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歙县怎么读,2020年你最想去哪里旅行

天美资源网

安徽歙县怎么读,2020年你最想去哪里旅行?

兰州,西宁,银川,拉萨,乌鲁木齐。

这几个城市都去过,兰州待了4年、西宁2年,银川因为离家乡比较近,小时候经常去,至于拉萨河乌鲁木齐则是出差去的比较多,在这里说一下吧。

安徽歙县怎么读,2020年你最想去哪里旅行

西部这五个城市都是各自所在省份的省会城市,并且都是我们国家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典型城市,少数民族同胞占比比较高。其中乌鲁木齐市主要是汉、维、回族三族,银川主要是汉、回两族,西宁主要是汉、藏、回族三族,兰州主要是汉、回两族,拉萨主要是汉、藏两族。总体而言,各民族相处都比较融洽,现代化程度较高。

兰州的夜晚,在安宁区

五泉山公园上拍的城关区全景

同时呢,就气候环境而言,除拉萨是高原山地气候外,其余四个城市均是温带大陆性气候(西宁的海拔真不高,比黄土高原高不了多少),冬天都少雨干燥,当然了,乌鲁木齐、兰州和银川每年少不了几次沙尘暴的侵扰,但近些年环境越来越好了。尤其是兰州,这里必要夸一夸当地这些年的环境治理业绩了,这座原来以石化产业为支柱产业的城市,能保证几乎每天的青天白云真的很不容易,砍掉了很多污染大的企业,直接影响当地的经济发展。当然了,光讲城市气候的话,拉萨不提了,高原城市。兰州和西宁这的是适合避暑的城市,夏季温度一般不超过33度,非常凉爽,西宁还有中国夏都的称号,想来避暑的小伙伴真的太合适了,当然了记得带伞噢,紫外线比较强烈。乌鲁木齐的不推荐,夏季比较热,银川也是可以的,市里的湖泊很多噢,被称为千湖之城,环境非常不错。

兰州的黄河边

说起长期生活,肯定要说说城市的经济水平及房价(必须关注)。总的来说经济发展水平是乌鲁木齐>兰州>银川>西宁>拉萨,房价总体是拉萨>兰州>乌鲁木齐>西宁>银川。是不是两相对比和大家想的都不一样呢。乌鲁木齐(乌市)是经济最强的,也是名副其实的中亚第一城,主要受益于地理及政策扶持,这几年经济还在较快发展。兰州受限于产业单一和地域限制,主城区真的没有可发展的地方了,房价自然就高了,这些年向100多公里外的兰州新区发展,但近几年发展的并不迅速,主要还是国家将西北发展的重心放到了西安,兰州新区人口都增不上来。银川这几年发展还不错,势头很猛,大数据西北中心也落户了,总体走小而精致的路线,房价真的很亲切。西宁和拉萨中规中矩吧,原先城市起点低,发展增量不大。

交通上来说,兰州相对4城市第一个开高铁站的,交通最发达,乌市其次。兰州和西宁动车大概一个多小时就可以到了,拉萨和乌市实在是太远了,去了你就能深刻体会到祖国的地大物博了。当然了兰银高铁马上要开了,2-3小时的距离吧。

这是在西宁高铁站外

至于其他的,这几个城市真的没啥好玩的地方和人文古迹,兰州知名一点的就是中山桥、白塔山、五泉山,西宁就是个东关大清真寺,乌市就一个国际大巴扎,银川的西夏王城,拉萨相对较多,有布达拉宫和大小昭寺。城市之外,所在的这些省份我可以负责人的告诉你,全中国一般以上的绝美风景都在这里,涵盖的类型广泛,景色多样,高山、湖泊、沙漠、森林等等,绝对的世界级的风景。我这些年捧过青海湖的水,登过未名雪山的坡,踩过塔克拉玛干的沙子,游过陇南的密林-----我由衷的介绍给你这五省的自然风光。

