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弹武僧李青,英雄联盟劲夫全名?
关于这个问题,英雄联盟中没有一位叫做“劲夫”的英雄。可能您想说的是“李青”这个英雄,他的外号是“盲僧”,因为他是一名盲人武僧,擅长使用武器进行近身战斗。
lol中哪些英雄是黑种人?
恩,这个问题有意思。那么来总结一下:
一、黄种人:赵信,李青,这俩中国的姓,剑圣,亚索,阿卡丽,慎,劫原型的话都得算黄种人吧,豹女看起来像印第安人。
二、黑种人,卢锡安,艾克,暂时想不出来其他了。
三、白种人,以上没提到的人形的都是白种人 吧。
最后,再来说下国籍吧哈哈
1、先来说说阿狸,阿狸是韩国人,原型是朝鲜神话传说的九尾狐。九尾狐确实是华夏文明的意象产物,而后才传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岛,但lol的阿狸用的是经朝鲜半岛改动后的九尾狐形象。高丽风情的皮肤不说,本身阿狸是韩服开服纪念英雄,偶像歌手皮肤原型是少女时代《Genie》的造型也不用多说。根源肯定是华夏文明,那俩岛也只是华夏文明的衍生产物,但这个阿狸确实不是中国风的阿狸
2、卡尔玛是印度人
3、李青我记得有说是缅甸武僧?
4、赵信中国人
5、轮子妈按理说该是埃及人,但她的武器,轮刃,是古印度武器
喜欢我的回答的朋友,点击我的头像,关注“电竞小司机”,感谢!
如果LOL拍成电影?
"一人之行可灭世,众人之勤可救世!"——李青,盲僧给我们的印象是腿法了得,招式凶狠,一击毙命;如果LOL拍成电影,那么谁适合演盲僧这个角色呢?
1
计春华,中国浙江人,曾出演《少林寺》《少林小子》《少林豪侠传》《新少林五祖》《方世玉续集》等;计春华形象突出,光光的脑袋,凶悍的表情,演好人实在艰难,不过演的坏人却是深入人心;不少新生代演员受到其指点,做出不少贡献。
2
李连杰,北京人,曾出演《敢死队》《功夫之王》《龙门飞甲》等;他是中国杰出的动作演员,但是最近爆出身体多病,恐怖有钱也很难请他出山了。
3
樊少皇,山东菏泽人,曾出演《力王中王》《武僧》《拳王》《力王》;他是一个非常认真非常卖命的演员,认真投入的劲头非常的吸引人。
4
李东学,河南郑州人,曾出演《包青天》《第九个寡妇》《少年杨家将》《震寰转》等;他性格开朗,表情丰富是个非常有潜力的新生派演员。
5
托尼贾,泰国人,曾出演《泰拳》《冬荫功》《杀破狼2》《拳霸》《曼谷保镖》等;他是继成龙、李连杰之后在国际上又一名声大噪的亚洲动作明星,其动作特点:动作真实、动作难度大、动作惊险刺激。动作风格和成龙风格有很多相似之处。
6
谢霆锋,中国香港人,曾出演《大轰炸》《新少林寺》《男儿本色》《新警察故事》等,谢霆锋能弹、能唱、能作曲、有形、又靓、又有性格,已经具备成为一位超级巨星的一切条件。
7
杜玉明,中国河北人,曾出演《天龙八部》《天涯明月刀》《鸿门宴》《大兵小将》等;杜玉明一路走来,他已经演绎了不下数十位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恶人,这使得杜玉明当之无愧成为国宝级“坏蛋”。
8
播求,泰国人,泰拳王,本名颂巴万柴明。他犀利的膝法、灵活有力的扫腿和正蹬、毒蛇吐信般的拳法技惊四座,在拳台上的他获得过无数的荣耀和掌声;如果参演电影,不知道能否有良好的表现。
9
一龙,山东德州人,少林俗家弟子,在拳台上战绩不俗,曾数次KO过各国拳手,号称“KO之王”,“中华第一武僧”曾出演《无敌铁桥三》《美国队长3:内战》;他身上最不同的一点,就是他坚持了自己的传统表达方式。很多人学了传统的武术以后,在实际当中很难运用和表达出来,而有的人就能够理解到传统功夫当中技击的那种方式,他在跟别人决斗当中能够把它表达出来。
10
成龙,中国香港人,曾出演《功夫瑜伽》《绝地逃亡》《天将雄师》《十二生肖》《神话》等;作为演员,成龙不仅代表了香港电影的成就,而且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力,作为中国功夫电影的代言人,他在好莱坞向人们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英雄的概念。
英雄联盟限免163个皮肤有哪些?
根据目前可用的信息,以下是《英雄联盟》中限免的163个皮肤:
1. 阿卡丽:暗黑女武神、A.K.A.
