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2结局,她有什么风流韵事

天美资源网

小时代2结局,她有什么风流韵事?

“这个人不能当妃子,因为她的性情很淫荡。”她的亲姑姑端康皇贵太妃(原瑾妃,珍妃的姐姐)对亲侄女的评价好像并不怎么客气。还好当初端康太妃坚决“内定”了婉容,否则如果让唐怡莹这个末代皇帝的小粉丝嫁给溥仪,那溥仪的人生就更悲催了。

能查到资料记载,瑾妃对她的评价:“举止轻浮”“恃宠骄横”。从小娇生惯养,又加上改朝换代人们的思想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转变,没有了当初宫里宫外皇帝奴才等等那么多的规矩,尤其是在端康太妃这类老古板眼中,根本就瞧不惯,也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评价。

小时代2结局,她有什么风流韵事

那么所谓“淫荡”的说法是不是张学良因为气愤而特地加过料的评价呢,当事人早都已经去世,不得而知,我们只对她的生平做一个描述,公道自在人心,评价悉听尊便。

张学良说:“我最喜欢的女朋友是溥杰的太太。张学良差点娶了她。”这句话挺起来怪怪的,张学良对这类事恐怕已经习惯了,直呼唐怡莹或者唐石霞不就得了,女朋友=溥仪的太太······

身处台湾省的张学良,在晚年受到了“宽待”,人身自由的管控程度逐渐降低,毕竟岁数大了,政治环境也时过境迁,没有什么可防备的了,所以就张学良生平,很多记者和攥稿人都对张学良进行过访问,当提到这位颇富传奇色彩的唐怡莹的时候,据说张学良情绪有些激动,他的评价是:“聪明极了,混蛋透了。”

要知道,当问起这个名字的时候,半个多世纪都过去了,加上年逾九旬,生死勘破更何况当初的一个短期女友了,可是张学良却还是如此耿耿于怀,他又是为何如此激动呢,显然记忆中的片段再被重演,张学良立刻被气得不轻。

溥仪的小粉丝难敌铁杆婆媳

唐怡莹和溥仪的三夫人是同一个姓氏-他他拉氏,谭玉龄的谭姓是后来改的,原因自然是怕报应现前,举族之祸,唐怡莹自然也是这原因,但“谭”“唐”二字的读音,算是和很近,看来还是有一定规律的,他他拉、谭、唐,从发音上来看就是ta、tan、tang。

唐怡莹与溥仪早就相识,甚至可以说是青梅竹马,因为瑾妃的原因,唐怡莹自小在宫中长大,那时候的清廷已经没有那么大规矩了,放从前没人有胆这么干。

珍妃、瑾妃的这位侄女,天生就不是个安生的人,名声在外,这些端康太妃都知道,好不容易熬死了慈禧和隆裕,自己也算扬眉吐气了,宫中大事都要自己做主,她不同意唐怡莹当皇后,连妃子都不许,意思就是让唐怡莹离溥仪越远越好。另一方面因为利益的关系,她肯定是要指定婉容,虽然最初溥仪点的是文绣为皇后,但端康太妃根本不同意。

从这一点来看,不让当皇后也就算了,竟然连个妃子都不让当,这就让人颇为费解了,原因恐怕只有一个,唐怡莹的缺点太多太大,端康太妃实在不敢把他指给溥仪。

悲催“背锅”的溥杰

端康太妃虽然不大看得惯唐怡莹,但毕竟有自家兄弟的面子,嫁给溥仪肯定不行,但是可以退而求其次,也算对娘家有个交代,所以把唐怡莹指给了溥仪的弟弟溥杰,这兄弟俩是一样的,对自己的婚姻根本没有自主权,后来溥杰自言,非常不乐意,对唐怡莹,溥杰是了解的,而且唐还比自己大了三岁,尤其过分的是,还要身为“皇族御弟”的自己主动上门去迎娶唐怡莹,这让溥杰很是窝心,但也没有办法忤逆长辈的意思,所以就免为其谈的答应了。

劳燕分飞的种子就在此时种下了,二人并无丝毫感情。

张学良是她的第二春,竟然也是以“粉丝”的名义

虽然载沣执政时期貌似挺强势,其实那是赶鸭子上架,装相是必要的,载沣脾气没有那么强势,别说清廷了,就是唐怡莹他也管不住,溥仪去了东北“发展”,溥杰也求学于日本,寂寞的“编剧”唐怡莹“巧合”之下结识了少帅张学良。