青海省:格尔木胡杨林,世界上海拔最高的胡杨林,胡杨林南靠巍巍昆仑山脉,北面是茫茫戈壁盐滩。柴达木翡翠湖,天气晴好时,宛若镜面般的湖面倒影着蓝天白云和皑皑雪峰,宛如置身于仙境中。岗什卡雪山,在六七月去看那铺天盖地的金色油菜花,可惜那时的岗什卡雪山,山顶的积雪已经融了,如果你在秋冬去往门源,大雪覆盖下的岗什卡雪山,格外美丽,这时无论是远观摄影,还是登山徒步,都很适宜。

这是茶卡盐湖,去的时候天气不是很好

这是青海湖,中秋去的,很凉爽

青海湖

这是湟源的塔尔寺

新疆自治区:喀纳斯湖远看像是蓝色的丝绸,近看又像是翠玉版墨绿,真的漂亮极了。当然了,塔里木河的胡杨林要比格尔木的更加震憾,秋季去得时候真的是一片金黄,有何河边死去的胡杨躯干形成鲜明的对比,偶尔一阵风出来和《英雄》中章子怡、张曼玉对决的场景真的很像。天山,中华民族的祖脉,也塑造了整个新疆,出差途中真的是每看到这座山是会莫名的陷入沉思,黑白分界,雄浑壮阔。

甘肃省:兰州周边的石佛沟、官滩沟和吐鲁沟都是值得一去的景区,虽然景色和陇南的森林还有差距,但是你驱车从兰州出发就感觉出来了。兰州南北两山都是光秃秃的黄土,植被都是后期人为栽种的,这几个地方离兰州都是几公里的距离,就好像突然出现一大片森林,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大自然就是这么神奇。当然刘家峡也是不错的地方,也有一样的感觉,干燥的土地上突然出现一片海。当然了最推荐的还是陇南、陇西和陇北,去看看九寨沟的景色在陇南如此常见,去看看扎尕那的日光如此的沁人心脾,去看看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就能体验到真正的边塞,去看看甘南大草原,骑马转转,心情会很好。

这是兰州的中山桥,也叫黄河大铁桥

这是在石佛沟,离兰州市区很近

这是官滩沟

官滩沟的草地

宁夏自治区:宁夏只推荐沙波头,其他的真的没啥了,荒漠戈壁占主体。但是银川我是真心喜欢的,天下黄河富宁夏(银川),环境真的好,湖泊真的多,压力真的小。

这是在宁夏随便拍的

西藏自治区:只去过拉萨市,其余地方没去过,不做过多评价。

总而言之,五城我是倾心银川的,但是每个人关心的点不同,自然选择不同。

人是不是都在不断后悔中生活?

答:不,一切向前看!1. 胸怀要大度—— 胸藏文墨怀若谷;2. 说话要适度—— 话甜生活甜;3. 读书有厚度—— 学用结合;4. 视野有宽度—— 高瞻远瞩;5. 寿命有长度—— 健康自理;6. 感情有温度—— 真诚善良;7. 心态有高度—— 心中阳光;8. 生活有热度—— 公益志愿!

你觉得哪个城市文化底蕴最深厚?

在中国,若论起GDP,无疑北上广深排在最前面。但若论起哪个城市的底蕴最深厚?无疑西安是最终的那个城市!

西安是中国四大古都之首,做过千年的帝都,有着厚重的文化底蕴,他孕育了中华文明。他是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综合体。

人们喜爱西安是因为喜爱这一城文化,敬畏这半城神仙,大雁塔、楼观台、沣河水、秦直道、大明宫、汉城湖都提醒着我们,在这座城市被称为沣镐、咸阳和长安的时候,它曾是礼制的原点、帝国的中心、汉族的发源地。

读历史文学的人总会对这个城市产生莫名的好感。每次走过一些地方,都会不由自主的联想,人一旦有了联想就会有很多故事。

这里也好也不好,不好不坏,有理想有追求,有愤怒有希望。 西安是这样的一个地方,未来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她没有北上广的地位,却在很多方面刺激这里的人群去比肩去超越。她的基础设施,城市品味,规划设计,城市品味也得以提升。

