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儿连连看,怎样引燕子来住做窝

天美资源网

边儿连连看,怎样引燕子来住做窝?

燕子自古以来就受人们的喜爱,以前的人更是把燕子在自己家里筑巢看作是一种骄傲,但是,燕子并不是在所有人家都筑巢,举个例子,我农村老家的房子里有3窝燕子,但是我一墙之隔的邻居家连一窝都没有。

那么,如何让燕子在自己家筑巢呢?这还要从燕子的习性以及它们对于筑巢点的选择来说起。

边儿连连看,怎样引燕子来住做窝

燕子

在我们的口语中通常将类似于燕科的鸟类也称为燕子,比如北京雨燕,它是雨燕目雨燕科下的鸟类,我们依旧会把它们看作是燕子的一种,但严格意义上说,燕子是燕科下所有鸟类的统称,全世界范围内约有74种。

虽然有七十多种燕子,但是在我国喜欢寄人篱下的燕子只有少数几种,其中最常见的就是金腰燕和家燕。

金腰燕

金腰燕非常好辨认,它腰部的一圈羽毛均为黄色,而家燕实际上是我们最常见的燕子,它们呈世界性分布,尤其是在北半球,家燕成为了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它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黑蓝色的羽毛,胸前的羽毛呈红色,腹部白色,尾巴很长且分叉明显,我们常听到的叽叽喳喳的鸟叫声,除了麻雀就是它了。

家燕和金腰燕除了外观上的差异外,它们的筑巢习性也有很大的区别,首先,以前在我们屋里(通常是客厅中)筑巢的只有家燕,而金腰燕更喜欢在屋檐下筑巢,其次,家燕的巢顶部是与建筑物的顶部相连的,开口向外,如下图:

而金腰燕的巢要简单一些,其巢顶部不与建筑物相连,开口向上,如下图:

由于家燕的巢比金腰燕的巢更精美、更复杂一些,所以以前农村老人说的“巧燕”其实就是指的家燕。不过,无论是家养还是金腰燕,它们都属于候鸟,以我国为例,春季它们会成群地飞往北方,到了秋季会再次前往南方以及东南亚地区越冬。

一般情况下,燕子会在每年的农历4月份前后来到北方,然后就要开始选择筑巢点了,已经有巢的燕子会夫妻合力修缮一下自己的巢,然后在每年的5月到6月初繁殖一窝,在6月中旬到7月繁殖一窝。

如何引燕子来做窝?

通常需要筑新巢的燕子都是去年刚孵化的燕子,它们经历过两次迁徙的优胜劣汰后顽强地生存了下来。一般情况下,新燕在迁徙的路上就已经找到了伴侣,也有在到达北方时成群地在电线上通过叫声来吸引异性从而结成夫妇的。

在以前,老人常说“燕子不进苦寒门”,其实燕子并没有识别人穷富的能力,而是以前比较穷的人家,屋檐也小,也没有大门的屋檐,这导致了它们无法在此筑巢,所以才有了这个说法。

其实,只要满足了三条件,燕子自然就会在家里筑巢的。

首先是食物,燕子是一种食虫的鸟类,而且在整个育雏期,雏燕吃的都是昆虫的幼虫,这些蛋白质含量高,身体又比较柔软的食物,而燕子的活动范围通常是在2平方公里之内,也就是3000亩,这个范围还是比较大的。

所以在村子里,无论是哪个位置都能满足它们的食物需求,只不过,有一点需要注意:如果村子里种田农药使用比较严重的话,通常燕子是会远离的,因为它们在繁殖期需要大量的食物。

其次是河滩。燕子筑巢的材料主要是泥土以及软草,软草去到田野里非常好找,但是泥土并不太容易,因为燕子很少从人的居住地,也就是村子里找泥土,通常它们都会去河滩上衔泥,所以想要燕子在家里筑巢,家的附近最好是有河滩。

第三就是满足燕子对于筑巢点的选择了。燕子对于筑巢点的选择有两个硬性的要求:飞进飞出方便、墙面容易挂泥。飞进飞出方便很好理解,因为燕子在繁殖期几乎每天的5点左右就要飞出去,然后一直到晚上的7点左右才会休息,当然在中午比较热的时候,它们也会短暂的休息。

