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父,宣太后和赵姬同样都找了情人生了孩子?
宣太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而赵姬又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帝太后,两人虽然都以太后之尊与外人有了私生子,看似相似,实则相差十万八千里。
宣太后又称“芈八子”、是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
赵姬是秦庄襄王的王后,秦始皇嬴政之母,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帝太后”。
秦昭襄王是秦始皇曾祖父,秦始皇的丰功伟绩不用介绍,而秦昭襄王的在位时间是秦历代君王中最长的,在位期间对秦国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为后来秦灭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是因为有这两位杰出的君王,宣太后和赵姬才能母以子贵,青史留名。
这两位君主的时间线大概是这样的:
1.公元前307年,23岁的秦武王嬴荡与大力士孟说比赛举鼎,结果胫骨折断,当天气绝身亡,因为秦武王无子,所以王位落到了同父异母的弟弟赢稷身上,即为秦昭襄王。
2.公元前251年,75岁的秦昭襄王去世,秦始皇的祖父秦孝文王即位,秦始皇的父亲赢异人正式做了王太子,9岁的嬴政和母亲赵姬终于从赵国回到了秦国。
3.公元前250年,刚继位三天(前面有一段守孝期,没有正式即位)的秦孝文王去世,嬴异人继位,是为秦庄襄王。
4.公元前247年,当了三年秦王的庄襄王去世,嬴政即位。
宣太后芈八子宣太后原本是楚国人,后来成为秦惠文王的姬妾,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长子昭襄王嬴稷、次子泾阳君嬴芾、幼子高陵君嬴悝。
本来芈八子只是秦惠文王众多姬妾中的一个,秦惠文王一死,太子秦武王即位之后,她就应该退出历史舞台。
造化弄人,天生神力的秦武王因为举鼎而把自己砸死了,23岁的嬴荡没有儿子,秦王之位空悬,让本来已经认命的芈八子眼心中荡起了一丝野心,因为长子嬴稷在燕国做人质,她准备将次子公子芾推上王位。
此时最有话语权的当属惠文后,她本来是秦惠文王正妻,又是秦武王亲生母亲,惠文后想立公子壮为王。
与惠文后相比,芈八子逐步落入下风,正当她焦急万分的时候,赵国也决定对秦王的位子横插一手,于是赵武灵王派人将在燕国做质子的嬴稷送回了秦国,并坚决要求立嬴稷为秦王。
秦国的群臣大多反对立嬴稷,然而芈八子的同母异父弟弟魏冉此时手握大权,在他与樗里疾的支持下,最终嬴稷成功登上王位。
不久之后,公子壮以及惠文后等人都被处死,魏冉因为拥立之功被任命为将军,卫戍咸阳,秦昭襄王嬴稷年幼,宣太后芈八子执掌朝政。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厓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厓为将军,卫咸阳。诛季君之乱,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厓为政。——《史记·卷七十二·穰侯列传》
宣太后除了同母异父的弟弟魏冉在秦国做官,还有一个亲弟弟名叫芈戎,在宣太后执政期间,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她任用异父弟弟魏冉、亲弟弟芈戎,以及两个儿子公子悝、公子芾等四人主政,被称之为“四贵”。
宣太后及四贵的专权极大地损害了昭襄王的权力,造成了秦国国内只知有太后和四贵,而不知有秦王的局面。
公元前271年,魏国人范雎被秦昭襄王拜为客卿,前266年,范雎提醒秦王加强王权,使得昭襄王废了宣太后,并将四贵赶出函谷关外,从此乾坤独断。
