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传奇游戏,动漫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怎么样?
各个版本的哪吒我都看过,不管是动漫版的“哪吒传奇”,陈浩民版的“封神榜”,还是电影版的“哪吒”。他们都有一个共性,就是电影版里的哪吒说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虽然三种类型的哪吒对他的身世交代并不相同,但是他出身后的性格,处世的态度,都是追求自由的性格,而他的父亲李靖就代表着传统思想,玲珑宝塔就代表着传统思想对他的束缚,哪吒正义,放荡不羁,追求不受约束的自由。
这部电影以全新的角度,完美展现了小哪吒的自由思想,小孩子的天真烂漫到后来因为魔珠而被认为是妖怪,到最后修成正果,他以个人的力量抗衡传统思想,影片的插画由同样追求自由的大圣的插画师创作,相信看了大圣归来的朋友们能够一眼看出两部电影的风格如出一辙。如果说大圣归来是国漫电影特效的崛起,那么哪吒这部电影就是国漫电影特效的又一次很好的展示。国漫电影特效从此告别了由别人说道的时代。这是一种划时代的意义,就像曾经的日本动漫的崛起一样。
所以整体来说,《哪吒之魔童降世》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电影。毕竟豆瓣上打出了8.7的高分成绩,何不去电影院一睹真容呢。
最近口碑爆棚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值得看吗?
《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国产动画,值得“吹” 每年的暑期档,自然少不了动画片的身影。假若从宫崎骏的《千与千寻》的复映算起,至今也有《爱宠大机密2》《猪猪侠·不可思议的世界》《机动战士高达NT》《命运之夜——天之杯2》等多部动画上映了,除了《千与千寻》外,其他大多没啥水花。但可以大胆预测: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公映后,一定会改写今年暑期档动画片的版图;尤其是几部重磅电影纷纷撤档的情况下,《哪吒之魔童降世》还会有更大的作为。 《哪吒之魔童降世》海报。海报中的哪吒是变身后的哪吒,平时没这么“帅” 《哪吒之魔童降世》有着不错的制作团队,导演是80后的饺子,之前虽仅执导过两部短片《老板的女人》和《打,打个大西瓜》,但《打,打个大西瓜》4万人打出8.6分的高分;而电影的主要出品方彩条屋影业,之前也曾出品《大鱼海棠》《大护法》《大世界》等动画佳作。 在宣发上,《哪吒之魔童降世》也走了点映策略。7月13、14日只是小范围电影,点映口碑超过《大圣归来》,片方迅速于7月17-7月21在全国展开更大规模的点映,良好口碑持续发酵。不少观众认为,相较于《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从文本到视听语言,都有了一个根本性的跨越。 这是“彩虹屁”吗?坦白地说,在预告片发布后,很多人普遍不看好《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上刷刷地出现了不少差评,信誓旦旦地说,“烂片预定,票房也就别想了”。因为预告片里哪吒的画风——真是太“丑”了(当然之后就真香了)。甚至电影一开篇,那亮瞎眼的现代光芒设计和一口浓浓的“川普”,都让人以为这是烂片。但坚持下去,你的成见将被打破——而凑巧,这也是这部电影的一个主题。 只看预报和物料,会觉得哪吒很“丑”,虽然看完电影会觉得他很“萌” 作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经典人物,哪吒有多个影视化形象,《哪吒之魔童降世》刻画了怎样的哪吒形象?为什么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代表着国产动画又前进了一步? 哪吒形象的演变 细心的观众会发现,从中国诞生的亚洲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1941)起,到2019年初好评如潮的《白蛇:缘起》,中国动画片的发展始终在中国古代神话和传说中汲取营养,“西游宇宙”“封神宇宙”“白蛇宇宙”等,是影视剧开发重要的创意源泉。