2. 阿兹尔:龙骑士
3. 亚索:孤独岛屿
4. 厄运小姐:金牌骷髅
5. 李青:飞机李青
6. 奥莉安娜:冰雪女王
7. 奥拉夫:烈焰雄心
8. 慎:战国大名
9. 奎因:地狱厨房
10. 莱恩:黯晶凤凰
11. 易:银色闪电
12. 辛德拉:骨髓之诗
13. 雷克顿:失落的克洛玛
14. 詹妮弗:圣诞糖果女巫
15. 布里茨:哥特布里茨
16. 凯能:皮城执法官
17. 韦鲁斯:觅心者
18. 瑞兹:宇航员
19. 婕拉:律政女皇
20. 凯尔:野兽猎人
21. 卡尔玛:传统服装
22. 卡萨丁:血玫瑰
23. 卡特琳娜:主播服
24. 瑟庄妮:嘣弹娘
25. 拉克丝:星之守护者
26. 波比:非凡图书馆馆长
27. 乌迪尔:飞越疆界
28. 纳尔:驯龙高手
29. 玛尔扎哈:科学怪人
30. 塔姆凯因:华丽摇滚
31. 格雷福斯:异星旗舰
32. 寒冰:霸天剑姬
33. 维克托:初号机
34. 魔腾:星际迷航
35. 纳尔:霹雳游侠
36. 德莱文:铁血剑豪
37. 维鲁斯:屠龙勇士
38. 诺提勒斯:机枪铠甲
39. 扎克:生化危机
40. 潘森:盲僧牛顿
41. 德莱厄斯:钢铁狂潮
42. 薇恩:德莱文特种部队
43. 厄加特:死兆星
44. 贾克斯:少林武僧
45. 卡西奥佩娅:魔法少女
46. 奥恩:星际火箭手
47. 布兰德:灵魂穿越者
48. 玛维:雪国女皇
49. 瓦罗兰特:圣诞糖果人
50. 坎南:霍比特人
51. 维克兹:V的复仇
52. 裴擒虎:猫小盟主
53. 塔莉垭:泳池派对
54. 瑟庄妮:古堡之主
55. 伊莉丝:爆炮小子
56. 卡萨丁:地狱新娘
57. 亚索:电玩勇者
58. 裴擒虎:守护者队长
英雄联盟究竟是如何平衡不耗蓝英雄与耗蓝英雄的?
英雄联盟中是一定有数学建模的,也就是英雄模拟器。
这个问题就好比说:我如果想设计一个新英雄,那么我应该如何设定他的初始属性,技能设定,怎么去判定他在游戏中的强弱?
那么一定是有一个通用的判定模型:比如说初始的生命值,蓝量(或不耗蓝),护甲,魔抗,攻速,攻击范围等等,不比较装备、符文的情况下,把这些数值放到模型里,跑一下,看一下他的各属性的综合强度。
图中为凯隐的属性及成长属性。
针对于题主所说的有蓝和无蓝英雄,如果不在基础和成长属性中调整,那么一定会在技能上进行调整。因为装备已经固定了,如果没有大的版本更新,相对恒定,去实测就好了。那么能调整的就是技能了。技能有多个维度,耗蓝量、CD时间、技能效果、技能基础伤害,额外的AP/AD加成数值等等。
凯隐的技能说明。
其实综合耗蓝英雄来看,耗蓝量基本属于固定数值,小技能40-100之间,重要的技能在100左右,一般来说40、60、70、80比较常规的数字,CD时间不同英雄之间也相差不多,这样蓝量就成为了限制技能的一个次要条件,反而是技能效果和伤害加成是限制技能的最主要条件。
那么蓝条的存在原因是什么呢?游戏中一个角色的属性越多,那么这个游戏中的各个角色在理论上就越容易达到平衡。很明显的例子如三国杀,最开始的角色只有3血和4血之分,3血2技能,4血1技能,有的技能弱配合一个被动技能。这样的设定开始是平衡的,但是后期英雄越来越多,就这两个维度,平衡起来就困难多了。所以又什么觉醒啊,翻面啊,控牌啊,控场技能啊,越来越乱,也越来越不平衡。那么蓝量就好比英雄的初始护甲和魔抗一样,是调节英雄强度的一个属性,能量条和怒气条也可以视为蓝条的另一种表现方式,所以有蓝条和无蓝条设定更多取决于英雄的定位和功能性如何,再去决定是否需要蓝条。
拳头在设计英雄时怎么判定是否设计蓝条?LOL在设计的时候有一个习惯,就是模仿。最明显的就是模仿dota的设计(moba游戏的模式其实都是模仿来的),天赋设计是模仿魔兽世界,英雄设计其实也有模仿魔兽世界的痕迹(毕竟魔兽世界是RPG中的里程碑)。最开始的战士盖伦,就是魔兽世界的战士概念,不耗蓝。后期衍生出了吸血鬼,金属大师,这类法坦型英雄,他们是特殊的蓝条机制(或者说怒气机制)。到目前为止,AD位置,纯法师类输出型英雄一定有蓝条。蓝条是限制法师前期输出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蓝量可以通过装备来提升,从而释放更多的技能(相比于dota英雄的蓝量已经提升很多了)。在一个技能最多100蓝耗的情况下,目前的装备体系能让你的蓝量轻松达到1500蓝量,而且还不是特定的堆蓝量的情况下。所以蓝量目前存在的意义就是限制某些特定英雄的技能释放总量,和前中期重要的玩家操作度划分。
