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威天罡版本传奇,你觉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排名有哪些是名不副实的

天美资源网

虎威天罡版本传奇,你觉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排名有哪些是名不副实的?

秦明、李逵、穆弘、黄信、宋清,这五人排名明显过高,名不副实。

《水浒传》的好汉排名是怎么来的?表面上绝对不能是人排的!因为梁山好汉大多是性情火爆、只懂武力、不懂文化的糙汉子,任何人排名都会有一批不服气的人出来抗议。

所以,宋江和吴用就策划了一个“石碣天书”,说白了就是把排名刻在大石上,然后假托是神仙授意,不管你服不服气,宋江都会告诉你“兄弟,天意不可违啊!”。

虎威天罡版本传奇,你觉得水浒传中梁山好汉的排名有哪些是名不副实的

这样一来,原本棘手的排名问题就变得轻松多了。而事实上,这个排名却是宋江和吴用撺掇出来的,是宋江个人利益需求的体现。(此处,有人极爱说此排名是作者施耐庵排的,与宋江无关!想必施耐庵听了,只是站在楼上笑而不语。)

所以,这个排名势必不会全面公平,而有些人名不副实也就顺理成章了。

一、“霹雳火”秦明:你就像那一把火,燃烧自己成全我

秦明位列第7,排在呼延灼之上,令人难以信服。

论地位,“双鞭”呼延灼乃是开国名将呼延赞之后,家传武学,擅使双鞭。入伙前,官任汝宁郡都统制,官位在秦明的青州统制之上。(都统制>副都统制>统制>统领)

△秦明

论武力,二人或许相差不多,但是论统兵,秦明拍马不及呼延灼。呼延灼的“连环马”要不是出现了克星——会钩镰枪的徐宁——就无人能挡了。而且入伙后,呼延灼骁勇善战、功勋显赫,军事表现明显强于秦明,是梁山南征北战后的幸存好汉之一,回朝廷做了御营兵马指挥使。

而秦明说白了就是一个强力先锋,在宋江眼里就是“马上的李逵”。这样一比,呼延灼的排名妥妥应在秦明之上。

△呼延灼

但为何宋江将他排在林冲之下,呼延灼之上?那是因为秦明是青州派的,与宋江亲近,而且秦明头脑简单、为人鲁莽,宋江容易控制。作为梁山最强力量的马军五虎骑,宋江需要抬高秦明这种忠诚又敢拼的猛将,以便自己能更好地控制这股力量。

秦明后来在征方腊时,被皇侄方杰杀死,正可谓是“摧锋霹雳火,灭地竟无声”。秦明为害死妻儿的宋江卖命一遭,最终也只落得个身死魂灭的下场。

二、“黑旋风”李逵:宋江的死忠,失控的杀才

李逵排第22位,相信大多数人都没眼看,心中会不自觉冒出“这人难道不是地煞吗?”的想法。

说到本事,李逵就一样拿得出手,那就是武力不俗,靠着一身蛮力,两支板斧杀的兴起时,连自己人都不认得,更是连平民都滥杀过。这样的李逵经常冲锋陷阵、左砍右突,对敌阵造成较大的杀伤。但李逵的武艺是靠蛮力和嗜杀支撑起来的,要是单打独斗他连燕青和焦挺都打不过。

其他本领没有,惹祸的本领却是一流。宋江常常要很头疼地为他收拾烂摊子。但为何就是这样的一个易失控的杀才,宋江不但没有疏远他,反而还将他排到了天罡第22的高位呢?

正是因为李逵对宋江的无限忠诚。不用说平时的事,就说最后宋江喂了李逵毒酒,李逵在知道后竟是说了句“生时服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死忠到不要命的地步,不怪宋江不舍得这个惹祸精!但是,排得过高、名不副实也是事实。以我个人观点,李逵最少要退10到20位次,才算合理。

三、“没遮拦”穆弘:何止没遮拦,都快没影了

穆弘是揭阳三霸之一,在揭阳镇与李俊、张横兄弟三足鼎立,能力肯定是有的。书中虽然介绍穆弘性格暴烈,武艺高强,但是并没有具体的事例支撑。整本小说下来,穆弘虽然高居第24位,马军八虎骑第八,但是却战绩平平,表现中庸,在战役中往往只是起辅助作用,像是一个“隐形人”。

有人推测,穆弘的事迹可能在水浒传的版本更迭中佚失了。

我觉得这都无法挽回穆弘所受到的质疑,毕竟表现平平是事实,我们不该用虚无的猜测来试图为穆弘正名。

靠谱一些的做法是从书中现有内容分析,穆弘之所以排这么高,应该还是宋江为了控制马军八虎骑。首先揭阳系的几个人都是亲近宋江的,当初宋江在揭阳镇露出了山东呼保义的身份,穆弘、李俊、张横等人都是纳头便拜。所以你看揭阳系的主要人物都进入了天罡。

再看马军八虎骑中,没羽箭张清、青面兽杨志、金枪手徐宁、急先锋索超,这4人都是朝廷的降将,九纹龙史进虽是个没主见的,但他跟二龙山的鲁智深走得近。

那么,这就需要有人帮宋江在其中搞制衡,小李广花荣、美髯公朱仝、没遮拦穆弘这3人就是宋江的亲信。以此三人打入马军八虎骑中,宋江才能放心地掌控这股力量。所以,我认为这才是宋江抬高穆弘排名的真正原因。

△马军八虎骑

穆弘没战绩、没表现都不重要,能起到监督制衡作用就好。不信大家请看穆弘是马军八虎骑排在最后一名的,真有高强本领的人会被放在最后?那花荣也是关系户,但实力硬照样可以名正言顺地做八虎骑老大。