但尽管这样,燕子一天也要飞出去几十次,所以燕子的筑巢点通常会选在方便进出的地方,比如屋檐、大门里面的墙壁上,这些地方不但通风好,能够遮风挡雨,还方便进出。

至于墙面容易挂泥就更简单了,因为燕子是用湿润的泥土混合着草来筑巢的,所以要求墙面不能太光滑,像一些贴了瓷砖的墙面,它们是很难将窝建在上面的,其次水泥的墙面也不利于它们筑巢,所以,最好选择一些土质的墙面,像腻子膏涂抹的墙面也是可以的。(下图中的燕子已经失败多次了)

总结一下

想要引燕子来家里筑巢就要针对燕子的习性下手,一般情况下,如果家附近有的人家里有燕子,那么就能满足了两个要求:食物和河滩,最后就要在筑巢点的选择上下手了,比如墙面、飞进飞出的方便性、遮风挡雨的能力等等。

不过,要提前说一下,如今在屋檐下和墙角筑巢的燕子在繁殖期会将窝下面排一堆便便,所以,在燕子选好筑巢点后,最好趁燕子外出时在窝下方约50厘米的地方订上一块木板,这样方便打扫,也不会将地面弄脏。

拥有很少见的姓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福建的姓氏大部分是一个地方,或是一个村落同姓的居多,所以身边的姓氏没有比较特殊的。微博上网友分享自己或是朋友的姓氏,真是惊到了,原来有个牛气的名字,首先一个稀有的姓很重要。

刘备与诸葛亮真的非杀关羽不可吗?

三国时期关羽的败亡,荆州的丢失,是刘备阵营由盛转衰的关键。在此之前,刘备阵营高歌猛进,关羽镇守荆州,多次挫败曹军的侵袭。而刘备率领部分主力,夺取益州、汉中,建立了稳固的根据地。在汉中争夺战中,曹操遭受了沉重的打击,连他器重的亲信将领夏侯渊都战死在定军山下。随后,关羽出兵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连曹操都想迁都,躲避关羽的锋芒。

可是,好景不长。就在刘备势力达到顶峰的时候,孙权的东吴背叛了孙刘联盟。他和曹操联合,派吕蒙白衣渡江,袭取了荆州。关羽在撤回时,由于军心动摇,使得大军离散。关羽只得走保麦城,并且在逃往西川的途中,被东吴的伏兵擒杀。这样,荆州失守,关羽和他的主力灭亡,让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遭到了破灭。后来民国的大学者章太炎在回顾这段历史时,认为关羽的灭亡是刘备借曹操之手,行的借刀杀人之计。那么,真相真的如此吗?

一、关羽败亡之谜。

章太炎对于关羽败亡的意见,主要是来自几个疑点。第一个疑点,是关羽北伐襄樊的指示。在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他在汉中打退了曹操的主力,并派刘封、孟达攻占了上庸。在此有利形势下,刘备派费诗去荆州,对关羽进行封赏。刘备特意将关羽封为武将之首,担任前将军,并且假节钺。

可是关羽对于四位重号将军中有黄忠感到气愤。他拒绝接受封赏,并且说什么大丈夫不与老兵同列。只是在费诗的劝告下,关羽才接受了封赏。在费诗回去后不久,关羽就发动了对襄樊的进攻。显而易见,关羽的进攻命令,是来自刘备的指示。

第二个疑点,是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中,没有得到任何援助。我们看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就会发现关羽在各方面并不占上风。关羽率领的军队有三万多人,但是在这支军队中,包括有大批的水军。而曹军除了防御樊城的曹仁部七八千人外,还有于禁、庞德率领的三万精锐。这样,在陆上战斗中,曹军的兵力远远超过关羽。

关羽依靠自己的军事能力,发挥自己精通水战、陆战的优势,终于取得了水淹七军的胜利。可以说,这场战役的胜利,完全依靠的是关羽的个人能力。可是在整个战役过程中,关羽却没有得到蜀中的任何兵力、物资的援助。甚至是近在咫尺的上庸,都拒绝向关羽提供援助。关羽的假节钺的权威也毫无用处。

这样,关羽只得抽调沿江防御东吴的兵力,擅取东吴的湘关存米来维持自己的攻势。这既给了东吴出兵的口实,也给东吴出兵创造了条件。按照正常的情况,刘备、诸葛亮对襄樊之战这样的战役应该是十分重视的。可是,他们对此不管不问,确实让人们产生疑问。