张作霖是满清旧臣,两下关系非常莫逆,好的不得了,互帮互助,各自都各取所需的拿了对方不少好处,而张学良因为这层关系,与溥仪、溥杰兄弟都十分熟络,原本就认识,他的行踪非常好找,那时候的少帅可是焦点人物,比明星也不差,“刚巧”唐怡莹也在北京饭店吃饭,于是就托人表达了结识的意愿。

张学良是荤素不忌,来者不拒,第二天竟然亲自跑到唐怡莹的宅子里会面,出乎意料的是到了这里才知道,原来唐怡莹一直是自己的忠实粉丝,凡是张学良在报纸上的新闻和照片,都被唐怡莹以剪报的形式保存在专门的册子里,这让张学良非常诧异和感动,于是二人堕入爱河。

浪荡公子,风云人物的行踪总是倍受瞩目的,他俩共度良宵的转天,北京城都轰动了,溥杰被戴了帽子,载沣怎么想的咱就不知道了,但匪夷所思的是,即便到了这种地步,她和溥杰的婚姻还是非常“稳定”,并没有离婚的意思。那么后来张学良又为什么如此的忌恨唐怡莹呢?

渐渐地,通过接触,张学良逐步了解了唐怡莹,他所知道的看到的唐怡莹的一切,原来都是假象,她的诗词歌赋和画作都是经人润色、改笔的,她的真实水平实在一般,但是她的画作却非常有名,这在张学良看来,是沽名钓誉的欺骗行为,继而对以前的一切都产生了质疑,这样一来缺乏互信的二人也就无法再继续下去了,当然,有一部分原因也是因为腻了。

新男友帮王府“搬家”,不亦乐乎

和张学良分手后,唐怡莹攀上了另外一位大名人---卢筱嘉。就是为了争露兰春把黄金荣绑走险些枪毙的那位,包括杜月笙在内,N多人为黄金荣打通关节,送礼求情,甚至最终杜月笙下跪,都是为了把黄金荣从卢筱嘉手里救出来,此“公子”在当时能力极大。

张学良的事满城风雨的,百姓们还在津津乐道,又找了卢筱嘉动静也是不小,恐怕溥杰一家绝难善了,于是唐怡莹趁着溥杰兄弟都不在,而且载沣去了东北的机会,利用卢筱嘉的关系调动部队开始大肆侵吞王府财产,要知道,当时的王府不只是载沣和溥杰的家当,溥仪还有不少宝贝也都寄存在载沣的王府,这下可好,一锅端。

另一个版本:

溥杰和唐怡莹的夫妻关系竟然很好,溥杰告诉她日本人逼着他娶嵯峨浩,所以可能会对唐怡莹下黑手,所以最好能够跑去上海,为了自身安全,唐怡莹才经由天津跑去上海的,为了不让财宝落到日本人手里,她······全拿走了,而等她到了上海,一切都变了,她更是喊出了:“宁为华夏之孤魂,弗为伪帝之贵戚!”,这就算是断绝关系了吧,既然你是被日本人逼走的,干嘛要和夫家断绝关系呢,我觉得是这样,唐怡莹把家事抬到政治高度她就可以占据一切舆论先机。

至于大家相信哪个版本,您随意。

上海的滋润生活和挚爱事业

唐怡莹家里本就殷实,更是捎带了诸多的资产,在上海的日子非常惬意,她成功的跻身上层社会,身边的人非富即贵,她也是如鱼得水,不遗余力的推销着自己的艺术和画作,很快就融入了她所看重的圈子。

所以这让我想起了张学良对她的评价,“聪明极了”,可惜用的不是地方。

日本人助力唐怡莹

日本人已经知道溥仪的生理问题,皇位的继承方面,日本人倾向于兄终弟及甚至跨过溥杰,直接让溥杰和嵯峨浩的孩子登基,但是日本人同时也知道,北京还有个原配唐怡莹,所以日本人来到了北京,唐怡莹命不错,在别人劝解下已经到了上海,当时吉冈安直亲自带队,哪能善了,直接抓了唐怡莹的两个弟弟,让他们代替姐姐在离婚证书上签字,而且还找了警察来作证,简单粗暴,立刻见效,唐怡莹立刻摆脱了法理上的束缚。