四、“镇三山”黄信:假镇三山,真镇孙立

黄信是宋江打压孙立的最直接表现。黄信位列第38位,地煞第2,仅次于神机君师朱武,压制地煞第3的孙立一头。

△黄信

黄信是秦明的徒弟,这个人号称要镇压青州当地的清风山、二龙山、桃花山,但事实上,他尤为名不副实,别说镇三山,就连其中一山的燕顺、王英、郑天寿,都能把他打得落荒而逃。而且他经常在各大战役中作为辅助将领配合作战,而孙立则是每每大放异彩,战平呼延灼、击杀辽军勇将寇镇远、压制田虎四威将之一的方琼等等,后来身为小彪将的孙立干脆被当作八骠骑来用,这就是藏也藏不住的硬实力!

以黄信的实力和表现,根本没有办法与孙立相提并论。他也就是沾了秦明徒弟的光,成为了宋江心中的关系户,硬是提拔到了地煞第2,用来制衡孙立。

△“病尉迟”孙立

以孙立的实力和表现,进天罡是绰绰有余的,但是他的表现却很不合宋江心意。首先,他并不像其他朝廷降将那样是被逼无奈才成了戴罪之身,他只是被亲戚说动了参与了救人行动。所以,孙立比较有优越感,不懂得主动示好宋江。其次,这样一个非亲宋派的人还是登州小团体的领军人物。(孙立、孙新、顾大嫂、乐和、解珍解宝、邹渊、邹润是登州系团伙,多数带有亲属关系)所以,宋江怎能对他放心,势必进行一定的制衡打压,黄信就是个例子。

五、“铁扇子”宋清:被迫上山的宋家香火郎

宋清是宋江的亲弟弟,排位第76位,专管宴会筹备。不管多少次分配职务,宋清都稳稳地负责宴会筹备。也许这个职务很“艰巨”,所以才需要排名76位来衬托它。

△宋清

前面是说笑,谁不知道宋清才是梁山最大的关系户。宴会筹备这个职司绝对是梁山上少有的吃香喝辣、平安保命的黄金位置。

宋江可能也是预见到自己未来命运多舛,宋家香火还要靠送亲继承。所以才给弟弟安排的这么稳妥,而事实证明在宋江的庇护下,宋青最后确实是得以善终,而且他还淡泊名利,拒绝了朝廷的封赏,回家继承家业,继续务农,他的子嗣也很有出息。

不过,做关系户这个事情并不能怪宋清,因为宋清其实是被迫上梁山的,原因很显然,是受到了宋江的牵连。所以,宋江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也要给亲兄弟铺好后路。

有人说铁扇子宋清其实是一个有本事的人,但是相当的低调。我认为这是有可能的,不过没有事实能印证。但就冲他承袭爵位之后,依然选择回家务农,奉祀香火就证明此人看得通透、境界过人。

另外,他的绰号铁扇子引发了众人的无数猜想,有人说是隐喻宋清能够得到善终,也有人说是隐喻宋清像铁扇子一样防御能力强,能够护佑宋家香火。我并不认同,因为这其实都是站在施耐庵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我们在探讨小说剧情的时候,最好还是不要打破次元壁,仅就书中剧情探讨为好。毕竟抛开作者的意愿,书中剧情就不需要有内在的合理逻辑了吗?

△奇门兵器——铁扇

那么最后,我说一说自己的观点:“铁扇子”这个绰号其实并没有那么复杂,江湖人士起绰号哪有那么多玄机奥妙!我从小说剧情的细节来推测,应该是宋清擅长以铁扇子为武器,而这种铁扇子可能是一种抛掷类的暗器。

大家有何其他看法,谁还名不副实,欢迎交流评论。

程咬金的三板斧到底有多厉害?

程咬金,字知节,大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提起程咬金来,那可真是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福星高照,好运爆棚,光芒四射,荣耀一生。

他胯下一匹卷毛狮子兽(又名大肚子蝈蝈红),掌中一柄八卦宣花开山斧,虽然只会三斧子,却硬是风光了一辈子。

六月二十三日的一天,他和铁面判官尤俊达在长夜林小孤山劫了靠山王杨林的四十八万两国币帑银,一举成名于天下。

自那以后,“程咬金”这三个字就跟长了翅膀一般,不胫而走。一提起截皇杠的程咬金来,真可谓是一个炸雷天上响,天下谁人能不知?

“筷子令反山东”之后,他和秦琼、徐茂公等人走马取金堤,上了瓦岗山。

到了瓦岗山之后,程咬金探地穴、拜蠹旗,做了“混世魔王,大德天子”。

“十八路反王截杀杨广”之时,程咬金被众人推举,做了十八国的都盟主。

截杀杨广失败以后,他孤身前往扬州城,准备刺杀杨广,结果行踪泄露,反遭生擒。

多亏蒲山公李密相救,程咬金才得以返回瓦岗山。

回到瓦岗山以后,他为报李密救命之恩,把瓦岗之主的位子让给了李密,自己做了瓦岗军的前部正印先锋官。

攻破扬州城以后,他用五花棒打死杨广,夺得了传国之宝——金镶玉玺。

后来因为李密的“金镶玉玺换萧妃”事件,激怒了瓦岗群雄,导致了岗山散将。

瓦岗山散将之后,程咬金加入了李唐的阵营,屡立战功。

大唐建国以后,他被封为二十四位国公之一的鲁国公。

再往后,随着程咬金的岁数越来越大,功劳也越来越大。先是鲁国公,后来成了鲁王,最后又升成了福寿鲁王。

一直到中宗李显继位,程咬金才走完了他这光辉灿烂的一生。据说活了一百三十六岁。

那么问题来了,程咬金赖以成名的三斧子有多厉害呢?

