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怎么死的,曹操一手建立了一个帝国

天美资源网

汉献帝怎么死的,曹操一手建立了一个帝国?

曹操一手建立起一个帝国,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统一北方,定都许昌,但终其一生都没有称帝,只能“挟天子以令诸候”,无天子名,但行天子权,原因在于:

一、曹操出身低微,是宦官子弟,未得到广大士族的认可,没用“挟天子以令诸候”的招牌,曹操难以统一北方;

汉献帝怎么死的,曹操一手建立了一个帝国

二、东汉三国时期的统治基础是得到广大士族的认可,在没有全面得到广大士族认可的前提下,曹操不敢冒然称帝;

三、经过几百年的刘汉统治,民心对“汉”是有感情的,曹操称帝容易产生内部不稳;

四、经过曹操几十年的“挟天子以令诸候”,刘汉日渐式微,及曹操的“抑士族崇能力”的政策,民心渐变,为其篡汉奠定基础;

五、曹操晚年以行天子之实,但为了不要留下篡汉坏名声,就留给其儿子来完成了。

而曹丕敢把刘协赶下台,原因在此:

一、经过曹操几十年的实际统治,整个情况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为曹丕称帝打下坚实基础;

二、曹丕上台立马改变曹操的“抑士族崇能力”的政策,极力笼络士族,取得士族的支持;

三、刘备在益州打着“汉中王”的旗号,严然他就是汉室正统,刘协已变成无关紧要了,北方地区人民都知有魏不知有汉了。

基于以上几个方面,曹丕篡汉称帝水到渠成了。

刘禅和孙皓同是亡国之君?

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准确!刘禅和孙皓确实都是亡国之君,刘禅确实保住性命,孙皓也没有被杀。公元284年,孙皓死于洛阳,史书并没有记载孙皓死于谋害。

魏蜀吴三国打得热火朝天,三方都想致对方于死地,却没有想到“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魏蜀吴三方都没能完成统一,最终反倒让司马氏占了便宜,三家归晋。

司马氏虽然取得政权的方式不光彩,不过对待三国的亡国之君还算比较仁慈。蜀汉亡国之君刘禅,曹魏亡国之君曹奂,孙吴亡国之君孙皓,交出政权之后都能够保住小命,最后也算安享晚年。

蜀汉亡国之君刘禅

三国中最先亡国的是实力最小的蜀汉。263年,司马昭派16万大军分三路进攻蜀汉,另外还有2万预备队。邓艾偷渡阴平直插成都,刘禅在谯周建议打开城门投降。蜀汉灭亡,刘禅成为三国第一个亡国之君。蜀汉灭亡之后,钟会作乱时,刘禅的太子死于乱兵之中。刘禅和其他子孙基本上得以保全,刘禅举家前往洛阳,成为司马昭手中的玩物。

司马昭对刘禅还是算厚道,封刘禅为安乐县公。汉晋时期,侯爵和王爵比较常见,公爵相对来说比较少。曹魏取代东汉的时候,曹丕封汉献帝刘协为山阳公。山阳公属于郡级公爵。刘禅的安乐公是县公,级别比汉献帝稍低。由于有山阳公继承“汉家正朔和服色”,司马昭封刘禅为安乐县公也非常合情合理,也算给了刘禅比较高的待遇。

刘禅一直被人骂成“扶不起的阿斗”,也是一个乐不思蜀的主。刘禅自然知道亡国之君难做,稍有不慎极有可能遭致杀身之祸。司马昭对刘禅也不是绝对放心,也时不时试探刘禅。有一次司马昭故意命人演奏蜀汉音乐,跳蜀汉舞蹈,以试探刘禅的态度。刘禅不仅没有伤心,反而谈笑自若。史称:

司马文王与禅宴,为之作故蜀技,旁人皆为之感怆,而禅喜笑自若。

司马昭后来又找机会试探刘禅,史称:

王问禅曰:“颇思蜀否?”禅曰:“此间乐,不思蜀。”郤正闻之,求见禅曰:“若王后问,宜泣而答曰‘先人坟墓远在陇、蜀,乃心西悲,无日不思’,因闭其目。”会王复问,对如前,王曰:“何乃似郤正语邪!”禅惊视曰:“诚如尊命。”左右皆笑。