范睢日益亲,复说用数年矣,因请间说曰:“…闻秦之有太后、穰侯、华阳、高陵、泾阳,不闻其有王也…今臣闻秦太后、穰侯用事,高陵、华阳、泾阳佐之,卒无秦王,此亦淖齿、李兑之类也…昭王闻之大惧,曰:“善。”于是废太后,逐穰侯、高陵、华阳、泾阳君于关外。——《史记·卷七十九·范雎蔡泽列传》
宣太后虽然被废了太后之位,但是毕竟是昭襄王的亲生母亲,而且为了秦国大业,不惜以身诱惑义渠王,以此稳固昭襄王的王位,灭亡秦国西部大患,因此直到去世之前,除了不能重掌朝政,地位依旧崇高。
宣太后色诱义渠王《礼记王制》:“东曰夷、西曰戎、南曰蛮、北曰狄”。
中国戎夷,五方之民,皆有性也,不可推移。东方曰夷,被发文身,有不火食者矣。南方曰蛮,雕题交趾,有不火食者矣。西方曰戎,被发衣皮,有不粒食者矣。北方曰狄,衣羽毛穴居,有不粒食者矣。——《礼记王制》
西周末年,犬戎叛周,兵临京城,杀周幽王于骊山。五戎之一的义渠脱离周王朝的统治,正式建立郡国,从此与相邻的秦国相持了数百年。
在秦惠文王时期,秦国与义渠之间多次发生战争,分分合合,一言难尽。
秦昭襄王即位之时,义渠王前来朝贺,30岁左右,风华正茂的宣太后芈八子与义渠王私通,并且生下了两个儿子。
从此之后,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郎情妾意,往来不断。而另一边,宣太后又与自己的儿子密谋着攻灭义渠,除掉这个心腹大患。
公元前272年,秦昭襄王即位35年后,宣太后引诱义渠王入秦,并将之杀于甘泉宫,趁势攻灭义渠,彻底除去了这个数百年的仇敌,并在义渠的故地上设立了陇西、北地、上郡三个郡。
及昭王立,义渠王朝秦,遂与昭王母宣太后通,生二子。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诱杀义渠王于甘泉宫,因起兵灭之,始置陇西、北地、上郡焉。——《史记·西羌传》
宣太后与义渠王之间到底是情投意合,还是虚情假意,或者只是一段为了彼此满足的露水情缘,不得而知。
结果却很明显:宣太后利用与义渠王之间的私情,使其在昭襄王在位期间,再无反叛,再无兵戈;最后杀死了义渠王,并从此攻灭了义渠,永久性地扫平了这个心腹大患。
由此可见,宣太后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她委身于义渠王,不惜以身色诱这个“蛮夷“,最终是为了秦国江山社稷。
马非白对其评价为:“宣太后以母后之尊的地位,牺牲色相与义渠王私通,然后设计将之杀害,一举灭亡了秦国的西部大患义渠,使秦国可以一心东向,再无后顾之忧,她的功劳不逊于张仪、司马错攻取巴蜀。”
赵姬与嫪毐相比起宣太后来说,赵姬其实幸运得多,她本来只是卫国商人吕不韦的一个姬妾。因为长得漂亮,跳舞跳得好,所以被吕不韦送给了在赵国为质的嬴异人,并且为他生下了一个名垂青史的儿子——嬴政,从此成为了天下最尊贵的女人。
嬴异人继位之初,因为需要吕不韦的帮助,因此将赵姬封为王后,还不待彻底掌控朝政,在位仅仅三年便去世,13岁的长子嬴政得以即位。
此时嬴政年幼,赵姬总掌后宫,朝政上吕不韦更是一手遮天,两人旧情复燃,经常私通。
眼见着嬴政年岁渐长,吕不韦不希望因为一个已经送出去的女人,而败坏了自己好不容易得来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便有心跟赵姬撇清关系。
可是身为一个年轻寡妇,又享有“太后”这尊贵地位的女人,赵姬如何舍得独守空闺,无奈之下,吕不韦给赵姬推荐了一个替代者——嫪毐,嫪毐虽然政治地位比不上吕不韦,但是他却有着他得天独厚的天赋。
据《史记》记载,嫪毐可以用阳具转动车轮,也正是以这个天赋引起了太后的主意,并成功俘获了赵姬的芳心。
始皇帝益壮,太后淫不止。吕不韦恐觉祸及己,乃私求大阴人嫪毐以为舍人,时纵倡乐,使毐以其阴关桐轮而行,令太后闻之,以啗太后。太后闻,果欲私得之。——《史记·吕不韦列传》
吕不韦将嫪毐定罪,罚受宫刑送到太后身边为太监,实际上并没有阉割。太后与嫪毐在后宫虽然能享受欢愉,但是毕竟有还要有所遮掩,实在有点放不开,于是就以身体不适为由占卜,得到要回避咸阳的结果,最后迁居到雍城,过着幸福的二人生活。
