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丹化学式,四氧化三铅是碱性氧化物?
不是碱性氧化物。
四氧化三铅(化学式Pb3O4),俗称红丹、铅丹,相对分子质量685.60。国标编号:61507,CAS号:1314-41-6。主要用作防锈颜料,有机合成的氧化剂,蓄电池制粉。它是一种鲜桔红色粉末或块状固体,它不溶于水,但溶于热碱液、稀硝酸、乙酸、盐酸。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品。化学成分就是四氧化三铅。
现在农村都用草木灰包皮蛋?
我来回答下这个问题, 皮蛋无论是凉拌吃,煮粥吃还是生吃,都是许多人非常喜爱的食物。皮蛋是我国传统工艺的腌制食品,皮蛋是用草木灰、碱、稻壳等物质为配料进行腌制发酵,在家中自己用春草木会制作的皮蛋无铅健康,自己吃着也放心。
皮蛋中使用草木灰腌制首先是因为草木灰中的碳酸钾和碳酸钠能够让蛋白质起到凝固的作用,而且和其他配料一起嫁入的时候能够调匀配料的作用,让皮蛋在腌制的过程中受养均匀。
皮蛋的草木灰主要是植物燃烧后的残余物,属于一种肥料,主要成分是不溶性杂质以及钾盐。草木灰基本上所含有植物当中的所有矿物质,而且草木灰呈碱性,9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溶性的,还含有诸多微量营养元素。
在腌制过程中,部分蛋白质发生降解,释放出微量硫化氢成分,它和铅离子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沉积物。硫化铅是黑色的,因此会形成黑点。如果不用铅丹,改用硫酸铜,会形成黑色的硫化铜沉积物,蛋壳上也会有黑点。从技术上说,确实可以做出没有黑点的皮蛋,通常没黑点的皮蛋含铅少,但有黑点的也未必含铅多。
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属于中医的范畴还是西医的范畴?
感谢邀请。
首先,青蒿素属于化药,也就是通俗讲的西药,因为青蒿素是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单一成分,药品批准文号也是以H开头(指化药)。
然而,青蒿素发现是屠呦呦为负责人的团队功劳,那么为什么屠呦呦要对青蒿去进行研究类?那是因为在上世纪60年代,全国多个国家都有疟疾爆发的灾情,当时也没有疗效确切的药物治疗,全球很多科学家都在研制抗疟疾的药物,屠呦呦就是其中一位,她在翻阅我国东晋时期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在治疗疟疾中有这么一段记载:“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她反复琢磨这段记载,古人的记载中并没有采用传统的煎煮方法,而是将青蒿泡在水中后“绞取汁”,屠呦呦意识到,常规的高温煮沸过程可能会破坏有效成分的生物活性,还涉及药用部位问题。于是,她设计了提取方案,用低沸点溶剂乙醚提取青蒿叶子,又除去其中无效的酸性部分,从而使所得的中性提取物——青蒿素,经过对鼠疟实验发现抗疟疾效果非常好,于是才有了后面的青蒿素迅速被全球各国作为抗疟疾药物使用,救治了大部分疟疾患者,包括屠呦呦过得诺贝尔奖。
所以,青蒿素是来自于中药中的单一成分,属于西药范畴。然后这并不应该是我们争论的焦点,我们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反思两个问题:
第一,早在东晋时期,我国就有治疗疟疾的中药和方法,可见“中医药是我国挖掘不尽的宝库”真不是瞎说或者肆意提高中医药地位,而是中国古人在中医药上取得的成就远高于现代人,他们留下的中医古籍真如宝库一样值得我们去发掘,而且取之不尽,因此对中医药古籍的深入研究有深远意义。
第二,青蒿素诺贝尔奖是我国的,但是青蒿素带来的效益是国外的。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当时发表了多篇论文,实验结果震惊了全世界,然而也正是发表的多篇论文让国外很多科学家和药企知道了青蒿素,他们便优先把青蒿素申请了专利,研制成制剂,所以青蒿素每年在全球治疗疟疾中产生的上十亿美金利润,分到屠呦呦身上的不到1%。假如当时屠呦呦发现青蒿素后不是先发文章,而是先注册专利,得到知识产权保护后再公布,那么现在我国医药产业就会因为青蒿素每年多出上十亿美元。
三生丹化学式?
用元素守恒右边减去4HNO3,我们发现还剩下PbO2 +2Pb +2O所以铅丹就是Pb4O4 也就是4个PbO 化学式为PbO
四氧化三铅什么颜色?
四氧化三铅是一种无机化合物,分子式为Pb3O4,俗称红丹、铅丹。主要用作防锈颜料,有机合成的氧化剂,蓄电池制粉。它是一种鲜桔红色粉末或块状固体,它不溶于水,但溶于热碱液、稀硝酸、乙酸、盐酸。它是一种有毒的化学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