这里近山,有水,山并非丘壑环城而坐,水也并非大湖下车可得。山水都是要寻觅的。这就平添了很多趣味。加之物产丰富,水果香甜可口,户太八号,猕猴桃,洛川的苹果,镇安的板栗,以及每年杨凌的农博会。

和朋友一起进山,不过半小时的车程,吃吃烧烤聊聊鸡毛蒜皮明星八卦,驱车登原看看日落。 这里很多场景仿佛几千年前都造好的一般,你不过进去吃一枚板栗,喝一点葡萄酒,在瀑布下嬉戏玩耍,这和古人没有什么区别。 这里房价不高,公交便利,入夜后城市极为繁华。繁华到很多时候让人难以和古都这个名称连接在一起,混合着各种香料,热气腾腾的点心,明亮的灯笼,夹杂着往来的人力三轮,世俗、活泼却异样的可爱,仿佛长安城的样子。然而,当太阳升起,一切神奇的梦幻都安静肃穆下来,仿佛回到百年前一样。

这里的人们都对西安有一种自豪感, 什么都是值得骄傲的 !不管是秦岭龙脉镇守的风水宝地 ,还是完整保护没受破坏的城墙和历史文物 ,甚至就是因为一碗油泼面和肉夹馍 。

西安更像是一个大家闺秀 ,不是很了解它的人,不能体会到它的好 。在西安好就好在本地小吃好吃便宜又养人 ,而且西安有很多流传很久的文化风俗和景点 ,这实在是外地难以复制的! 因为见不到 ,所以更想念 !

有人读作le吗?