我们知道,在《隋唐演义》小说里面,有个大名鼎鼎的“四猛、四绝、十三杰”。

四猛

第一猛:今世孟贲罗士信;

第二猛:铁枪大将来护儿;

第三猛:四宝大将尚师徒;

第四猛:八马将军新文礼。

四绝

第一绝:罗松的枪法;

第二绝:程咬金的斧子;

第三绝:侯君集的轻功;

第四绝:尚师徒的呼雷豹。

十三杰

第一杰:西府赵王李元霸;

第二杰:天宝大将宇文成都;

第三杰:银锤太保裴元庆;

第四杰:紫面天王雄阔海;

第五杰:南阳候伍云召;

第六杰:双镗大将伍天锡;

第七杰:神枪少保罗成;

第八杰:靠山王杨林;

第九杰:花刀大帅魏文通;

第十杰:金面韦陀秦用;

第十一杰:铁锤大将梁士泰;

第十二杰:武王杨芳杨义臣;

第十三杰,并列两位:神拳太保秦琼;皂袍大将尉迟恭。

大家看到了吗?程咬金能够名列隋唐四绝之一,可见他的三斧子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那么程咬金的这三斧子是跟谁学的呢?

这可有意思了,乃是老程在睡梦之中跟着神仙学的。

话说程咬金结交了铁面判官尤俊达之后,由一个卖耙子的小商贩一下子变成了汝南庄的员外爷,整日里锦衣玉食,那小日子过得美极了。

这一天,尤俊达得到了一个消息,坐镇登州府的靠山王杨林备下了四十八万两的国币帑银,准备派人运往长安城,不几日就要经过离汝南庄二十里地的长夜林小孤山。

尤俊达得知此事以后,睡不着觉了。他乃大隋朝九省绿林道的东路瓢把子,干的就是没本钱的买卖,如今有这么大一笔巨款要在他眼皮子底下经过,他能不动心吗?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自己不便出面,于是便找程咬金商量,打算让老程帮忙。

好家伙,截皇杠这是闹着玩儿的吗?弄不好就得诛灭九族。

要是换作一般人,打死也不敢干。但老程是一般人吗?他一向是胆大包天天包胆,又是唯恐天下不乱的主儿,丝毫没有犹豫,当时就答应了。

然而程咬金答应是答应了,可他不会武艺啊。虽然有一把子力气,但对于武功招数一窍不通啊。截皇杠就得动武,你不会武艺怎么行呢?

于是乎尤俊达决定,趁着还有几天的时间,赶紧教给程咬金一套武艺。

十八般兵器之中,程咬金最喜欢的是斧子,尤俊达便教给了他一套斧子的招数。

可程咬金这个人挺笨,前面学后面忘,尤俊达教了一整天,他是一招都没学会。

到了晚上,尤俊达睡不着觉,就来到程咬金住的院落,想让老程晚上加班学艺。因为时间紧迫,耽搁不起啊。别到时候人家押运皇杠的队伍来了,你这武艺还没练成呢。

哪知尤俊达刚来到程咬金居住的院落,眼前的景象令尤俊达大吃了一惊。

只见程咬金手握大斧正在院中练武,这柄开山斧上下翻飞,神出鬼没,招式精奇,变幻莫测。

尤俊达又惊又喜,心说:“大哥啊大哥,难怪我白天教你的招式你不好好学,原来你是深藏不露啊,这大斧子的招数可比我教给你的强多啦。”他越看越佩服,忍不住大叫一声:“好!”

尤俊达这个“好”字一出口可坏了,再看程咬金,把大斧子一扔,扑通一声,仰面摔倒。

尤俊达吓了一跳,赶紧走上前去,低头一看,程咬金鼾声如雷,睡得正香。

尤俊达心说,这是什么毛病,怎么练着练着还睡着了?

他把程咬金叫醒一问,程咬金啥都不知道,只知道自己刚才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白胡子老头儿教给了自己一套斧子的路数,叫做三十六路天罡斧,一路分三招,共有一百零八招。自己正练着过瘾,突然一声雷响,就把自己惊醒了。

尤俊达一听,嘿,原来刚才是做梦,梦中学会了一套斧法。也好,既然醒了,那就再练一遍吧。

哪知程咬金再一练,全然不是那么回事儿,把刚才梦里学的招式全忘了。经过尤俊达再三提醒,程咬金左思右想,总算又想起了三招。

这三招的名字还忘了,程咬金又给重新起的名儿,分别叫做:“劈脑袋”,“掏耳朵”,“挖眼睛”。

尤俊达一看,得了,三招就三招吧,总比一招也记不住强。

这就是程咬金三斧子的由来。

那么程咬金这三斧子如何厉害呢?您诸位接着往下看。

六月二十三这一天的傍晚,在小孤山脚下来了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看样子约有千人之众,正是奉靠山王杨林之命,押送晃杠的官兵。

领兵带队的是两个年轻将领,乃是靠山王杨林的两个干儿子,大太保罗芳和二太保薛亮。

队伍正往前走,突听一阵锣响,密林之中伏兵四起,正前方杀出一队人马。

为首的有两个人,一个蓝脸,一个黑脸。蓝脸的胯下一匹卷毛狮子兽,掌中握着一柄八卦宣花开山斧。黑脸的胯下一匹赛墨乌龙驹,掌中提着一柄三股托天叉。

这二位非是别人,正是要劫皇杠的程咬金和尤俊达。

罗芳和薛亮一看,呦呵,还真是反了天了,这响马多大的胆子,连靠山王的队伍也敢劫?