归去成谜

在日本无条件投降前后,也就是45年,唐怡莹去了香港,从那以后,很少再有她的消息,适逢乱世,可被关注的人太多太多了,作为伪王爷的离异妻子,根本没什么地位,也就没什么人关注了,倒是她的画作出现次数比她本人都多。

1945年也就是在抗战胜利前后的那段时间,唐怡莹去了香港,自此很少再有她的消息传出。据说,她和溥杰通过电话,内容未知,也可能仅仅就是“你好,再见”,也或者是财产纠纷咱们不得而知。

心机深重,新欢皆有相同之处

张学良和卢筱嘉都是民国时期风口浪尖上的人物,同属“近代四公子”序列,有名。都是生活奢靡的主儿家财万贯,有钱。都有深厚的家族军事背景,有枪。张学良和卢筱嘉年轻的时候相貌都说得过去,还算可以,有貌。

由此我们可以锁定唐怡莹的“真爱”条件。

相对来说,溥杰就啥也不是了,相貌,军力,财力,名气都差很远,可能也有些知名度,但是受重视程度却非常之低。

不过唐怡莹和溥仪两兄弟最终还是没了瓜葛,这对三人来说都是天大的好事,对溥仪来说,唐怡莹“作”的比婉容还大,也善于利用各种关系捉妖,心眼忒多,溥仪的脑子未必跟得上,搞不好要被坑。

对溥杰来说,虽然失去了唐怡莹,但是他得到了这一生的真爱嵯峨浩,虽然是日本人安排的,但是二人谁都没想到那么对眼投脾气,二人恩爱一生,嵯峨浩这个女人心地非常善良也远比唐怡莹漂亮,善良方面也不是装的,都有“证人证言”的,当初婉容快不行的时候,都是李玉琴和嵯峨浩两个女人一把屎一把尿伺候的,婉容早就疯了,只不过到了外面心情大好,又有几个女人陪她聊天才转好一些,但转好的只是心情,身体被鸦片掏空了,最后死的很惨。

嵯峨浩回国后,不允许自己的女儿嫁给日本人,她对女儿说,你是中国人,不要在日本结婚。嵯峨浩不是想攀高枝,当时溥杰在战犯管理所她是知情的,而且情况当时很不明朗,最终是死是活还是个未知数,没有便宜可占,结果女儿和男朋友双双殉情自杀,嵯峨浩写信给周总理请求回到中国,在总理的关怀下她回到中国与溥杰团聚,安度晚年,他俩是真爱。

唐怡莹没嫁给溥仪算是命好,否则她的那些事,溥仪同样得幽禁她,而且虽然婉容和侍卫有染,但是事情闹得不大,内部处理了,唐怡莹的事可是举国皆知,要是也把溥仪逼到墙角,搞不好,溥仪直接就能灭了她。

唐怡莹聚集财产无数,绝对够她花销一生,安安稳稳,在香港度过残生也就是了。

李秋水的妹妹李沧海结局成谜?

以前看过几个答案,觉得很有意思。有人认为李沧海这个人物根本不存在,也有人直接搞错了人物,认为小师妹李沧海后来嫁到了江南王家,是王语嫣的母亲。更有甚者,错把舅妈当亲妈,把那位带着少年慕容复打伤崔百泉、黄眉僧的少妇当成了李沧海的原型。

在原著天龙八部《第三十七章 同一笑 到头万事俱空》中写道:李秋水说:“当年我和你师父住在大理无量山剑湖之畔的石洞中,逍遥快活,胜过神仙。我给他生了一个可爱的女儿。我们二人收罗了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秘笈,只盼创一门包罗万有的奇功。

那一天,他在山中找到了一块巨大的美玉,便照着我的模样雕刻一座人像,雕成之后,他整日价只是望着玉像出神,从此便不大理睬我了。

李秋水回过头来,瞧着虚竹,说道:“贤侄,我有一个女儿,是跟你师父生的,嫁在苏州王家,你几时有空……”

这就证明了,无崖子曾经和李秋水在大理无量山洞里住过一段时间,段誉看到,并且磕了一百个头的那个玉像就是小师妹。而嫁到江南王家的,就是他们的女儿,王语嫣的亲生母亲,李青萝。

而小师妹自始至终没有出场过,也从来没有介绍过她的名字,只留下一副画像。唯一的证据还是李秋水的证词

李秋水道:“你看这幅画像,我小妹容貌和我十分相似,只是她有酒窝,我没有,她右眼旁有颗小小的黑痣,我也没有。-----何况师姊和我相争之时,我小妹子还只十一岁,师姊说什么也不会疑心到是她,全没留心到画中人的酒窝和黑痣。”这番话确确实实的证明了小师妹的存在。