第三个疑点是关羽对汉室的态度。刘备一直是以自己的汉室宗亲为号召,打着匡扶汉室的旗号,和曹操进行着战斗。但是,刘备匡扶的汉室,是他自己建立的汉室,并不是汉献帝的那个汉室。刘备是以刘秀为榜样的,他如果统一天下,肯定也会走刘秀的老路,废掉董卓立的汉献帝,自己称帝。

但是,他的手下还是有汉室的忠臣。其中,对汉室最为忠心的,就是熟读《春秋》的关羽。在关羽的一生中,一直以得自汉献帝的汉寿亭侯为荣。这也是他在得到刘备进位汉中王的封赏时,不愿意接受的一个原因。因为没有汉献帝的任命,刘备进位汉中王的举动是一种自立的行为,与法理是不合的。

关羽自然对此十分清楚。当刘备以自立汉中王的举动,为他撕去了自己的面纱时,关羽的内心是难以接受的。因此,关羽才会以不愿意与黄忠同列为理由,无理取闹。而费诗对关羽的所谓规劝,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一种威胁。他说关羽如果不接受封赏,日后肯定会后悔。这实际上是刘备的意思,关羽从这里听出了不详的气息,才接受了封赏。

刘备当然知道关羽对汉室的忠心,也同时对关羽的态度十分在意。关羽在荆州位高权重,如果对自己产生异心,当然会危害到自己的利益。那么,刘备肯定要对关羽采取措施,防止这一切的发生。采取借刀杀人的策略,来消除功高震主的关羽,也是一种可能。

第四个疑点是糜芳、傅士仁的投降。在荆州之战中,糜芳、傅士仁的投降,是导致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当时两人分别镇守公安和江陵两座重镇。在吕蒙白衣渡江的后,先派人去劝降公安的傅士仁。傅士仁先是不降,在看到使者写的劝降信中,有必有内应的话。傅士仁只得流着眼泪,开门投降。

到了南郡,糜芳的投降比傅士仁干脆得多。他还准备了牛酒来欢迎吕蒙,双方在江边的沙上欢宴。要不是虞翻提醒,南郡城中还会有人发动叛乱,来为关羽守卫南郡。如果江陵守住五六天时间,关羽就能够从襄樊前线赶回荆州。荆州之战的胜负就不好说了。

从这里看出,糜芳是荆州投降东吴的主力干将。可是,糜芳与刘备是姻亲的关系。在刘备起兵的时候,他和哥哥糜竺就追随刘备,还将妹妹嫁给刘备,家产献给刘备。这样一位追随刘备多年的亲信,为何会轻易投降东吴,从而断送了关羽的性命?

由于有以上的这些疑点,才会有了刘备借刀杀人的阴谋论。面对功高震主的关羽,刘备让他北伐襄樊,同时断绝对关羽的援助,借曹操和孙权的手除掉了对汉室忠心耿耿的关羽。

二、关羽之死的真相。

那么,事实真的是像章太炎所想象的那样吗?如果仅仅从上面的这些迹象来看,关羽被刘备内部出卖,遭到内外夹击而败亡是有可能的。但是,事实上并非如此。

我们先看第一个疑点。我们从历史记载中,没能找到任何刘备指示关羽北伐襄樊的记录。而且,在当时,刘备也没有让关羽北伐的必要。如果在刘备与曹操进行汉中争夺战的时候,关羽对襄樊地区进行征伐,还会有牵制曹军兵力,响应刘备的作用。而且当时在南阳一带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反抗曹操的叛乱,对关羽出兵更为有利。

可是,在那么有利的条件下,刘备都没有派关羽出兵襄樊,眼睁睁看着南阳的叛乱被曹军镇压下去。等到汉中之战已经胜利,曹操主力已经撤退,南阳的叛乱已经被平息的时候,刘备反倒让关羽出兵了?这实在于理不合。

唯一可以合理解释这次出兵的答案就是,这次出兵襄樊,是关羽独断专行的举动。在刘备进位汉中王后,给了关羽假节钺的权力,这使得关羽可以先斩后奏。在当时,襄樊地区曹军兵力空虚,曹操的主力在关中欲归未归,再加上上庸被刘封、孟达占领,这一切都对关羽出兵有利。所以关羽抓住这个良好的战机,对襄樊进行了攻击。如果这次攻击是一次闪电式的奇袭,会带来良好的战果。

