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头奇兵bug,求几个经典的街机游戏

天美资源网

弹头奇兵bug,求几个经典的街机游戏?

街机游戏推荐:街霸、拳皇、铁拳、快打旋风、名将、圆桌武士、恐龙快打、惩罚者、三国志、三国战纪、电精、西游记释厄传、合金弹头、四国战机、敌后奇兵、战场之狼、龙与地下城 暗黑秘影、龙王战士、忍者棒球。

历史上有哪些知名的元帅和将军?

许光达是人民解放军36位军事家之一,开国大将,曾任中央军委委员、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

一、铁甲大将——我军装甲机械化部队的奠基人

弹头奇兵bug,求几个经典的街机游戏

许光达是新中国装甲兵第一任司令员兼政委,为新中国军队的机械化建设呕心沥血,做出了突出贡献。

选择许光达出任装甲兵司令兼政委,自然是许光达身上有着与常人不同之处。

在我军高级将领中,许光达对装甲机械化的认识早、理解深,准确把握了装甲机械化的趋势。

早在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后一个多月,远在万里之外的中国延安,许光达就注意到了这场战争的与众不同:装甲机械化在现代战争中将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撰写了《闪击战的历史命运》一文,讲述了德军是如何利用装甲机械化部队在闪击战中所向披靡的。

1957年8月,许光达总结了抗美援朝中砥平里之战的教训,撰写了《加强人民装甲兵的建设》一文,认为砥平里之战,志愿军失利的重要原因是缺乏坦克等装甲兵的火力配合。

到了1960年代,许光达对装甲机械化的理论认识更加全面和系统化,他认为装甲兵在现代陆军中已经不单单只是特种兵种,而是集合了诸兵种的综合性力量。

许光达的这些理念,在主要将领都是步兵出身的解放军中,显得尤为超前,甚至连毛主席一开始都没有完全意识到装甲兵的重要性。

鉴于此,许光达成为当之无愧的装甲兵司令员兼政委的第一人选。

而在许光达主政装甲兵期间,他主持制订了装甲兵的大政方针和“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发展规划。

许光达还身体力行,亲自驾驶坦克训练,在装甲兵中掀起了学习坦克驾驶的高潮。

在许光达的领导下,新生的装甲兵部队成长极为快速,很快就具备了具有相当规模和战斗力。

二、奋勇杀敌——四次开膛破肚抢救

1932年3月,瓦庙集血战七天七夜,许光达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子弹击中心脏旁边部位,许光达危在旦夕,急需抢救。

随军医生杨鼎成鉴别伤势后,认为除了动手术取出子弹,再没有别的办法。可是当时医疗条件太差,没有麻药、没有手术刀具、甚至连张手术床都没有。

正当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许光达说话了:

“反正也是一刀,没麻药不要紧”。

众人一听愣了,这可是开膛破肚的大手术,没麻药怎么行。

但时间一分一秒也不能浪费,否则许光达随时都有性命之忧;杨鼎成和众人强忍着眼泪,开始了手术。

一张老乡家里的门板当做手术台、铁匠铺打的剪刀当做手术刀、再准备了一大捆盐水泡的棉花用来消毒,手术就这样开始了。

第一刀下去,由于子弹嵌入骨头太深,无法找到位置,手术没有成功,许光达已经是全身大汗,痛得身躯都变了形,但没有吭一声;

第二刀,医生在伤口缝合的地方再次开了一刀,但仍然没有找到子弹,手术再次失败,许光达仍然坚持着不吭声;

第三刀开膛,还是失败了。

此时,医生都不敢再做下去了,危险性实在是太大了,只能先把伤口缝合起来,先养着伤势。

等战事稍微好了些,贺龙命人把许光达送到上海,秘密找了一个条件好点的医院,第四次给许光达开膛破肚,这才把子弹从身体里去了出来。

三、申请降衔——毛主席称赞高风亮节

1955年在授衔的时候,根据许光达对革命的贡献以及资历,他被拟授予大将军衔,其他的将军都是高高兴兴的,唯独许光达闷闷不乐。

据许光达将军的子女回忆,1955年“八一建军节”晚会后,许光达回到家就一言不发,完全没有平时开心、高兴的样子,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