1.浙江丽水的丽,不读lì,读lí。

2.浙江台州、天台的台,不读tái,读tāi。

3.浙江嵊州的嵊,读音为shèng。

4.浙江鄞县(现为鄞州区)的鄞,读音为yín,不读jín。

5.浙江乐清的乐,读音为yuè,不读lè。

6.浙江诸暨的暨,读音为jì。

7.安徽歙县的歙,多音字,读音为shè,不读xī。

8.安徽六安的六,读lù,不读lìu。江苏的六合也读lù,方言字音的残存,江淮方言六陆同音,是古语,从这可知为什么六字的大写是陆。

9.安徽亳州的亳,读音为bó,不读háo。

10.安徽枞阳的枞,多音字,读音为zōng,不读cōng,枞(cōng)即冷杉。

11.安徽黟县的黟,读音为yī。黄山古称黟山。

12.安徽濉溪的濉,读音为suī。

13.安徽蚌埠的读音为bèngbù,不读bàngfù。

14.安徽砀山的砀,读dàng,不读Yáng或dāng。

15.江苏盱眙不能根据字读半边的原则来读为yú tái,正确的读音为xū yí。盱眙龙虾让人们知道了盱眙。

16.江苏邗江,扬州古称邗沟,邗江现为扬州市的一个区。邗,读音为hán。

17.江苏邳州的邳,读音为pī。

18.江苏甪直、浙江甪堰,甪,读音为lù。

19.江苏泛水的泛字的音、义皆同"泛",读fàn。注意:河南有条汜水,汜读音为sì。

20.江苏睢宁的睢,读音为suī。

22.江苏浒墅关的浒,读音为xǔ,不读hǔ。

23.上海莘庄的莘,读音为xīn,不读shēn。而山东莘县的莘,读为shēn,不读xīn。莘莘学子。

24.福建长汀的汀,读tīnɡ,不读dīng。

25.黑龙江穆棱的棱,多音字,应读líng,不读léng。

26.吉林珲春的珲,应读hún。

27.吉林桦甸的桦,应读huà。

28.辽宁阜新的阜,应读fù,易误读为"bù"以及"fǔ"。

29.辽宁桓仁的桓,不读héng,应读huán。如齐桓(huán)公。

30.辽宁岫岩的岫,读xiù。著名的北方玉都,产岫玉。

32.内蒙古磴口县的磴,读音为dèng。

33.天津蓟县的蓟,读音为jì,蓟为一种草本植物。

34.河北蔚县的蔚,多音字,应读yù,不读wèi。新疆尉犁,也应读yù lí。

35.河北井陉的陉,应读xíng,不读jing。

36.河北蠡县的蠡,应读lǐ,不读lí。春秋时有范蠡;今陕西礼泉,古为醴泉,也读lǐ。

37.河北藁城的藁,读gǎo。

38.河北涿州的涿,读为zhuō。涿州以及涿鹿,均在河北。

39.河北乐亭的乐,读lào。唐山当地的发音。李大钊的故乡。但山东乐陵音le。

40.河北大城的大,读dài,不读dà。

42.河北邯郸的邯,读hán。

43.山西隰县的隰,读为xí。隰指地势低洼而潮湿的处所。

44.山西洪洞的洞,读为tóng,不读dòng。传统京剧《苏三起解》中的那句闻名的唱段:苏三离了洪洞县。

45.山西临汾的汾、汾水、汾酒的汾,统读fén,不读fēn或者fěn。

46.山西解池的解,读xiè。

47.山西忻州的忻,读xīn。

48.山东莒县的莒,读音为jǔ,不读lǔ。

49.山东茌平的茌,读音为chí。

50.山东临沂的沂,读音为yí。江苏新沂,沂蒙山、沂水的沂,也读yí。山东省南部有临沂,北部有临邑,容易混淆,山东人多称北临邑南临沂。

52.山东郯城的郯,读音为tán。

53.山东无棣的棣,读音为dì。

54.山东兖州的兖,读音为yǎn,不读yǔn。

55.山东淄博的淄,读音为zī。淄河,在山东境内。

56.山东东阿的阿,读音为ē。

57.山东曲阜正确的读音qū fù。曲阜得名于地形。《尔雅 释地》云:"高平曰陆,大陆曰阜"。东汉应劭注:"鲁城中有阜,委曲长七、八里,故曰曲阜。"今之曲阜城东,还残存有一条委曲长八九华里的大阜,即土山。