如果仅仅如此,哪怕赵姬给嫪毐生下了两个儿子,给秦始皇带来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相信请嬴政为了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也只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然而,人心总是不知足,嫪毐得到太后宠爱之后,骄奢淫逸,难免得意忘形,并且常常以秦王“假父“自称。
有一次,嫪毐与宫中的侍臣饮酒作乐,几杯酒下毒,就开始口出狂言,声称“老子是秦王的继父,你们谁敢跟我相争?“
秦始皇帝太后不谨,幸郎嫪毐,封以为长信侯,为生两子,毐专国事,浸益骄奢,与侍 中左右贵臣俱博饮,酒醉争言而斗,瞋目大叱曰:“吾乃皇帝之假父也,窭人子何敢乃与我 亢!”所与斗者走行白皇帝,皇帝大怒,毐惧诛,因作乱,战咸阳宫。——《说苑·正谏》
俗话说,“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祸”,嫪毐的话很快传到嬴政的耳朵里。关于自己母亲与嫪毐的事儿,要说千古一帝的嬴政不知道,估计也没几个人可信,可是这并不是什么好事儿,私下大家默认就算了,非要拿出来炫耀,问题就大了。
最终,嫪毐被车裂,并夷灭了三族,嬴政连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都一并杀死,斩草除根,而太后赵姬也被囚居于雍城,并断绝了母子关系,永不再见。
至于嫪毐之死,所谓的“蕲年宫之变“,嫪毐想造反,真相到底如何,其实都不重要了。
赵姬的结局显然比宣太后更加凄惨。
宣太后与赵姬之所以那宣太后与赵姬相比,是因为作为历史上少有的名流千古的女性,她们二人确实有很多共同点,比如一个历史上第一个被称为“太后”的人,一个又是历史上第一个“帝太后”;都是母以子贵的女人;都在太后位置上宠信他人,并且还给外人生了2个儿子。但观其一生之后,会发现,她们俩其实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人,她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宣太后是一个政治上的女强人,从秦武王死后,就凭借自己的智慧将儿子送上王位,并实际统治了秦国三十多年;
而赵姬只是一个弱质女流,早期凭借出色的外貌而被吕不韦与嬴异人所宠爱,后期因为儿子嬴政的关系得以享受尊荣。
2.宣太后借与义渠王的私情,而巩固了儿子昭襄王的统治;
赵姬与嫪毐的私情,却给秦始皇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甚至危及他的王位。
3.宣太后虽然被废了太后之位,但本质上只是王权的争夺,实际地位依旧尊崇,母子关系也并不是水火不容;
赵姬则实质性地被软禁,甚至连母子关系都彻底断绝,余生惨淡。
4.在后世,宣太后利用私情而为秦国消灭了一个数百年的世仇,大多数评价还是比较高的;
赵姬就没有什么正面评价了,大多如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的一样,“太后淫不止”。
总结:宣太后与赵姬虽然都以太后之尊,而为他人生了孩子,可是无论当世地位,晚年生活,乃至于后世评价,都相差十万八千里。只能说,哪怕身为天下最尊贵的女人,也都有同样的七情六欲吧!
古代对已故父亲的尊称?
1、阿父` 《南史·谢诲传》:“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诲诛,)诲女被发徒跣与诲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2、阿公 对父亲的方言俗称。《南史·颜延之传》:“(颜延之)尝与何偃同从上南郊,偃于路中遥呼延之曰:‘颜公!’延之以其轻脱,怪之,答曰:‘身非三公之公,又非田舍之公,又非君家阿公,何以见呼为公?’偃羞而退。”
3、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口语称呼。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秦始皇真的那么残暴吗?