大太保罗芳马往前提,把掌中一条紫金盘龙枪一晃,高声断喝:“呔!哪里来的贼寇,竟敢拦我大军去路,莫非吃了熊心豹子胆不成?”

再看程咬金,催马抡大斧来到罗芳近前,叫道:“此路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打此过,留下买路财。要是牙根一咬敢说个不字,爷爷我是一斧子一个,管杀不管埋!”

罗芳嘿嘿一阵冷笑,喝道:“瞎了尔等的狗眼,劫道也不打听打听,本将军乃登州靠山王帐下的大太保罗芳是也。今日犯我虎威,本将军岂能饶你?看枪!”说这话,把金枪一抖,奔程咬金前心便刺。

程咬金见金枪刺来,一不躲闪,二不招架,而是把斧子一抡,照着罗芳的头颅便砍,嘴里还大叫一声:“劈脑袋!”

这一招把罗芳吓得魂飞天外,心说这是什么招式,我一枪扎你个透心凉,你一斧子就能把我的脑袋劈开,这不是胡闹吗?本将军什么身份,能跟你一个响马拼命吗?

罗芳赶紧撤枪躲闪,把脑袋一偏,躲过了这一斧。

程咬金第一招走空,第二招随后就到,手腕子一翻,斧头一掉个,大喊一声“掏耳朵”,大斧子直奔罗芳脖颈。

罗芳往下一低头,躲过了第二招。

他的头刚抬起来,程咬金的第三招又到了,随着程咬金的一声“挖眼睛”,大斧子斜着奔罗芳面门而来。

说时迟那时快,程咬金这些日子没干别的,专门练习这三招了。三招一气呵成,快如闪电。

罗芳见第三招又来了,吓得赶紧向后闪身,脑袋拼命往后仰。躲得慢了点儿,脑袋虽然躲过去了,左肩膀没躲过去,被程咬金一斧子划了过去,鲜血顿时就湿透甲胄,把罗芳疼得“哎呀”一声,拨马败回本队。

二太保薛亮见大哥受伤,催马舞大刀迎战程咬金。

他这两下子还不如罗芳呢,程咬金三招都没使完,第二招就一斧子把薛亮头盔砍掉,头皮还被削去了一片。把薛亮吓得差点儿尿了裤子,赶紧拨马逃回队来。

在后面观战的尤俊达见老程打了大胜仗,把掌中的三股托天叉一晃,大喝一声:“弟兄们,冲!”

尤俊达一声令下,他身后数百名人马向潮水一样涌向官军。

押送皇杠的军兵们见两位主将双双落败,贼人又来势凶猛,无心应战,四散奔逃。

罗芳和薛亮一看响马太厉害,弄不好今天非把性命扔在这儿不可。于是这二位太保也顾不得皇杠了,赶紧打马如飞,连夜跑回登州府给杨林报信去了。

这就是著名的“程咬金劫皇杠”的故事!

“小孤山劫皇杠”是程咬金的成名之战,也是他人生走向辉煌的起点。

接下来他的第二个辉煌就是“走马取金堤”。

“筷子令反山东”之时,秦琼、程咬金等人遇见的第一个大关口就是金堤关。

当时镇守金堤关的有两位总兵,四员副将。

两位总兵是金刀无敌华公吉、银刀太岁华公义。四员副将是马三保、殷开山、刘宏基、段志贤。

这六人每人掌中一口大刀,号称六口大刀镇金堤。

这六人可都不是等闲之辈,尤其是华氏弟兄,马快刀急,杀伐骁勇。

结果金堤关前一场大战,程咬金首先出马,一斧子将二位总兵之一的华公义劈死于马下。接着秦琼对战华公吉,一对熟铜锏也把华公吉打死了。

两位总兵一死,四员副将是不战而逃。

这就是“一斧双锏走马取金堤”的故事。

再往后,“三斧子定瓦岗”啦,“斧劈老君堂”啦,等等等等吧,程咬金的故事多了去了。

这么说吧,在隋唐演义小说里面,程咬金虽然跟李元霸、宇文成都、裴元庆那些超级猛人没法儿比,但也绝对够得上一员勇将,因为能躲过他三斧子的人并不多。

为什么晁盖要亲自出马征讨曾头市?

晁盖:“谁也不要劝我,谁劝我就跟谁急,我必须要打曾头市!”

宋江:“哥哥乃为一寨之主,不可轻动!”

晁盖内心的潜台词:“黑宋三儿,老子再这么天天空坐着,风头就全让你这个忘八端的东西抢光了!”

宋江内心的潜台词:“姓晁的,老子用的就是激将法,要的就是逼你下山,你不死,我就没法当老大。当不了老大,也就没法受招安!”

