云长,小字长生,河东郡解县 [1] (今山西省运城解州镇)人,雅号“美髯公”。

毫无疑问,关羽是五虎上将之首,其地位不仅在将领中是老大,就是在整个刘备集团,除了刘备,无人能比。就算有人能超过他,关二爷也不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襄樊之战,关羽被魏将军徐晃击败,败走麦城。被孙吴将军潘璋部属马忠擒获,与其子关平在临沮遇害。

有资料说,关羽父子被押往江陵后被害,但这个说法并不可靠。

其子关平,有说法是关羽养子,但没有具体可靠的史料佐证。

关平应该是一员猛将,其年龄也较长,战斗力不弱。但也不是《三国演义》所言,与庞德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

毫无疑问,庞德是一流的猛将,关平与之是否相当,并不好说。

据《三国志·庞德传》记载:

战益怒,气愈壮,而水浸盛,吏士皆降。德与麾下将一人,五伯二人,弯弓傅矢,乘小船欲还仁营。水盛船覆,失弓矢,独抱船覆水中,为羽所得,立而不跪。遂为羽所杀。

关羽水淹于禁七军,于禁投降。将军董衡、部曲将董超等都想投降,庞德一怒之下将他们全部斩首。从一大早力战到中午,庞德箭无虚发,百发百中,射杀大量关羽军士。关羽攻势更加猛烈,庞德所有的弓箭都用尽了,于是短兵相接。

庞德对督战的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惧怕死亡而偷生,烈士不毁气节而求活,今天就是我死亡的日子。”可见庞德是如此的豪壮。

水势越来越大,庞德越战越勇,官吏、军士全部投降,仅有麾下部将一人,五伯二人仍然跟随庞德,庞德想同他们一起划小舟去曹仁军营。

但水势太大,关羽乘坐大船,而庞德所乘小船被倾覆,庞德等人被关羽擒获。

庞德立而不跪,关羽想劝降他,庞德大骂,终被关羽处斩。

这里看不到关羽、关平与庞德单独交战的记载,庞德是因为船小倾覆被俘。

在这场战斗中,也没有关平具体的作战成就。但毫无疑问,关平参加了这次大战。

关羽遇难后,被追谥为壮缪侯。但究竟是何时被追谥的,需要做一个探讨。

据《关张马黄赵传》记载:

初,先主时,惟法正见谥;后主时,诸葛亮功德盖世,蒋琬、费祎荷国之重,亦见谥;陈祗宠待,特加殊奖,夏侯霸远来归国,故复得谥;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及云乃追谥,时论以为荣。

先主刘备在世时,只有法正被追谥为翼侯。法正去世,刘备非常悲痛,随后就追谥尊号,别无第二位。

后主刘禅时,因为诸葛亮功德盖世,追谥忠武侯;蒋琬、费祎因为荷国之重,死后分别被追谥号为“恭侯”、“敬侯”;侍中陈抵因为得到刘禅特别宠爱,得以被追谥“忠侯”;夏侯霸是因为远来投国,又是刘禅丈母娘的从兄,得以追谥。

但豹眼没有查阅到刘禅给夏侯霸追谥了何尊号,有清楚的友友,告知一声。

从陈寿先生这段记载来看,似乎是诸葛亮、蒋琬、费祎、陈抵、夏侯霸追谥了尊号,刘禅才想起为五虎将上尊号。

《后主传》记载:

(景耀)三年秋九月,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谥故将军赵云。

景耀三年(260年),刘禅追谥故将军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

景耀四年(261年),刘禅追谥故将军赵云。

景耀六年(263年),蜀汉就灭亡了。蜀汉灭亡前,刘禅没忘了这几位前辈,虽说是晚了些,也算是知恩吧。

也就是说,关羽这个“壮缪侯”,是在蜀汉灭国前追谥的。是非曲直,在这里就不说了。

《关羽传》记载:

追谥羽曰壮缪侯。子兴嗣。兴字安国,少有令问,丞相诸葛亮深器异之。弱冠为侍中、中监军,数岁卒。子统嗣,尚公主,官至虎贲中郎将。卒,无子,以兴庶子彝续封。

关羽死后追谥“壮缪侯”,其子关兴继承了其爵位。

关兴,字安国,从小就有很好的名声,诸葛亮对其非常器重。关兴二十岁时,就出任侍中、中监军,几年后就去世了。

关兴之子关统继承了其爵位,娶了公主为妻,官至虎贲中郎将。

关统死后,没有儿子,就以关兴妾室所生的关彝继承了爵位。

从这里看出,除了关平随父战死之外,关羽的后代是否很厉害不得而知,但蜀汉对关羽的后人还是不错的。

【蜀记曰:庞德子会,随锺、邓伐蜀,蜀破,尽灭关氏家。】

《蜀记》记载,邓艾灭蜀之后,庞德之子庞会替父报仇,尽灭关羽后人。

但王隐所著《蜀记》,后人认为可信度不高,此事并不确定。

张飞遇害及后代的结局

张飞(?—221年),字益德(《华阳国志》作翼德),涿郡(今河北涿州市)人,

章武元年(221年),张飞准备跟随刘备伐吴时,被部将张达、范强杀死,二人割了张飞首级,投奔了孙权。

消息传到成都,刘备说了一声:

张飞传:"噫!飞死矣。"

直到景耀三年(260年),张飞与关羽等一起被追谥,尊号为“桓侯”。

刘禅没有因为张飞是其老丈人就格外加恩,也算是公平。

张飞传:追谥飞曰桓侯。长子苞,早夭。次子绍嗣,官至侍中尚书仆射。苞子遵为尚书,随诸葛瞻于绵竹,与邓艾战,死。

张飞长子张苞,早夭,次子张绍继承了其爵位,官至侍中、尚书仆射。

张苞之子张遵为尚书,跟随诸葛瞻抵抗邓艾于绵竹,最后战死。

张绍是不是厉害不清楚,但官做得还不小。

绵竹之战很惨烈,张遵能力大小不清楚,但以身殉国就值得尊重。

张飞有两个女儿,都是夏侯渊侄女夏侯氏所生。

建兴元年(223年),长女嫁给刘禅,被册封为皇后,谥号敬哀皇后。

延熙元年(238年),次女在皇后去世后,被册封为皇后,即张皇后。

马超病逝及其后代的结局

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扶风茂陵人(今陕西兴平),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后人,马腾的儿子。

曹操做了丞相之后,就征辟马超为官,但没就任。后来被任命为司隶校尉督军从事,讨伐郭援斩其首,诏拜徐州刺史,后拜谏议大夫。

其父马腾入朝为官,马超被拜为偏将军,率领马腾的军队。马超之弟马休被拜为奉车都尉、马铁为骑都尉,全家迁往邺城,但马超独自留守西凉。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操征讨关中,马超、韩遂等关中十部反叛,兵力达到了十万人。

马超被击败,逃亡凉州。曹操一怒之下,将其在邺城的亲属夷灭。

马超投奔汉中张鲁,张鲁想把女儿嫁给他(一说是其妹),有人就说:“能有人不爱自己的亲属,而爱别人的吗?”

于是,张鲁作罢。

【典略曰:初超之入蜀,其庶妻董及子秋,留依张鲁。鲁败,曹公得之,以董赐阎圃,以秋付鲁,鲁自手杀之。】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围困成都。马超惧怕张鲁加害,就投奔了刘备。马超的庶妻董氏及儿子马秋,留在张鲁处。

曹操平定汉中,张鲁归顺,曹操把董氏赐给了张鲁的谋士阎圃,而把马秋交给了张鲁处置。张鲁亲手杀死了马秋。

马超传:二年卒,时年四十七。临没上疏曰:“臣门宗二百余口,为孟德所诛略尽,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讬陛下,余无复言。”

章武二年(222年),马超病逝,时年四十七岁。临死之前,上疏刘备说:“我马氏宗族二百多口,全被孟德杀尽了,只有从弟马岱延续衰败的家族祭祀,重重拜托陛下,其他也没有可说得了。”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好好的官不做,自己找这些麻烦,连累了整个宗族,怨不得别人吧!