我们回答了第一个疑点,那么第二个疑点就迎刃而解了。由于关羽是擅自发动襄樊之战的,他的行动打乱了刘备的战略部署,自然不会得到蜀中的援助。在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中,对于刘备阵营的战略行动有三个阶段划分。

第一个阶段是跨有荆益,第二个阶段是等待时机,对内建设,对外结好孙权,第三个阶段是兵分两路北伐,一路出蜀中向关中,一路出荆州向宛洛。在刘备进位汉中王的时候,正是刘备集团完成《隆中对》第一阶段,进入第二阶段的时候。在这个阶段,刘备集团应该全面转入防御,准备下一步的北伐。

刘备在蜀中征调人力、物力,开始基础建设。他在蜀中大兴土木,修建道路、桥梁、馆舍、亭邮,从成都到白水共计有四百多处。试想一下,在汉中之战时,蜀中已经全面动员,男子当战,女子当运,此时蜀中哪里还有余力来支援关羽?再加上关羽是擅自出兵,使得刘备根本就没有预料到,就更不要说去支援了。

第三个疑点是关羽对刘备称王的态度。我们可以想到,关羽对刘备自立为王的态度肯定是反对的。但是,作为刘备手下的重臣,他的反对又有什么用呢?关羽与刘备之间的关系密切,而且在刘备的阵营中,关羽位居武将之首。这样的信任和器重,也是对关羽心灵的羁绊。

因此,关羽只能在接受封赏的时候,找个理由来发发脾气。但是在发过脾气后,他还是得老老实实地接受封赏。因为这是大势所趋,关羽也没有能力反对。刘备对此十分清楚,因此他才会派费诗去进行封赏,并且按照自己的指示对关羽进行规劝。所以说,因为关羽对汉室的忠心,就对他产生异议,是站不住脚的。在关羽遇害后,程昱就说由于刘备与关羽的感情,肯定要出兵为他复仇。

至于第四个疑点在历史记载上就有结论了。糜芳投降东吴的主要原因,还是与关羽不和,造成糜芳产生了异心。关羽在历史上评价他“善待卒伍而骄于士大夫”。由于关羽的傲气,让他得罪了大批的部下。这使得在东吴侵占荆州的时候,大批的文武官员投降了东吴。孟达评价是是“百无一还”。这不仅仅是一个糜芳的问题,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关羽的性格上。

三、刘备君臣对关羽败亡的责任。

我们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关羽的败亡并不是刘备的借刀杀人之计。那么,在关羽败亡的过程中,刘备君臣是否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呢?事实上,刘备君臣确实是有着这方面的责任的。

首先,是刘备与诸葛亮对东吴的战略产生了误判。刘备和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把东吴定义为同盟者。但是,他们忽略了东吴也是一个心怀天下的集团。在它的战略《榻上问对》中,把全据长江作为战略的第一步。这就与刘备、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的跨有荆益发生了冲突。为此,孙权和刘备在荆州的归属上发生了尖锐的矛盾。

双方在湘水之争中兵戎相见,最后以湘水为界平分荆州,重结盟好。刘备君臣认为这已经比较公平地解决了荆州的争端,对东吴放松了警惕。可是,孙权和吕蒙已经决定以武力夺回荆州,所以,东吴随时可能对荆州用兵。刘备君臣这个对东吴战略的误判,是战略层次上的误判。它是关羽败亡的最根本的原因。

其次,是刘备对关羽的襄樊之战漠不关心。就算是刘备对关羽的军事能力十分信任,对东吴的动向过于放心,可是在关羽长达几个月的战役过程中,对关羽不闻不问,是刘备君臣不负责任的表现。

在关羽的襄樊之战取得了辉煌战果时,刘备依然按部就班地进行着《隆中对》的准备,而不是依据关羽的战果,对战略进行改变。假如当时刘备能够派一支主力去帮助关羽,甚至是命令刘封、孟达去支援关羽,战况就会有所不同,关羽一有可能不会败亡。

第三,是刘备对关羽的放任自流。刘备与关羽相处时间很久,他知道关羽的长处,当然也知道关羽的短处。对于关羽傲而自矜的性格,刘备不但没有对他矫正,还对他委以重任。如果是一个普通人,也会因为性格的缺陷犯下大错,更何况关羽是坐镇荆州的一方重臣。