水泊梁山,一个住着英雄好汉的地方,同样也是充满无间道的地方,梁山第二代总瓢把子晁盖与未来的第三代带头大哥宋江之间便藏着许许多多隐晦的秘密。

自从火并王伦之后,晁盖坐上了梁山大当家的位子,经过他的打理,梁山比王伦时期有所起色,但是此时上山的好汉却不是很多。直到被全国好汉都尊敬的宋公明哥哥上山之后,梁山开始变了,好汉们越来越多,但几乎每个好汉上山后的台词都很统一“小弟久闻宋公明哥哥大名,今日特来拜见。”这些好汉一门心思的要见宋公明哥哥,要跟着宋哥哥干一票大买卖,而把真正的大当家晁盖哥哥给晾在一旁。我想,晁盖的内心世界一定充满悲怆。

而晁盖渐渐发现,自己的创业团队也明显发生了变化,吴勇这个穷酸很明显是站在宋江一边的,虽然他是创业初期的策划者。继而刘唐也越来越跟宋江亲近,阮氏三雄的心肯定是跟自己一起的,但是对着宋江哥哥长哥哥短的叫着,让人感觉很肉麻,也保不齐日后会不会跟着宋黑子一条心。而那个林冲,很明显是个墙头草,如今有了宋江哥哥,晁盖哥哥就不再那么亲近了。宋万和杜迁呢,这俩家伙本来就不喜欢晁盖,以为就是晁盖的到来才使得大哥王伦被杀,如今站在宋江一边是理所当然的。此时的晁盖虽然坐着第一把金交椅,但是却几乎被旁落成孤家寡人了。

将晁盖孤立冷落,正是宋江所需要的,他需要梁山这方水土,他需要让自己强大起来,因为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跟朝廷谈条件的筹码,这个条件的最终点就只有一个——受招安!

宋江一直将“忠义”二字挂在嘴边,并且以此来控制众人,他的口号和宗旨是只反贪官而不反皇帝;只反奸佞,而不反大宋。他要做大宋朝的忠臣义仆,而不是做一个山大王。这样下去,就算自己的名头再响,风头再旺,也是个反贼,就算死,也是个“死反贼”,最终的下场会跟方腊一模一样。

宋江自从上了梁山,就旁敲侧击的时不时在晁盖面前说起招安的事,虽然他说的很婉转也很隐晦,但是依旧使得晁盖很不开心。在晁盖的心中,大口吃肉大碗喝酒才是最痛快的事情,招安无非是跟奸佞为伍,他是绝断然不能接受的。再者自己当年劫了皇帝的花石纲,是个跑路的犯人,朝廷会不会算旧账还未曾可知,保险起见,远离朝廷是上策。

这样一来,晁盖就成了绊脚石,他是大哥,他的话有分量,宋江虽然小弟多,但是自己既然口口声声说“忠义”,就不能当面反驳老大,这样做只会让小弟们看穿自己的本性,到时候自己的名声就臭了,再忽悠就不好使了。因此,想法激怒晁盖,让晁盖去死,这才是一剂良药,这样不但可以用敌人的手除掉晁盖,而自己还可以打着为哥哥报仇的旗号抢掠一番,自己的名头还会打的更响亮。

对,就这么做!

宋江激怒晁盖是很容易的,他清楚知道晁盖火爆的性格,这种人往往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用激将法百分百会使其上钩。

宋江的第一步,就是拉拢人心,很快,晁盖创业团队七人组被分化瓦解。而后,宋江开始分座次,他让旧头领坐在右边,而后来上山的坐在左边。这一来,泾渭分明,右边晁系有林冲、阮氏兄弟、刘唐、宋万、杜迁、朱贵、白胜共9人,而左边宋系则有华荣、秦明、王英等27人。九人之中除了阮氏三雄之外,其余的也都心系宋大哥,吴用早就“从了”宋三郎,因此,晁盖几乎成了光杆司令。

而宋江还说了一句很明显要让自己的人坐到右边的话,他说“休分功劳高下.......待日后出力多寡,那时再做定夺!”

这些话明显就是说给晁盖听得,晁盖手底下已经没有人了,出力的全是自己这边的,还定夺个屁。

而此后的大小战役,宋江全部包圆,晁盖每次想带兵下山,宋江马上把大黑脸往下一沉,继而说出“哥哥乃为一寨之主,岂可轻动,让小弟代劳即可!”一番话,将晁盖说的没脾气,任由宋江调兵遣将。每次征战回来,宋江不但带回大量财物还另有许多新兄弟跟随上山。晁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他不能再这么坐在发呆了,他要自己将面子赚回来。终于,曾头市的麻烦来到了。

晁盖铁定了心要下山,而宋江果然再次抛出那句经典台词“哥哥乃为一寨之主,岂可轻动,让小弟代劳即可!”

这次晁盖没有妥协,如果这次再不去,自己就真的是“窝囊的老妈给窝囊开门——窝囊到家了”。就连祸事的源头段景住,也是为了给宋江哥哥送马所致,而不是给自己送马。大哥当得很憋屈,很窝囊,很没有面子,因此这一次,无论宋江怎么拦阻,也不行。于是乎,晁盖整装待发的下山去了。

而宋江面对着他的背影,微微一笑“风潇兮兮易水寒,老晁一去兮准玩完!”

宋江的激将法成功了,很快就是他的下一步计划,让“史文恭”杀掉晁盖。他并不需要见到史文恭本人,只需要借用他的名字即可。就这样一支雕刻有“史文恭”三字的毒箭射中了晁盖的眼睛,晁天王一命呜呼,而宋江下一步的计划又开始了,找个由头杀了无辜的史文恭,而后让那个叫做卢俊义的傻帽成全自己坐上寨主宝座。招安就在不远处朝自己招手,宋江的野望就要来了!

九纹龙史进为何不把朱武等人献官?