这其实与迪士尼对于一些经典童话不断翻拍的策略是一致的:童话、神话、传说等具有庞大的受众基础,无论是延续还是创新,都能引发广泛关注。 哪吒是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神话形象之一,也是国产动画片里最常出现的形象之一。“是他,是他,是他,就是他,我们的朋友小哪吒”的前奏一响起,估计一大半的80后、90后都会哼。 2003年版52集动画片《哪吒传奇》影响了无数80后、90后。主题曲《少年英雄小哪吒》具有极高的国民度 一般认为,哪吒来源于印度佛教,梵文全名那罗鸠婆或那吒俱伐罗,是毗沙门天王的三太子(也有说法是他与毗沙门天王是祖孙关系)。哪吒是印度佛教里的护法神,属夜叉神系统,其职责是辅佐毗沙天王卫护佛法,扫除邪恶,保护世人。随着佛教传入中国,哪吒的口头传说,在汉以后也就传入中国。 佛教里的护法神,普遍面目凶恶,为的是凸显他们的嫉恶如仇、勇猛有力。哪吒的形象也是如此,他三头六臂,佛经里常常用“忿怒”来形容哪吒个性。《大藏经》里记载,哪吒“白佛言:我护持佛法,欲摄缚恶人或起不善之心。我昼夜守护国王大臣及百官寮。相与杀害打陵,如是之辈者,我等哪吒以金刚杖刺其眼及其心。若为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起不善心及杀害心者,亦以金刚棒打其头。” 那么,印度佛教来哪吒是如何成为一个中国人物的呢?学者考证指出,哪吒的形象是随着李靖的演化而演化的。大概在南宋时期,隋唐名将李靖演化为毗沙门天王,自然地,毗沙门天王的儿子也就成了李靖的儿子。这也就为后来哪吒形象的进一步演化创造了条件。 经由明代的两部著名奇幻小说《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哪吒逐渐定型并深入人心。在《西游记》中,哪吒已经被纳入道教神仙体系,他从佛教正神变成了道教玉皇大帝的天兵统帅托塔天王的儿子,也是玉皇大帝的重要战神。小说中哪吒的形象是,“那小童男,生得相貌清奇,十分精壮。真个是:玉面娇容如满月,朱唇方口露银牙。眼光掣电睛珠暴,额阔凝霞发髻髽。绣带舞风飞彩焰,锦袍映日放金花。环绦灼灼攀心镜,宝甲辉辉衬战靴。身小声洪多壮丽,三天护教恶哪吒。”这里,哪吒是一个可爱但个性“忿怒”的小孩童。 86年版《西游记》中的李靖与哪吒,哪吒手提乾坤圈 《封神演义》中,哪吒则进一步“道教化”。他是道教教主元始天尊的灵珠子,投胎陈塘关李门为子,下世帮姜子牙灭商兴周。哪吒的脾性愈发“忿怒”,无视权威,无拘无束,有强烈的反叛精神,骂龙王为“老泥鳅”,杀了李艮,还抽了敖丙的筋。哪吒出于孝道剔骨肉还于父母,莲花化身后,他的形象是“两朵莲花现化身,灵珠二世出凡尘。手提紫焰蛇矛宝;脚踏金霞风火轮。豹皮囊内安天下;红锦绫中福世民。历代圣人为第一,史官遗笔万年新。”他成为体制内降魔伏妖者和镇水之神。 之后关于哪吒的艺术形象,大抵遵循的是《西游记》和《封神演义》的设定,无论哪吒是作为配角,比如动画片《大闹天宫》、86年版《西游记》,还是哪吒成为主角,比如动画片《哪吒闹海》、《哪吒传奇》等,哪吒主要是孩童/青少年、性格“忿怒”或可爱、敢作敢当、敢于反抗权威、造福百姓等形象。 1979年版《哪吒闹海》中的哪吒 《宝莲灯前传》中的哪吒,估计是真人版里最可爱的一版哪吒 至于哪吒著名的割肉剔骨故事,也有不同解读,或是像小说《西游记》记载的,“其父天王恐以后生患,想杀哪吒”(反抗封建父权),或是《封神演义》记载的,“一人行事一人当,我打死敖丙,我当偿命,岂有子连累父母之理”(表达孝道、体现自我牺牲的英雄精神),等等。 “魔童降世” 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更多是受到小说《封神演义》的影响,但也仅是借鉴基本的人物关系,具体情节、人物个性等都做了极大的改动,原创指数很高。 故事的缘起是:天地灵气孕育出一颗能量巨大的“混元珠”,元始天尊将混元珠提炼成“灵珠”和“魔丸”,“灵珠”投胎为人,可堪大用;而“魔丸”则会诞出魔王,为祸人间。元始天尊启动了天劫咒语,三年后天雷将会降临,摧毁魔丸。元始天尊之徒太乙真人受命,将灵珠托生于陈塘关李靖之子哪吒身上。 