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四大家族,民国才女林徽因的三个妯娌是怎么样的人?
林徽因是中国著名女建筑师、作家和诗人,她曾用现代科学方法对中国古代建筑进行研究,并取得了巨大成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科学研究方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她还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
图|林徽因林徽因在文学方面也成绩斐然,她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都取得了非常高的成就,更是在非常早的时候就加入了“新月社”,即使在民国众多著名才女中,她也是最耀眼的那一个,很多人将她称为“民国第一才女”。
她几乎标志了一个时代的颜色,她有着出众的才华、美丽的外貌以及高尚的品格,在那个时代当中,她绝对是最富有人格魅力的女性之一,就像她的代表作《你是人间四月天》写的一样,她在很多人心中,就是那最美的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的感情生活也如童话般幸福而美好,她和丈夫梁思成的结合绝对称得上郎才女貌,他们既有着西方浪漫主义的爱情经历,又是遵从父母之命的秦晋之好,从相识、相知、相爱到最后的相濡以沫,他们之间的爱情深受别人的羡慕。
图|林徽因与梁思成林徽因自嫁给梁思成后一直非常幸福,但生活中不可能事事如意,比如她和妯娌之间就总会出现一些小矛盾,林徽因经常为了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而发愁,有时甚至会跟好友费慰梅吐糟这些妯娌之间的糟心事儿。
林徽因的丈夫梁思成是梁启超先生的儿子,梁启超先生共有五个儿子、四个女儿,其中三子梁思忠25岁就不幸去世,并没有娶妻,所以林徽因共有三个妯娌。
梁启超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在子女的教育上非常用心,在他的精心教导下,他的子女们都取得了不错的成就。
图|梁启超老大梁思成:中国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师,曾任中国研究院院士,妻子林徽因。
老二梁思永:中国著名考古学家,于1948年成为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妻子李福曼。
老四梁思达:中国著名经济学家,自新中国成立后任职于中科院经济所,妻子俞雪臻。
老五梁思礼:中国著名火箭控制系统专家,在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妻子麦秀琼。
梁思成和他的兄弟们,皆是耀眼一时的人才,而他们迎娶的妻子,自然也都不是平凡人物,林徽因大家已经有了一定了解,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她的三位妯娌。
图|林徽因梁思永的妻子:李福曼
李福曼其实与梁启超一家本就有着亲戚关系,梁思永的母亲李蕙仙是李福曼的亲姑母,因为一些原因,李福曼从11岁开始就在梁启超家生活,可以说她与梁思永是真正意义上的青梅竹马。
李福曼出生名门,自幼就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举手投足间充满了大家闺秀的气质,她性格乖巧、沉稳,与人说话总是轻声细语、举止得体,在待人接物上让人有着如沐春风之感。
图|中间为李福曼梁思达的妻子:俞雪臻
俞雪臻是个能满足大部分男性对于妻子幻想的女人,她贤良淑德、美丽大方,自从嫁给梁思达后,就安静地在家相夫教子,是梁思达最信任的贤内助。
因为长嫂林徽因经常需要全国各地跑,所以梁家的事情基本上都是由身为二嫂的俞雪臻在处理,她本就是个活得精致、优雅的女子,在她的打理下,梁家上下都被打理的干干净净,且所有事情也处理的井井有条。
图|梁思达一家梁思礼的妻子:麦秀琼
麦秀琼早年曾是游击队的一员,虽然她没有很高的学识,但却有着浓烈的革命情怀,她和梁思礼在革命工作中相识,两人因为有着同样的信念和情怀而互相吸引,最后步入婚姻殿堂。
因为有着同样浓烈的爱国情怀,两人的婚后生活非常幸福,在一起生活的几十年时间里,两人从来都没吵过架,一直相敬如宾、恩爱如初。
麦秀琼虽然没有过人的学识,但作为一名革命工作者,同样值得被大家尊敬,而且她本人长得也非常漂亮,在很多人眼里,她比林徽因更加美丽。
图|梁思礼一家可以说,林徽因这三位妯娌皆是当时非常优秀的女子,而女子之间本就容易互相比较,林徽因作为当时最耀眼的女性之一,几位妯娌自然免不了生出些嫉妒之情,再加上生活上一些琐事的不和,所以有的时候说话难免难听了一些,因此,妯娌之间就产生了一些小矛盾。
