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的爱奴,有什么历史影响或意义?
在东亚清朝面对的强大对手无非中原和蒙古,在他四周也时常上演你争我夺的游戏,清朝崛起之日要不攻打蒙古,要不攻打中原大明,以为只有打败这两位巨人,清朝才能成为大国,这似乎对历代清帝而言是最头疼而且一下两下都解决不了。原因是蒙古和中原都曾对清朝老巢宣誓过统治,首先是成吉思汗,从本来臣服大金,摇身一变成了推翻大金的肇事者,三子窝阔台汗因为蒙古与金的旧仇不忘记报复他,曾经金朝对蒙古减丁政策和分而治之互相杀伐,还杀了蒙古先可汗,攻下汴京,将金哀帝逼死蔡州,就如报复蒙金另一版本的靖康之耻。所以后来蒙古占了上风,他后来建立元朝,统一了四分五裂的中原大地。不到百年到明朝建立,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衰落,可是仍时刻威胁着中原,1370年开始明太祖朱元璋八次北征和洪武五次北征,经过中原帝国数次北都无法消除隐患,反而越来越强大!土木堡事件英宗被俘差点让明朝亡国,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建立后,欧亚四大汗国早已分崩离析,可是却对蒙古高原和新疆中亚一带统治稳固,曾经作为成吉思汗二子分地,西域的察合台汗国,已分为两部分,一部分还因帖木儿走过一次强大。而东面仍在,在明朝一直保持亲密的臣属和贸易关系。而北面却不安宁,时刻与明朝叫板,出现鞑靼和瓦剌先后在明朝北地攻城略地,一直到清朝崛起时蒙古基本上掌控着西域和蒙古高原,分为漠南和漠北,漠西,其中出现达延汗复兴。而后面的漠西,里面就包括有准噶尔,清朝对准噶尔战争相当于就是清朝对漠西蒙古的统一战争,也等于属于内战,原因是对因漠南漠北蒙古的臣服,漠西蒙古也望风而归,臣属关系明确。漠西蒙古后来因准噶尔崛起打破了游戏常规,准噶尔汗国噶尔丹反而通过漠北入侵大清,因为他的势力已延伸到青藏和新疆,甚至让沙俄也忌惮,不敢从额尔齐斯河南下。他也想起恢复成吉思汗辉煌,于是联合沙俄就打起清朝主意,因为清朝也算中原王朝,如果把清朝干倒自己则成为元朝再造者,噶尔丹自然名气远扬,但是勾结外夷也让清朝面临更大的外患,尤其沙俄还时常在黑龙江地区活动试图通过东北入侵大清。当时准噶尔汗国是沙俄东侵的绊脚石,在中亚地区也享有名声,哈萨克也常受其侵扰,中亚各国实际上是他臣子,印度莫卧儿王朝也不例外,时刻提防着他。毕竟它是一个大的汗国,南到喜马拉雅山,北到西伯利亚,西到巴尔喀什湖,清朝经过三代康乾英主把它扳倒意义重大!乾隆帝也被尊为十全老人,这也证明清朝向西域拓展势力最好表现,从阿尔泰山到天山,后来土尔扈特顺利东归,和香妃的迎娶,也证明清朝对西域的影响,称霸东亚和中亚。自汉唐以来再一次纳入版图,可却西面与沙俄接壤,由于清政府的软弱,也让沙俄后来得寸进尺,在西域不停盘剥,在中亚肆意妄为,还逼迫清廷签订丧权辱国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