58.山东单县的单与姓氏单同音shàn,不能念dān。

59.山东鄄城的鄄,读音为juān,不读yān。

60.山东芝罘的罘,读音为fú。

62.江西婺源的婺,读音为wù。

63.江西弋阳的弋,读音为yì。

64.湖南耒阳的耒,读为lěi。

65.湖南郴州的郴,读为chēn。

66.湖南汨罗的汨,读mì。

67.湖南芷江的芷,读zhǐ。

68.湖北黄陂的陂,有三个读音:bēi、pí以及bō。黄陂的陂应读为:pí。

69.湖北郧县的郧,读为yún。

70.湖北秭归的秭,读为zǐ。

72.湖北猇亭的猇,读为xiāo。

73.湖北蕲春的蕲,读为qí。

74.河南浚县的浚,多音字,应读xùn,不读jùn。念jùn的时候主要表示疏通,挖深的意思,作动词;在地名中念作xùn。

75.河南柘城的柘,读为zhè。

76.河南武陟的陟,读为zhì,陟登高、晋升的意思。

77.河南泌阳的泌,读为bì,不读mì。

78.河南渑池的渑,读miǎn;当作古水名渑水时,读shéng。

79.河南荥阳的荥,读为xíng,不读yíng。而四川荥经的荥,读音为yíng,不读xíng。

80.河南长垣的垣,读为yuán。

82.广东东莞的莞,读音为guǎn。

83.广东番禺的番,读音有两个:fān以及pān。番禺应读为:pān yú。

84.湖南筻口的筻,应读gàng。

85.海南儋州的儋,读dān,不读zhān或shàn。

86.四川郫县的郫,读音为pí。

87.四川珙县的珙,读音为gǒng。

88.四川犍为的犍,读音为qián,不读jiān;犍牛的犍读jiān。

89.四川邛崃读音为qióng lái。

90.四川筠连的筠,读音为jūn,不读yún。

92.重庆涪陵的涪,读音为fú,涪陵榨菜让涪陵出了名。易误读为péi以及fù。

93.重庆綦江的綦,读音为qí。

94.重庆北碚的碚,读音为bèi。

95.云南勐海的勐,读音为měng。

96.陕西栎阳的栎,读音为yuè,不读lè。

97.陕西柞水的柞,读音为zhà。

98.陕西吴堡的堡,读bǔ。

99.新疆巴音郭楞的楞,应读léng,不读lèng。

100.湖南枨冲的枨,应读chéng。

真能看完这100条,心想原来这个地名是这么念得,就留个赞呗\(≧▽≦)/

绘画界都有哪些名人?

中国十大名家

第一卷 《沈周画集》

沈周(1427-1509),明代画家。字启南,号石田,晚号白石翁,长洲(今江苏苏州)相城里人。不应科举,长期从事绘画和诗文创作,擅画山水。笔墨坚实豪放,虽草草点缀,而意已足,形成沉着酣肆的风貌。亦作细笔,于谨密中仍 具浑沦的气势,人称“细沈”。取景多江南山川和园林景物。兼工花卉、鸟兽,善用重墨浅色,别饶韵致;也偶作人物。书 法遒劲奇崛,学黄庭坚;诗学白居易、苏轼、陆游。名重于明代中叶画坛,一时名士如唐寅、文徵明等,咸出其门。后人把他和文徽明、唐寅、仇英合称“明四家”。

第二卷《唐伯虎画集》

唐伯虎(1470-1523),明代画家。名寅,以字行,一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逃禅仙史等,吴(今江苏苏州)吴趋里人。少有俊才,博雅多识,与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结交,人称“吴中四才子”。赋性疏朗,任逸不羁,颇嗜声色,流连诗酒,刻有“江南第一风流才子”印。擅画山水,多取法南宋李唐、刘松年,一变斧劈皴为细长清劲线条皴法,并兼及元人法;并工画人物,写意俱佳,或细条清劲,设色妍丽,或笔墨流动,挥洒如,在钱选、杜堇之上。画花鸟喜用 水墨、清隽峭利、既不同于林良、吕纪,亦有别于沈周,活泼洒脱,生趣盎然。兼善书法,能诗文。

第三卷 《徐渭画集》

徐渭(1521-1593),明代文学家、书画家。初字文清,改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白鹇山人、鹅鼻山人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孤、性绝警敏,九岁能文。性通脱,常与群少饮于酒店,官府有急需相召,或因醉不赴,或戴旧乌巾,穿白布瀚衣,直闯无忌。工书法,学米芾,行草纵逸飞动。中年始学绘画,涉笔潇洒,天趣扦发,特长花鸟,用笔放纵,水墨淋漓,气势旺畅。与陈道复并称“青藤、白阳”,代表明代中期水墨写意花鸟画的新格凋。清代郑板桥极崇拜他,自称“青藤走狗”。现代黄宾虹诗赞曰“青藤、白阳才不羁,缋事兼通文与诗,取神遗貌并千古,—行进年下私淑之。”说 明其对后世影响甚大。

第四卷 《八大山人画集》

八大山人:1624年生于南昌,原名朱统,本是明朝宗室,因清兵入关,明朝覆亡,随隐遁山林 国绘画史上的“怪杰”。擅画山水、花鸟、竹木,笔墨简括、冷峭、凝炼,虽着墨不多,均生动尽致,无景处亦成妙境,别 具灵奇。中国的文人写意画到八大山人,在笔墨的运用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妙悟者不在多言。其笔墨清脆、构图 缜密码,意境空阔,余味无穷,真是画外有画,画外有情,真正做到了笔不工而心恭,笔不周而意周,在这方面八大山入是无 与伦比的典范。齐白石称其300年来领袖群伦,为画坛巨擘。