史进放走朱武等之事不料被猎户李吉揭发,结果招来华阴县县令派兵包围了史家庄。

出自《水浒传》的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原文节选:

再说史进正在庄上忿怒未消,只见庄客飞报道:“山寨里朱武、杨春自来了。”史进道:“这厮合休,我教他两个一发解官。快牵马过来。”一面打起梆子,众人早都到来。史进上了马,正待出庄门,只见朱武、杨春步行,已到庄前,两个双双跪下,噙着两眼泪。史进下马来喝道:“你两个跪下如何说?”朱武哭道:“小人等三个,累被官司逼迫,不得已上山落草,当初发愿道:‘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虽不及关、张、刘备的义气,其心则同。今日小弟陈达不听好言,误犯虎威,已被英雄擒捉在贵庄,无计恳求,今来一径就死,望英雄将我三人,一发解官请赏,誓不皱眉。我等就英雄手内请死,并无怨心。”史进听了,寻思道:“他们直恁义气!我若拿他去解官请赏时,反教天下好汉们耻笑我不英雄。自古道:‘大虫不吃伏肉。’”史进便道:“你两个且跟我进来。”朱武、杨春并无惧怯,随了史进,直到后厅前跪下,又教史进绑缚。史进三回五次叫起来,他两个那里肯起来,惺惺惜惺惺,好汉识好汉。史进道:“你们既然如此义气深重,我若送了你们,不是好汉,我放陈达还你如何?”朱武道:“休得连累了英雄,不当稳便,宁可把我们去解官请赏。”史进道:“如何使得?——你肯吃我酒食么?”朱武道:“一死尚然不惧,何况酒肉乎?”有诗为证:姓名各异死生同,慷慨偏多计较空。只为衣冠无义侠,遂令草泽见奇雄。当时史进大喜,解放陈达,就后厅上座,置酒设席,管待三人。朱武、杨春、陈达拜谢大恩。酒至数杯,少添春色。酒罢,三人谢了史进,回山去了。史进送出庄门,自回庄上。

却说朱武等三人归到寨中坐下,朱武道:“我们不是这条苦计,怎得性命在此?虽然救了一人,却也难得史进为义气上放了我们。过几日备些礼物送去,谢他救命之恩。”话休絮繁。过了十数日,朱武等三人收拾得三十两蒜条金,使两个小喽罗,乘月黑夜送去史家庄上。当夜初更时分,小喽罗敲门,庄客报知史进,史进火急披衣,来到庄前,问小喽罗:“有甚话说?”小喽罗道:“三个头领再三拜复:特地使小校进些薄礼,酬谢大郎不杀之恩,不要推却,望乞笑留。”取出金子,递与史进。初时推却,次后寻思道:“既然好意送来,受之为当。”叫庄客置酒,管待小校吃了半夜酒,把些零碎银两,赏了小校,回山去了。又过半月有余,朱武等三人在寨中商议掳掠得一串好大珠子,又使小喽罗连夜送来史家庄上,史进受了,不在话下。

又过了半月,史进寻思道:“也难得这三个敬重我,我也备些礼物回奉他。”次日,叫庄客寻个裁缝,自去县里买了三匹红锦,裁成三领锦袄子;又拣肥羊,煮了三个,将大盒子盛了,委两个庄客去送。史进庄上,有个为头的庄客王四,此人颇能答应官府,口舌利便,满庄人都叫他做赛伯当。史进教他同一个得力庄客,挑了盒担,直送到山下。小喽罗问了备细,引到山寨里,见了朱武等三个头领,大喜,受了锦袄子,并肥羊酒礼,把十两银子,赏了庄客。每人吃了十数碗酒,下山回归庄内,见了史进,说道:“山上头领,多多上覆。”史进自此常常与朱武等三人往来,不时间,只是王四去山寨里送物事,不则一日。寨里头领也频频地使人送金银来与史进。

荏苒光阴,时遇八月中秋到来。史进要和三人说话,约至十五夜,来庄上赏月饮酒。先使庄客王四,赍一封请书,直去少华山上,请朱武、陈达、杨春来庄上赴席。王四驰书径到山寨里,见了三位头领,下了来书。朱武看了大喜,三个应允,随即写封回书,赏了王四五两银子,吃了十来碗酒。王四下得山来,正撞着时常送物事来的小喽罗,一把抱住,那里肯放。又拖去山路边村酒店里,吃了十数碗酒。王四相别了回庄,一面走着,被山风一吹,酒却涌上来,踉踉跄跄,一步一颠。走不到十里之路,见座林子,奔到里面,望着那绿茸茸莎草地上扑地倒了。原来摽兔李吉正在那山坡下张兔儿,认得是史家庄上王四,赶入林子里来扶他,那里扶得动。只见王四搭膊里突出银子来,李吉寻思道:“这厮醉了,那里讨得许多!何不拿他些?”也是天罡星合当聚会,自然生出机会来。李吉解那搭膊,望地下只一抖,那封回书和银子都抖出来。李吉拿起,颇识几字,将书拆开看时,见上面写着少华山朱武、陈达、杨春,中间多有兼文带武的言语,却不识得,只认得三个名字。李吉道:“我做猎户,几时能够发迹,算命道我今年有大财,却在这里。华阴县里现出三千贯赏钱,捕捉他三个贼人。叵耐史进那厮,前日我去他庄上寻矮丘乙郎,他道我来相脚头,你原来倒和贼人来往!”银子并书都拿去了,望华阴县里来出首。