但这不是说,马氏就只剩下了马岱,其实,马超还有个儿子。

追谥超曰威侯,子承嗣。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超女配安平王理。 [1]

刘禅追谥马超为“威侯”,他的儿子马承继承了其爵位。

马岱位至平北将军,进爵陈仓侯。

马超还有个女儿,嫁给了安平王刘理为妻。

从这个情况看,马超之子马承很可能是马超投奔刘备后,再娶妻生子。马超死时,年龄可能不大。

马岱虽然得到了升迁,最后也不了了之,马超之子也没啥作为,史料也没有具体记载。

黄忠病逝及后代情况

黄忠(?-220年),字汉升(一作“汉叔” [1] ),南阳郡(今河南省南阳市)人。

老将黄汉升,跟随刘备的时间较晚,似乎是资历不够,关羽为此就不很待见。

但黄忠的经历还是可以的。

刘表时期,黄忠为中郎将。曹操平定荆州,任命黄忠代理裨将军,统属长沙太守韩玄。

刘备南定诸郡,黄忠归属刘备,然后随刘备入蜀。

入蜀作战,黄忠经常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勇毅冠三军。刘备破成都后,拜黄忠为讨虏将军。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汉中之战,黄忠斩杀曹魏大将夏侯渊,升迁征西将军。

刘备自立汉中王,拜黄忠后将军,封关内侯。

尽管关羽不愿意与黄忠同列,但老将黄忠的爵位也是自己奋斗所得,理所当然。

遂与羽等齐位,赐爵关内侯。明年卒,追谥刚侯。子叙,早没,无后。 [1]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黄忠病逝,刘禅追谥为“刚侯”。

黄忠之子黄叙,早早就没了,没有等到继承黄忠的爵位,也没有留下后代。

赵云病逝及后代结局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赵云虽与关张马黄并列为传,但其故事主要记载在裴松之的《云别传》。

南朝宋著名史学家裴松之专门为赵云作传,还是不多见的,可见裴松之对赵云的喜爱。

【云别传曰:从平江南,以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代赵范。范寡嫂曰樊氏,有国色,范欲以配云。

赤壁之战后,刘备平定南四郡,任命赵云为偏将军,代理桂阳太守替代原太守赵范。

赵范的寡嫂樊氏,天姿国色,赵范想把她许配给赵云。

但赵云推辞说:“都是同姓,你的老兄就像我的兄长,于礼不合。”赵云坚决拒绝。

有人就说:“这么好的事咋就不干呢?”

赵云说:“赵范是被迫投降,其心未测;天下女人多的是,不必非娶此女不可。”

果不其然,赵范逃走,赵云没有受到任何牵连。

从初平二年(191年),赵云投奔公孙瓒,到建安十三年(208年),已经过了十七年,即便是十几岁投奔公孙瓒,赵云此时也老大不小了,起码三十多岁,还没有娶妻生子。

建兴七年(229年),赵云病逝。

景耀四年(261年),刘禅追谥赵云为“顺平侯”。

赵云传:云子统嗣,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广,牙门将,随姜维沓中,临陈战死。

赵云病逝后,其子赵统继承了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代理领军职务。

赵云次子赵广,任牙门将,跟随姜维到沓中,临阵战死。

这是五虎上将及其后代的基本情况,从这里来看,马超、黄忠之后,都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关羽、张飞、赵云的后代在刘禅时期,都曾经为蜀汉效过力。

要论官职的话,还是张飞次子张绍最高,官至侍中、尚书仆射;其次是关羽次子关兴,官至侍中、中监军;其他人相对低一些。

在军事方面,都没有显著的战功,比起父辈来,相距甚远。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邓艾在绵竹击杀诸葛瞻。刘禅遣时任侍中的张绍、光禄大夫谯周、驸马都尉邓良奉继印缓,向邓艾投降。张绍与刘禅共赴洛阳。之后受魏的册封为侯。

263年,刘禅投降邓艾,张飞次子张绍作为刘禅的代表,与谯周、邓良一起献上印绶,投降邓艾。

张绍等与刘禅一起被迁往洛阳,被魏国册封列侯。

不清楚题主所言的厉害具体是指哪方面,就这个结果来看,还是张飞的后代最厉害。两个女儿先后做了刘禅的皇后,次子张绍到了魏国也被封为列侯。

这在蜀汉元老级别的后代中,是无人能比的。

赵云传2之纵横天下最强装备攻略?