正是刘备对关羽的放任自流,才使得关羽的性格越发狂傲。甚至对于东吴的使者说出,吾虎女安嫁犬子的话来。也使得他的部下,在面对东吴的袭击纷纷投降。刘备对关羽性格缺点的轻视,没有给关羽派有足以劝诫制约他的副手,最终酿成了荆州的惨祸。

结语:

由于关羽败亡过程中的种种疑点,使得后人有了刘备借刀杀人的疑问。其实,这一切的发生是关羽擅自做主,发动襄樊之战的后遗症。在刘备夺取汉中后,正在进行战略休整的时候,关羽发动的襄樊之战让蜀中措手不及。刘备根本无力去支援关羽,只能让关羽自己发挥了。这使得关羽在战役过程中,没能得到任何蜀中的支援,直至败亡。

关羽的败亡虽然主要是由于他个人原因造成的,但是刘备君臣也是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主要是刘备君臣对东吴战略的误判,轻视了东吴迫切夺回荆州的决心。这使得关羽在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刘备君臣认为关羽的实力完全可以对抗曹军,完全没有料到东吴的偷袭。作为一个集团的首脑,这是不可原谅的错误。这也是关羽败亡的主要原因。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朱元璋早期想以杨宪汪广洋胡惟庸为丞相人选?

