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捞月歇后语,出门问路歇后语

天美资源网

水中捞月歇后语,出门问路歇后语?

出门问路是歇后语。

出门问路---入乡随俗。

水中捞月歇后语,出门问路歇后语

歇后语扩展:

老鼠爬进书箱里---咬文嚼字

戏子教徒弟---幕后指点

囫囵吞枣---不知味

吹喇叭响爆竹---有鸣有放

旱地里的泥鳅---钻得深

秃子演戏---大家观光

狗进厕所---闻(文)进闻(文)出

一分钱的酱---难烩(会)

一元钱买担菜---两篮(难)

一餐吃个大胖子---谈何易

一面官司---不好打

一块硬骨头---不好啃

一碗水泼在地上---难收拾

一脚踩在桥眼里---上下两难

人心隔肚树隔皮---难相识

大海里捞针---不知从何下手

才学理发就碰上个大胡子---难理(提)

下雨天背棉絮---越背越重

下雨天担稻草---越担越重

马高蹬短---上下两难

小孩子上楼梯---步步都是坎子

小孩子喝烧洒---够呛

小鸡吃黄豆---够呛

无米之炊---难做

王胖子跳井---下不去

从手插进染缸里---左蓝(难)右也蓝(难)

水中捞月---无处寻

火烧岭上捡田螺---难得寻

乌龟摔在靛壳里---壳蓝(可难)

火钳子修表---没处下手

火烧辣椒---呛死人

乌龟爬泥潭---越爬越深

乌龟爬在门坎上---进退都要跌一跤

乌龟垫床脚---硬撑

水煮石头---难熬

生铁铸土地爷---硬神(撑)

鸟入笼中---有翅难飞

丝线打结巴---难解

羊头插在篱笆上---伸首(手)容易缩首(手)难

老母猪钻篱笆---进退两难

老鼠钻牛角---步步紧

老鼠碰见猫---难逃

西山出太阳---难得

百岁养儿子---难得

地狱里活命---难见天日

竹山里试犁---寸步难行

冷锅煮雪---难溶

沙滩上行船---进退两难

两手提篮---左篮(难)右也篮(难)

苏州的蛤蟆---南蟾(难缠)

针尖上落芝麻---难顶

泥塘里滚碓臼---越滚越深

武大郎上墙头---上得去,下不来

肩膀上生疮---不敢担

岩缝里的笋---挟得紧紧的

前有狼后有虎---进退两难

烂泥路上拉车---越陷越深

挂着腊肉吃斋---难熬

赵匡胤爬城墙---四门无路

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香棍搭桥---难过

拳头舂辣椒---辣手

高梁秆子担水---挑不起来

热锅上的蚂蚁---走投无路

赶鸭子上架---难呀

蜀汉巅峰时期实力有多强?

如果从刘备称帝、蜀汉政权建立开始算起,那么,蜀汉最巅峰的时刻就是他建国的那一刻。

从刘备称帝往前追溯两年,219年,是蜀汉的巅峰时刻。

即使在巅峰时刻,蜀汉与曹魏的牌面差距依然很大。

诸葛亮很早就指出了蜀汉取胜惟一的机会:做好自己(表现出远远胜出对手的牌技)+天下有变(运气好到爆,或者对手遇到倒霉事)!

蜀汉的巅峰时刻

221年,曹丕篡位,刘备闻讯也称帝。蜀汉政权,正式成立。

遗憾的是:刘备集团,刚刚结束了自己的巅峰时刻。

2年前,219年,是刘备集团的巅峰时刻。

当时,刘备赢得了汉中之战,全据益州。不久,关羽围困襄樊,水淹七军,威震华夏。

可是,“大意失荆州”,关羽军团灰飞烟灭,随后,上庸又被曹丕夺去,刘备集团的军力、疆域大幅衰减。

刘备称帝,并没有“冲喜”。

很快,夷陵之战,刘备再次大败,大量精锐、物资损失,使蜀汉遭受了史无前例的重创。

诸葛亮治蜀有方,蜀汉渡过了夷陵之战后的至暗时刻,实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但是,无论军力还是疆域、人口,蜀汉都再也没有恢复到其巅峰时刻的水平。

234年,诸葛亮去世。诸葛亮让自己埋葬于定军山。

或许,诸葛亮也意识到:以定军山之战为代表的219年,是蜀汉的巅峰时刻吧!