凤头靴+紫水晶+龙卷风笺+苍鹰之翼=飞翌屐

凤头靴+紫水晶+太极符+智慧之水=八卦靴

二出祁山,攻打陈仓,城中有一个宝箱(在画面中央的石桌附近),里面就是寒杀枪。

寒杀枪+紫水晶+仙石书+白虎之魂=永固的真空枪

寒杀枪+紫水晶+毒符咒+智慧之水=永固的白玉戟

二出祁山,攻打渭滨曹营(打孙礼和郭淮那一仗),第一层营门门外的宝箱里面就是飞凤盔。

是其能力不行还是出身不好呢?

在三国人物之中,赵云可以说是人气最高的人物之一,不仅文武全才、有勇有谋,而且对刘备忠心耿耿,然而近年来却始终有一种说法,认为赵云其实始终未能得到重用,甚至说其就是刘备的一个保镖而已,证据便是赵云所担任的一系列职务。事实真的如此吗?我们不妨先来回顾一下,赵云曾经担任的那些职务。

【抱歉,写完才发现《三国演义》这个前提】

主骑:初从刘备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有载,“(赵云)本属公孙瓒,瓒遣先主为田楷拒袁绍,云遂随从,为先主主骑”。这是赵云转投刘备之后担任的第一个职务,不过这个“主骑”并不算是个官职,而更像是一种职务,其主要任务便是管理刘备手下的骑兵,职能与汉朝官制中的骑都尉大体相同。

有种说法认为,“主骑”说白了就是保镖队长。个人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准确,此时的刘备势力相对较小,还处创业发展阶段,寄人篱下的他也不过是个别部司马,根本没有权力任命朝廷官员,自行任免官员那是需要开府资格的。因此,此时的刘备根本没法给赵云一个正儿八经的官职,这个“主骑”显然就是这么奇葩个职位。

此时的刘备不仅官位低,且本部兵马极少,因而手下骑兵并不算多,而能够将骑兵全部交给赵云统领,最少也证明刘备对于赵云能力的肯定,毕竟有说法认为赵云很可能出自于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公孙瓒麾下的轻骑精锐),也就是说赵云应该具有一定骑兵指挥能力。

牙门将军:长坂坡后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有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迁为牙门将军”。

《通典》认为赵云担任的“牙门将军”乃是杂号将军,这点显然也不太准确,牙门将军乃是蜀汉所独有的,曹魏、东吴均未设立,同时也不属于汉朝官制,可以算是刘备的又一独创。而在赵云之后,蜀汉也仅有魏延曾担任此官职,而从刘备对魏延的器重程度来看,赵云这个牙门将军自然也不太一般。

要知道,此时刘备麾下,关羽也仅仅是偏将军,而张飞则是中郎将,赵云担任的牙门将军与关羽之位的高低尚无定论,但明显是要高于张飞的中郎将。

留营司马:攻打益州之时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注云别传有载,“先主入益州,云领留营司马”。刘备在应刘璋之邀兵进益州之时,赵云最初是被留在荆州的,而刘备给赵云的职位则是“留营司马”。

这显然又是独立于汉朝官制外的一个存在,关于这个职位,我们似乎只能从字面上来理解。“留营”两字,显然是指刘备亲率大军入川之际,留在荆州的军队;“司马”则是汉朝中位列三公的高官,主要负责管理军队的官员。因此,赵云担任“留营司马”,应该便是将荆州军队的日常管理交给了赵云,要知道荆州可是刘备的根基所在,此职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留营司马”的官职大小,由于是蜀汉独创的原因,我们虽然无从判断,但显然不太可能是东汉的五部司马,而应该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府将军麾下的司马。此时刘备的官职不过是左将军,虽无开府之权,但已有开府之实,因此赵云这个“留营司马”其实就是荆州军团的“司马”罢了。