朱元璋真正想除掉的是丞相这个职位制度,不管谁做丞相,都难逃被朱元璋干掉的命运。

朱元璋是一个思想包袱很重的皇帝。他总结了前朝历代亡国灭族的教训之后,他就要想方设法的避免。

丞相制度就是其中之一。

当初,朱元璋在南京称吴王,建立官制时,图省事,直接照搬了元朝的。

设中书省管理行政,中书省内李善长任右丞相,徐达任左丞相,常遇春、俞通海为平章政事(副相)。

这四个人里三个是武将,挂个名而已,真正能打理行政庶务的只有李善长。

李善长自投奔朱元璋起,一直在做后勤保障工作,处理政务爽快利落,使朱元璋每次出征都无后顾之忧,由李善长做丞相的确是上佳的人选。

朱元璋建国后,顺理成章的任命李善长为中书左丞相,地位仅次于朱元璋这个皇帝。

然而李善长并不是一个谨慎收敛,懂得功成身退的人,反而是千方百计地贪恋富贵权势。

由于李善长是淮西人,资历深,诸将们有个什么山高水低的,找到李善长,李善长都能妥善摆平。

是以李善长在这些淮西功臣面前很有威望,人前人后都尊称他一句“李先生”,人际关系经营得很好。

无形中,形成了以李善长为核心的势力团体,让朱元璋都十分忌惮,渐渐萌生了撤换丞相的想法。

朱元璋属意的丞相人选有3个,分别是杨宪、汪广洋和胡惟庸。

这三个人都是跟随朱元璋年头久,通经史,有才辩,且一直处在行政部门,对丞相这个岗位的工作比较熟悉,有经验的。

但选拔丞相毕竟是件大事,不能太草率,于是,朱元璋找来刘伯温,想咨询他的意见。

没想到刘伯温的观点是这三个人,没一个行的。

刘伯温认为,杨宪这个人有相才,但无相器;汪广洋偏狭浅薄还不如杨宪呢;说到胡惟庸,刘伯温更是连连否定,若用胡惟庸,定会将朝堂这架马车弄翻的。

但朱元璋撤换李善长之心迫切,身边又没有其他可用人选,就顾不得那么多了。

然而事情的发展也正如刘伯温所料。

杨宪被朱元璋宠信靠的是察言观色、伶牙俐齿的功夫,暗中帮朱元璋监察臣僚。

他有一个好友叫张昶,是元朝旧臣,被朱元璋俘获后,委以重任。

但张昶的妻儿都在北方,心中有思念故国之意,他觉得与杨宪是朋友,不曾提防,跟杨宪诉说心中郁闷。

还偷偷托人给元顺帝和儿子带去表章和家书,结果被杨宪截获,上交给朱元璋,以致身死。

杨宪则因此事更受朱元璋青睐,俨然觉得自己是朱元璋的心腹宠臣,对同僚也趾高气昂起来。

洪武三年初,朱元璋调整中书省职缺,任命汪广洋为左丞,居于杨宪这个右丞之上。

一直以来杨宪的官位都是在汪广洋之上的,现在被汪广洋反超,杨宪心里很不爽,共事时总是有意无意地找汪广洋的麻烦。

杨宪伙同御史刘炳弹劾汪广洋奉母不孝,朱元璋罢免汪广洋后,又落井下石奏请将汪广洋贬黜海南,断其复职之路。

此举引来朱元璋的怀疑,调查后发现了杨宪与刘炳的勾结,这时,李善长趁机揭发杨宪种种不法,朱元璋一怒之下将杨宪杀了。

杨宪还没熬到李善长罢职,自己就先死了。

杨宪死后不久,朱元璋便以李善长年事已高(实际上李善长才58岁)为由,让李善长致仕,提拔汪广洋为中书右丞相,左丞相空置,由胡惟庸补位左丞。

汪广洋是江苏高邮人,与淮西功臣不在一个队伍,且他在朝中势力小,资历相对较浅,由他出任丞相,让朱元璋安心不少。

但汪广洋这个人无甚进取心,他察觉到朱元璋对丞相的戒心很重,干脆选择无为而治,一切按部就班就好,不跟皇帝抢风头,皇帝有什么想法都支持,也不提什么建议,也不推荐什么人才。

久而久之,朱元璋觉得汪广洋这个丞相太不合格了,就把他外放做广东参政,丞相就变成了胡惟庸。

胡惟庸这个人很有才,处理复杂的政务游刃有余,而且他勇于任事,条理清晰,效率高,替朱元璋分担了很多,朱元璋用起来觉得很满意。

但胡惟庸的缺点也很突出,他喜好揽权,野心勃勃,又是淮西人,属于淮西功臣集团的一份子,让朱元璋依旧很不放心。

所以,没过多久,朱元璋又召回汪广洋,想让汪广洋牵制一下胡惟庸。

朱元璋这个算盘显然打错了,汪广洋做丞相一把手时都没啥作为,如今居于胡惟庸之下,更是不开窍,抱定万言万当,不如一默的宗旨,使中书省大权完全操纵在胡惟庸手中。

胡惟庸独掌大权后,开始展现他人性中的丑恶。有些重要事情,不禀报皇帝擅自做主;所有上奏的文书奏章,他先行拆阅,对自己不利的便扣下来;朝廷官吏的仕途升迁都要奔走贿赂于他;得罪他的人势必会遭到他的打击报复。

这样的丞相就离死不远了。

朱元璋不愧是干大事临危不乱的皇帝,他早就觉察到胡惟庸的专擅弄权,但他一直在忍,他的目的不光是惩治胡惟庸,还要彻底免除后顾之忧,把丞相这个职位也撤掉。

洪武十二年,种种迹象表明,朱元璋要有重大行动了。

先是六月,朱元璋将与胡惟庸关系密切的吉安侯陆仲亨、江夏侯周德兴、宜春侯黄彬从练兵地调回南京;

七月,召外甥李文忠回京师,坐镇大都督府;

八月,颁布了优待官吏的条令,让读书人一日为官,终身受礼待尊荣,这是前朝历代都没有的,表示对读书人的拉拢;

就在这时,胡惟庸的儿子在街市上策马飞驰与一辆马车相撞,胡惟庸的儿子当场毙命,胡惟庸不由分说,将车夫打死。

当朝丞相草菅人命,到了朱元璋面前,毫不愧疚自责,竟想拿钱财抵命。

紧接着,九月,占城国遣使入贡,中书省竟无人知会朱元璋,还是宦官见到占城使臣,禀报给朱元璋的。

朱元璋以此责问胡惟庸、汪广洋,二人却与礼部互相推诿。

朱元璋觉得收拾胡惟庸的时机到了,以怠慢使者,互相推诿的罪名将二人同时下狱。

朝中大臣见胡惟庸要败落,一拥而上,争相揭发胡惟庸的种种不法事。

胡惟庸的党羽御史中丞涂节为了自保,检举揭发刘伯温是被胡惟庸毒死的,还说汪广洋也知道此事。

这件事给了朱元璋处置汪广洋的理由,将汪广洋以朋党包庇罪贬谪海南,汪广洋离京后,朱元璋又改变主意,追究汪广洋此前无所作为,上不忠于皇帝,下不利于百姓的罪过,将汪广洋斩首。