其实女人的嫉妒心可大可小,几位妯娌也是知书达理之人,自然不会被嫉妒心迷惑双眼,她们之所以对林徽因带有偏见,其实主要是因为婆婆李蕙仙对于大儿媳的不喜。
婆媳关系自古以来就很复杂,特别是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受到各种外来思潮的冲击,婆媳之间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变得越来越难以处理,林徽因与婆婆李蕙仙之间的婆媳关系,就是明显的因为外来思想冲击,而导致的理念不合。
图|林徽因李蕙仙出生于旧社会的大家族之中,从小在封建社会那一套纲常伦理的约束下长大,虽然她读过很多书,有着不低的学识,但在思想上却并没有摆脱封建礼教文化的影响。
在李蕙仙的眼里,女人就应该是贤妻良母的角色,既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又能看顾、教育好子女和老人,这才是一个女人应该有的生活。
而林徽因则不同,她生长在新老交替的社会之中,受到国内新文化的影响,以及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更加崇尚性格独立、思想自由的新式女性。
在林徽因的眼里,“贤妻良母”是束缚女性思想的禁锢,女人就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不应该被这种陈旧的老观念所影响,要摆脱这些强加于身的捆绑,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图|林徽因两人完全不同的思想观念,成为了婆媳矛盾的根源,李蕙仙甚至做出过唆使儿子跟林徽因断绝来往的事情,可见李蕙仙有多不喜欢林徽因,在婆婆如此不满林徽因的情况下,三个妯娌自然也对她多有偏见。
但即使妯娌之间有些小矛盾,却也不会影响梁家的和睦,毕竟妯娌之间的关系主要还是取决于她们的丈夫,而梁家兄弟之间的关系一直很和睦。
林徽因即使不善于处理妯娌之间的关系,但她毕竟是梁家大嫂,虽然在处理家庭琐事上她做的不够好,可在大事大非面前,林徽因与丈夫梁思成一直是梁家人的行事标准。
水均益家族到底有多显赫?
说起水均益,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央视名嘴、著名主持人、英语达人等都是他的标签之一。
而说到水均益的家族,在甘肃兰州却是十分显赫,是当地知名的书香世家。
水均益的爷爷水梓在兰州有陇上第一名流的美誉,在政治、法律、佛学、诗文、书法等方面均有不俗建树,并且在民国时期曾经做到过甘肃省教育厅厅长。而促使水梓先生有如此之高的成就以及水家成为甘肃书香世家完全是水均益曾祖父水应财的功劳。
宋家共有儿女几个人?
宋家共有6个儿女。
宋家一般指的是民国时期四大家族中的宋查理牧师一家,宋查理对辛亥革命予以一定的财力支持,他总共应该有六个儿女,三儿三女,分别是宋子文,宋子安,宋子良,宋蔼龄,宋庆龄,宋美龄。其中大女儿宋霭龄嫁给了孔祥熙,二女儿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三女儿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在民国时期具有显赫的权势和地位。
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少是指哪几位?
陌上人如玉,君子世无双。民国时期的京城四少,堪称真正的君子!
张学良、张伯驹、溥侗、袁克文
0.1著名鉴赏家张伯驹张伯驹自幼聪颖,九岁就能写诗,被誉为“神童”。其父张镇芳(过继的)是署理直隶总督,又是袁世凯的表侄,相当于出生名门世家,加上他天资聪慧,先后投身于金融界,历任盐业银行总管处稽核,南京盐业银行经理等职业,后与梅兰芳、李石曾组织了“国剧学会”。多次加入北平大学生游行等爱国行动。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0.2东北虎之子张学良少帅张学良是东北虎张作霖之子,先于奉系军中担任要职,“皇姑屯事件”之后,他继任为东北保安军总司令,拒绝日本人的拉拢,坚持“东北易帜”,为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积极主张抗日,反对内战,曾同杨虎城将军一起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二次合作,结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另外,他风流倜傥,是民国四大美男子之一,人称“少帅”。
0.3“侗五爷”溥侗他的父亲是爱新觉罗·载治,乾隆十一子成亲王永瑆之曾孙,世袭镇国将军、辅国公,兼理民政部总理大臣。溥侗并没有走上从政的道路,反而酷爱剧艺并且达到精通的境界。清宣统三年(1911年)八月十三日(阳历十月四日)颁定清朝第一首法定国歌,这首法定国歌就是由他作曲完成!