老伴邹靖华也回忆说,当晚许光达整晚翻来覆去、一夜未眠。

第二天,大家问许光达是不是有什么事情,他才说:

中央决定授予他大将军衔,这太高了,很多同志在战争中都牺牲了,自己配不上大将这个荣誉。

思来想去,许光达给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写了《降衔申请书》,有意不谈自己建立的功绩,要求自己不当大将,授予上将就可以了。

毛主席没有同意许光达的“降衔申请”,在中央军委的讨论会上,毛主席拿着这份《降衔申请》,称赞许光达的此举:

“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革命的明镜”。

正式授衔的时候,中央军委仍然根据许光达的革命贡献,授予大将军衔。

四、文革受辱——逝世前三天还在被迫请罪

文革期间,许光达因为坚持真理,不向“造反派”低头,遭受了很大的冲击和无端的屈辱。

一次红卫兵在装甲兵总部大礼堂搞大批判,拿出纸糊的高帽子要给受批判的政委带上,许光达义正言辞的予以反驳,情绪激动之下,心脏病突然发作,一头栽倒下去,经过解放军总医院的抢救才活了过来。

事后,“造反派”还去许光达家中闹事,贴上对联:

上联:小将造反有理:

下联:老将理应支持:

横批:造反有理。

还有一次,正当许光达在装甲兵司令部主持完一次重要会议,刚回到办公室,竟然被自己的生活秘书带了一群红卫兵来造他的反,一阵噼哩哗啦,把他的办公室咋个稀巴烂,什么也没发现;又冲到许光达的家中,找到许光达当年抗日战争中缴获的日军军旗,污蔑许光达“投递叛国”。

到后来,许光达竟被限制人身自由,被造反派关押了起来审讯,曾经一次接连审讯了三天三夜,不让许光达休息,还对他拳打脚踢,许光达在审讯期间受到了非人的虐待,身体状况极差。

1969年6月3日,许光达大将在关押审讯中逝世,一代将星陨落,就在许光达逝世的前三天,他还被逼迫“认罪”、写“悔过书”。

五、绝不徇私——风范启后人

建国后,许光达身居国防部副部长、装甲兵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等职位,位高权重,却从不以权谋私,对子女也从没有特殊照顾、拒绝为亲属安排工作。

许光达要求子女上学时一律住集体宿舍、回家不准坐他的专车,只能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不准向学校和同学透露自己的身份。

直到许光达的儿子许延滨因品学兼优,被学校推荐留学,到家中进行政审时,学校才知道许延滨竟然是大将许光达的儿子。

六、忠于感情——对糟糠之妻不离不弃

1928年10月,许光达与邹靖华结婚后,就因为反动派对共产党员进行迫害,不得不分开,而这一分别就是十年之久,这期间许光达在职务上屡屡升迁,但他从没有忘记糟糠之妻,更没有像的将领一样再娶,而是一直在苦苦找寻邹靖华。

而邹靖华也同样在找寻许光达,直到10年后,两人才再次相逢。

此后,二人相濡以沫,相互扶持,在许光达受难的文革期间,邹靖华也没有离开许光达,二人是真正的伉俪夫妻。

世界历史上最惨烈的战争有哪些?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大阪夏之阵,三千对十万,六文钱最后的战斗,也是日本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战。

关原合战

壬辰朝鲜战争之后,日本当时的实际统治者丰臣秀吉病逝,留下了当年还只有5岁的儿子丰臣秀赖继承了他的位置,由五大老(德川家康、前田利家、毛利辉元、宇喜多秀家、 小早川隆景 )和五奉行(浅野长政 石田三成 前田玄以 长束正家 增田长盛 )辅佐。

而这个局面随着前田利家的去世,以及德川家康的崛起而走向了崩溃。1600年,以石田三成为首的拥护丰臣家的大名和以德川家康为首的拥立德川的大名在关原地区展开了一场决战,史称“一战定天下”,双方集结了将近40万的兵力,一天就决出了胜负,结果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落败,此战也标志着德川时代的到来。

