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屋藏娇是哪位皇帝,历史上金屋藏娇的皇帝是谁

天美资源网

金屋藏娇是哪位皇帝,历史上金屋藏娇的皇帝是谁?

“金屋藏娇”典故的核心人物是两个:一个是‘想要藏娇’的汉武帝刘彻,另一个是‘被藏娇的陈阿娇’。汉武帝在中国历史上是赫赫有名;‘娇’就是指陈氏,汉武帝刘彻的原配妻子,大汉孝武陈皇后。 陈氏的小名叫‘阿娇’,父亲是堂邑侯陈午,堂邑侯府是汉朝开国功勋贵族之家;母亲是汉景帝刘启唯一的同母姐姐馆陶长公主刘嫖,是当时朝廷中举足轻重的人物。陈阿娇自幼就深得其外祖母——汉景帝之母窦太后的宠爱。

的刘彻真的喜欢陈阿娇吗?

喜欢过是肯定的,那是儿时青梅竹马最纯真的感情,长大后,也许也爱过,不过因爱生妒,因爱生恨,最终让刘彻和陈阿娇的感情走上了末路。

金屋藏娇是哪位皇帝,历史上金屋藏娇的皇帝是谁

刘彻和陈阿娇的故事,要从刘彻儿时的一句话说起。

金屋藏娇

“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这句话后来被总结为四个字:金屋藏娇。

事实上,这句话虽然出自刘彻是这位漂亮的表姐的真情告白,背后却藏着一桩政治交易。

陈阿娇的父亲是堂邑夷侯陈午,母亲更厉害了,是汉文帝和窦太后的嫡女,汉景帝的大姐刘嫖,是刘彻的亲姑姑。

所以,陈阿娇是刘彻的亲表姐,但那个时候还没有禁止近亲结婚,所以,表姐弟是有可能结婚的。

刘彻因此成为太子

其实皇位刚开始真的没刘彻什么事儿,汉景帝立的栗姬的儿子刘荣为太子,而刘嫖最开始看上的女婿也是这个太子刘荣,她把想把自己女儿许配给太子的想法跟栗姬说了,哪知道这个栗姬不知好歹,一口拒绝了这门婚事。

这下可惹怒了刘嫖,当老娘是好惹的吗?我就是要让女儿做皇后,既然你儿子不愿意娶,那我只好篡夺皇兄换个太子喽。

刘嫖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她把目标转向了汉景帝的其他儿子,王夫人的儿子胶东王刘彻,也许出于对陈阿娇的喜欢,也许出于母亲的授意,在得知姑母有将女儿许配给自己的时候,说出了“金屋藏娇”的话。

这句话改变了刘彻的命运,也改变了整个大汉帝国的命运。

刘嫖的游说加谗言,终于让汉景帝废了太子,改立7岁的刘彻为太子,汉武帝能当皇帝,和这位丈母娘+姑姑的支持是分不开的。

新婚燕尔,如胶似漆,但危机出现

其实,刘彻和陈阿娇是真的过了一段纯真的生活的,两个人在新婚后,陈阿娇一度得到刘彻独宠,但慢慢的,问题来了。

首先是陈阿娇自身,刘彻对其恩爱有加,可陈阿娇的肚子却不争气,一直怀不上孩子。

其次就是汉武帝刘彻的事了,当了皇帝,身边的女人也就越来越多了,而陈阿娇却根本容不下这些女人来分享刘彻。

所以两个人的关系越来越差,就像要一个火药桶,一点火星就会爆炸一样。

引燃火药桶的火星:卫子夫

卫子夫是汉武帝刘彻的姐姐送给弟弟的,汉武帝自从有了卫子夫,去陈阿娇那里的次数也就越来越少了,一日,太医诊脉,卫子夫怀孕了,这对刘彻和整个大汉朝都是天大的喜事,但却彻底点燃了一个人的怒火。

此人就是陈阿娇。

陈阿娇开始各种为难卫子夫,这些汉武帝都看在眼里,对于这个青梅竹马的表姐日渐失去了耐心,两个人的关系更加疏远了。

这时候刘嫖怒气冲冲的进了宫,本来是打着替女儿出头的心思来的,上来劈头盖脸的骂刘彻忘恩负义,当初要不是老娘,你小子能当皇帝?