而在电视剧中,天山童姥与李秋水在看到了这幅画像之后,终于明白了她们毕生纠缠痴恋的男人,心中所爱竟是他人。两人同病并不相怜,相斗一生,不料到头来竟是一场空,两个最后悲戚苦笑,相拥而亡。

其实,按照金庸先生的设定,无崖子和他徒弟的名字都是有着内在的相互关联。无崖子的两个徒弟,分别是“苏星河”与“丁春秋”。

星河代表的宇宙的浩渺壮大,对应的是空间上的无涯。春秋则代表的是时间上无常,对应的是时间上的无涯。

苏星河的八个弟子叫做“函谷八友”重收为逍遥派门下。分别是康广陵、范百龄、苟读、吴领军、薛慕华、冯阿三、巧匠、石清露和李傀儡。其实正好对应的是琴、棋、书、画、医、匠、花、戏。

在看懂了这个路数之后,电影版的编剧给小师妹起名为“李沧海”,给天山童姥起名为巫行云。都是按照元稹 的诗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变化组合而来。这里的沧海指的是并不是曹操那个“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那个东海。而是晋·葛洪《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

"按照,元稹诗句的下两句,取次花丛懒回顾 ,半缘修道半缘君。 根据这个暗示的,说的是李沧海这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小师妹,神仙一般的人物应该是修道成仙去了。

看上去仿佛真的是那么回事,还挺有道理似的。

无崖子的小师妹前文不见出场,后文不见踪影,她真的存在吗?

而真相往往都是残酷的,恐怕小师妹只是无崖子想象出来的人物。 如同红楼梦里贾宝玉说的“女孩儿未出嫁, 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同是一个人,从“无价宝珠”到“死珠”。

无崖子跟李秋水之间的爱情也是一样的。无崖子游离在天山童姥和李秋水之间,天山童姥为了爱情,苦练返老还童的武功,就是怕心上人离开自己。李秋水跟无崖子在大理无量山下住了很长时间,在度过如醉如痴欣喜若狂之后,结婚后生活开始变的枯燥乏味。无聊的日子里,李秋水韶华不在,慢慢的褪去了神仙姐姐的光彩。无崖子发现自己的神仙姐姐居然跟凡间女子一样,便秘的样子很丑(参照李敖与胡因梦)。他心头的白月光终于变成了粘在胸前的饭粒子,朱砂痣变成了蚊子血。

万般郁闷之下,正好发现了一大块玉石,把它雕刻成李秋水结婚前的样子,每天看着石像把她想象成小师妹的样子。

但是当初最爱的那个人已杳无踪迹,没了联系,但思念却还是会有一下没一下的时常索绕的在心头,那份感觉没法为外人道,最终只会幻化成心底角落的一道白月光,永远只有自己知道。

不甘寂寞的无崖子再也受不了这种无聊的清苦生活,回到了现实生活,他并不想插手门派的事务,他一心的是想用门派的资源去寻找小师妹的芳踪。但是世道变了,人心也变了。

世界的残酷逼着高手大侠们改变和成长,大徒弟苏星河只顾着低头下下棋,武功卡在瓶颈,没有任何进步的迹象。门派里到处都是丁春秋的门人,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用最狠的掌法,如何提炼最猛的毒药。丁春秋的化功大法已经臻至化境,一颗不安分的心早已蠢蠢欲动。 一天,当无崖子又一次站在悬崖边,在云雾间他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朝思暮想的的小师妹。而丁春秋,慢慢的向他走过去,袖袍底下暗藏着的是比人心更为致命的毒药。

我就想问问在家的大佬爷们都在看什么连续剧?