却说庄客王四,一觉直睡到二更,方醒觉来,看见月光微微照在身上,吃了一惊,跳将起来,却见四边都是松树。便去腰里摸时,搭膊和书都不见了。四下里寻时,只见空搭膊在莎草地上,王四只管叫苦,寻思道:“银子不打紧,这封回书,却怎生好?正不知被甚人拿去了?”眉头一纵,计上心来,自道:“若回去庄上说脱了回书,大郎必然焦躁,定是赶我出去,不如只说不曾有回书,那里查照。”计较定了,飞也似取路归来庄上,却好五更天气。史进见王四回来,问道:“你缘何方才归来?”王四道:“托主人福荫,寨中三个头领,都不肯放,留住王四吃了半夜酒,因此回来迟了。”史进又问:“曾有回书否?”王四道:“三个头领要写回书,却是小人道:‘三位头领既然准来赴席,何必回书?小人又有杯酒,路上恐有些失支脱节,不是耍处。’”史进听了大喜,说道:“不枉了诸人叫做赛伯当,真个了得。”王四应道:“小人怎敢差迟,路上不曾住脚,一直奔回庄上。”史进道:“既然如此,教人去县里买些果品、案酒伺候。”

不觉中秋节至,是日晴明得好。史进当日分付家中庄客,宰了一腔大羊,杀了百十个鸡鹅,准备下酒食筵宴。看看天色晚来,怎见得好个中秋,但见:

午夜初长,黄昏已半,一轮月挂如银。冰盘如昼,赏玩正宜人。清影十分圆满,桂花玉兔交馨。帘栊高卷,金杯频劝酒,欢笑贺升平。年年当此节,酩酊醉醺醺。莫辞终夕饮,银汉露华新。

且说少华山上朱武、陈达、杨春三个头领,分付小喽罗看守寨栅,只带三五个做伴,将了朴刀,各跨口腰刀,不骑鞍马,步行下山,径来到史家庄上。史进接着,各叙礼罢,请入后园,庄内已安排下筵宴。史进请三位头领上坐,史进对席相陪,便叫庄客把前后庄门拴了。一面饮酒,庄内庄客,轮流把盏,一边割羊劝酒。酒至数杯,却早东边推起那轮明月,但见:

桂花离海峤,云叶散天衢。彩霞照万里如银,素魄映千山似水。影横旷野,惊独宿之乌鸦;光射平湖,照双栖之鸿雁。冰轮展出三千里,玉兔平吞四百州。史进正和三个头领在后园饮酒,赏玩中秋,叙说旧话新言,只听得墙外一声喊起,火把乱明,史进大惊,跳起身来分付:“三位贤友且坐,待我去看。”喝叫庄客:“不要开门!”掇条梯子,上墙打一看时,只见是华阴县县尉在马上,引着两个都头,带着三四百土兵,围住庄院。史进和三个头领只管叫苦,外面火把光中,照见钢叉、朴刀、五股叉、留客住,摆得似麻林一般。两个都头口里叫道:“不要走了强贼。”

宋江假意让给卢俊义呼延灼关胜头领之位?

宋江让位肯定不是真心要让位,假如卢俊义、关胜、呼延灼真的接了宋江的招,那就肯定有一场“火并”了。

不过,施耐庵文本必须这么写。假如没有宋江让位,开篇故事中写的故事,恐怕就露馅了。因而,必须让梁山寨主诞生的过程有点曲折离奇。然后,照应开篇故事,隐伏历史真相。

梁山让位这件事,晁盖也干过,他难道就是真让位给宋江吗?

晁盖、宋江的让位,性质都是一样的,咱们不可以双重标准来赞晁盖黑宋江,这两人都不是真心让位。问题的另外一个关键,便是题主说的,宋江为何偏偏不敢让位给柴进。

宋江肯定不会让位给柴进,哪怕让给白胜、时迁,也不会让给柴大官人。

其实,《水浒传》通篇都涉及“让位”。但是,在梁山的四任寨主交替过程中,却是一次让位,两次夺位。让位这次,不是晁盖让宋江,更不是宋江让卢俊义、关胜、呼延灼。

那么,梁山上真正的一次让位又是谁让给谁呢?

梁山真的只有三任寨主吗

我说我是五百年来第一个读懂《水浒传》的人,很多专家或者朋友都不相信。这里,我讲一下梁山究竟有几任寨主,看看五百年以来是否无人读懂《水浒传》。

王伦在拒绝林冲入伙之前,曾经“蓦地寻思”,心里说:

我却是个不及第的秀才,因鸟气,合着杜迁来这里落草;续后宋万来,聚集这许多人马伴当。

王伦这番话,基本上都只读到了白衣秀士心胸狭隘,不容林冲入伙。实际上,这句话最关键之处,则是交代了一次梁山寨主的更替,这便是施耐庵写的,山寨的一次“让位”。

王寨主说,他是“合着”杜迁来到梁山的,其后,才有宋万入伙。“合着”就是跟着,王伦、杜迁曾经都去过柴大官人庄上,得到了柴进的馈赠,王伦一直记着柴进的这份情义。因而,王伦在柴进庄上不可能“因鸟气”。一定是离开柴大官人庄上后,王伦才“因鸟气”。于是,去梁山投奔杜迁。

“合着”的用法便是“合于桑林之舞”之类,以一句现代化来说,就是“合着时代的节拍”。所以,杜迁先上了梁山,王伦是随后跟来的。

如此,杜迁就是梁山的第一任寨主。杜迁本事低微,王伦好歹还是个“不及第的秀才”。于是,杜迁便把寨主之位让给了王伦。

我这样讲,是否也涉嫌脑补呢?当然有这样的嫌疑。但是,假如我们回到开篇故事中,就能发现,“杜迁”才是读懂《水浒传》的绝密门径。

“杜迁”所隐藏的真相,其实就是北宋时期一次非常重要的皇位传承。或可说,这次皇位传承,便是一次或真或假的“让位”。因为“杜迁”的出现,北宋王朝便“王轮”、“朝改”、送江(断送大宋江山)。

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看下文分解。

险道神郁保四的隐喻

为节省篇幅,我直接说答案。郁保四,实则“欲保四”,施耐庵要“保老四”。老四是谁?