然而阴差阳错下,灵珠和魔丸被掉包,本应是灵珠英雄的哪吒却成了混世大魔王……由此制造出了两个强烈的悬念:本该是灵珠转世的哪吒却成了魔丸转世,他该何去何从?三年后天雷劫命数难逃,哪吒能否战胜命数? 虽是魔丸转世,哪吒并非一出生就魔性大发,他也曾白纸一般单纯无暇,但偏见摧毁了他。电影中有这样也一个桥段:第一次从家里跑到街上的哪吒,想与一个小妹妹一起玩踢毽子,但人们发现他后,惊恐地大叫,几个小伙伴也拿东西掷他,他们认定哪吒就是一个魔童。 百姓对哪吒充满偏见,非常抵触 哪吒遭到所有人的排挤、歧视、厌恶和伤害。甚至连同他的家人,也只是想着把他隔离起来,李靖要求不能让哪吒离开房屋半步;母亲纵然溺爱他,也只能无奈感叹,“可能这就是吒儿的命吧”。 哪吒的父母也选择“认命” 这真的是命吗?哪吒心中不快、不满、不爽,但沉重的命运枷锁——或者更确切地说,是周遭所有人的排挤,又将他牢牢困住,他由此作出的选择是:行,既然你们认为我是妖怪,那我就老老实实地当妖怪。他调皮捣蛋、破罐子破摔、为非作歹、惹是生非。时不时就要出街捣乱一回,让陈塘关鸡犬不宁。 因此,哪吒一出场给人的印象,是一个熊孩子、小恶魔。也难怪电影给他的形象塑造看上去挺“丑”:个矮、重度黑眼圈、丧气、走路时还总是手插裤腰带装酷。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剧本结构,是好莱坞典型的“三幕式结构”,观众完全可以预料故事的结局:一开始被视为魔童的哪吒,在几次转折之后(此处不过多剧透),最后肯定会成为拯救众生的神童。他高喊着,“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才算”“我命由我不由天”“若命运不公就和他斗到底”,什么魔丸转世就是魔童、什么三年后难逃的天雷劫,都去你的! 哪吒不信命 如果电影只是这样,或许还察觉不到哪吒有啥特别之处。毕竟打破善恶二元对立、反抗宿命、我的命运我做主等主题,在与哪吒相关的影视剧中并不鲜见,很多鸡汤电影的主题还恰恰是讲的这个。 哪吒到底特别在哪里? 一个前所未有的哪吒 窃以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之所以前所未有,是因为,编剧和导演为他注入一个悲剧性的内核——你以为他很燃、很炸,很酷炫,但他内心很孤独、很脆弱、很无助;你以为这是一个胜利者的故事,但它更是一个“平凡者”“失败者”的故事。“忿怒”的哪吒,有了与普通人一样柔软的内心。 观众不难从《哪吒之魔童降世》看到周星驰喜剧的影子,导演饺子也曾说过他是周星驰的粉丝。不仅仅在于一些喜剧形象(像电影中大胡子的糙汉有着少女音)、一些喜剧桥段(天马行空的屎屁尿搞笑),更在于哪吒的形象也延续着周星驰喜剧的内核——喜剧即悲剧。借用影评人梅雪风对周星驰电影的一个概括,“周星弛电影的一个核心,那个悲剧核心,一个落落寡合的男人心里住着一个单纯的孩子,他被世俗世界忽视的同时默默且可笑地坚持着他的理想。” 电影中哪吒的许多神态,倒是让人联想到周星驰的不少电影形象。或许动画建模时有所参考? 就如同电影中的小哪吒唱着,“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他真的逍遥又自在吗?他内心渴望认同,渴望得要命。所以当他终于有了第一个朋友敖丙后,他无比开心,无比珍视(哪吒与敖丙在海边踢毽子,怎么都有种《喜剧之王》“我养你啊”的惺惺相惜感);所以当李靖骗他是灵珠转世后,他立即一心向善、斩妖除魔…… 哪吒与敖丙应该会有一批CP粉 就像周星驰电影中的小人物一样,怀揣一个卑微的梦;但一旦这个冷酷的世界拒斥了他们的梦,在世界践踏他们的同时,他们也选择了自我践踏。所以哪吒说,你们以为我是妖怪,那我就当妖怪吧。他的自甘堕落看似虐待了陈塘关的百姓,也是在自虐。 他虐与自虐折射的,恰恰是这个世界的冷酷,就像电影中龙王说的,“人们的成见就犹如一座巨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或者更深远的,残酷来自于代表封建权威的元始天尊那双翻云覆雨手——“生而为魔,那又如何”的重点不在于“那又如何”的燃,而在于,凭什么认定有些人是“生而为魔”?假设哪吒和敖丙没有救下陈塘关百姓,莫非他们就注定是妖是魔,在偏见中被唾弃? “生而为魔,那又如何”重点放前半句还是后半句,意味完全不同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有着在残酷中习得的一身自我保护本领——我们每个人都练就了这样的本领:假装不在乎,假装洒脱,假装冷漠,假装不合群,假装是一个坏人……电影中生死决别时刻,哪吒对家人说,今天是我生日宴,你们谁都不准哭。