全民阻击新冠病毒疫情期间,普通大众尽量呆在家里、不出门,就算尽本分了,如果闲来无事就追剧吧。那么,在家的大佬爷们都在看什么连续剧?今天2月18日(正月二十五)给大家推荐几部新鲜出炉的,或者正在热播的。

1、佟丽娅、黄轩、陈数主演的公关题材都市剧《完美关系》将于今日(2月18日)开播,共52集。讲述“公关合伙人们”从单枪匹马到并肩作战,在层出不穷的公关实战中互相影响共同成长的故事。《完美关系》由安建继导演、右耳编剧。

2、70集剧《新世界》已经开播36天,豆瓣打出6.1分。《新世界》是孙红雷、张鲁一、尹昉、万茜等人主演的现实题材电视剧。该剧借由金海、铁林、徐天三兄弟的命运转变,及徐天和共产党员田丹的相识相知,讲述了1949年建国前夕北平城的22天里发生的时代洪流变迁。

3、41集剧《下一站是幸福》已经开播23天,豆瓣打出6.3分。《下一站是幸福》是由丁梓光执导,宋茜、宋威龙、王耀庆、虞书欣领衔主演的都市情感剧,讲述“资深少女”的年下恋情。

4、40集剧《决胜法庭》已经开播16天,豆瓣打出6分。《决胜法庭》是于和伟与张佳宁首次合作的律政剧,韩栋、连奕名、王耀庆、胡静、铁政、杜源等联袂出演。

5、56集剧《三生三世枕上书》已经开播27天,豆瓣打出5.6分。迪丽热巴、高伟光等主演《三生三世枕上书》改编自唐七同名小说,讲述了青丘帝姬凤九和太晨宫尊神东华之间两千年的纠葛情缘故事。

6、42集剧《刘老根3》开播8天,豆瓣打6.5分。赵本山、范伟、李静等主演的电视剧《刘老根3》讲述了因龙泉山庄经营不善,在家颐养天年的刘老根决定重返山庄,再次主持大局,从而发生了一系列啼笑皆非的故事。

7、36集剧《大唐女法医》开播4天,豆瓣打出4.5分。讲述女法医冉颜(周洁琼 饰)在查明母亲自杀过程中解开一个又一个杀人情案的同时,在探求真相的过程中、她也遇到了真爱。

8、35集剧《奋进的旋律》已经开播8天,尚未打分。李东学、于越、李若宁、薛皓文主演的当代剧《奋进的旋律》描述了“十八大”以来,以“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为轴心,中国潮流能发展过程中的科学成就,以及后工业时代,制造业的转型与发展,全面揭示了中国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历程。张丰毅、巫刚、杨立新、张光北、刘佳特别出演,配角阵容强大。

9、45剧古装奇幻剧《上古密约》已经开播9天,暂未打分。吴磊、宋祖儿、王俊凯、郭俊辰主演的《上古密约》,又名《山海经之上古密约》。《上古密约》从导演、监制、策划、摄影、灯光、配音、后期剪辑、演员都是北电的学生,是一部给各专业学生练手的作品。讲述了南北朝时期九婴乱世,身负家国仇恨的三兄妹狭路相逢携手众多能人异士,与邪恶势力作斗争,最终舍生取义保卫天下的神话故事。此外,还有情人节前后刚刚开播的几部甜宠剧,《奈何BOSS要娶我》《谁都渴望遇见你》《少主且慢行》《时光与你都很甜》等。

历史上有没有重名的两个人?

我一直觉得我国的姓名特别讲究,名字中蕴藏一定内涵。我国的姓名不像欧美国家,欧美国家的名字相对比较固定。比如,俄罗斯的姓名只能从那几百个名字中选择,西欧的名字也基本上都是一些现成的名字。

由于欧美国家的很多名字都是现成的,所以你在大街上大喊一句,就有可能有好几个人回应你。相对于欧美国家,我国姓名的重名率相对较低。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一直相对较多,而且有些姓氏人数很多,有些字的入名率又非常高,所以我国也经常出现重名的情况。

比如,全国竟然有近30万人叫张伟。李倩、李伟、李娜、王芳、王伟等名字的重名率也非常高。近些年,取名字也比较“诗意”,子涵、梓涵、紫涵、子轩、梓轩、紫轩等名字的重名率也非常高。

中国历史上也出现了不少重名的历史人物,而且有些历史人物都非常厉害。重名的历史人物都在各自的区域创造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我们来一起看看那些重名的历史名人。

韩信与韩信。两个韩信生活在同一个时代,而且处于同一个阵营。一个韩信就是大名鼎鼎的兵仙韩信,另一个韩信是韩国后裔韩信。史书为了记载方便,将韩国后裔韩信称之为韩王信。

韩信被称为兵仙,汉初三杰之一,西汉最大的功臣。没有韩信,就没有大汉江山。韩信先被封为齐王,后被封为楚王,然后最贬为淮阴侯,最后被冠以谋反的罪名杀害。韩王信依靠祖上的荣光也位列汉初异姓诸侯王之一,最终也成为刘邦剪除的对象,最后逃往匈奴。