但是丰臣秀赖的势力却在关原之战后一直存在着,也是德川家康统一天下的最后障碍。

战国时期最后的对决——大阪之阵

1614年,年界70多的德川家康感到来日无多,为了消除德川家的最后大敌,丰臣家,他决定发动对丰臣家的战争。

对于德川家的举动,丰臣家也日益感到了危机,为了对付德川家,丰臣家也开始了招兵买马。

得益于丰臣秀吉留下来的巨额财产,丰臣家当时可以说相当地富有,虽然基本只占据了以大阪为中心的不大的一块地盘,却有着相当雄厚的财力。

丰臣家招募了当时天下各地流浪的武士,他们大多都是在原先的大名失去领地后成为了浪人武士,其中最为有名的就是真田幸村,毛利胜永等人。

真田幸村生平

而在这里我们要重点说的就是被誉为日本战国第一强兵的真田幸村。

真田幸村出生于信浓的豪族真田家,他们这个家族最早是在真田幸隆时期就效力于当时的著名的大名,武田信玄。真田幸村的祖父真田幸隆在武田信玄的军师山本堪助死后担任了武田信玄的军师。后来到了真田家二代目真田昌幸时代,武田家衰落,最终为织田信长所灭,真田家也随即投靠了织田家。

本能寺之变后,真田家投靠了丰臣秀吉,一直到关原之战。当时天下分成了两大阵营,东军和西军。真田昌幸召开了家庭会议,最终决定由他的大儿子真田信幸投靠德川家为首的东军,而为了报答丰臣秀吉对他们真田家的恩情,他和小儿子真田幸村投靠了石田三成为首的西军,这样无论战争结果如何,都能保证真田家的幸存。

真田幸村随父亲一起把守上田城,当时真田家只有不到2000人,却要面对着德川秀忠(德川幕府第二代将军)带领的三万多德川军。面对强大的敌人,他们父子巧妙地运用地形,硬是把三万多德川军困在了上田城地区,使之没能参与关原合战。因为此时,关原合战后德川秀忠差点剖腹自杀。

但是关原合战的结果却是西军落败,战后真田家失去了领地,真田幸村随父亲真田昌幸一起被流放在了纪州九度山,过上了十多年的流放生活。

流放的生活非常地艰辛,他们有时候不得不借钱度日,还是靠着幸村的大哥真田信幸的救济才勉强度日。被流放的真田昌幸心中耿耿于怀,他不甘心自己落得这样的下场,他经常和真田幸村讨论兵法,心中充满了对德川家的怨恨之念,1611年,临死之时,他念念不忘地说道:“有朝一日必取两代将军之首,扬真田之名于天下……!”

真田幸村继承了父亲真田昌幸的遗志,时刻没有忘记磨练,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为父亲报仇,为真田家立名。

时光荏苒,很快就到了1614年的秋天,此时距离真田幸村被流放已经过去了整整13年了,一名大阪城的密使来到了九度山中,带来丰臣家的旨意——邀请真田幸村出山,为了父亲的遗志,同时也为了报答丰臣家的恩情,他欣然前往大阪,为丰臣家效力,对抗德川家康。

大阪冬之阵

当年冬天,德川家发动了大阪冬之阵,出兵20万,对战丰臣秀赖。丰臣家也组织了12万人马对抗德川家康,大战在大阪城展开。

大阪城由丰臣秀吉兴建,是当时天下最大的城池,城防异常地坚固。真田幸村创造性地在大阪城的前段开设了一个真田丸的突角堡垒,这也是真田幸村在这次战役中留下的一大亮点。

1614年12月3日,德川军进攻大阪真田丸,真田幸村派人向德川军骂阵,引发德川军迅速向真田丸发动进攻,当他们来到真田丸前的时候,发现真田幸村突然出现,城头占满了手持铁炮的士兵,向德川军发动了齐射,顿时德川军伤亡惨重。此时德川军也对大阪城其他阵地发动了进攻,在大阪城一群武将的拼死奋战下,战斗一直持续到了下午,德川损失了2000多人而毫无进展。