还没有被将死的棋局

可是,即便是在巅峰时刻,蜀汉(含建国前)与曹魏的实力差距仍然大得惊人。

《中国人口史》对黄初二年(221年),三国的国力对比做了分析。

蜀国人口132万,20万户,约为三国总人数的12%;吴国人口315.5万,47.8万户口,约占三国总人口的28%;魏国人口为682.4万,103万户,占三国总人口的60%。

以东汉的州郡划分,魏国占有9州,吴国3州,蜀国1州。

换而言之,在魏、蜀各自称帝的时候,蜀国的人口只有魏国的1/5,州数只有对手的1/9。

如果推算到219年。这个差距可能会稍微小一点,尤其是在军力方面。

夷陵之战后,蜀国大约有军队10万。如果算上荆州之战、上庸之战、夷陵之战的损失,巅峰时期的蜀军有可能接近20万。

魏国的军队数量长期稳定在50万上下。

所以,巅峰时期的蜀军,他的军队数量大约是魏国的2/5。

仅就军力而言,双方有差距,但尚不到无可逆转的地步。官渡之战时,曹操以一敌十,情况更加不利!

所以,虽然双方实力悬殊,但要说三国的棋局这一刻就已经确定胜负,蜀国就已经被将死,那也未必。

蜀汉取天下的两个条件

战争绝不是简单的“比大小”,否则,这个世界上就没有战争了。

诸葛亮曾经对蜀汉取天下的机会做了设想。

蜀汉手里的牌比对手差了太多,只有在自己的牌技比对手胜出许多、运气比对手好许多的情况下,才有机会。

诸葛亮的出牌思路是:做好自己(打好牌)+天下有变(对手走霉运)。

所谓做好自己,就是在取益州、荆州之外,再“西和诸戎,南抚蛮越,东联孙权,内修政理”。

当时,吴蜀的力量加起来,人口约占天下的40%。如果蜀汉能真正搞好与孙权的关系,并把西戎、南蛮的力量也整合进来(不算公孙渊),那么,双方的实力将非常接近。

所谓天下有变,就是期待出现对自己有利的机会。

魏国的牌面好,而曹操集团的政治、军事素养也很高。如果人家不倒霉,蜀汉就算做得再好也没机会。

做好自己、天下有变,两个条件同时出现,才有机会!

巅峰时刻:狭窄的交集。

219年,这两个条件出现了一个狭窄的交集。

天下有变:倒霉的曹操。

217-219年,正是曹操最倒霉的时刻。

217年,建安22年,中原地区出现了一场史上罕见的瘟疫。

“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建安七子,5人在这一年盛年去世。

同时,世兵制下的曹家军队,正处于青黄不接的阶段。早年追随曹操南征北战的世兵年事已高,新一代军人尚未成熟。

而曹操屡屡对西北、汉中用兵,也使南阳等地民众不堪重负,纷纷起兵反抗,与关羽遥相呼应。

更倒霉的是:于禁军团,居然在山洪暴发中灰飞烟灭!

接连的事故,使曹操一度产生动摇,试图迁都以避兵锋。

与此同时,东面的孙权、吕蒙也认为:如果向北进攻,可以夺取徐州。

可以说:如果当时“东和孙权”不出问题,刘备把握好这个机遇,那么,如满宠所说:“洪河以南,非国家所有”。孙刘是有可能把战线推进到黄河流域的。

诚如此,后面的事情确实不好说。

可是“东和孙权”出现了问题,关羽“大意失荆州”,形势瞬间逆转!

这是孙、刘唯一一次可能大幅逆转局势的机会。

遗憾的是:刘备集团既没有设法加强与孙权的关系,也没有部署适当的力量防备。

最终:刘备集团迅速从巅峰滑落!

机会不再来

此后,蜀汉再没有219年这样的机会了。

诸葛亮时期,诸葛亮治蜀有方,与孙权的联盟关系也保持得较好。

可是,曹魏的统治稳固,“天下无变”。

姜维时期,“天下有变”。淮南三叛,曹魏内部出现了数十万级别的内战!东吴也出兵数万北上。

可是,蜀汉早已“民有菜色”,国力不振。姜维出兵响应,被司马望、邓艾轻松阻击。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大抵如此。

非惟天时,亦抑人谋

蜀汉要取胜,对“做好自己”的要求是非常苛刻的。

以弱打强,你要比对方更善战才有机会呀!

诸葛亮北伐,每次交战的兵力都不处绝对劣势。

尤其是第一次北伐时,蜀军在斜谷、祁山的兵力“皆多于贼”。

可是,即便如此,诸葛亮、姜维的屡次北伐,依然效果甚微。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张郃、曹真、司马懿、邓艾,都是一时人杰。他们的用兵之能并不在诸葛亮、姜维之下。

兵力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尚且不能取胜,凭什么来以弱胜强呢?

