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呦喂,这可是个大说起来,我当年上学的时候,也老是琢磨这个老师到底是“领导”还是“朋友”?学生是“下属”还是“伙伴”?这关系可真是复杂,就跟一道数学题一样,答案绝对不止一个。
先说“领导”和“朋友”吧。你说老师是“领导”,没错,课堂上老师是主导,学生是接受者,这关系就像公司里老板和员工,老师布置任务,学生完成任务,这叫“领导”。但这只是学习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可不能说老师就必须像老板一样严肃认真,不苟言笑。
老师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也有各种爱好。我记得我初中的语文老师,课上讲课滔滔不绝,一板一眼,跟个“领导”似的。可课下,人家就变成了爱讲冷笑话、爱聊八卦的“朋友”。记得有一次,她还拉着我一起讨论某个明星的绯闻,你说这算不算“朋友”?
再说学生是“下属”还是“伙伴”。学生作为接受知识的个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的确是学习过程中的“下属”。但学生也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学习节奏。老师要做的,不是把学生当“下属”一样指挥,而是要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学习方法,成为自己的主人。
所以说,师生关系,说到底就是一个“双向奔赴”的过程。老师是“领导”,但也要做学生的“朋友”,要像朋友一样,平等地交流,互相尊重。学生是“下属”,但也应该是学习的“伙伴”,要积极主动,勇于提问,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师生关系就像一杯茶,要根据不同的温度和时间去调配,才能喝出最合适的滋味。
我们来举个例子:
角色 | 关系 | 行为 |
---|---|---|
老师 | 领导 |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讲解知识 |
学生 | 下属 | 完成作业,认真学习,积极提问 |
老师 | 朋友 | 与学生聊天,分享经验,鼓励学生 |
学生 | 伙伴 | 提出分享观点,一起学习 |
你看,这师生关系,就好像一个多面体,从不同的角度看,就会有不同的答案。
不过,老师和学生之间,也有一些不可逾越的边界。就像我开头说的,老师是“领导”,就必须有“领导”的责任感和担当,不能逾越师生之间的界限,不能做出有违师德的行为。学生也是一样,要尊重老师,也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不能盲目地崇拜或依赖老师。
我想问问大家,你们觉得师生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你们上学的时候,和老师之间是怎样的相处模式?是像朋友一样,还是像领导和下属一样?或者,你们觉得还有其他的相处模式?欢迎留言分享你们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