看到大阪城强攻是拿不下来,德川家康便用大炮轰击了大阪城的天守阁。而天守阁正是大阪城主丰臣秀赖的所在,这一炮当时就吓到了丰臣秀赖的母亲,淀姬,最终她代表大阪城向德川家康妥协。

大阪冬之阵后,德川家康派人填平了大阪城的护城河,使大阪城成为了一个失去了防御的城市,之后在1615年夏,德川家康便发动了大阪夏之阵。

大阪夏之阵

这是战国时期的最后一战,也是丰臣家必败的一战,但是真田幸村却在这一战中创造了奇迹。

4月30日,为了应对步步逼进的德川大军,大阪城举行了重要的军事会议。会上,真田、后藤两位军师再次表达了相左的意见,并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后藤又兵卫认为,德川方主力很可能由大和路进攻,而小松山则是其必经之路。小松山口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如果在那里设伏也许会有机会一举击毙家康本人,从而扭转整个战局。而真田幸村认为,如果全军在小松山口布阵离城太远,如果敌人从河内路的八尾和若江进攻则会难以防备,而且一旦小松山阵地被突破,大阪城也难以防守。不如等到德川军全部集中在大阪城下,丰臣军也全部出击,就在大阪城南天王寺到冈山一带的宽阔平原地带展开正面决战,由真田、毛利的先锋部队击溃德川联军的先头部队,再由丰臣秀赖亲自率旗本军出城作战,一举击溃家康本阵,同时派遣明石全登带领奇袭队从后路包抄,趁乱砍下家康的首级。争论的结局,最终还是确定采纳了后藤基次的方案。但丰臣家的高层还是充分的考虑了真田幸村的意见,于是决定由木村重成、长宗我部盛亲等将领率领城中近一半的军队(两万余人),从河内路出击,防备德川军从八尾地方进攻。同时,把大和路的部队分为两部分——后藤基次、薄田兼相作为第一队,在小松山埋伏,真田幸村、毛利胜永作为第二队,在天王寺布阵,作为后援,如果第一队作战不利可以及时撤退以保留兵力。总的来说,大阪方这种首鼠两端的用兵方法很令二位军师不以为然——在这种紧要关头都不能果断用兵孤注一掷,本来就兵力不足还要分兵数路,只能导致被各个击破。但军令如山,各路将领也只能分头行事去了。5月5日傍晚,丰臣方大和路方面军的后藤基次、真田幸村、毛利胜永三员主将在平野的后藤阵地把酒话别,约定第二天凌晨在道明寺会合,共同伏击德川军。随后,真田、毛利返回天王寺阵地,后藤基次则独自作着出征的准备。没想到,当夜天将大雾,毛利和真田两队在集合过程中发生了混乱,在加上本来就对当地地理不熟,行军十分缓慢。当第二天(5月6日)上午十点左右,毛利胜永队到达藤井寺村(在石川西岸、小松山以西)时,已经传来后藤基次、薄田兼相战死、前军全面溃退的消息。毛利军立即停止了前进,又过了一个小时,真田幸村及渡边纪两队才姗姗而来。真田、毛利两军的迟到,可说是后藤基次战死的主要原因,但从后来的情况来看,即使后续部队加入战斗,最多也只是能击败德川军的先头部队,并不能达到一举击毙德川家康的目的。很多人认为,真田幸村本身并不看好后藤基次的计划,因此故意迟到以保存实力,希望能在自己预想的战场天王寺进行最后的决战。但也有史料记载,幸村在到达藤井寺村、得知后藤基次战死的消息之后,曾痛苦的自责说:“我要像后藤队那样突击,就这样战死算了……”而毛利胜永劝慰他说:“迟到并不是贵殿的错,而鲁莽的战死也于事无补。不如明日就在秀赖公面前奋战至死,方显忠臣本色!”真田幸村并不甘于就此败退,而是从藤井寺村向南进发,以求接应前军的残兵,并在古市村一带遇到了伊达家的先锋精锐部队——由片仓重纲率领的骑马铁炮队。