所谓“留营司马”,主要便是负责的管理军赋、训练新兵和执行军法,以赵云刚正不阿的性格来讲,这个职位不仅极为重要,而且也算是人尽其才了。

翊军将军:攻克成都之后

《三国志·蜀书·赵云传》有载,“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这里的“翊军将军”却是汉朝官制当中真实存在的,已经不再是刘备的独创了。不过,虽然按照汉朝官制,“翊军将军”只是个杂号将军,品阶不高,但却是时常追随在君主左右,握有兵权的亲信将领。

此时的刘备,已经成功入主益州,实力得以迅速壮大,不过此时手中的嫡系军队仍然不多,主要由隶属于关羽的荆州兵团、直属于刘备的两万军队(刘备和张飞分领)、赵云攻取桂阳后收编的两万军队和早年攻取荆南四郡后招降的两万军队(分由黄忠、魏延统领)组成。至于益州的五万降军,刘备则将其拆分后分别驻扎于各地。

而以上四路军队之中,在刘备拿下益州,又夺取汉中之后,也被分散驻扎于各地,其中关羽率军驻守荆州,魏延、黄忠的两万军队被派驻汉中,张飞的一万军队则负责驻守阆中,成都周边的军队其实就只剩下了三万,其中除了直属刘备的一万军队之外,便是赵云率领的两万军队。

刘备的军队,自然是直接负责刘备的安全,而中央朝廷所在地成都的安全,自然就交由驻扎于成都各地的赵云集团来负责了,由此可见赵云这个“翊军将军”虽然是杂号将军,但却极为的重要。

中护军:升迁时间不详

《三国志》引注《华阳国志》有载,“建兴元年夏五月,后主即位…中护军赵云,江州都督费观,屯骑校尉、丞相长史王连,中部督襄阳向宠,及魏延、吴懿,皆封都亭侯。”由此可见,早在刘禅继位之前,赵云便已经是中护军、征南将军了,但具体的升迁时间却已经不可考。

彼时的蜀汉,前后左右将军分别由关羽、张飞、马超和黄忠担任,中军则由君主自领,而赵云的“中护军”便是君主的首席内军统率,地位在前后左右“护军”之上,并拥有中下级武将的选拔权力。有人认为“中护军”说到底不还是个保镖么?其实显然不够准确,吴国的周瑜便曾以“中护军”的身份和张昭共掌国事,魏国的司马师也曾以“中护军”的身份选拔官吏,进而给司马懿保驾护航,而赵云也在刘禅继位不久后,便被加封为了永昌亭侯,升迁镇东将军。

综上所述,赵云在刘备麾下并非没有得到重用,赵云担任的官职或许谈不上位高,但却绝对算得上权重,而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源于刘备自身官阶较低,其职位升迁速度远远低于势力扩充速度,这导致其麾下官职具有极强的蜀汉“特色”,创造发明了不少特有的官职,就连他自己的“主公”也是如此。而另一个原因则是,赵云长期跟随刘备身边,因而职位升迁速度其实并不快,但职能却极为重要。

此外,关于赵云是否受到重用,其实还可以从侧面予以证明:一是陈寿在书写《三国志》时,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被并列一传,可见赵云的重要性并不低于其他四人,而这想必也是“五虎将”这个称呼的来源。二是赵云去世之后,谥号“顺平”,要知道蜀汉有谥号者不过十余人,而武将之中拥有谥号者,其实也就关羽、张飞、马忠、黄忠、赵云五人,即使算上庞统也不过六人。

刘备和孙尚香有爱情吗?

