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海兰珠结局,他的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天美资源网

那海兰珠结局,他的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领着夫君的遗体和宣布十五岁多尔衮继承皇位遗诏的阿巴亥刚回到家中,却被皇太极宣读努尔哈赤的遗命:“俟吾终,必令殉之。”尽管阿巴亥有能力反抗,却没有反抗,那么她的三个儿子就这样眼睁睁看这个的母亲被逼迫生殉?母亲死前心愿却道破玄机。

那海兰珠结局,他的三个儿子为什么不反抗

1.最小的幼子才十三岁。

多铎。生于明万历四十二年, 是努尔哈赤的第十五子爱新觉罗·多铎,其母亲是努尔哈赤的第四位大妃乌拉那拉氏·阿巴亥,年仅十二岁的母亲被其叔叔因联盟需求嫁给日益强大的建州部部长努尔哈赤。多铎出生之时,家族正处于兴旺发达,向上发展的阶段,年幼的多铎也因为母亲受宠,得到了父亲的区别对待,在他三岁的时候,父亲努尔哈赤创建八旗,有些哥哥都分不到半个旗,英勇善战的哥哥也没有得到父亲的重视,而他,懵懵懂懂的他却被父亲分了一个旗。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年迈的父亲不服老,68岁的他还坚持上战场,在那那场人生最后的战役里面,因为有人拒绝了他的指挥技术并逃走,他火冒三丈加上四十三年连年征战,身体早已吃不消,他感到不舒服就去清河温泉疗养,可惜大限将至的人神仙也救不回,失去父亲庇护的十三岁小伙多铎从此卷入权力之争,尚且年幼且无政治斗争经验的多铎危机四伏。

2.阿巴亥的次子是英勇骁战的多尔衮。

多尔衮。生于明万历四十年,是努尔哈赤的第十四子爱新觉罗·多尔衮,从小体弱多病的他,没有上战场打仗,却因为父亲溺爱母亲的原因,他得到了父亲母亲全方位爱的包围,就连努尔哈赤都说以后要把自己领的旗分给他,父亲病危只召唤了大妃阿巴亥前往安排后事,努尔哈赤说要把皇位传给多尔衮,可当母亲带着遗诏回来宫中,发现等待她的竟然是努尔哈赤要求她陪葬的遗命。

用活人殉葬,在封建社会很盛行,尤其是在清初屡见不鲜。

据《宁古塔志》记载:男子死,必有一妾殉,当殉者必于主前定之,不容辞,不容僭也。当殉者不哭,艳妆而坐炕上,主妇率皆下拜而享之。及时,以弓弦扣环而殒之。倘不肯殉,则群起而扼之死矣。努尔哈赤的第三任大妃死的时候,努尔哈赤命令四名婢女陪葬,还杀了一百头牛羊祭祀,皇太极死的时候,侍从二人殉葬,多尔衮死的时候侍女殉葬,从这些来看,清初殉葬制度是存在的,而且必须遵守。

3.清朝开国元勋阿济格。

阿济格。跟前面两位一样是同一个爹妈生的,是阿巴亥的大儿子,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虽是一旗之主,但是他势力比较单薄,也没有拉拢到什么人,加上天命五年时,发生在母亲身上一件很离谱的事情,也让作为儿子的他脸上蒙羞。

父亲曾经说过,等他万岁之后,他就把自己最心爱的大妃和大妃所生之子由他的次子代善照顾,说白了,就是等努尔哈赤死了,努尔哈赤的儿子就把自己的老婆给娶了,这个情况你会觉得这不是乱伦了吗?可是这种习俗在满族里是属于正常的,就连努尔哈赤的第二任大妃富察氏,也曾是自己堂兄的老婆,皇太极最爱的妻子海兰珠也是曾经嫁给了其他人,丈夫死后,娘家又把她嫁给了皇太极,乱归乱,但那个时代的满族是可以这么操作的。

有了努尔哈赤这么一句话,代表着代善无疑是下一位皇帝,可阿巴亥有些着急还没有等到努尔哈赤死掉,就急于献媚,给代善送饭,代善也吃了,代善和其他大臣到努尔哈赤宫中开会,阿巴亥就穿得极其妖艳,企图勾引代善,代善也是个男人,最后沦陷了,二人搞在一块,这事就被努尔哈赤的小福晋发现后告发至努尔哈赤,努尔哈赤生气极了,命人展开调查,没有想到情况竟然属实了,爱阿巴亥入骨的努尔哈赤为了护住面子,还帮阿巴亥圆谎,说自己是说过等他万年后,让代善照顾她们母子,于是她们就联络联络感情。