片仓重纲乃是伊达家第一智勇双全之将、片仓景纲的长子,正值少壮之年,继承了其父的武勇,初次上阵,便在小松山一战击毙了名将后藤基次,此刻正是意气风发。他所率领的骑马铁炮队(骑铁),乃是伊达政宗独创的精锐部队,兼备了骑兵的机动力和火枪兵的远程杀伤力,在小松山一战中显示了极大的威力。面对名扬天下的真田幸村,片仓重纲显得初生牛犊不怕虎,当即指挥部队进攻,由骑兵队、步兵队和骑铁队正面突击,步兵铁炮队在两翼分散射击。面对片仓军骑铁部队的进攻势头,幸村命令部队后撤避其锋芒,待其接近后再一齐攻击,同时铁炮队向左右延伸,成雁形阵形射击。双方很快展开混战,枪炮隆隆,杀声震天。伊达军的装备精良,在这一战中所使用的铁炮达800挺之多,火力很猛。在乱战中,幸村的长子真田幸昌和大将渡边纪先后中弹负伤,退出战斗,但真田幸村仍然指挥对攻一步不退。最终,片仓队由于从夜里就连续作战,士兵比较疲劳,为了避免昂贵的骑铁队受到过大损失,重纲下令撤出了战场。真田幸村本想乘胜追击,无奈敌军的增援部队出现,本方损失也不小,也向西撤回了藤井寺村。这一战,自成年以来未尝败绩的真田幸村认识到了年轻的武将片仓重纲的实力,同时二人也相互间产生了惺惺相惜的感情。以至于有传说讲,当天夜里幸村曾出城约见重纲,并把自己的女儿托付给他照料,而这个叫做"梅"的女子后来就成了重纲的妻子……下午四时,从河内方面传来了长宗我部、木村两军战败的消息,藤井寺村的丰臣诸军也不得不向大阪城撤退,真田幸村与毛利胜永一齐担任了殿后的任务。而德川军各路人马由于连续作战比较疲惫,并没有进行追击,丰臣军得以安然撤兵。期间,真田幸村面对不敢追击的德川联军,留下了“关东雄兵百万,竟无好汉一人!”的豪言。1615年5月6日晚上,大阪城中弥漫着绝望的气息。在大阪夏之阵以来,丰臣军连受挫折,损失了众多优秀的将领,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不得不背水一战了。当夜,真田幸村独自找到首席家老大野治长,讲述了自己最后的作战方案,即全军出击,在天王寺到冈山口一带与德川军正面作战,在击破德川军先阵之后在由丰臣秀赖亲自出马,长驱直入德川家大本营,一举击杀德川家康。会谈中间,毛利胜永也加入进来,对真田幸村的计划表示了坚决的支持。幸村之所以一再要求秀赖亲自出战,主要是考虑秀赖作为丰臣家的当主、朝廷的右大臣,又是天下之主秀吉的亲子,一旦出现在阵前一定能鼓舞本方斗志,也许还会使敌方阵营中部分受过太阁大恩的诸侯回心转意,瓦解德川联军的士气。而就秀赖本身来说,虽然已经成年(22岁),但从未上过战场,甚至没有出过大阪城一步,要他指挥大军作战是根本行不通的。而在当时的情况下,大野治长已经无计可施,只能一口答应了幸村的计划,以求各路将领能够用心作战,但淀姬是否真的能同意秀赖出战,或者说秀赖是否真的能亲自来到战场之上,他心里也完全没有把握。1615年5月7日上午10点左右,德川、丰臣两军一南一北,与大阪城南的天王寺——冈山口一带对圆了阵势,日本战国最后的大决战一触即发。这一战,丰臣家总兵力五万左右,而德川联军则超过十五万,兵力的差异一目了然。双方的阵营中,各色旌旗遮天蔽日,众多的武士斗志昂扬。真田幸村的部队再加上下属部将渡边纪、伊木远雄等人的部队共5500人,与另一名勇将毛利胜永的队伍一齐,位于天王寺战场的最前沿。

真田幸村的队伍采用武田流兵法编制,以骑兵为主,士兵都身穿红色铠甲,背红地百边"六文钱"旗帜,在战场的阳光下如同烈火一般!真田幸村与其子、十五岁的真田大助幸昌也意气风发,心无牵挂的投入人生最后的大战。