如何平衡有蓝条和无蓝条的英雄?简单的来说是通过技能来平衡的。
可以分为几个维度来解析,首先来说技能的操作度区分。就是通过蓝条的设定,区分不同玩家的水平,前期大家蓝量普遍不充足,用技能补兵相比于平A容易,所以控蓝就成了区分玩家操作水平的一个尺度。无蓝条的英雄通过更加复杂的操作度,达到有蓝条英雄的“控蓝”操作。
比如说瑞文这种,同样一套连招,不同的操作水平打出的伤害和效果完全不同,本身操作度就要求很高,技能就可以区分出玩家的操作水平,就可以不需要通过控蓝;而且反过来说如果瑞文有了蓝条,那么他的技能衔接一定是不顺畅的,秀不起来了;盲僧就更是如此了,而且盲僧还加入了一个能量回复体系,技能衔接要穿插平A让能量回的更快,否则CD好了技能都用不了,更加大了“控蓝”的操作难度;纳尔同样,鳄鱼同样,兰博同样,亚索同样等等。再区分操作度同时取消蓝条,隐含的意思是,让这些英雄秀起来,玩的更有趣味性,看的更过瘾。
这个时候就可以看出技能的操作度,或者叫操作空间收益的平衡。比如诺克萨斯之手德莱厄斯和瑞文。瑞文的连招是光速QA,配合EW能达到无伤消耗或者一套秒人,操作度要求非常高;德莱厄斯相对简单,W重置普攻带减速,外圈Q伤害爆炸,E拉人接近对手,接平A触发血怒。瑞文的连招对于操作要求是大于德莱厄斯的,所以收益也更大,同时呢要给德莱厄斯设置蓝条,通过控蓝的方式加强他的操作难度。但同时这样设定让德莱厄斯的操作空间收益变小了,因为外圈Q的操作难度其实也有一些的,所以后期减少了德莱厄斯的Q法力消耗,加上外圈的回血,操作空间的收益上也有提升,从而达到平衡。(其实可以看出来,拳头在操作空间收益上是没有一个完美的数学模型,做不到基础属性那么平衡,需要反复调整)
其次,通过蓝条的设定,对技能的效果进行平衡。比如说所有的AD位置都是需要蓝量的,而且蓝量普遍不高,就是要把蓝量加入到技能的效果平衡。奥巴马、女枪这种靠技能打伤害的,蓝量就成了限制你输出的重要砝码,前后期都如此。小炮通过击杀助攻可以刷新技能冷却,但是没蓝你放不了技能。EZ需要魔宗和冰拳,都是这个道理,通过蓝量来限制比较OP的技能,让技能的释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特别明显的就是瑞兹,直接把蓝量加入到技能的强度上,可以说是非常NB的设定,脑洞大开。
技能评分机制中蓝条的意义没有实际接触过游戏开发,但是感觉在技能设定上应该会有一个类似的评分机制(或者叫数值上的量化),比如说一个技能的强度如何评判呢?分为几个维度。
1.技能效果评分。技能效果要平衡。比如光辉和莫甘娜的Q,效果都是限制敌人西东,光辉可以Q两个,莫甘娜只能Q一个,但是莫甘娜的Q时间更长,这样的收益就是平衡的。(被动技能其实也是平衡的,暂不讨论)比如突进应该值几分,控制呢,让敌方位移,限制敌方移动,沉默,回血,隐身等等,都应该会有这样一个评分机制,否则英雄之间不同技能就不会是平衡的。
2.技能伤害评分。这个其实大家都知道了,基础伤害,AD/AP伤害加成,调节英雄强弱主要也是靠这个。这个相对简单直观,因为数值毕竟比效果好量化。
3.操作空间收益评分。比如上文提到的瑞文和德莱厄斯,还可以举例如德莱文和EZ,同样是主要输出的Q技能,接斧子操作要求高,但是必中;一发Q射程远灵活度高,但是不一定能打中。这就是操作空间上收益的平衡。
4.冷却时间评分。这个也好调整,很多英雄加强削弱主要就是蓝耗,伤害加成,冷却时间这些数值上、直观的东西。
5.技能数量评分。比如有些英雄6技能,有些英雄3攻击技能,1防御,有些英雄只有一个攻击技能,那么势必要在这些英雄的技能数量上有一个评分机制,但是最主要的还应该是效果评分。
6.蓝条对技能的修正。蓝条是否设定要取决于英雄本身的定位,比如卡萨丁这种,不耗蓝岂不是要上天?如果兰博需要蓝,妈的我不但得控温还得控蓝?其次就是对于技能的修正作用。因为蓝量是数值,相比于效果更好量化,基本上伤害和效果越强的技能蓝量消耗越高。而且很多加蓝的装备对法系英雄友好,对物理系英雄友好的相对少,从而使得蓝量目前反而成了调节AD的重要数值。对于法系英雄,主要是前期对于技能和操作度的调节,前一阵火男调整,不就是多了一个回蓝的机制么,从而使英雄的前期能力变强。
很多概念纯属推断,请大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