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 方舟子,如何评价在37岁就攻克生物界的世界难题的颜宁?
谢邀。前天逛知乎的时候,被一个问题惊住了:为什么颜宁不结婚?下面附上一则描述:为啥,这会误导多少搞科研的女生。
对于颜宁这个名字,估计很多小伙伴都没听过。有人说, 她是科学界的梅丽尔斯特里普。这话一点也不夸张。
颜宁本科就读于清华,毕业后留学普林斯顿大学,加入施一公团队。30岁回到清华,成为清华最年轻的女教授、女博导。37岁,颜宁攻克了困扰生物学界50年的难题,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初步揭示了其工作机制及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39岁,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曾选名单,被《自然》杂志评为“中国科学之星”,而中科院院士平均年龄为74岁。
这样一位注定在科学史上留名青史的女神级人物,百度搜索排名第二的却是为什么她不结婚,这就有点唏嘘了。遵从内心,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连这样女神级的科学家也难免会受舆论指点。颜宁的回答倒是从容:很少看见讨论女性自己想要什么的我,我很喜欢小孩子,但这势必会影响我的生活自由和事业自由,我终归还是爱自己多一点。
也曾有人这样问她:一个女孩子成天泡在实验室里,苦不苦?而在她看来,“所谓苦,就是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
从小到大,颜宁都是标榜的三好学生,从小热爱文学。由于成绩一直排在第一,本来想读文科的她,硬是被班主任塞到理科班去了。但不管文科理科,对她来说都是游刃有余。超强的自律,让她学什么都能投入12分的精神。
高考填志愿,颜宁第一次拒绝父母提议的学医,选择了生命科学这个专业。高手云集的清华,颜宁始终如一地认真学习,大三那年就被结构生物学家饶子和选入了自己的实验室,在那里她首次体会到了科研带来的幸福感。还没毕业,就有名企向她开出优厚的薪水。
一次偶然的机会,颜宁在同学口中得知普林斯顿生物界大牛施一公来校招生。第一次,她无比热烈的向往一所大学。于是乎,义无反顾地给施一公写了一封特别拽的自荐信:“我觉得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已达到贵校的要求,我希望把时间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但申请出国太浪费时间和金钱了,如果普林斯顿大学录取我,我就不用再花精力申请别的学校… …”。施一公亲自面见了这个大胆的学生,颜宁也被他一眼相中。
在普林斯顿大学,一向自信的颜宁却遭遇过一段十分痛苦的经历。每天早出晚归,晚上枕着论文睡着,但成果却一直出不来,同行的博士同学却接连发布论文,无形中压的她喘不过气,每天处于临界爆炸点的她,一下子暴瘦30斤。
2003年1月11日,他的导师对她说:你终于会做实验了。 这一天,她连日期都记得十分清楚。从那天起,她仿佛像打通了任督二脉,火力全开,30岁再回到清华时,已是全国最年轻的女博导,并设立了自己的实验室,在这里,她决定继续向这结构生物学汇总最难攻克的膜蛋白领域进攻。在过去近半个世纪内,世界各国顶尖的实验室都为之全力进攻,但是转运蛋白的高度动态性质却让众多顶尖科学家一筹莫展。但颜宁就是不死心,带着一群清华学生决定和这个课题死磕到底。在经历无数次失败,和颠倒日夜黑白的实验,颜宁团队首次解析了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的晶体结构。5月18日,这一成果在《nature》杂志上得到发表, 并立刻引起了世界科学界的关注,被誉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科学成就。”
而颜宁也因此一炮而红,成为众多科研学子的偶像。之后,颜宁和其团队更是像开挂般,一路狂奔,取得无数佳果。
如今,这个瘦小柔弱的女子已经在科研路上走过了20个春秋,以一种特殊的魅力吸引着无数年轻人走上科研之路。20年后的她,扎着一头清爽的马尾,以一身简单的学生装扮,在实验室里继续耕耘,而这便是她最享受的一生。
如何评价韩寒方舟子和罗永浩?
方教主质疑韩寒,至今无定论,当时韩塞名人,方教因此得名,方教主应感谢韩寒。方教主贯用此法,找对当时网红,如崔永元,施一公,潘建伟,袁隆平!屠呦呦!无一不是当的网红,社会名人。借此抬高自己,现在证明此法一贯用之,屡试不爽!当然质疑的一切都没有证实,方教主确因此名利双收!如此那些人回应他,证明大人物注意到这个痞子,正是方教希望的!总之一个社会混混的伎俩运用纯熟!方教主就是一个传统文化为己任的汉奸!
方舟子说普洱茶致癌?