是位著名的艺术家,作曲家。
0.4昆曲名家袁克文出身政治世家的袁克文,从小就对政治不感兴趣,反而热衷于戏曲,书法绘画。并十分反对他父亲袁世凯复辟的行为,惹怒了袁世凯,他开始逃亡上海,加入青帮,并在上海、天津等地开香堂广收门徒。号称“南有黄金荣、杜月笙,北有津北帮主袁寒云”。
结语:每个人心中都有属于自己的衡量,以上就是青史君认为的京城四少。他们个个天资聪慧,有的是纵横黑帮的老大,有的是鼎鼎大名的艺术家,还有的是指挥千军万马杀敌的大将军!
历史上八大晋商为何集体覆灭?
作为一个山西人,说晋商是一个特别痛心的话题!
不论现在的宣传,晋商是多么地诚实守信,票号什么怎么牛逼,但是都无法改变一个现实,那就是晋商的崛起,完全是借助了山西的地利。
因为山西长期是农耕文明和草原文明的交界,草原游牧民族是一个生产力极为低下的群体,需要从中原获取大量生活物资,这才为晋商的崛起提供了根本。
频繁的边境走私活动,使山西商人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山西的商业活动,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了,不同于秦国的老农习性。
春秋时期的晋国、战国时期的三晋,都极为重视商业活动,将商业作为一项重要的强国基础。
早期的山西商人,也是心怀家国天下的,比如汉朝的马邑大商人聂壹,向朝廷进献“马邑之谋”。
像隋唐的商人武士彟,从事木材生意,李渊在太原起兵后,武氏从财力上给予大力支持,成为唐朝的开国功臣,官至工部尚书,封应国公。
宋朝之后,晋商就开始走上歪路了,宋朝失去中原王朝传统的养马地,需要从辽国进口大量的战马,而辽国也需要大量中原的手工业品。
山西地处边陲,而且自古就拥有成熟的互市榷场,因此宋朝就在山西设置了大量的榷场,与辽人进行互市。
山西的商人通过宋辽的互市,获得了丰厚的收入,但是宋辽之间,时战时和,互市榷场也时常关闭。
山西进行边贸的商人,怎么能看着到嘴的肥肉丢掉了,于是开始了大量不受官府管辖的走私贸易,由此积累下了大量的财富。
明朝的政策福利,使得晋商快速崛起晋商的大规模兴起,得益于明朝食盐专卖的“开中法”。明朝规定,朝廷直接控制着食盐的生产和专卖权。
商贾想要获得食盐的贩卖权,必须凭借“盐引”,食盐的大规模生产经营在两淮,但是“盐引”却掌握在边地的军队手中。
要求商贾必须将边军需要的大量物资,比如粮草等,输送到边军手中,换取“盐引”,然后才能在两淮购买食盐进行销售。
这样的制度出来以后,因为边地都集中在北方,运输路途的遥远,已经边地的凶险,吓退了很多商人。但是这队伍长期活跃于边地的山西商人完全不是问题,山西就是边地重镇。
山西商人凭借不怕死、不怕苦的精神,投入到为明军提供军事物资的队伍中,由此获得经验食盐这样的一本万利的生意。
由此山西商人控制了粮食转运和食盐经营两项大宗贸易,明朝曾有流传,两淮的盐商十之八九都是山西商人。
山西商人以此为中心,不断扩大自己的经营范围,到明朝后期,山西商人的触角伸到茶叶、纺织业、药材等各行各业。
为了扩大经验的需要,山西商人也创造性的发展了类似现代股份制的东伙制经营模式,从此晋商成了举足轻重的商业组织。
满清入侵的开路先锋,晋商的每一笔财富,都饱含汉人的鲜血因为经常为边军运输物资,晋商与边军形成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因此本该是帝国大门守护者的边军将士,开始为晋商出入边关,进入蒙古各部和辽东提供了方便之门。
另外,晋商在两淮的势力扩张,使其可以投入大量的资源,资助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明朝朝堂,成为他们走私牟利的保护伞。
终明一朝,有两大边患,一个是东南的倭寇,另一个就是北方的蒙古和后金的侵扰。这里面都有两大国家内部的势力在支持,一个是东南海商,另一个就是晋商。
努尔哈赤的后金势力兴起之后,从万历到天启,明朝一直都期望以经济封锁限制后金的发展。但是因为晋商的存在,以张家口为基地,通过蒙古向后金输送粮草等军事物资,甚至传递情报,协助后金击败明军。