可是后面再发生的这事,就让努尔哈赤忍无可忍了,奸情被发现不久后,又有人举报大妃阿巴亥私藏宝物,转移财产,努尔哈赤气得上都冒烟了,又考虑到阿巴亥生的孩子还小,免她一死,但是免不了努尔哈赤休了她的大妃之位,贬为庶妃,但时间没过一年,也许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的深情,也可能是阿巴亥在政治上能给努尔哈赤很多建议,休妃没到一年,阿巴亥又重回中宫之位,直到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召唤的人员也只有她,别无皇子大臣。

4.悲上加悲,万般不愿,只能唯命是从。

如果说丈夫过世让阿巴亥伤心,那努尔哈赤的遗言就是让阿巴亥的伤心无以复加,本以为按照努尔哈赤的遗命嫁给新汗,幼年的孩子也能继续照顾,谁知当以皇太极为首的诸王领着遗命来到她面前,年初遗命的内容:

“乌拉国满泰贝勒女为后,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致,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日俟终必令殉之。”

面对这样的决定,起初,阿巴亥并不接受,但是努尔哈赤的遗命,不能拒绝的遗命,不得不殉从,但是阿巴亥对诸王有一个请求,努尔哈赤生前允诺给两位年幼的孩子分旗的事情,让诸王要做到,诸王表示会遵照先帝遗命办事。了无牵挂的大巴亥道:

“吾自十二岁事先帝,丰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离,故相从与地下。吾二幼子多尔衮、多铎,当以恩养之。

随后这位努尔哈赤的最后一任大妃就这样香消玉殒。

5。儿子们为何不反抗?

儿子首先是不能违抗父亲的遗命,而且年龄尚小,且无人支持自然也没有实力去和众多哥哥抗衡,尽管父亲曾经很爱很爱他们的母亲,也很爱他们,但自己的母亲曾做出勾引新汗,藏匿财宝,加上她机智,善弄权术,为了稳定后金政权,为了防止以后阿巴亥的三个孩子强大,与母亲联合参政,有先见之明的努尔哈赤只能顾全大局牺牲跟随自己多年的妻子,对于其他贝勒来说,阿巴亥不管从什么方面都会重重的影响新汗的继承结果,所以她必须是这个朝代的宫廷斗争的牺牲品。

多尔衮独女东莪的结局如何?

顺治七年十二月,皇父摄政王、睿亲王多尔衮病死在喀喇城,时年三十九岁。随后,顺治皇帝开始对多尔衮政治清算。

多尔衮一生无子,只有一个女儿东莪,另外,他把同胞弟弟多铎的五儿子多尔博过继为儿子。多尔衮死后,多尔博最初继承了睿亲王的爵位。清算开始之后,按照《顺治实录》的记载,多尔衮的家财、人口被抄没入官,“其养子多尔博、女东莪,俱给信王”。

这里说的信王,指的是信亲王多尼,是和硕豫亲王多铎的大儿子,多尔衮的侄子。顺治六年多铎病死之后,多尼继承了豫亲王的王爵,后来改称信亲王。

此后,多尔博被要求重新回到多铎一宗,并且被封为贝勒。贝勒和亲王的差别很大,但总体来说,这样的处置相当温和。

关于东莪的下落,正史中没有记载。做为多尔衮的侄子,多尼肯定会善待伯伯唯一的女儿东莪,会帮她挑选合适的满蒙贵族之家嫁掉。

在这个问题上,个人有这样几点看法:

第一,顺治皇帝对于多尔衮的清算,中规中矩。

《顺治实录》记载,顺治十年三月,顺治皇帝认为毁坏多尔衮的坟园“似属太过”,所以命令工部把受到毁坏的房屋、门墙加以修整,但要求所有的柱子都漆成黑色,仍然命令多尼派人看守。