刘禅这一番“神奇的言论”,为我们留下了“乐不思蜀”这个成语,也让自己彻底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彻底坐实了骂名。当然有人说刘禅是“韬光养晦”,自污名声保全性命。此事过后,司马昭对刘禅彻底放心,也收起了屠刀。

曹魏亡国之君曹奂

司马昭去世之后,司马炎即位为晋王。265年,司马炎逼迫魏帝禅让,曹魏灭亡,西晋建立。曹奂成为第二个亡国之君,有了处理刘禅的经验,再处理曹奂就得心应手。由于司马氏的西晋政权源自于曹魏,司马氏对曹奂还算非常不错。司马炎封曹奂为陈留王,食邑万户,宫殿在邺城。曹奂在封地内可以沿用曹魏的正朔、服饰、制度,上书晋帝可以不称臣,接受晋帝诏书也不用下拜。

曹奂做为亡国之君的待遇,算是非常不错的。司马炎对曹奂算是做到了仁至义尽,给予了曹奂应有的尊重。302年,曹奂在封国去世,时年58岁。西晋还为曹奂上谥号为“元”,曹奂也被称为魏元帝。

孙吴亡国之君孙皓

西晋建立之后,开始着手统一全国。279年,司马炎派20万大军分6路进攻东吴,发动统一战争。次年杜预、王濬等人兵临建康城下,孙皓在大臣胡冲等人的建议下,效仿刘禅投降。孙皓投降之后,王濬帮助其解开绳索,烧毁棺椁,将孙皓一家遣送到洛阳,孙吴灭亡。史称:

壬申,王濬最先到,于是受皓之降,解缚焚榇,延请相见。伷以皓致印绶于己,遣使送皓。皓举家西迁,以太康元年五月丁亥集于京邑。

吴国灭亡之后,西晋再也没有敌人,也没有任何顾忌。司马炎封赏孙皓的时候,并没有赏赐其为“公爵”,只是封其为“侯爵”,封孙皓为“归命侯”。“归命侯”明显带有一定的特殊意味,有一定的讽刺味道。孙皓各方面的赏赐比刘禅差了一个级别。史称:

四月甲申,诏曰:“孙皓穷迫归降,前诏待之以不死,今皓垂至,意犹愍之,其赐号为归命侯。进给衣服车乘,田三十顷,岁给谷五千斛,钱五十万,绢五百匹,绵五百斤。”

孙皓和刘禅不一样,孙皓的个性更加刚强、残暴。刘禅当皇帝的时候就比较仁慈,也没有杀过多少人。刘禅相对来说比较懦弱,成为亡国之君后,刘禅采取的是示弱的方式,换取司马昭安心。司马昭比司马炎要难对付得多,刘禅通过“装脑残”的方式换取司马氏安心。孙皓被押解到洛阳之后,还是不改自己的以往的姿态和作风,时不时还是跟司马炎硬钢几句。孙皓面对司马炎的发难,孙皓丝毫没有示弱。史称:

引见归命侯及吴降人。登殿稽颡。帝谓曰:“朕设此座以待卿久矣。”曰:“臣子南方,亦设此座以待陛下。”

司马炎对待三个亡国之君还是不错的,始终没有对他们起杀心。271年,刘禅在洛阳病逝,得以善终。刘禅病逝之后,晋廷为其上谥号为“思”。302年,曹奂病逝于封国,谥号为“元帝”。孙皓的命运和其他亡国之君一样,也得以善终。

284年,孙皓在洛阳去世,时年42岁。史书只说孙皓在洛阳去世,并没有说孙皓是被晋室谋害。

汉献帝跟谁一起死的?

汉献帝跟曹皇后一起死的,汉献帝被曹丕篡位,废为陈留王,抑郁而死,曹皇后自尽殉夫。

汉献帝,字伯和,出生于河南郡雒阳县,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他幼时被董太后抚养;汉少帝即位时,被封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189年,他即位为帝;后依附于兖州牧曹操,迁到许昌。

是受了曹丕的要挟还是因为疲惫了而且受不了傀儡皇帝这种感受?