蜀汉之不能有所作为,“非惟天时,亦抑人谋也”。

总的来说,魏蜀的国力一直非常悬殊。只有在蜀汉棋手棋术远高于对手,运气远远好于对手时,才有机会赢。

刘备对诸葛亮说:“君才胜曹丕十倍”,正是期望诸葛亮好好下棋,用“人谋”改天换命。

以后人的眼光看:曹操、司马懿都是一时人杰,才略不比刘备、诸葛亮差,蜀汉想靠人谋来改天换命,谈何容易?

但是,对于刘备、诸葛亮这些身处历史中的当事人来说,不轻易认命,努力寻找机会,值得尊敬。

你听过最牛的歇后语是什么?

1、刚进庙的和尚念佛经———现学现唱

2、当了皇帝想成仙———贪得无厌

3、喝海水长大的———见过风浪

4、甘蔗命———吃一节算一节

5、财神爷打官司———有钱就有理

6、草丛里的眼镜蛇———歹毒

7、撑不开的伞———没骨头

8、刺猬的脑袋———不是好剃的头

9、厕所里照镜子———臭美

10、搽粉上吊———死要脸

11、朝廷的太监———后继无人

12、当着阎王的面告判官———没有好下场

13、苍蝇会蜘蛛———自投罗网

14、庙里的和尚———无牵无挂

15、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16、小庙的神———没见过大香火

17、洪水淹粮仓———泡汤了

18、端着鸡蛋走夜路———提心吊胆

19、海参长刺———不扎人

20、苍蝇跟屎壳郎做朋友———臭味相投

21、筷子夹排骨———三条光棍

22、阎王开饭店———鬼都不上门

23、八十岁刮胡子———不服老

24、逼公鸡下蛋———故意刁难

25、豆芽的一生———总受压

26、冬天的癞蛤蟆———装死

27、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心眼

28、财神爷发慈悲———有的是钱

29、裁衣不用剪子———胡扯

30、吃了三碗红豆饭———满肚子相思

与竹篮打水一场空相似的谚语或成语?

类似的歇后语还有:瞎子点灯——白费蜡瞎子打蚊子——白费力气鸭子孵小鸡 ——白忙活海底捞月——白费劲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白天打灯笼 - 白搭炒韭菜搁葱 - 白搭。墙上画饼,水中捞月,镜中看花,无功而返,前功尽弃,赔了夫人又折兵,鸡飞蛋打,徒劳无益,徒劳无功、 敝鼓丧豚。

形容做好人却得不到回报的歇后语?

形容感情付出没有回报的成语:

1、徒劳无益

tú láo wú yì

【解释】白费劲,没有一点用处。

【出处】清·林则徐《查勘矿厂情形试行开采折》:“倘实系硐产全枯,徒劳无益,则名是实非之厂。”

【结构】联合式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近义词】徒劳无功

【反义词】不劳而获

【例句】做事要讲效益,~的事不要去做。

【英译】shoe the goose

2、劳而无功

láo ér wú gōng

【解释】花费了力气,却没有收到成效。

【出处】《管子·形势篇》:“与不可,强不能,告不知,谓之劳而无功。”

【结构】紧缩式。

【用法】多用于评价一个人做事的效果。一般作谓语、宾语、定语。

【正音】劳;不能读作“lāo”。

【辨形】功;不能写作“工”。

【近义词】水中捞月、枉费心机

【反义词】坐享其成、不劳而获

【辨析】~和“徒劳无益”;都有“费力不讨好”的意思。但~偏重在没有功效和功劳;往往是他人评说;“徒劳无益”强调白费功夫而没有收到利益。

【例句】他不按操作规程办事;生产了废品;不仅~;还造成了浪费。

关于“付出得不到回报和尊严”的名言有

1、人生中有时候一个人为不花钱得到的东西付出的代价最高。——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

2、任何新生事物的成长都是要经过艰难曲折的,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毛泽东《实践论》

3、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取。——巴金《随想录》

4、付出劳动不一定会有收获,但不付出永远一定没有收获。——伦·赖特《有机建筑论》

5、经验所得的结果无论好坏,都要很大的牺牲,虽是小事情,也免不了要付出惊人的代价。——鲁迅《华盖集》

6、我的一生始终保持着这样一个信念生命的意义在于付出,在于给予,而不是接受,也不是在于争。——巴金《随想录》

7、不想付出与得到不成正比。不论什么事情。虽然付出不是为了回报,但是任何人都想要回报。无偿的付出久了,任谁都会感到疲倦,都会累。而累了,便会厌。厌了,便会离去。离去,便是无期。——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