这说明是有过掘墓鞭尸一类行为。

多尔衮兄弟当中,他不是第一个得到这种下场的。当年,莽古尔泰、德格类兄弟死后,被掘坟扬尸,名下的牛录被皇太极父子瓜分,亲信被残酷镇压。

第二,对于多尔衮的处置,比他哥哥阿济格要轻。

多尔衮的几个亲信被处决,家奴充公,但比起他哥哥阿济格要好许多。

多尔衮死前对哥哥阿济格有所交待,阿济格和儿子劳亲蠢蠢欲动,结果被收押,废为庶人。阿济格在狱中听说自己的儿子们被送给别人当了奴才,订婚的女儿也被退亲,另外改嫁,自己的女人也赏给了别人,气得在狱中纵火,结果和儿子劳亲一起被赐死。

相比之下,东莪和多尔博的结局要好得多。

第三,清代统治集团的内部,始终存在着残酷的斗争,但因为八旗制度这种特殊的设计,很少出现斩草除根式的清除。

比如,努尔哈赤和同胞弟弟舒尔哈齐决裂之后,继续重用舒尔哈齐的儿子阿敏,使他成为四大贝勒之一。皇太极干掉阿敏之后,由阿敏的弟弟济尔哈朗全盘接收了他的各方面遗产。

莽古尔泰、德格类的遭遇,算是比较残酷的一例。

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曾经继承了努尔哈赤亲自掌握的正黄旗、镶黄旗,实力最为强大。皇太极时代通过换旗,三兄弟改为正白旗、镶白旗,但实力依然强大。所以,顺治皇帝在处置多尔衮、阿济格的时候,自然有所顾忌,不敢过分。

如果康熙擒鳌拜时失败了?

如果鳌拜真的想要造反,无论孝庄做什么都没用。对于一个铁了心想要造反的人,除非杀了他,不然做什么都阻止不了他。

反之,如果鳌拜铁了心的忠于大清,孝庄或许只需说一句“这是一群小孩子跟你闹着玩的,鳌卿家不要在意,哀家这里给你赔个不是了”,然后再赏赐给鳌拜一些东西,这件事也就这么过了。

所以,事实上康熙擒鳌拜失败后,清朝会发生什么,不是取决于孝庄有什么对策,而是取决于鳌拜是不是忠于大清。如果鳌拜要反,孝庄唯一的对策就是想尽办法杀掉鳌拜。如果鳌拜不反,孝庄无需做什么,只需简单的几句“掏心窝”的话,这件事也就过了。

那么在那个时候,鳌拜真的有反心吗?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康熙对鳌拜动手之前,鳌拜并无反心,相反他对康熙的曾祖皇太极、父亲顺治还很忠城。

当年皇太极因突然驾崩,来不及立遗诏时,是鳌拜等两黄将领确保了皇太极一脉的皇位不旁落于他脉,在他们“不立先帝之子,就兵戎相见”的声嘶力竭下,多尔衮放弃了对皇位的觊觎之心。

顺治帝在位时,他不惧多尔衮几次三番威胁他的生命,在三次被论死,曾经与他共同扶立顺治的两黄将领都相继投靠多尔衮,过上了位极人臣的荣华富贵的生活时,多尔衮就是不降于多尔衮,而是始终都忠于顺治。

其实当初鳌拜完全可以为自己的利益去投靠多尔衮,毕竟在当时朝堂上几乎都是多尔衮的党羽时,鳌拜这么做本无可厚非。但是鳌拜却并没有这么多,他不惧于任何的威胁,哪怕多尔衮曾几次三番想要他的命,他也始终不愿意附和多尔衮。

而从他对故主皇太极忠心耿耿,对顺治也是坚守忠诚,这种种事情来看,鳌拜对于皇太极一脉绝对是一片赤诚,绝对是难得的忠义之臣。也就是如此,顺治帝亲政后,他得知鳌拜与索尼等人曾立誓“一心为主,生死与共”,遂视为他为心腹重臣。

所以试想看,就是这样曾经为了皇太极、顺治忠诚到连命都不要的鳌拜,他会在康熙的时候有反心吗?显然不会。在康熙时期,鳌拜完全没有理由有反心,要权,贵为四大辅政大臣之一的他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地位,他已贵为二等公,已算是人臣所能得到的爵位的极限;要财,无需多说,一个辅政大臣会缺钱吗?所以根本没有什么让他有反心。