刘武与刘武。说起刘武我们可能马上想到梁孝王刘武,实际上梁孝王有个堂兄弟也叫刘武。汉惠帝也有一个儿子名叫刘武,被封为淮阳王。

李密与李密与李密。高中阶段我们都学过《陈情表》。《陈情表》也是高中阶段非常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陈情表的作者为李密。此李密为西晋初年的官员,中国古代著名的大孝子。隋唐英雄中有一位豪杰李密。此李密为隋末农民起义的领导人,瓦岗军的重要领袖,后来叛唐被杀。此外,北齐还有一位大员名叫李密。

李达与李达。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13位代表中,有一位名叫李达。一大中,李达被选为中央局宣传主人,后来先后在北平大学、中国大学等大学任教。建国之后,先后担任湖南大学、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哲学会会长、中国科学院武汉分院院长等职位。

1955开国将军中有一位上将名为李达。该李达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长征。建国后,曾经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副部长、人民解放军训练总监部副部长兼计划部、监察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刘秀和刘秀。说到刘秀,我们可能马上会想到汉光武帝刘秀。光武帝被称为最有学问、最会打仗、最会用人的皇帝。光武帝成功地将一个已经灭亡十几年的王朝拯救出来,创造了最具有中兴意义的光武中兴。

西汉时期,有一对著名的文学父子——刘向和刘歆。刘歆在汉哀帝时期曾经改名为刘秀。刘歆在中国文学史的地位非常高。刘歆和父亲编成的“七略”,为中国第一部图书。刘歆还编写了《山海经》。刘歆还是著名的古文经学大师,对于儒家经典的发展有极大的贡献。刘歆推算的圆周率为3.15471,称之为刘歆率。此外,刘歆还是著名的天文学家。东汉建立之后,刘歆自然不能再叫刘秀,只能被改回刘歆。

李通与李通与李通与李通与李通。李通为东汉开国功臣第32名,被封为固始侯。东汉末年,曹操手下曾经有一位名将李通,曾经帮助曹操击败张绣、袁绍,协助曹仁等。唐代宗李豫的第十八子名为李通。金朝的李通曾经官至吏部尚书。元代的李通是一位画家,代表作为《寓意编》。明朝永乐年间,曾经有一位知县名为李通。

马忠和马忠。喜欢《三国演义》的读者应该听过马忠。吴国的马忠为潘璋的部将,在临沮俘获关羽父子。蜀汉的马忠是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将领,刘备曾经评价道:虽亡黄权,复得狐笃,此为世不乏贤也。

张衡和张衡和张衡和张衡。仅东汉就有两位张衡。一位张衡就是大名鼎鼎的天文学家张衡,发明了浑天仪、地动仪。月球上“张衡环形山”、“张衡小行星”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张衡的《二京赋》和《归田赋》是汉大赋的代表作,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

东汉的另一位张衡是道教第二代张天师,张道陵的长子,张鲁的父亲,后被追赠“正一嗣师太清演教妙道真君”。隋朝时期曾经有一位重臣名为张衡,后被追赠大将军、南阳郡公,谥号为忠。明朝前期,有一位大臣名为张衡。

中国历史上重名的名人还有很多,比如汉朝卫青和明朝卫青、汉朝的陈平和现代的各个陈平、解放军中的大小陈毅、清朝的大小于成龙等。

袁克定后来的结局怎样?

民国时期,若论起“坑爹技术”哪家强?恐怕不少小伙伴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人,那就是袁世凯的大公子——袁克定。