这是催泪一刻。但这一刻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哪吒内心中仍旧在习惯性地自我保护:万一我走了,你们都不哭呢?所以,他只能“先下手为强”,让大家都别哭。 《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燃会打动很多人,但如果往内里深究,它隐藏的另一个叙事:一个被世界冷漠抛弃、内心无比渴望认同的人,是如何小心翼翼守护内心中的纯真,是如何在成见中卑微地讨好与生活。这或许更令人心有戚戚。 这部电影不是一个简单的“丧燃”可以概括的,嬉皮笑脸背后,它有着真实的残酷和痛苦。 学会“讲故事”的国产动画 这几年来,《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白蛇:缘起》都收获不少好评,但也批评声音,主要集中于:故事太弱。 事实上,国产动画曾有过辉煌的时刻。1957 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正式成立后,开启了国产动画的黄金10年。世界动画界甚至有“中国动画学派”的说法,指涉“发轫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成熟于六十年代,收获于七八十年代的一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动画作品”。中国动画史上最经典的《大闹天宫》也是诞生在这个阶段。 经历1970年代的波折、1980年代的短暂复兴,1990年代之后,中国动画片陷入了漫长的衰退期,国内的动画市场基本就被日本动漫和好莱坞动画片垄断了,直到最近几年,国产动画片才慢慢崛起,几乎每一年都有几部动画佳作。不过,跟日本或好莱坞动画片相比,国产动画片仍有不小的差距。技术层面的差距已经不断消弭,最核心的差距仍在于“讲故事”的能力。 故事,首先体现在最基本的,你要有头有尾,前后通顺,有内容,立得住。《哪吒之魔童降世》虽然延续哪吒传说,但原创度极高,不仅重塑了哪吒与李靖、敖丙等人的关系,也让李靖、敖丙、申公豹等形象前所未有的饱满、立体和动人。敖丙与申公豹是哪吒的另一面,只不过他们面对残酷的选择不同。电影中的敖丙和李靖应该可以圈走一大片粉丝。 其次,是想象力层面。动画片的介质形式就决定了,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包容想象力,不担心无法呈现想象力,而是担心你没有想象力,让动画技术无用武之地。《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诸多细节,比如贯穿全片的毽子、山河社稷图、三维弹球,比如打斗时的动作设计和视觉呈现,可让观众充分感受到想象力的飞扬和绚烂。 电影动画设计精细、惊艳 讲故事能力的高低,最终体现在价值观层面。好的故事,既是普适的,也是超前的。就如同动画片《哪吒闹海》曾惊艳四方,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割肉剔骨还父是怎样的惊世骇俗? 而时下好莱坞动画片之所以称霸全球市场,核心竞争力是它们太会讲故事了。动画片的观众群体老少皆宜,它的故事也能老少通吃。孩子们看到的是一层意思,成年人还能看到另外一层意思,比如《疯狂动物城》,奇思妙想的动物世界可以给孩子带来欢乐,与此同时,电影对政治与权力的映射又让成年人津津乐道。 总体来说,国产动画片讲故事的能力还相对孱弱,要么过于低龄化,要么过于强调所谓的“成人向”,欠缺均衡。如此背景下,《哪吒之魔童降世》或可视为国产动画又向前迈出了一小步,它讲述了一个不难懂的故事,也讲述了一个有深度的故事。 “人们的成见就犹如一座巨山,任你怎么努力都休想搬动”,人们对于国产动画也有诸多成见。《哪吒之魔童降世》将会“搬动”成见这座巨山,它值得我们买票支持。 内容来自新浪新闻
最近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凭什么这么火?