可她忘记了,刘彻已经不是当初那个7岁的小孩子了,此时的他,是皇帝,是一个有着开疆拓土,气吞八荒志向的皇帝,哪忍得了自己皇帝的尊严被如此践踏?

汉武帝刘彻对陈阿娇最后一点感情,被刘嫖的一番话彻底磨灭,从此,陈阿娇被彻底冷落,但皇后的位置,汉武帝念及旧情,没有废掉。

巫蛊邪术,皇后之位终被废黜

但不作死就不会死,陈阿娇还是选择了作死,她迷上了巫蛊邪术,诅咒着抢走自己男人的卫子夫和她的孩子,甚至是刘彻这个负心之人。

东窗事发,汉武帝刘彻彻底被激怒,废黜了陈阿娇的皇后之位,打入长门宫居住。

这段两小无猜的“金屋藏娇”故事,就这样烂了尾。

刘彻爱过陈阿娇,可仅仅是爱过,在封建社会里,陈阿娇有着像现代女孩,对爱情的认知她无疑是超前的,但也正是这种超前,让她最终以悲剧收场。

关注明离子,看更多历史故事。

李隆基和刘彻性格?

两个人都处于一个强大的封建王朝的强盛时期,唐朝很多诗人在作品里提到唐玄宗时,不方便直接提,就用汉武帝来代指。

不同的是,唐玄宗后期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而汉武帝时期汉朝基本上维持了繁荣的景象。

汉武帝时期的军事上取得了比较重大的胜利,而唐玄宗时期、主要是天宝年间,唐朝不仅发生了安史之乱,在对外战争上也没有汉武帝时期的辉煌。唐朝对外战争比较辉煌的时期,是在唐太宗时期,汉朝在汉高祖时期却遭遇了大失败。

两个人性格等方面,汉武帝比较重视人才,但同时脾气不太好;求贤的同时,还因为各种琐事杀了不少有才能的人。唐玄宗脾气没有汉武帝大,应该说和汉武帝相比,杀气没有那么重,要不然后来估计唐肃宗也不能那么轻易控制他了。

汉武帝和唐玄宗也比较风流,这也是大多数帝王的共性,而且都留下了一些佳话。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倾国倾城”(李夫人)的来历,都不错。唐玄宗其他的不说,单是杨贵妃一个人的故事就说不完。

刘彻的三任皇后?

一,陈皇后:

我想很多人都听过“金屋藏娇”的故事。在刘彻只有四岁的时候,喜欢和表姐陈阿娇作伴,有一次姑母问道“你想不想娶你的表姐为妻?”刘彻道“好啊,我会建一个金屋子给她住”。

陈皇后,就是陈阿娇。

窦漪房和汉文帝在生下景帝之前,还有一个女儿被封为馆陶公主,因为排行为长,故备受关爱,长大后在朝政方面的话语权也很大。公主嫁给堂邑侯陈午,孕育一女,即陈阿娇。在刘彻被立为太子的道路上,馆陶出力不少,再加上少年情分,阿娇顺理成章地先成太子妃,后被册封皇后。

无论何时何地,骄傲是最不可取的态度,这不仅会迷惑自我认知,还会改变别人对自己的看法。阿娇做上皇后,就时常被骄傲牵着鼻子走。一方面,争宠、善妒;再者,常常把母亲的功劳挂在口头。这一切,让汉武帝丢掉了儿时情分,最终皇后被废。

二,卫子夫:

陈皇后来自于王侯家族,卫皇后刚好跟她相反,出身微寒。自幼,卫子夫被送到平阳侯府上充当歌女,因为表现突出,由平阳公主进献给汉武帝。不知道卫子夫的出现是不是一种感情上的弥补,和阿娇的放纵傲慢相比,她更温柔体贴。

公元前128年,距离卫子夫初次入宫已经过去10年之久,她为汉武帝生下了第一子刘据,随后由主父偃上奏,请求册封卫氏为皇后,武帝毫不犹豫地答应了。说来也是个美妙的巧合,因为卫子夫的出场,给大汉带来两位战神,一个是皇后之弟卫青,另一个是外甥霍去病。