皇太极时期,满清数次破长城而入,从河北、山东、河南等地,掠夺了大量财宝物资,但是这些东西都无法支持满清进一步军事扩张,毕竟金银不能当饭吃。
这时以晋商为首的销赃团伙出现了,他们从满清手中获得掠夺自中原百姓的金银财物,再从中原收集大量粮草军资,运入关外资助满清。
满清入关后,其野蛮人的习性,无法支撑大规模的用兵和南下统一战争,军事物资极其匮乏。满清对晋商进行招抚,顺治赐以介休范家范永斗为首的八大晋商为内务府“皇商”,为满清提供军事物资。
满清军队南下之后,在江淮、四川犯下累累罪行,名为统一,实为抢掠。“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四川大屠杀”满清以残酷手段获得中原,晋商也成为战争另一受益者。
清朝建立后,晋商的地位持续上升,康熙对准格尔部的多次用兵,都是晋商为其提供物资,贩运军粮、军马等军需品,保证清军的作战胜利。
整个满清王朝,社会的大量财富都掌握在满族、蒙古贵族手中,虽然汉族不断有人进入满清王朝高层,但是整个汉族依然处于被奴役和剥削之中,财富十分集中。
晋商的势力在这一时期发展达到了鼎盛,这其中依然离不开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边贸。晋商以包头和张家口为基地,向关外掌握大量财富的蒙古、满清贵族提供物资,实现自己的财富暴涨。
北方军事集团衰落,湘军、淮军兴起,红顶商人被南方商人垄断八大晋商一般是祁县乔家、榆次常家、太谷曹家、介休侯家、祁县渠家、临汾亢家、介休范家和太谷孔家。
虽然乔家、曹家、侯家等几家都经验票号生意,但票号是以储户的银两周转为基础的。晋商的票号兴旺,实质还是晋商群体的生意兴隆为基础的。
太平天国起义,彻底击垮了满清朝廷控制的满八旗、蒙八旗、汉八旗已经绿林军,以湘军、淮军等为主的各地团练军队成为清廷依靠的主要军事力量。
以左宗棠、李鸿章为首的湘、淮军事集团,取代了北方军事集团,成为清廷的主要力量,清廷的军事开支也逐渐被湘军、淮军掌控。
这种情况下,依附于清廷的晋商集团不再是朝廷的主要合作商贾,以胡雪岩、盛宣怀为代表的新一代红顶商人,取代了晋商集团,成为政策的获利者。
就实际来说,晋商的崛起和鼎盛,完全离不开朝廷的政策扶持,随着清廷直属军队的衰败,满清贵族和蒙古贵族再也无法依靠特权,享受丰厚的财富了!
而依靠这些贵族特权强盛起来的晋商势力必然因为政策的转变而衰败,俗话说,因而什么样的优势获得强势,必然也因为什么而衰败,政策风向的转变打下了晋商衰败的基础。
洋务运动兴起,新兴资本主义经营模式成为市场主流,晋商的模式被淘汰一般都是认为新兴资本主义银行业的经营模式,取代了晋商传统的票号经营模式,晋商在这过程中没有赶上时代潮流,因而晋商集体迅速衰败。
这是一个重要原因,但绝不是最重要的原因,票号的衰败主要是两个原因:一个是前面提到的,晋商票号服务群体的银根匮乏,使得票号流动性降低,生意出现举步维艰。
另一个是晋商传统的经营区域,蒙古、东北、俄罗斯等地方,因为战争等不可抗因素,巨额的欠款无法收回,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银行的坏账超过了银行资产的数倍,破产成为必然,别说是转换模式经营,就是给他个印钞机都不行!
最后,作为传统的商人,晋商群体无法避免地具有传统思维,就是喜欢置办家产和土地,其实这种思维是所有国人都无法避免,现在房地产的兴盛就是明证。
晋商的做法没有多大问题,但是很不幸,他们赶上了千年未有的乱世和变革。在乱世中,土地房产成了最不值钱的东西,他们用大量真金白银换来的东西,最后一钱不值了。
假使晋商群体处于太平盛世,比如说现在,他们置办土地家产,恐怕依然可以延续富可敌国的财富吧!毕竟目前房地产行业仍然是国内最富有的行业,晋商难免又要富得流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