所以说在康熙对他动手前,鳌拜根本无任何的反心。说白了晚年的鳌拜虽骄横跋扈,贪赃枉法,但是也只是对政敌,对天下而言,对于皇帝,鳌拜始终都是忠心的,这点毋庸置疑。

其实康熙之所以会对鳌拜动手,绝非是鳌拜想造反,只是康熙想早点掌控皇权,然后接着鳌拜去立威,仅此而已。

当然,如果康熙在对鳌拜动手失败后,鳌拜是否还会保持着对皇太极一脉的忠心,这里并不能得到绝对的答案,毕竟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谁也无法知道结局会如何。但是从之前鳌拜种种的表现,宁死也要忠于皇太极一脉来看,鳌拜会继续忠诚于康熙的几率,也有近乎九成。

所以我们可以大胆的猜测下,康熙对鳌拜的抓捕行动虽然失败,但是此时孝庄肯定会站出来说道“小孩子贪玩,鳌爱卿不要当真”,就这样一场危机似乎就能迎刃而解,毕竟鳌拜还是忠于康熙,忠于大清的。

事实上,鳌拜的忠,清朝的皇帝都知道,不然晚年的康熙也不会恢复其名爵,康熙的儿子雍正也不会赐予祭葬,追封一等超武公,更给予世袭罔替这样的厚待。

只能说自古无情帝王家,一个皇帝为了自己的利益居然能牺牲掉一个死忠于自己的忠臣,这真的是蛮无情的。

作为清初著名女政客?

孝庄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有没有才我们不去讨论,说她是美女,恐怕莫言先生要笑了……网上经常有人将孝庄文皇后的画像拿来和莫言先生进行对比,看过的人想必都会觉得:“别说,长得还真挺像的!”莫言先生是文学巨匠,而且还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他有没有才无须多说什么。但是,莫言先生的长相,恐怕谈不上有多帅吧?和他长像近似的孝庄文皇后如果能称美女,恐怕美女这个词得要重新定义了……

老夫少妻的通病——代沟

孝庄文皇后嫁给清太宗皇太极之时清太宗的年纪并不大,所谓老夫少妻其实有些言过其实了。但是,彼时的孝庄文皇后年龄的确比清太宗小很多,清太宗三十三岁,孝庄文皇后却只有十二岁!这就好比让一个三十三岁的中年男子与一个刚刚小学毕业的初中生谈恋爱,怎么着似乎也不太可能聊到一块儿去,不是吗?你说想买一辆车,她却在考虑是该买镶钻的公主车、还是灰姑娘的南瓜车……

说白了,孝庄文皇后与清太宗的这桩婚姻根本没有任何感情基础,完全就是一场赤裸裸的政治买卖!她维系着外藩蒙古科尔沁部与女真爱新觉罗家族的政治利益。一个十二岁的小女孩,就这样被自己的哥哥吴克善送给了自己的亲姑父清太宗为妾!除非清太宗有特殊癖好,否则恐怕很难对彼时的孝庄文皇后感兴趣,不是吗?这一点从孝庄文皇后直到崇德三年才生下儿子清世祖福临也能看得出,很可能之前的十三年里,清太宗根本就没有怎么碰过她!二十五岁生下了一个儿子,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认为,直到二十多岁,清太宗才慢慢开始把孝庄文皇后看成是一个女人,而之前只是把她当作了自家的内侄女儿?并不是没有这种可能。只可惜,短短五年之后,清太宗便撒手人寰了……在此之前,还突然间冒出了自己的姐姐敏惠恭和元妃博尔济吉特氏(海兰珠)!可想而知,清太宗能有多宠爱孝庄文皇后?

女强人的通病——缺少女人味

清太宗晚年对孝庄文皇后的姐姐海兰珠几乎达到了专宠的地步,在海兰珠的儿子出生之后,清太宗甚至大赦天下,给予了这个儿子“皇太子”的待遇。一对亲姐妹,相貌相差应该不会太大,不是吗?为什么清太宗对已经二十多岁的孝庄文皇后依然没有太大兴趣呢?只能有一种解释,她根本不对清太宗的脾气!像清太宗这样的强势皇帝通常情况下保护欲都比较强,这是正常现象。小鸟依人的海兰珠自然更能满足清太宗的这种保护欲,更能激发其大男人的心态!清太宗自然更加喜欢海兰珠。

反观孝庄文皇后,从她在历史上的表现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强势的女人!虽然没有像晚清的慈禧太后那般弄权,其权力欲望恐怕也不是一般地高。在战场之上与敌人你死我亡、朝堂之上与兄弟勾心斗角,回到后宫还要面对这么一个强势的女人,换作您是清太宗,您会愿意吗?正是因为孝庄文皇后太“有才”了,身上反倒少了点儿女人味、让清太宗失去了兴趣……结婚近二十年、而且有生育能力,却只生下了一个孩子,也足可见孝庄文皇后有多不得宠了。