用寻常夫妻的标准来评价,武帝和卫皇后是非常幸福美满的。但是在皇室中,哪里存在寻常人呢?他们要接受来自于权力的考验、国本的考验,这方面,卫子夫输的一塌糊涂。刘彻晚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巫蛊之祸,这实际上是一场针对太子的夺嫡之争,事情结局是卫青之子获罪诛杀,刘据先被逼反后自尽,卫子夫不想受辱,也以自尽的方式结束了生命。

至此,她已经做皇后整整38年。

三,李夫人:

平阳公主真是一个神奇的人物,她不仅将歌女卫子夫进献给汉武帝,连美丽的李夫人,也是来自于她的引荐。这让人不得不怀疑,其所作所为背后的目的,只是喜欢“做媒”吗?恐怕是以此维护与武帝的姐弟关系。

李夫人,出生在一个文艺世家,兄长和父亲皆精通音律,到了她这里自然也多才多艺,加上长相貌美,舞姿就更显曼妙。公元前112年,汉武帝已经44岁了,初见李氏惊为天人,随后册封她为李夫人,成为汉朝后宫的新宠。李夫人生下一子,被封昌邑王,多年以后,由大臣霍光拥立继位的昌邑王刘贺,就是她的孙子。

李夫人以美貌著名,但是英年早逝。在她病重之时,刘彻很想来探病,但是李夫人一直以“面容憔悴”为借口拒绝。实际上,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在丈夫心中永远都留下美好的样子,这样当武帝回忆起她,也总是没有瑕疵的。另外,“至死不见”,是一种遗憾,抱有如此遗憾,武帝更能善待李夫人的儿子和兄弟。

公元前87年,汉武帝也去世了,只是有一件事非常尴尬,那就是他死后没有皇后配祭。陈阿娇早早被废,自然没有资格,卫子夫陪伴刘彻最久,母仪天下也将近40年,可谓当之无愧,可是巫蛊之祸让一切功劳白白浪费。最后,万般不得已,只能使李夫人配祭宗庙,追封孝武皇后。

后记: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因为没有人敢和皇帝真心做朋友,他们所谓的“孤”,其实是“平等”感的缺失。汉武帝呢,除了心理上的孤独,连生活都要对他下手,一场大祸,致使晚年妻子离去,儿子死去,就连古人这么看重的死亡,都缺一个名义上的妻子一起进入宗庙,着实令人感

刘娥比宋真宗大几岁?

比宋真宗大1岁。

赵恒生于968年12月23日,享年54岁

刘娥生于969年,享年64岁

章献明肃皇后(名不详,民间相传为刘娥),宋真宗赵恒第三任皇后,宋朝第一个临朝称制的女主,常与汉之吕后、唐之武后并称,后世称其“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1]

刘娥为蜀地孤女,后至京师,十五岁入三皇子赵恒(即日后宋真宗)王府。[2]宋真宗即位后,景德元年(1004年),刘娥封美人[3]。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立为皇后[4]。

宋自开国以来,无女主临朝的先例。真宗朝后期,刘娥逐渐掌控了朝政大权,宋真宗不安,以宰相寇准为首的一党更不容刘娥独揽朝政,刘娥则结丁谓、曹利用等外朝朋党,最终将反对她专权的寇党势力彻底击败。[5]

乾兴元年(1022年),宋真宗驾崩,刘娥临朝称制。[6]刘娥找准时机,将权臣丁谓罢相,贬至崖州。[7]赵氏皇族中最具威名的八大王赵元俨(后世艺术形象“八贤王”的原型之一)为避刘娥锋芒,佯装疯癫,称病不朝。[8]宋廷朝政,完全落入刘娥之手。

刘娥临朝,“威震天下”。[9]天圣二年(1024年),刘娥身穿帝王龙袍,参加宋廷册封大典。[10]有臣子上书,请刘娥“依武后故事”,程琳亦献《武后临朝图》[11]均暗示刘娥称帝。刘娥将鼓动她称帝的奏章撕碎,掷于地上,表态说:“我不做这种对不住大宋列祖列宗的事!”[12]

明道二年(1033年)三月,刘娥崩逝,谥号“章献明肃”皇后。[13]

刘娥一生,喜用帝王服饰,至死不肯还政于宋仁宗,引得朝野非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