决战在正午开始。首先是德川军的先锋本多忠朝队向丰臣军射击,而与其正面相对的毛利胜永军立即予以还击,随后两军展开了激战。在战争的开始,真田幸村并没有急于加入战斗,而是按兵不动,因为他有着明确的战术目标,那就是德川家康的项上人头!“以战场上的兵力而言,丰臣军必败无疑。但只要杀死两代将军(德川家康和秀忠),战局就会逆转!……如果秀赖公能够亲自出马,那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级也不是没有可能吧……”这便是幸村当时的想法。因此在毛利胜永与本多队激战之时,真田幸村没有指挥进攻,而是焦急的等待大阪城中的动静,希望丰臣秀赖能率领大军出城,能够打出当初太阁秀吉公那威震天下的金葫芦帅旗……但一切终究没有动静。随后幸村通过忍者的报告得知,由于淀姬的阻止,秀赖已经放弃了亲自出马的念头,并向德川方秘密派出了请降的使者。但面对全军将士,幸村依然激昂的表示,秀赖公一定会亲自出马,并派自己的儿子幸昌作为使者,回大阪城去请秀赖出战。他的这种安排,多少也可以让后人体会到这位勇将的舐犊情深吧。当幸昌离开后,幸村振臂一呼,烈火般的真田骑兵队开始行动了。真田队开始进攻时,毛利胜永已经击败了本多忠朝军,突破了德川军在天王寺阵地的第一阵,正与第二阵、第三阵的各路诸侯激烈的混战。真田幸村抓住这一机会,从混战的阵地后面绕过,直接面对了第二阵的主将松平忠直本队。真田队的3500人此时已与大谷吉治、渡辺糺、伊木远雄队2000人合流,士气高涨,尽管面前的松平队有15000人之众,仍然勇敢的冲入阵中。而松平忠直年轻气盛,且继承了其父松平秀康刚猛无畏的性格,正欲在真正的战场上证明自己。他所率领的越前兵马经过松平秀康的训练,也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两军很快陷入混战,难解难分。由于越前松平家的家纹是绿地黑矢羽根,故而越前骑兵都身着黑色铠甲,身背黑色旗帜,与真田的赤备骑兵混战时,只见烟尘之中尽是黑红两色的旗帜来来往往,各不相让,战斗进行的异常惨烈。以至于这场大战结束之后,京都、大坂、堺等地的儿童们把当时的情景变成歌谣加以传唱:“挂かれ挂かれの越前众、たんだ挂かれの越前众\命知らずのツマ黒の旗……”虽然松平军在人数上占有绝对优势,在士气和战斗力上也不处于下风,但松平忠直本人的战术指挥能力却远逊于真田幸村。真田幸村为了尽快突破松平忠直的纠缠,进攻德川军本阵,派出忍者潜入松平军后方,散布谣言说:“浅野军已经投降丰臣方了!”

而此时,作为后备军的浅野军见到前方吃紧,正在向今宫方向移动,这使得真田军的流言取得了意料之外的大成功,松平忠直的部队陷入了巨大的混乱,后面的德川家康见状,不得不派出旗本军帮助忠直收拾局面,而真田幸村趁势突破松平军的阵地,直杀入家康本阵之中!

德川家康的本阵兵马虽有15000之众,但其中一部分前去帮助松平忠直收拾局面,另有一部分前往阻挡毛利胜永的攻势,使得真田军突如其来的进攻并没受到太大的阻力。而作为家康近卫军的"马廻り众\"多数是新招募的武士子弟,没经过什么阵仗,平时操练也不够,一见到烈火燎原一般的真田骑兵,自己先乱了阵脚四处逃散了。在这种情况下,家康也不得不仓皇后撤。当时,家康的身边只有近侧武士小栗正忠一人,窘迫之时,甚至想到了剖腹自杀……

与此同时,毛利胜永也突入德川家康本阵,与真田幸村配合,在数倍于己方的敌军阵中反复突击,杀的七进七出。但由于家康在逃跑时命下令放倒了帅旗,使得丰臣军无法找到他的位置,这一看似不体面的做法,反而凸显了家康作为老练的指挥家高超的临战指挥才能。