对秦始皇的评价对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皇帝究竟如何评价?自秦亡后直到今天,仍然是一个众说纷纭的问题。有人盛赞他为“千古一帝”(李贽《藏书·卷二目录》);有的人说秦始皇“虽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章太炎《秦政记》);有人歌颂秦始皇的统一事业:“秦主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李自《秦王扫六合》)他们都高度评价秦始皇的功绩,肯定其对历史的作用,是一个伟大的历史人物。另一些人则咒骂秦始皇“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 “以暴虐为天下始”(贾谊《新书·过秦论》);“始皇暴虐,至子而亡”(《贞观政要》卷八);“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海内愁困无聊”(引自陈登原《国史旧闻》)。他们都指斥秦始皇统治的残酷,是暴君。这些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由于评论者的立场和出发点不同,也都有其片面性。
应当历史地看问题,即把秦始皇置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他的功过是非,去研究他的贡献和罪恶。而在研究秦始皇所处的历史环境的时候,不仅要注意战国末期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尤其要注意秦国自建国以来所形成的历史特点,以及它们对秦始皇的影响。这后一点是迄今以来,对秦始皇评价中被大多数人所忽略的问题。当我们系统地研究过秦史以后,再评价秦始皇,则可望避免以往的片面性,得出较为合乎历史实际的结论。
根据这样的观察,应当说,秦始皇是对中国历史发展有巨大贡献的杰出的历史人物,同时也是一个残酷的暴君。他的功绩是主要方面,但不能因此掩盖罪恶;他的罪恶是深重的,但也不应因此抹煞其巨大的历史功绩。
秦始皇的最重要历史功绩,在于完成了统一事业,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当然,秦的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形势已经为统一造成条件,秦始皇是在统一果实成熟了的时候来到果园中的。但这种历史必然性并非意味个人的作用无足轻重。为什么统一由秦国来实现?完成统一的时间为何在公元前二二一年?在这些方面显示了秦始皇的个人作用。
除了作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决策以外,秦始皇对统一的贡献,在于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有些评论家盛赞秦始皇的“军事指挥才能”,这种评价是没有多少根据的。比起他的先辈,如秦穆公、秦武公等曾多次亲率军队作战的君主,秦始皇几乎可以说没有直接指挥过打仗;但是,秦始皇却取得了比他前辈更辉煌的成就,这除了历史给他造成的机运以外,主要在于他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在统一中国前夕,秦国聚集了几乎是全中国所有的第一流的军事家、政治家。这里有王翦、王贲、尉缭、李斯、姚贾、顿弱等等,他们大都并非秦国人,却在尽心地为秦效力。一切克敌制胜的军事进攻和政治策略计划,都是由他们制定和实现的。秦始皇的作用在于善于发挥他们的作用, 听从他们的劝谏和有错勇于改。如灭楚时,他开始误用李信遭到失败后,马上改过,亲请王翦出征,并倾全国之兵交付与王翦,结果取得胜利。这种情况,若与赵国国君不信李牧,齐国国君轻信谗言,致使国亡的情况相对照,更可看出秦始皇作为一个君主,善于用人和勇于改过,对于历史发展具有多么重要的影响。
秦始皇的贡献还在于奠定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基础。秦统一后实行的各种政策和措施,有的不仅影响至以后二千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及于现在,如文字的统一就是一例。秦始皇采取的各种统一措施和制度,对当时的历史发展来说,是一种大胆的革新,他不仅改变割据状态的政治和文化,从而使封建的社会经济顺利地向前发展 。而且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秦国固有的历史传统,如秦国以前一直被中原诸国视为西方落后地区,秦孝公也曾为此面苦恼,昭王以后虽然秦国势力进入中原,但主要统治地 区、根据地仍不出关中。到秦始皇时期,其国土竟达到空前广大的程度,而临这种局面,秦始皇以秦国制度为基础,创建各种制度,他并未囿于秦国固有的制度和传统,表现其政治眼光较为远大。从秦代制定的一些制度大部分为后来所继承,可以证明:这些制度和措施是适应当时历史形势的。而创建这些制度的秦始皇,其政治视野若不超出地处西陲的秦国的局限,则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
义的繁体字是啥?