第五卷 《王石谷画集》

王石谷:(1632-1717)。清初画家。名羽军,以字行,号耕烟山人、乌目山人、清晖主人,常熟(今屈/I:苏)人。住清 初画坛上居主流地位。所作仿古为多,功力深厚,熔铸南北画派于一炉。晚年画风于简练中求苍浑,为i仑者所重。偶写 花卉、隽秀有致。曾谓:画有明有暗,如鸟双翼,不可偏废。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大成。皴擦 不可多,厚在神气。凡设青绿,体要严重,气要轻清,得力全在渲晕。弟子很多,其影响一直延续到近现代的山水画。

第六卷 《石涛画集》

石涛(1642~1718),广西全州人,清初书画家。原名朱元极,明朝宗室, 明之后出家为僧(法名原济),一生致力于艺术的革新。擅画花果兰竹,兼工人物, 尤擅山水,画名极盛。其画力主“搜尽奇峰打草稿”,一反当时仿古之风,构图新 奇,笔墨雄健纵恣,淋漓酣畅,深得元人意趣,在气概与风神上自具独特面目,于 气势豪放中寓有静穆气氛,更为同时代诸家所不及。其作品以苍茫豪拓、淋漓洒脱的“气胜”而著称的。并对后来扬 州画派与近代画风,影响极大。

第七卷 《郑板桥画集》

郑板桥(1693-1765),名燮,以号行,清代书画家、文学家。字克柔,世籍苏州,明洪武间,迁居兴化,遂为江 苏兴化人。少孤贫,天资奇纵,慷慨啸傲,超越流辈。曾中举为山东潍县令。作官前后均居扬州卖画,为扬州八怪之 一,工书法,以篆隶体参合行楷,非古非今,非隶非楷,自称“六分半书”。有纵横错落,瘦硬奇峭之致,自成体貌。 擅画兰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多不乱,少不疏,体貌疏朗,笔力劲峭,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 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藉以寄托其坚韧倔强的品性。

第八卷 《虚谷画集》

虚谷(1823-1896),清末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虚白,字虚谷,号倦鹤、紫阳山民。安徽新安(今歙县)人,移居江苏广陵(今扬州)。不茹素,不礼佛,也“从不卓锡僧寺”,往来于上海、苏州,扬州一带,卖画为业,白谓:“闲中写出三千幅,行乞人间作饭钱”。与任伯年、顾鹤逸、吴昌硕、倪墨耕等书画家友善,早年学界画,后以擅绘花果、禽鱼、山水著名,运用干笔偏锋,敷色以淡彩为主,偶尔用强烈 对比色,风格冷峭新奇,隽雅鲜活,无—‘笔滞相,匠心独远,开具一格, 吴昌硕赞为“‘拳打破去来今”。

第九卷 《任伯年画集》

任伯年(1840-1896),清末画家。初名润,字小楼,后改字伯年, 浙江山阴(今绍兴)人,寄寓浙江萧山。擅画人物、花卉、翎毛、山水,尤工肖像,取法陈洪绶、华(品山),重视写生,钩勒、点簇、泼墨交替互用, 赋色鲜活明丽,形象生动活泼,别具清新格调,年未及壮,已名重大江 南北。后得朱耷画册,悟用笔之法,虽极细之笔,必悬腕中锋,自称“作 画如颐,差足当一写字”。所画肖像。细部处可清楚到每一根须眉,无不 逼肖,又善“用没骨法分点面目,远视之奕奕如生”(《淞南梦影录》)。其 画在江南一带,影响甚大,为“海上画派”之代表人物。

第十卷 《吴昌硕画集》

吴昌硕(1844~1927),近代书画家。浙江安吉人。作画博取众长,并以书法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亦创新貌。在用笔、施墨、敷彩、题款、钤印等方面轻重疏密,匠心独运,配合得体,无不精妙,对中国现代绘画影响深远,并对日本绘画也有较大影响。近代书画大师齐白石对其推崇有加,并师法吴昌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