防止诸子争储

在清太宗晚年,崇德五宫福晋之中,只有孝庄文皇后和懿靖大贵妃博尔济吉特氏(娜木钟)两个人生下了儿子并活了下来!换言之,在清太宗看来,能够威胁到自己嫡长子豪格地位的只有这两个皇子,其他庶出的皇子根本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

从清太宗将正蓝旗交给豪格来看,他是打算把豪格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只可惜,心脑血管疾病来得太快,清太宗根本没有料到自己会一命呜呼,连继承人都没来得及指定。这才让清世祖钻了空子,捡漏成为了皇帝。换言之,清太宗属意的皇位继承人是豪格。既如此,清太宗又怎么会过于宠爱本就非常强势的孝庄文皇后呢?这不是在给豪格制造麻烦吗?当然,这只是本人的一种猜测,未必就是真实情况,但这种情况并不是完全不会发生的,不是吗?

孝庄文皇后也是一个聪明人,自知无法获得清太宗的宠爱,索性坦然面对、顺其自然,不去跟清太宗后宫的女人们争风吃醋!不过,话又说回来,孝庄文皇后的心思恐怕也不在这一块儿,哪有那个闲工夫去跟一群小女人争风吃醋哦……

这种不争不抢反倒是成全了孝庄文皇后,让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王公们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斗之人,比较容易控制。在两黄旗将领提出“立皇子”之后,代善、济尔哈朗等人很快便倒向了清世祖,这里面与孝庄文皇后多少还是有些关系的。甚至包括多尔衮,之所以同意由清世祖继承皇位,很可能也是觉得孝庄文皇后不争不抢。至于什么私情,纯属子虚乌有,清太宗活着时,恐怕多尔衮还没有这个胆子敢勾引嫂子!清太宗正愁没机会削掉他的旗份呢……

反观懿靖大贵妃娜木钟,她是末代蒙古帝国大汗林丹汗的嫡福晋,一个权力欲望一点儿不比孝庄文皇后弱的女人!而且,她表现得太过明显了,以至于让爱新觉罗家族的宗室王公们隐隐有些担心。与其如此,倒不如选择不争不抢的孝庄文皇后,不是吗?

历史告诉我们,一切不争不抢都是装的。孝庄文皇后玩起权术来,一般的男人根本不是对手!在强势的摄政王多尔衮主政期间,能够让儿子清世祖与多尔衮之间七年不发生直接冲突,足见孝庄文皇后的政治手腕……因为与儿子清世祖矛盾重重,晚年的孝庄文皇后最终选择了放手,把心思全部用在了培养孙子上,为清王朝培养出了成就“康熙盛世”的清圣祖玄烨,也算是为爱新觉罗家族立下了有一件大功!

传说中的满蒙第一美人叶赫老女是谁?

叶赫老女,努尔哈赤未过门的老婆。她一生7次嫁人,克死五任未婚夫,灭了四国,为努尔哈赤打天下扫清了障碍。努尔哈赤却嫌弃她:亡国之女!

叶赫老女,又称东哥,是西海女真叶赫部的公主。

东哥一出生,就惊动了萨满。

萨满对着襁褓中漂亮的婴儿叹气:“此女可兴天下,可亡天下。”预言一出,注定了老女悲剧的一生。

满蒙第一美人东哥,到底有多美?

任何语言,都无法形容东哥的美貌。只看那些大部落首领们,前赴后继为她而战,不断刷新“宁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剧本,便可知东哥的绝代风华。