袁克定戎装照

就是这位小爷,当初用一份假的《顺天时报》,生生坑苦了聪明一世的袁世凯。

让老爹天天读着假报纸,误以为外面的民意都拥护自己登基,最终掉进了儿子处心积虑挖掘的称帝深坑里面。

最终,袁大总统沦为了独夫民贼,在一片举国声讨中,痛骂着“欺父误国”,黯然离世。

唯一的嫡长子

光绪二年年底,年仅17岁的袁世凯,在河南项城老家,迎娶了当地富户于鳌之女为妻。

两人成亲的第二年,于氏便产下了一名男婴,按照袁氏家族的族谱,“保世克家,企文绍武”排序,袁世凯给这个孩子取了一个名——“克定”。

初为人父的袁世凯,看着眼前这个粉雕玉琢的婴孩儿,抱在怀里,疼爱非常。

像许多望子成龙的父亲一样,袁世凯决定,今后,一定要好好培养自己的这个孩子。

后来,因为与于氏失和,袁世凯与之分居了几十年,两人再无子嗣。这也使得袁世凯后来虽然子女挺多,共有17个儿子,15个女儿,但论起嫡出的孩子,却只有袁克定一个。

袁世凯和孩子们

既嫡又长的身份,使得袁克定在袁世凯的心中,地位非同一般,绝非其他庶子可比。

在后来的日子里,袁世凯一直将长子袁克定带在身旁,亲身鞠养。无论是在朝鲜任总理营务处、会办朝鲜防务之时,还是在济南担任山东巡抚、天津担任直隶总督,乃至后来调回北京任军机大臣,袁克定一直都跟随着老爹左右,亲聆教诲,看着、学着老爹处理政务。

同时,作为袁家的长子,袁世凯对于这个儿子的教育投资可谓不惜血本,不仅花重金延请了数位名家亲身教导,还专门为其聘请了一名德语外教,教授袁克定德语、英语。使得袁家的这位大少爷,在今后与洋人打交道时,毫无语言障碍,顺风顺水。

袁世凯

然而,外语说得溜,也不一定都是好事儿。特别是1913年9月,袁克定和德皇威廉二世那一番毫无障碍的交谈,让袁克定本来就不安分的心,彻底躁动了起来。

德皇的支持

1912年,南京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袁克定带着母亲于氏等人从洹水村回京。

在前往彰德火车站的途中,袁克定执意策马而行,结果从受惊的马上坠落,导致足胫摔折,后来又误信巫医,耽误了治疗,最终落了个右腿残疾。

为了医治腿疾,1913年9月,袁克定赴德医治伤腿。

在德国的日子里,袁克定拜见了德皇威廉二世,中华民国大总统的儿子前来拜会,德国方面也很重视,德皇举行了盛大的国宴,欢迎袁克定一行。

德皇威廉二世

因为袁克定本人德语说得很好,因此两人在酒宴上相谈甚欢。席间,德皇谈及了德国的对华外交立场,对于“中国非帝制不能自强”的观点,深表赞同,宴会之后,威廉二世将一封亲笔信交给了袁克定,请他转告其父袁世凯:

“请转告袁大总统阁下,我国将在外交方面全力支持他。”

德国的表态支持,让袁克定坚定了拥护父亲称帝的念头,因为在共和体制之下,自己的父亲早晚是要退休的,而袁家现有的权力,也迟早要拱手让人,自己这个袁大总统儿子,最终也有明日黄花之时。

权力的诱惑,让人难以割舍,袁克定知道,自己父亲袁世凯,其实也是这样的人,他老人家想要恢复帝制,但又迟疑不定,患得患失。

而自己所能做的,就是帮老爷子下定决心。

一份假报纸

1915年,日本向北洋政府提出《二十一条》,并私底下暗示袁世凯:

“祝愿贵大总统高升一步。”

看到父亲对日本政府的重视态度,袁克定决定,想要父亲坚定称帝信心,就得让他坚信,外界也是支持他的,而这里面的玄机,就藏在袁世凯每天读的《顺天时报》上面。

顺天时报

《顺天时报》是日本外务省在北京出版的中文报纸,是日本政府在华的态度反映,对日本方面非常重视的袁世凯基本每天必看。为此,袁克定每天都会派人送来报纸,呈给父亲阅读过目。

袁世凯是做梦也没想到,自己儿子递上来的这份报纸,竟然是他花大价钱招揽的笔杆子们,专门为自己量身打造、编纂而成的定制品。

就这样,袁世凯每天读着定制的《顺天时报》,看着报纸上日本人对自己称帝的支持,看着全国人民对帝制恢复的渴望,让袁世凯觉得,自己想干的事儿,其实也很符合民意,也很得邻居们的支持。

就这样,称帝的事情,提上了日程,开始运作起来。

直到有一天,袁府的一个小丫头从外面买五香蚕豆时,因蚕豆外面包了份真的《顺天时报》,被袁世凯的三女儿袁静雪无意间发现,这个弥天大谎才最终露出了马脚。

自己的儿子,竟然跟自己玩阴的,气急败坏的袁世凯把袁克定叫过来,用皮鞭一顿抽打,大骂:

“逆子,欺父误国!”

