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无之境,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天美资源网

虚无之境,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我认为天人合一,只是一个概念,也没有多大意义,好象我们做了一个梦,梦见上帝,等我们醒来,我们一直在问自己,是自己梦见了上帝,还是上帝梦到了我们呢?世上哪个人又能做到天人合一的呢?谁又能逃脱生命和死亡呢?我们活着有多少的无奈,和不知所措,谁又能掌控着我们呢?其实是岁月,而不是天,天在哪里,天上只有空气和白云,都说人死能升天,真的吗?人死后是什么样子,谁也不知道,如果早知道的话,那么人就不怕死了。

亲爱的朋友,请您把头抬起来,除了天空,什么都不存在。

虚无之境,有多少人能够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自己的看法,不是绝对的,谢谢!

DNF远古一二三都是什么?

这指的是装备 远古1装备阿法利亚的博肯那用混沌魔石换远古2是老异界 哥布林王国+蠕动之城+兰蒂卢斯的鹰犬 中爆的远古3就是新出的三张异界图 巴卡尔宫殿+虚无之境+黑色大地 爆就是装备词典里的勇者装备

如何理解庄子的道在屎溺?

最前面,大鱼先分享一个小故事:

说,一位僧人进了一家庙宇,冲着佛像吐了一口痰。

其他僧人看到了,过来指责他道:你怎么能在佛祖面前吐痰,做这样大不敬的事呢?!

僧人说:那你指给我一个没有佛祖的地方吧。

是啊,佛当然是无处不在的,冲着佛像吐痰是对佛祖的大不敬,那在没有佛像的地方吐痰,佛祖就看不见了吗?所以说,对于其他僧人而言,佛祖就在那里,供奉在寺庙之中,在世界各地的寺庙中,却唯独没有在心中;对于这位大不敬的僧人而言,佛祖是无处不在的,是在心里的,无论这个行为在什么地方做,都会被佛祖看见,都是对佛祖的不敬。这就像儒家所说的“慎独”,一些人做一些事是做给别人看的,如果缺少监督,他就会暴露本性。无论是修的什么道,参的是什么禅,若是不由心出发,那就脱不了做样子的嫌疑。

道是普遍存在的

由前面的故事,我们再回到庄子这里来,庄子说“道在便溺”,也是相似的道理,道不会被局限在某一个地方,它存在于每一个空间、时间,世间万物都是遵道而行的。东郭子一定要问一个道在何处,这和庙里的和尚有什么区别呢?难道出了寺庙,佛就不存在了吗?还是说,道只存在于某一些人所认为的玄妙中,除却玄妙之处,那道也就销声匿迹了。很显然,后来的这些观点都是不正确的。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恶乎在?”庄子曰:“无所不在。”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在《齐物论》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庄子对于道的思考,他认为世界万物,一草一木,一树一叶,包括人,都是由道而生。饿了就吃,渴了要喝水,困了就睡觉,疼了要哭,这是人的自然本性,也是道的表现形式,“便溺”自然也是道的规律之一而已。

在对“道”的追寻中,许多人都是舍本求末,认为道一定是神秘的、高高在上的、不可触摸的,道当然可以是这样子的,但是道也可以是最常见的、最朴素的、触手可及的。当人唯独追寻虚无缥缈时,那他距离真正的道似乎更远了一些。要知道,所有的更高的追求和领悟,都是有前提条件的,没有什么事情是能够一步登天的,所以执念于玄妙,那终将永远是玄妙。

道是不可言说的

庄子说“道在便溺”,这绝非仅仅是一句通俗解惑,庄子的这种回答其实正是佛家所说的“不可说”的境界。

在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说到这句话,但是讲的人多,真正理解的人却不见得多。“不可说”是佛家高层次的一种精神形式,大概意思为真谛,或者说佛,是不能用言语表达的,体现在道家中,那就是“道”也是不可说的了。在此我们发现,佛家和道家其实有许多共通的地方,事实也是如此的,在漫长的历史时期中,二者确实相互借鉴,相互渗透,包括后世的新儒学,又何尝没有佛道的踪迹呢?

佛家辨证于空与有的关系,有的人将此作为两个完全不同的面,一旦说有,那就不再是空,反之亦然。我们很容易发现,所谓的空与有很接近我们普通意义上的概念。更有人将空与有上升到更高的层次,也就是佛语说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一旦“说”,那就给万物下了定义,有了拘限,那么所说出来的东西也就不是本来的意思了。我们经常在一些著名的佛教典籍中看到一些答不对问的小故事,徒弟问佛,师傅说家常,徒弟求解惑,师傅静默不言,这都是佛家“不可说”的禅悟的表现。

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一矣,且得无言乎?——《庄子》

庄子被问道,不说道,却说蝼蚁便溺,其中不乏佛教的这一层教义。当然道家在中国的历史比佛家渊源多了,可见早在道家之初就已经有了与“不可说”相似的说法了,当然后来的佛家将此更为深化、系统、哲学。但是,我仍觉得对于“不可说”最为著名的、最为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道德经》第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可谓与后来佛教的“不可说”异曲同工。

道是返璞归真的

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那种我们认为越了不起的人,他们的生活态度越朴素,生活方式也更接地气。在武侠小说中经常描写的高人,往往是看起来低调、普通,甚至庸俗的。就是历史上得道高僧高僧,又或者是世外高人,过的都是最平凡普通的日子,无非也是一日三餐,该睡觉的时候睡觉,该起床的时候起床,他们也过不出别样的生活来,也没有生出三头六臂,更没有腾云驾雾。

大家都同处于凡尘俗世,无论是普通人,又或者是传说中的高人,其实都是凡人,都是要吃喝拉撒的。道,就蕴藏在这些最平凡的日子,最普通的生活中。

得道者,又或者说我们所说的高人、大能,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是什么什么呢?最终还是要归结于一个心境上,就如我最近非常感慨的冯友兰先生说过的话,顿悟并不是得到什么东西,而是一种精神境界。这种精神境界的归根到底,也就是“山是山,水是水”,也就说,破除万象,你看到什么那就是什么。

庄子当然是大师,庄子说“道在便溺”是在回应东郭子,同时,这也是庄子对道的大彻大悟,他并没有觉得道是高深不可靠近,也没有轻视它——道,就是那样存在着。

普通人的我们,如何禅修我们的道呢?其实很简单,认真的脚踏实地的生活,这就是我们的道,是最简单的道,因为一呼一吸都是道;也是最难得,因为总有人看不透它的真谛,迷茫于生活的“山水”里。所以,平和下来,多用点心,山水自然成美景。

一曲华胥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比喻虚无之境。用来表示一场梦幻。

华胥:传说中的国名。也叫华胥国。出处:《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意思是黄帝白天睡觉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在一个叫华胥的国度游玩,醒来后才知道是做了一个梦而已。

鬼谷八荒不归之境和无极之境区别?

你好,鬼谷八荒是一款以修仙为主题的游戏,其中包含了不少的修炼境界,其中就包括了“不归之境”和“无极之境”两个境界。

不归之境是指修炼者在修炼中达到了一种境界,可以让他们的精神力与身体力量达到了一种平衡状态,从而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更快更强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在这个境界中,修炼者的身体和精神都非常强大,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战斗。

而无极之境则是更高的修炼境界,是指修炼者在修炼中达到了一种境界,可以让他们的身体和精神力量达到了一种极限状态,从而能够在战斗中发挥出更强更高的攻击力和防御力。在这个境界中,修炼者已经达到了一种非常高的境界,可以轻松应对各种极端的战斗。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