渐渐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真田军的伤亡越来越大,士兵由于长时间作战而疲惫不堪,士气低落。与此同时,松平忠直已经重新整顿了兵马,并攻取了真田幸村后方的茶臼山阵地,切断了真田军与后方的联系。腹背受敌的真田军,再也无力支撑,渐渐陷入混乱。真田幸村此时已经身受多处枪伤,浑身是血,虽然不是致命伤害,但已经严重消耗了体力,实在无法再骑马指挥作战,于是率领残兵退入当地的安居神社休息,并拒险而守。在安居神社中的幸村,由于伤痛和疲劳已经有些甚至模糊。他用尽最后的力气遥望巍巍耸立的大阪城,一时间,年轻的长子大助、去世的父亲昌幸、失约的主公秀赖、忠诚的战友后藤又兵卫……许多的回忆涌上心头,不由得长叹一声……下午4点左右,德川军攻破安居神社,真田军全军覆没,大将真田幸村被西尾仁佐卫门砍下了首级,时年48岁。虽然真田幸村最终未能取下德川家康的首级,扭转大阪之阵的战局,但他通过战斗证明自己实力,从而扬名天下的心愿得以达成,也可谓求仁得仁,死得其所了。

喷火坦克真实存在吗?

世界最神奇的重型步兵战车:四不像的俄国BMO-1喷火战车

作者:萨沙

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

俄罗斯军队-2017国际军事技术论坛有很多有趣的武器,萨沙带大家看一看。

BMO-1喷火战车是俄国在2001年装备的一种奇葩武器。

原则上,这是一种喷火战车。

俄军制式装备是TOS-1喷火坦克。TOS-1喷火坦克在80年代就在阿富汗使用过,1998年装备部队,1999年曾经用于车臣战争。它装备有一个带装甲防护和先进火控系统的双人武器站,它通过电动方式实现任意旋转升降,其武器系统为24管220毫米火箭发射器,分三层排列可装纵火弹头和空气燃烧弹头(温压弹),射程在400~3500米之间。

据俄罗斯《军事检阅》杂志披露,仅用一辆TOS-1齐射全部火箭弹,在7.5秒钟内便可摧毁一个小型村落和较大范围的集群目标。

TOS-1喷火坦克有很多优点,但不能用于精确攻击,尤其不能近距离抵近攻击。

在瞬息万变的城市战中,TOS-1喷火坦克的用处不大。

由此,俄国研发了BMO-1喷火战车。

根据车臣战争的经验,小型的“丸花蜂”(音译“什米尔”)RPO-A火箭筒才是城市战的优秀武器(RPO是俄语“步兵火箭式火焰喷射器”的缩写)。

1988年,RPO-A正式服役。需要指出的是,RPO-A不是简单的燃烧纵火弹,而是威力更大的温压弹。

RPO-A最小射程25米,直射距离200米,有效射程600米,最大射程1000米,杀伤半径5-6米。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弹头里面的雾化云爆剂吸收空气中氧气之后瞬爆的破坏力,摧毁掩体、野战工事、城镇壁垒、军事器材、装甲战车和消灭暴露的有生目标。通常一名士兵可携带2具,各兵种均可使用。

据称,1枚93毫米RPO-A温压弹的威力相当于152毫米榴弹。

车臣战争和阿富汗战争中,RPO-A火箭筒绝对是最优秀的城市战武器,也是步兵最有效的城市战武器。

不过,在城市战中,单兵过于脆弱,可以被任何武器干掉。即便装备RPO-A火箭筒,俄军士兵也难以有效发挥威力。同时,每个士兵最多携带2个RPO-A火箭筒,不具备持续作战能力。

俄军很需要使用一种步兵战车,不但能够携带大量RPO-A火箭筒,还能够有效掩护步兵作战。

但是现有的BMP步兵战车和MT-LB多用途装甲运输车的装甲过于薄弱,自身难保,根本不能突前。

那么,BMO-1喷火战车这种重型步兵战车,就很快出现了。

BMO-1喷火战车和BMP系列步兵战车不同,它采用了T72坦克的底盘。

它将T72坦克容易中弹的炮塔去掉,又在正面和侧面使用了强化复合装甲,内部加上了凯夫拉材料。车体外还挂载了反应装甲!