不管是孙尚香对刘备,还是刘备对孙尚香,俩人之间均没有所谓的爱情,这个是不可能存在的。认为他们之间有爱情,大概是被电视剧所误导吧。

孙尚香其人其事

孙权有一个妹妹孙氏,没有名只有姓而已。孙尚香这个名字是后来编戏剧的作者为了方便而取的名字。当然不能说孙权的妹妹就没有名字,只是那个时候即使有名字也很难流传下来,闺房名字而已,方便称呼。

孙权家族从父亲孙坚伊始,到孙策、孙权等几个兄弟武人世家,包括他们堂兄弟以及表兄弟等人,无不以从戎为荣,也就是说整个家族都是从军,因此无论男女都养成了过着刀剑戎马的生活。

等到孙氏出生的时候也是如此,那个时候孙坚、孙策在江东打拼,以血腥暴力开创江东事业,以武力消灭不服从孙氏意志的割据诸侯,这就导致了孙家上下以习武为荣,否则很难在这个强敌环伺的江东地区生存下去。

孙权的妹妹孙氏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因此沾染了舞刀弄棒的习气,从而形成了刀剑不离身的习惯,没有半点江南女子的温尔文雅,贤良淑德的气息。

刘备为何要娶孙尚香?

娶孙尚香并非刘备的意愿,那么他为何要娶孙尚香呢?原因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说白了这是一场不得不遵从的政治婚姻,作为一代枭雄刘备,他也别无选择。

在赤壁之战后,曹操北还,只留下曹仁等人驻守江陵。孙权亲率大军在合肥和曹操鏖战,而周瑜以及刘备等人则在荆州一带和曹操留下的人马血战。

经过一年的拉锯战,曹仁不敌,只得狼狈撤离江陵,将防线撤到樊城一带,自此荆州南郡落入孙权和刘备的手里。

鉴于刘备的实力正逐步增长,而孙权也无法分身荆州,为了羁绊刘备,巩固孙刘联盟,就向刘备进献妹妹孙氏也就是后人所指的孙尚香给刘备,让他做江东女婿,这样就完成了孙刘联盟。

在这场政治婚姻中,刘备可否拒绝孙权的要求?答案是否定的。虽说孙权分身乏术,需要获得刘备的支持,但是在某种意义上,刘备却更需要获得孙权的支持。

一方面,刘备需要借助孙权的势力取得立足之地以获得更好更大的发展,在迎娶孙权妹妹之后,刘备的实力扩展得更快,更多原刘表旧人纷纷归附;

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北方曹操实力过于强大,单靠刘备的实力无力也无法对抗,因此不得不接受孙权的要求而迎娶孙氏,从而减少江东集团内部的嫌隙,以达到巩固联盟的目的。

首先,俩人很少相处,以至没有子嗣。

从公元209年,刘备迎娶孙尚香,到公元212年,刘备离开荆州入西川,这之间有整整三年相处的时间,在这漫长的三年时间中,刘备和孙尚香之间没有留下一儿半女。

刘备本人具备生育能力,但是在这相处的三年时间里面,却没有留下儿女,一个很重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处的时间太少。

在俩人结婚后不久就分居,刘备将孙尚香安置在公安城西外的一座小城,而自己则居住在城内或者江陵,或者东跑西跑,再也没有回去过孙氏小筑团聚。

这么长时间的分居,从侧面看出刘备和孙尚香之间缺乏最为基本的爱情吧。

其次,孙尚香本人彪悍异常。

出生武人家庭的孙尚香继承者父兄的风格,时刻携带刀枪,即使身边数百奴婢莫不如此。威风凛凛的孙尚香让刘备感到异常害怕,不敢和孙尚香亲近,也不愿意和她相处。

孙尚香本人的性格缺陷导致刘备对她失去了兴趣,从而无法产生爱情。

最后,刘备对现实处境的戒备。

北面是强敌曹操,而东面是必须时刻警惕的孙权,这就让刘备日夜提防两方对他的攻击。因此对于孙尚香也就成了他提防的一个重要人物,正是如此,刘备对孙尚香采取了敬而远之的态度,既不得罪也不宠爱,弃之任之。

刘备如此做作,也是基于自身安全着想,因此毫无爱情可言。

总而言之,在这场刘备和孙尚香之间的政治婚姻中,令人毫无爱情可言,只是可怜了孙尚香,大好的青春岁月,就这样被白白的糟蹋掉了,最后连一儿半女也没能够留下,确实可惜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