在中国的亡国皇帝中,汉献帝的结局已经是十分不错的了

讲起汉献帝就要说一下国贼董卓了,一手将强大的汉帝国推向了崩溃,当汉少帝被董卓所废时,出于统治的需要,刘协被董卓扶持为帝,虽然后来董卓被吕布所杀,但其部下却攻入了长安城,汉献帝刘协被迫逃亡,在逃亡的路上正好碰见了曹操,开始了长达二十四年的傀儡生活。

但为什么在曹操统治的时候,始终没有“禅位”呢?

首先需要从大义的角度出发,在当时因为汉朝长达几百年的统治,在民众的心中汉朝皇室还是比较受到承认的,这也是为什么董卓即使被称为“相父”也没有自立为帝的原因,一旦曹操废汉献帝而自立为帝之后,面临的将会是手下兵将的质疑与天下兵马的讨伐。

“末代”皇帝的最后抵抗

但先前在董卓手下就当够了傀儡的汉献帝又怎么会甘心于在曹操手下安安稳稳当个傀儡呢?于是也策划过“衣带诏”因为曹操严密的监控了汉献帝的一切,所以汉献帝为了将自己的“血书”带出宫,也只好在自己的衣带上写血书来传递给他的董承,但很快被曹操发现,于是迅速的诛杀了董承还将董承的女儿董贵人当着汉献帝的面杀了。

经过了“衣带诏”之后的汉献帝也安分了几年,但之后汉献帝又让自己的皇后以同样的方式联系她的父亲伏完计划铲除曹操恢复汉室。

这一切也没有逃过曹操的耳目,于是曹操带兵入宫,将伏皇后一家灭族,还杀掉了伏皇后的两个孩子,自此汉献帝和“保皇党”的势力也越来越势弱。

到了曹丕的时代,随着时间的过去,当年的死硬保皇派已经或老或亡,汉献帝本人也已经过了那个想要拿回权利的劲头,而曹氏家族却对于北方的经营越来越“完善”很多人都只知道“曹家”而不知汉献帝,“禅位”的条件也已经成熟。

刘皇叔的野望

可能有很多人也开始疑惑了,为什么汉献帝不逃往刘备以“中兴汉室”呢?这个且不说汉献帝能不能成功逃出曹操的势力范围,就以汉献帝禅让曹丕之后开始盛传的汉献帝已被曹丕杀害的传言,然后刘备开始称帝的事情就可以代表了,即使汉献帝逃亡表亲刘备也难逃傀儡。

但即使这样,禅位对于汉献帝和曹氏家族都是最好的一个方法,虽然篡位更加的“直接”但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的骂名,对于汉献帝来说篡位也是性命不保。

所以无论是出于何种目的,“禅位”都是最好的选择,经过了曹丕和汉献帝的运作之后,“山阳公刘协”也正式上线,刘协做了山阳公之后,就开始远离政治,安安心心的经营着自己的封地,刘协在五十四岁病逝的时候,曹丕之子曹睿还为他举行了国葬,大赦天下,而当地的百姓也纷纷前去送葬。一个亡国皇帝能有这样的结局已经是相当圆满了。

但我个人认为,汉献帝禅位曹丕不仅仅是曹丕的权利欲望无法满足,或者是汉献帝受够了傀儡皇帝,毕竟再怎么傀儡还是可以自称为“朕”,可以看做是天下大势的一个成果,当时的魏蜀吴已经形成了僵持,谁也不能单独的灭掉另外的一个国家,只好各自为帝。

虽然曹丕使用这样的方法登上了帝位,但可笑的是,在短短几十年只后,熬过了曹操,熬过了曹丕的司马懿篡位了!曹操的后代曹芳也被司马氏使用了同样的方法逼的丢了自己的帝位

好了,关于汉献帝禅位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受了曹丕的要挟还是因为疲惫了而且受不了傀儡皇帝这种感受?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了,如果对老把头的观点有意见相左的话,欢迎批评指正!

诸葛亮和刘协谁先死?

刘协在曹丕篡汉时被杀,应该是刘协先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