俄军认为BMO-1喷火战车的防御能力比T72后期性能,还要强得多。

BMO-1喷火战车除了2名成员以外,还可以搭载7名全副武装的步兵。

客观来说,乘坐BMO-1喷火战车是比较安全的。

BMO-1喷火战车的武器很弱,仅有1挺12.7毫米遥控机枪(也可以手工操作)。

为什么呢?因为BMO-1喷火战车已经有44吨重量,无法增加什么武器了。

BMO-1喷火战车本来只需要给喷火步兵基本的掩护,1挺机枪也足够了。

BMO-1喷火战车里面有32具RPO-A火箭筒,分给7个喷火步兵,可以每人4具多。如果使用得法,就可以摧毁30个左右的敌人据点。

不过,BMO-1喷火战车究竟有多少意义,就很难说。它的关键在于需要步兵下车作战,而火箭筒射程又只有400米左右。这么近的距离,敌人几乎所有步兵武器都可以打到,喷火步兵非常危险。

而BMO-1喷火战车又只有1挺机枪,也难以压制敌人的火力,仍然要靠步兵自己去拼命。

从某种意义上说,BMO-1喷火战车仅仅是一辆装载大量火箭筒的重型运输车而已。

感觉上,BMO-1喷火战车是一种应急的产品。因为俄军有大量T72的底盘,又缺乏重型步兵战车,就拼凑起来搞了这么个四不像。

飞机携带核弹很难吗?

飞机携带核弹并不难,而人类原子弹的首次攻击就是靠飞机来完成的。在1945年的8月6日,美军派出素质最好的飞行员驾驶B-29“超级空中堡垒”轰炸机组成了509特混大队飞临广岛上空投下了第一颗用于实战的原子弹“小男孩”。

▲美军B61战术型核弹

现代的核武器自从小型化成功之后,技术越来越成熟使得战斗机都可以携带战术型核武器执行任务,最出名的莫非美军的B61系列战术型核弹,而最新改进型B61-12型是美国首个导引核弹或"智能型"核弹,也是最具危险性的核弹,但同时造价非常的惊人,是美国历来最昂贵的核弹,约400枚造价高达110亿美元,这项计划也是美国核武现代化的核心项目,核武现代化未来30年预估将花费1兆美元。

▲美国B52-H同温层堡垒战略轰炸机

而对于载弹飞机的要求就是能在投掷完成后,迅速逃逸而出,脱离核弹爆炸波及的范围,比如人类史上最强核弹的实验——苏联的“赫鲁晓夫”炸弹实验,即便当量被削减到设计指标的一半,投弹成功后苏联飞行员穿着防护服驾驶着特殊改装型图-95V型轰炸机竭力窜逃却依旧没能避免被核弹伤害。所以现代飞机投掷热核武器的要求是能够超音速飞行使得飞机能够安全完成任务。比如F-15这样的超音速战斗机或者是能够超音速巡航的轰炸机。

▲热核武器爆炸之后形成的蘑菇云

而我国的强五-甲型强击机也执行过氢弹投掷任务,而且是世界上独一家用强击机投掷大当量氢弹的国家,可谓是世界首创,而被投掷的这枚氢弹叫做“狂飙一号”。

▲强五甲投掷氢弹过程示意图

而当时执行试爆任务的的时候由于飞机的氢弹弹射装置包括备份装置居然全部失效了而经过一段时间的飞行,本身所携带的燃料就不多已经告急了飞行员几次思想角逐放弃了弃机跳伞和迫降沙漠的选择决定带弹返航降落机场,为什么做出这样的抉择,自然和当时中国的情况有关。他想起了科研人员们在氢弹计划上花费的时间和努力,以及中国人民为之花费的巨大物质财富。最后他成功降落机场,但也让地面的所有人记下了他的名字,差点给他们带了末日,当然他最后也不负众望,执行第二次氢弹试爆实验圆满完成任务。

▲强五甲核弹机

兵器次元系悟空问答签约作者,各位读者大大点波关注订阅吖~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