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各位看官老爷们,欢迎来到小编的侃大山时间。今天,咱们要唠嗑的是一首古诗词——《式微》。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读过这首诗,但你们知道它的背后故事吗?今天,小编就来给你们扒一扒这首诗的来龙去脉,带你们领略一下古人对人生的思考。
诗文原文及翻译
咱们先来看看《式微》的原文: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翻译过来就是:
天色已晚,天色已晚,为什么还不回家?
要不是为了你,我何必在风中淋雨?
天色已晚,天色已晚,为什么还不回家?
要不是为了你,我何必在泥中受苦?
诗歌背景
《式微》这首诗出自《诗经·邶风》,是西周时期的一首民歌。诗中描绘了一个饱受压迫的劳动人民,在日落西山时分,仍然不得不劳作在野外,心中充满了怨愤和无奈。
诗歌内容分析
诗歌一共分为两章,每章四句。诗人用"式微式微"开篇,反复强调天色已晚,营造出一种时间紧迫、劳作繁重的氛围。
第一章:诗人抱怨自己天黑了还没能回家,是因为要为君主做事。而"微君之故"中的"微"字,既可以理解为"非君之故",也可以理解为"为了君主"。这两种理解都反映了诗人对君主的怨恨和不满。
第二章:诗人进一步加深了对君主的控诉。他质问君主,如果不是为了他,自己何必冒着风雨在泥中受苦?这句诗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君主无情压榨的愤慨。
诗歌意义
《式微》这首诗揭露了西周时期劳动人民在统治阶级压迫下的悲惨生活。诗中流露出的对君主的怨恨和对自由的渴望,体现了人民群众反抗压迫的坚强意志。
现代意义
虽然《式微》这首诗创作于数千年前,但它所反映的主题却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在现代社会,仍然有许多人饱受剥削和压迫。《式微》这首诗可以给我们以下启示:
对压迫和剥削说不:诗中主人公敢于反抗君主的压迫,这给了我们启示,面对不公正的待遇,我们要有勇气说不。
追求自由和幸福:诗中主人公渴望自由,希望摆脱压迫,这启示我们每个人都要追求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不要被任何束缚所桎梏。
团结起来,共同抗争:诗中主人公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许多劳动人民都遭受着同样的压迫。这启示我们只有团结起来,共同抗争,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各位看官老爷们,你们对《式微》这首诗有什么感想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们的观点和看法。
特别提示
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式微》诗歌原文及翻译已整理为表格如下:
原文 | 翻译 |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天色已晚,天色已晚,为什么还不回家? |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 要不是为了你,我何必在风中淋雨? |
式微式微,胡不归? | 天色已晚,天色已晚,为什么还不回家? |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 要不是为了你,我何必在泥中受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