报告,本人来举报很多很多的致癌食品:霉豆腐,臭豆腐,腐乳,花生酱,黄豆酱,腌菜,鱼子酱,各种火腿,酸奶……因为这些东西都符合以下“真理”:
只有对人体有益的真菌才会在普洱茶里生长,有害的真菌是不会的,说得好像普洱茶特别智能,能够帮人分辨、选择真菌的好坏似的。
说真的,我也不是很了解普洱茶的生产过程,特别的是我也很不喜欢普洱茶的熟茶,感觉那东西就跟腌菜泡水一个味道。甚至,我真的不知道普洱茶感染各种细菌的情况有多严重。当然,我可以信誓旦旦的说,现在很多商家确实缺乏良知,他们还真的敢拿霉变的有害的产品拿出来卖。
不过我觉得一个负责任的科技人才应该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毕竟这东西是一个很大的产业。咱们可以下去细心的研究,去解决细菌感染的问题。而不是一棍子打死,不解决产品的问题。这样做很不负责任。给人的印象是,你除了搞破坏,你还能干啥?
把我早些天回答的关于这个事的答案切图,放在这里吧。当然有可能不对,但是我还是希望科技人才最好是发现问题后,不是一棍子打死,而是去解决问题,修正流程,造福与人:
如何看待饶毅再次致信中科院并回应张曙光?
我认为不是该领域的囯际知名专家,不要选边站。我相信科技部,教育部,中科院,工程院等的结论。谁也不是铁帽子王。同时,举报要遵纪守法,重事实。不是利用网络优势发动舆论战。
该领域权威,2012年因研究GPCR获诺贝尔奖的杜克北大学罗伯特.莱夫科维茨,也是裴刚院士做博士后的导师,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邮件中说:“我已知晓围绕(裴刚)的这些发现所引起的争论,但对此不便发表评论。由于裴刚早期在我的实验室做过博士后,所以我无法保证我能给出没有偏向的意见。”这就是严谨科学家的胸怀。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裴刚也没有寻求导师的庇护;同时,名师出高徒,裴刚在该实验室工作1992~95两年多,也会学有所成吧?
因此,网上凭猜测就说美国麻省理工分子结构实验室首席研究员张曙光给饶毅写信,是被裴刚拉来的,有什么证据?以为都是中国打群架?他只是证明,他的实验室用迥异的试验方法,也殊途同归的得出类似结论,证明裴刚的论文没有造假,同时指出,没有充分证据就举报别人造假,尤其对年轻学者不公平。
对裴刚本人,其他不了解,但他从2006年担任同济大学博士导师,2007年担任同济大学近十年校长,对同济加強基础理论研究,重新振兴医学,干细胞领域引进人才,在国际化办学方面,取得历史性贡献。天津校友会的同学说过对裴刚接触的看法:非常低调,儒雅随和。凡上过同济网论坛的,都有很多真实评论。
最后,以科研打假著称的方舟子对饶毅举报一事也作过评价:“举证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连学术争论都算不上,研究GPCR的人对此並无争论,饶毅並不从事这方面研究。”
根据法律责任,谁主张,谁举证。总不能你指证一个人是小偷,要人家自己把自己的口袋倒出来,一件件,证明是自己不是小偷?你应该有人证物证,罪证吧?
最后,在网上也有议论: 饶毅2011年未能评上中科院士,而原来在北大工作后调武汉大学的舒红兵恰恰当选了。去年网报饶毅写给舒的信,在武汉病毒所处在风口浪尖上的时候,劝其妻子辞职武汉病毒研究所长,“既生瑜何生亮”?其实武大也有评论认为:舒红兵调武大也作出杰出贡献。据了解,中科院院士评选有生活科学和医学学部,裴刚院士也是学部重量级评委。虽然说推选谁是每个人的权利,但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西湖大学真的像宣传说的那样厉害吗?
此大学要成为浙江“老大”中国第三顶尖高校?网友:超越清华都有可能,这所大学就是炒得沸沸扬扬西湖大学。
现在科技水平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快速增长,各个国家更是注重教育水平的发展。尤其是我国一直就是文化大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和文化传统。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教育发展飞速,在教育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是世界向我国投来了羡慕的目光。
在这个教育高校开花的时代,名校林立,人才辈出。许多学子向往高校,向往名牌,向往未来。但是,考入名牌大学并非是一朝一夕想想就能够做到的。俗话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要是没有惊人的毅力和加倍的努力也只是空想的。
“985”院校和“211”院校就不用说了,那都是学子向往的胜地,人才的加工厂。但是有这样一所学校既不是“985”也不是“211”,却是非常的有实力。那就是西湖大学。说起西湖大学大家想到的肯定是西湖美丽的景色,不错很美。
西湖大学是一所私立研究型大学,借鉴美国加州理工大学的规模和斯坦福大学的办学理念。这所学校是非常独特的,前五年是只招博士生的,后来是招本科生的。学校的筹建费用是有两部分组成的,前后十年花销200亿,定位综合性的,小而精致的教学模式,和美国的加州理工学院是类似的。学校环境优美,是广大学子修身治学的好地方。
前身是西湖高等研究院,首先在理学、生命与健康、前沿技术3个学科门类设立一级学科,积极跟紧时代步伐,转型升级,与社会接轨,根据自身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学科交叉,凝建和细化学科方向,是未来的一支潜力股。学校师资力量雄厚,学校向全球招聘领军人才和青年科学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这是一个潜力股大学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是一所比较出色的高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