施耐庵一击双鸣,这个“老四”说的是两个人,一个是赵匡胤的四弟赵廷美,另一个则是后来的永乐大帝朱棣。此处,咱们专讲北宋老四,若多讲了大明朝的老四,则有专家不高兴了。专家不高兴,问题很严重,我的这个回答就要出点小问题了。

闲话少说,言归正传。

上文讲到了杜迁让位与王伦,这就是北宋时期杜太后涉嫌改变了皇位传承世系,“金匮之盟”疑案便隐写在了《水浒传》之中。

所以,我说读懂“杜迁”,搞明白梁山到底有几任寨主,便是读破《水浒传》的入门密码。

按照“金匮之盟”的约定,赵匡胤把皇位传给赵光义,赵光义再传给四弟赵廷美。然后,由赵廷美把皇位归还给太祖的儿子赵德昭。然而,水浒传却是这样交代北宋帝位传承的:

(太祖)自庚申年间,受禅开基即位,在位一十七年,天下太平,自此定矣。传位与御弟太宗即位。太宗皇帝在位二十二年,传位与太子即位。这朝皇帝乃是上界赤脚大仙,降生之时,昼夜啼哭不止……

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这中间少了一位皇帝,那就是宋真宗赵恒——这就是施耐庵“欲保四”的隐喻密码所在。

按说,宋太宗之后,就应当传给与御弟赵廷美了。但是,宋太宗违背了“金匮之盟”,继续以太宗系把控着皇位传承。假如“金匮之盟”能够履行,当然就没有宋真宗了。所以,施耐庵便“郁保四”。

因为“杜迁”,原本只能做“王”的人,便轮流做了皇帝。这样一来,大宋妖魔降临,便要改朝换代,断送江山了。

同时,施耐庵也质疑“金匮之盟”的存在,以林冲杀王伦,暗示了北宋皇位传承世系的“杜迁”,原本就是一次“火并”,即“烛影斧声”。

“杜迁”、“宋万”以他们的星号合起来,就是“妖魔”。大排名时,杜迁被排在了宋万之后,这是说北宋王朝因为“杜迁”,便成了“病大虫”,不能万代千秋了。

北宋王朝赵匡胤绝对不是“让位”,而是他们兄弟之间的相互残杀,相互吞并。

所以说,梁山所有的寨主都不会让位,虽然都是兄弟情深,但绝对不会真正的让位。这其中,包括杜迁,同样包括晁盖、宋江。

宋江假意让位,为何不敢对柴进说

紧接上文继续讲北宋传位的事情。

《水浒传》是以赵匡胤立国开篇的,而且,一来就交代了“如今东京柴世宗让位与赵检点登基”。这便是施耐庵在书中点到的梁山第一次寨主更替,也是一次假让位,王伦也涉嫌用了手段,这才“杜迁”的。

曾经有好友质疑我说的“杜迁”不靠谱,我便以施耐庵借用陈抟老祖“道听途说”的这句话,让好友接受了我的观点。这句话,恐怕也是五百年以来无人注意,施耐庵说得颠三倒四的。

赵匡胤是因为陈桥兵变而得的皇位,并非柴世宗“让位”。而且,赵匡胤夺位时,柴荣已经死了。那么,是不是施耐庵不知历史,又说了错话呢?

其实,施耐庵暗中交代读者:我说的大家别信,赵匡胤绝对是篡位,而不是因“禅让”而做了皇帝。因为,施耐庵故意把“赵点检”,写成了“赵检点”。赵匡胤后来编故事,颠倒黑白,所以是“赵检点”。

施耐庵在书中设计了一个柴荣后人,这便是小旋风柴进。

柴进盘踞沧州道,明目张胆的四处放风,专门接待过往配军,资助梁山草寇,给梁山不断输送犯了弥天大罪之人。柴进这么干,明显是对赵宋官家极端不满。所以,在高唐州,柴进有“皇城”,柴进对李逵说,这是“禁城之地”。

柴进做着“高唐梦”,说白了就是做着皇帝梦。但是,施耐庵绝不会赞同柴进的复辟念想。

施耐庵说,你柴家也不是正宗的皇位继承人,不过是郭氏天下的“继室”。尽管赵家夺了你家江山,大家都一样是“妖魔”,柴大官人就别再闹腾了。

在赵匡胤出世之前,施耐庵有一首五言绝句,早就交代了柴进不可能再做高唐梦。这首绝句说的是:“朱李石刘郭,梁唐晋汉周。都来十五帝,播乱五十秋”。

柴家也是“播乱五十秋”者,所以,赵匡胤是“感得天道循环”才下界荡平五代狼烟,迎来了“人乐太平无事日,莺花无限日高眠”的好世道。难道,你这小旋风还能掀起大浪吗?

所以,即便是杜迁、晁盖、宋江无奈让位,还是假意让位,都不会考虑柴进。

宋江对卢俊义、关胜、呼延灼都说过让出寨主之位,但绝对不会对柴进说。不是不敢,而是不能,柴进他们家,原本就是扰乱世道的“妖魔”。

而梁山好汉原本就是奉了“霹雳大仙”之命,扰乱大宋乾坤,“替天行道”降妖除魔的天罡地煞。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