谢谢邀请。
这两天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非常的火爆,之所以火爆,我想原因如下:
1 大胆颠覆上世纪七十年代末,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创作了动画片《哪吒闹海》,其鲜艳的色彩、雅致的风格、丰富的想像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至今仍被奉为经典。
而这两天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完全颠覆了我们记忆里的那个故事,讲诉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的,崭新的哪吒传奇。
哪吒被演绎成了混元珠中魔丸附体的混世小魔王,而龙王三太子敖丙被演绎成了混元珠中灵珠附体的龙族希望之星。
整个故事中,从托塔李天王李靖、到太乙真人、到东海龙王,无一不是颠覆的,崭新的。
但这种颠覆,没给大家带来不适,而是让大家感受到了新鲜、刺激和耐人寻味。
我们禁不住感叹:原来这个故事这么讲也很不错、很好看、很有意思。
2 设计突破因为情节上做了颠覆,所以人物形象的设计上也有了非常大的突破。
以前我们印象中的哪吒是可爱的、阳光的、帅气的。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是有些丑、有些痞、有些邪恶的。
呵呵,是不是有些挑战大家的审美底线?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因为太乙真人的设计更加具有颠覆性。
以前,我们印象中的太乙真人是仙风道骨、慈眉善目的。
而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太乙真人变成了一个长得像猪,说一口椒盐普通话的蠢萌胖子。
这是不是大胆得有些超乎想象?
是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就是这样大胆,这样突破常规。
如果你没看电影,光看这样的图片,可能会觉得这就是胡闹。
可当你走进电影院,看到这样崭新的设计,崭新的思维,你会惊叹:原来打破常规是这么棒,这么不可思议。
3 特效酷炫科技的进步,让人们在各方面的体验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
电影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观众在视觉、听觉等方面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哪吒之魔童降世》作为一部动画片,大家无疑在动画特效方面是充满期待的。
当然,《哪吒之魔童降世》没有让大家失望,动画特效做得也是相当的酷炫,让人惊叹。
不过,这一切的背后,是无数人的共同努力得来的。
《哪吒之魔童降世》制作人员超过1600人,最初一共有5000多个镜头,是普通动画电影的3倍。后来,经过导演反复挑选,留下了2000个。
成片中1318个特效镜头,占比达到80%,用了全国20多个特效团队来协助完成,仅“江山社稷图中四个人抢笔”这个景的草图就做了2个月时间。
所谓有付出就有回报,《哪吒之魔童降世》能取得如此好的票房成绩,不是没有理由的。
4 传奇导演《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火爆还跟一个人密切相关,那就是本片的导演饺子。
饺子原名叫杨宇,四川泸州人,毕业于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
一个读医科的人怎么就做上了动画?是不是很出乎大家的意料?是不是很传奇?
原来,杨宇大三的时候,开始接触三维动画软件,然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他用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完成了一部16分钟的动画短片《打,打个大西瓜》。
结果,这部短片获得了包括柏林国际短片电影节评委会特别奖等30多个奖项,杨宇也一举成名。
但那三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他经历了怎样艰苦的历程,大概只有他自己知道。
综上所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
它的大胆创新、诙谐幽默、酷炫效果,都是它火爆的原因。
但更重要的是这部动画片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是一部实实在在的诚意之作。
所以,还没看的朋友,赶紧买票去电影院一睹为快吧,你一定不会失望的。
杨采钰唱的歌?
杨采钰是一位台湾的流行女歌手,她有许多优秀的歌曲作品。其中一首以"你好"开头的知名歌曲是《你好不好》。这首歌曲以温柔动人的演唱,讲述了爱情中的痛苦和心痛。杨采钰的声音独特而深情,让这首歌曲充满了情感和感染力。除此之外,她还有许多其他动人的歌曲,如《失恋三十三天》、《矜持》等,都展现了她出色的音乐才华和表现力。
2003年孙楠歌曲?
《再爱一次》,收录在发行的专辑《珍惜》中。
《小哪吒》,动画片《哪吒传奇》主题曲。
《天长地久(致命邂逅)》,收录在专辑《第一楠主角》中,歌曲时长4分1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