繁体字:義
义
義 yì
〈形〉
(1) 名义上的 [artificial;nominal;adopted]
隐士赵逸,来至京师, 汝南王拜为义父。——《洛阳伽蓝记》
(2) 又如:义子(非亲生之子,而认作父子或母子关系);义父(经拜认为父。非亲生之父,即干爹,假父)
(3) 与志愿者有关的;由志愿者组成的 [volunteer]。如:义状(起义的状子);义军;义从(志愿的随从)
(4) 善;美 [good]
宣昭义问。——《诗·大雅·文王》
(5) 又如:义问(善声;美好的声誉);义荣(由于修身立德而自然具有的荣誉);义心(常存节义的心境)
(6) 用于施舍、救济的;为公益而不取报酬的 [public]。如:义庄(旧指某些豪绅地主拨出部分田地,作为族产,以供祭祀办学、救济本族孤寡等费用);义田(为救助穷困者而购置的田地)
(7) 假的 [false]。如:义杖;义肢
(8) 另见 yí
嫪毐有什么过人手段?
嫪毐善于察言观色,广交好友,讨人欢喜,最重要的是嫪毐善于男欢女爱床第之事。
首先我们来简单说一说赵姬和嫪毐。彼时赵姬已经成为了太后,手中掌握着大量的金钱和权势,只不过丈夫的长年不在和早早去世,使得赵姬内心非常寂寞。
她刚开始和吕不韦度过过一段时间的交心日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吕不韦也不想再应付这个恋爱脑的太后,于是将嫪毐引荐给了赵姬。
据一些文献资料来看,嫪毐本人长得很是英俊,并且“其阴关桐轮而行”,这就使得赵姬非常喜欢嫪毐。
可以说嫪毐就是赵姬在寂寞深宫中最好的慰藉,这大概也是她愿意给他大把权势金钱的原因。
且最令赵姬感到难得的是,嫪毐对待自己非常上心,哪怕是嫪毐被封为长信侯,有了足够的势力,他也没有背着自己做什么出格的事情。
后来嫪毐与太后关系亲密的消息传出,他担心自己会被嬴政盯上,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把嬴政搞死再说。
而对此赵姬虽然有预感,但她为了这个自己很是喜欢的男人和两个幼子,选择缄默不语。
只不过最后嫪毐的计策并没有成功,他本人被捕后判处五马分尸之刑,而赵姬与嫪毐的两个幼子则被摔死,赵姬最后被幽闭于深宫之中,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嫪毐的优势
而从嫪毐当时的经历来看,此人的外貌和出色的察言观色能力使得他迅速俘获了赵姬的心。
除此以外,嫪毐还是一个善于利用条件实现自己目的的人,他对于自己想要拥有的东西,会耗费大量时间一步步筹谋,而这也是他一点点俘获赵姬真心的手段。
从一开始嫪毐便先用自己出色的硬件条件吸引了赵姬,然后在平时的相处中一点点将赵姬抓牢,并利用这个身份尊贵的女子,获得了很多人难以企及的财富。
后来在发现嬴政对自己起疑之后,也很果决地选择先一步动手,如果嬴政的能力不足够出色,他或许会直接栽在嫪毐身上。
心甘情愿的赵姬
至于赵姬的心甘情愿,一来是因为她自己的确非常孤单,能够有一个人陪伴在自己身边,自然是无比快活的事情。
二来则是因为她身为太后,本身已经处在权力中心,如果没有嫪毐,说不定以后还会出现其他人。与其等待下一个不知道秉性如何的人,倒不如把握住嫪毐。
只不过赵姬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嫪毐的温柔攻势下彻底沉沦,或许她曾经意识到过嫪毐的别有用心,可那个时候她已经无法再离开他,后来二人还有了孩子。
许是因为真的爱上了嫪毐,也许是因为想借助孩子将嫪毐牢牢地拴在自己身边,总之最后,这位多年寡居的赵太后,心甘情愿地冒天下之大不韪,生下了嫪毐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