但此时,称帝事情已经开始运作起来,想要叫停,已经骑虎难下。

为了弥补自己的纰漏,袁克定赶紧叫来了自己的谋友杨度,让他给袁世凯进呈了一份《君主救国论》,从理论上阐明了当下复辟帝制的需要和合理性,让袁世凯复辟的行动,得到了舆论上的声援。

袁世凯登基

一场称帝的闹剧,最终在袁克定的力推、袁世凯的觊觎之下,最终粉墨登场。

然而,洪宪帝制不得人心,登基之后的袁世凯旋即遭到众叛亲离。1916年,身心俱疲的袁世凯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感慨道:

“克定害我……”

风光不再

袁世凯死后,没有老爹帮衬的袁克定,根本斗不过段祺瑞、冯国璋这些狠角色,他很快便被排挤出权力中心之外。

段祺瑞

心灰意冷的袁克定主持了家族财产分割之后,搬到了自己在德租界威尔逊路的房子内居住,1935年又搬迁到北京宝钞胡同63号故居,一直过着身居简出,低调的日子。

因为身为嫡子,所以袁克定分走了袁世凯存在法国账户上的财产,使得袁克定在生活上依然非常富足,该听戏听戏,该讲排场讲排场,家里有专门的私人医生和厨师。

然而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之后,华北沦陷,整个社会陷入混乱当中,袁克定的生活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北京沦陷之后,袁克定带着家人搬到了颐和园排云殿牌楼西边的第一个院落——清华轩内居住,好景不长,坐吃山空,家境败落的袁克定过起了典当的日子。

谁能想到,昔日的纨绔公子哥,最终变成了一个依靠典当过生活的破落户,这个从人们视线中淡出的公子哥,原本会被人们渐渐忘记,然而历史却偏偏让袁克定再次走到了台前,一挽先前的不良印象。

华北沦陷后,日本情报头子土肥原贤二知道袁克定生活困窘,便想趁机招揽对方,让袁克定加入华北伪政权,借其影响,维护日伪统治。

土肥原贤二

袁克定当时虽然经济困顿非常,但最终拒绝了日方邀请,他对表弟张伯驹提及此事:

“出任固然有了财源,但也不能因此而作汉奸。”

随后,还登报声明,自己因病对任何事情不闻不问,并拒见宾客。

这让日方很是恼火,不久日本特务、汉奸便盯住了他的宅院,关键时刻,汪精卫最后出手帮助了袁克定。晚清时期汪精卫刺杀摄政王时,袁克定疏通关系,最终为救下汪精卫出力不少,因此汪精卫感念他的救命之恩,劝阻了日本人对袁克定下手。

年轻时的汪精卫

汪精卫派人带了一些礼品和一笔不小的钱款,袁克定收下礼物,将钱款退回,对来人说:

“礼物我收下,这是私谊,钱恕我不能取,请如数带回。”

六十岁那年,表弟张伯驹来看望他,看着满室萧索,不禁感慨作联:

桑海几风云,英雄龙虎皆门下;蓬壶多岁月,家国山河半梦中。

张伯驹

后来张伯驹看袁克定家产耗尽,生活越来越难捱,就将他接到了承泽园,张伯驹的孩子们曾这样回忆对袁克定的印象:

不过我见到袁克定时,他已是位七旬老人,那时候我眼中的他,只是一个很可怜的、没人关心、有些孤僻的老人。

在承泽园生活的这些年里,袁克定一年四季只穿长袍,他从不抽烟,和客人见面也很客气、和善,总是微微欠身点头致意,对我们孩子也一样。

1948年,时任中央文史馆馆长的章士钊给袁克定谋了一个馆员的身份,让他在那里工作,每月有五六十块钱收入。

袁克定每次拿到工资,就会交给张伯驹的妻子,但张伯驹他们从来都不收他的钱,张伯驹对夫人说,既然把他都接到家里了,在钱上还计较什么。

承泽园

1953年,张伯驹的承泽园卖给了北京大学,众人搬出来后,张伯驹为袁克定家在西城买了间房子,让他们搬了进去。

后来,年老体衰的袁克定又丢了工作,没有收入,每月靠着到街道领20元救济金和表弟家的接济过日。

1958年,袁克定在西城的小房子里去世,终年80岁,后事为表弟家代为料理,这个曾经差点影响历史的“太子爷”,最终凄凉地落下了人生的帷幕。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