至于胡惟庸,他的罪状大多是培植党羽,专擅弄权,顶多死他一个,不能借此撤掉丞相,朱元璋当然不能满意。

洪武十三年正月初二,还是那个涂节,在狱中被诱逼编造了一个胡惟庸结党谋反的口供,正中朱元璋下怀。

正月初六,朱元璋果断下旨处死胡惟庸,正月初七,朱元璋就向群臣宣布,自古虽有贤相,然小人专权乱政居多,今革去中书省,永久撤掉丞相,大权统一归于皇帝。

朱元璋还将此决定写进祖训,要求后代子孙永不立相。

至此,朱元璋才算解决了他的一块大心病。

朱元璋先是罢免李善长,一方面是忌惮李善长的势力,另一方面李善长若居丞相之位,朱元璋不方便裁撤。李善长毕竟是开国第一功臣,若无大过裁撤丞相,势必会遭到强烈反对,若是在开国初期就给李善长罗织罪名,难免寒了功臣们的心。

而杨宪、汪广洋、胡惟庸这三个人,朱元璋就不必顾虑那么多。

这三人中,杨宪、胡惟庸固然该死,但汪广洋本罪不至死,只是做了这丞相之位,就逃不了朱元璋的屠刀了。

NBA哪些球星不自律?

看到这个问题,我第一印象想到了奥尼尔。这位号称大鲨鱼的球员,1992年以状元身份进入联盟,以新秀身份出场全明星首发中锋。在联盟的第一个赛季场均得分23.4分,篮板球13.9个。

这就是奥尼尔的起点,进入联盟第一年的奥尼尔,就可以砍下如此的数据。所以奥尼尔用几乎无解的实力拿下了四届NBA总冠军,15届全明星,8届最佳阵容一阵。就连球衣都被湖人队和热火队两支球队退役。可以说绝对是巨星了吧。

但是这位球员对于训练的态度可以说是不屑一顾,和科比之间也因为对于训练的态度和实际做法产生过矛盾,并且奥尼尔对于训练是非常会找理由的,诸如休赛期需要学习其他知识,或者是以伤病为由拒绝训练。不过不可否认的是,这位球员仍然成为了NBA历史上实力最为强劲的球员之一。那句有“乔选乔,无乔选鲨”的口号就足以凸显出奥尼尔的实力。毕竟是可以和飞人乔丹相提并论的球员。

说完了奥尼尔,还有一位球员表示:这题我熟啊。他就是霍华德。年轻时的魔兽也是慢慢溢出的天赋。篮板王拿到手软,盖帽王,最佳防守球员,5次最佳阵容第一阵容,4次最佳防守阵容第一阵容。8届全明星。在上个赛季刚刚拿到总冠军戒指的霍华德,可以说也是牌面十足的巨星了。

比起现在为了延长职业生涯,保持状态的霍华德不同,当年的霍华德对于训练也是能免就免,并且霍华德的场外生活也是可以用纸醉金迷来形容的。这位球员光私生子就有八位,各种情人可以说是数不胜数了。巅峰时期的霍华德,只要是休赛期,只要你知道他在哪?那么去当地最大的酒吧里,就一定可以找到他的身影。不过这位球员现在可以说是浪子回头了吧。毕竟霍华德虽然不喜欢训练,但是他对于篮球的热爱大家还是有目共睹的。

AI艾弗森作为NBA历史上实力非常强劲的外线球员,和其他球员相比也是不太自律,为此姚明还曾经在名人堂演讲时候对此发表过一些看法。并且这位球员说过:球迷不会看到你们努力训练,相反,球迷们只看结果这种话。也是把当时的教练气得不轻。

但是AI照样成为了巨星。得分王,抢断王,全明星。可以说AI的速度和突破能力可能真的是因为天赋吧。毕竟很多球员就算努力训练也无法和AI一样。

说完了这三位球员,大家一定还会说传闻麦迪也不努力训练,但是这里要和大家分享的是,麦迪天生患有脊柱侧弯,这就意味着这位球员长时间进行高强度的训练,所以才会有传闻说麦迪不训练,并不是麦迪不想训练。但是麦迪也同样是用很少的训练,就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的巨星。

对此大家还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