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正好有空,跟大家唠唠我前阵子琢磨的一件事儿,就是关于咱们国家重点保护的那些野生动物,到底是怎么个分法。
事情是这样的,前段时间,我不是爱在阳台侍弄点花草嘛偶然就看到一只以前没太注意过的鸟,挺漂亮的。当时就随手拍个照,发到我们那小区群里问是啥鸟。结果有人说是啥啥保护动物,有人说不是,给我说得一愣一愣的。
这一下就勾起我的好奇心。咱平时老听说一级保护、二级保护,具体咋回事,我还真没仔细去解过。光听别人说,不如自己动手搞搞清楚,这也是我一贯的习惯。
于是我就开始动手查。
我先是上网搜,信息那叫一个多,但也乱。有说分一二级的,有说还有啥“三有”动物的,看得我有点晕。我就想,得找个官方点的说法。
后来我翻到那个《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里面提到这事儿。算是找到源头。
摸索分类标准
法律条文看着有点枯燥,我就找些解读来看。大概意思就是,国家为更好地保护那些珍贵、快没影儿的野生动物,就搞个名录,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
这个名录里的动物,就分成两大类:
-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基本上,这就是最主要的分类。一级,通常就是那些特别珍稀、濒危程度特别高的,比如咱们都知道的大熊猫、华南虎、金丝猴这些“国宝级”的。还有像雪豹、亚洲象啥的,都是一级。
二级,就是也很珍贵,数量比较少,或者有重要经济、科研价值的,比如猕猴、黑熊这些。
我还特意去看看这个名录,发现它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那个穿山甲,以前是二级,后来因为情况危急,就给提到一级。还有像长江江豚,以前也是二级,后来也升一级。这说明国家还是挺重视这块儿的,会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怎么定一级还是二级?我查下,主要看几个方面:这动物是不是快没(濒危程度)、它有多大的科学研究价值、是不是只有咱们中国有(特有性)等等。反正不是随便定的,得有专家评估。
搞清楚后的感觉
这么一通查下来,我总算是把这个“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分为几级”给弄明白。虽然过程有点像大海捞针,但搞清楚就觉得心里踏实多。
现在再看到新闻或者别人讨论什么动物是几级保护,我心里就有个谱,知道大概是个什么情况,是特别危急的还是一般需要关注的。以后再看到不认识的鸟兽,也知道不能随便去招惹,说不定就是哪个级别的保护动物。
实践下来感觉,解这些知识还是挺有用的,不光是满足好奇心,也是提醒自己要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嘛行,今天就先分享到这儿,算是我自己的一点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