遗憾的是,这些大人物的追求,并没有给东哥带来幸福。反而让她沦为了父亲的复仇工具,兄长笼络人心的棋子,努尔哈赤开战的借口。

她用自己的命运,为“红颜薄命”做出了完美的注释。

1 复仇工具

海西女真有哈达、叶赫、辉发、乌拉四部。最先崛起的哈达部,是四部之首。但是叶赫部因为领导有方,大有后来者居上的势头。

叶赫部大力发展经济、扩张领土的强劲势头,不仅吓坏了哈达,也惊动了明朝。

于是,在明朝的暗示下,哈达部首领带兵,趁叶赫首领外出打猎时把他干掉了。

而且,不只一次。

叶赫部前后两任首领都以同样的方式,死在了哈达首领的手中。自此,叶赫跟哈达结下了血海深仇。因为哈达部实力强大,又有明廷撑腰,叶赫只能静待时机。

就在叶赫养精蓄锐的这段时间,随着东哥慢慢长大,她的美貌已传遍草原。

万历十年,东哥才9岁,可哈达部首领歹商,已经迫不及待地来求婚了。

叶赫首领卜寨,一口应下了这门婚事,丝毫没有考虑女儿东哥还年幼。看着初长成的女儿,卜寨计上心头。

得到卜寨的许诺,歹商立即着手准备聘礼。喜兹兹等着娶媳妇的歹商,大手一挥,点了牛羊马匹、金银无数。可他万万没想到,这场婚嫁竟是个骗局。

娶亲的路上,歹商就被装扮成乱贼的叶赫伏兵给射杀了。

这是东哥第一次嫁人,迎亲路上,丈夫就被自家人给干掉了,成亲当日东哥就成了寡妇。

卜寨不仅大仇得报,还收获了大量聘礼,更重要的是除掉歹商后,叶赫便稳坐扈伦四部盟主之位。

经此一事,卜寨发现了美人计的好处。从此,以东哥为筹码的交易,在女真部族间轮番上演。

2 笼络人心的棋子

拿下哈达之后,卜寨的下一个目标就是努尔哈赤,这是一个野心与实力兼俱的枭雄。

万历二十一年,卜寨先后将叶赫部的两位格格嫁给努尔哈赤,可努尔哈赤对于叶赫的指挥跟摆布,压根儿不听。

于是,卜寨找了个借口,联合周围的部落一起攻打努尔哈赤。

既然要干架,就得拉帮手。卜寨为了说服乌拉部,决定将东哥许给乌拉部首领满泰的弟弟布占泰。

乌拉欣然同意这桩婚事,满泰还为弟弟举办了一次盛大的订婚典礼。订婚宴结束后,布占泰带着乌拉的三千将士,随九部联军出征。

此时,布占泰满脑子想的都是凯旋归来,迎娶东哥。

卜寨跟布占泰对于胜利,志在必得。以他们三万大军的雷霆之势,任何时候都能碾压努尔哈赤几千兵马。

可事实跟想象却差了十万八千里。

开战后,第一个在绊马阵中摔下马的就是卜寨。他还来不及起身,就被一个建州兵连刺几刀,结果了性命。

叶赫的另一首领纳林布禄,眼见兄弟惨死,坐在马背上放声大哭,楞是把自己哭晕了过去。叶赫将士只好捞了纳林布禄就撤。

九部联军没了指挥的主帅,只能被努尔哈赤打得四处逃散。又看到叶赫退兵,他们也各自逃命去了。

事后,卜寨被努尔哈赤劈成两半,将一半送回了叶赫。

在那个相信人死后会有轮回的时代,如此行事,无异于让人不得超生。叶赫跟努尔哈赤的仇恨算是结下了。

而东哥的第二任夫婿,被努尔哈赤的手下活捉,扣留建州,这一关就是三年。

如此,东哥第二次许婚,也没嫁出去。

叶赫出兵惨败,卜寨之子布古扬上台后,为了给部族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派人到建州道歉欲与努尔哈赤谈和,叶赫愿将东哥嫁给努尔哈赤。

“因吾等不道,以至于败兵损名,今以后,吾等更守前好,互结亲。”——《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就这样,叶赫取消了与乌拉的联姻,将东哥转嫁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给叶赫送去了大量的金银、绸缎、宝马、盔甲作为聘礼,叶赫杀牛宰羊缔结盟约。

其实,努尔哈赤也不想再动干戈,他同样需要时间积蓄力量。便对叶赫宣誓:“三年之内,如果你们出尔反尔,违反盟约,我定然出兵讨伐!”

"吾待三年,果不相好,必统兵伐之。"——《清太祖武皇帝实录》

可是,努尔哈赤还是太高估了叶赫。转头,叶赫部就反悔了!

得知哥哥要将自己嫁给杀父仇人,东哥这回非常硬气:我不嫁!如若相逼,情愿一死!

她不仅不嫁,还在草原上征婚,条件就是:谁能杀掉努尔哈赤,她就嫁给谁!

东哥征婚的事传到建州,努尔哈赤也对外放话:“谁敢娶她,我就灭谁!”

这是东哥的第三次婚约,她成了努尔哈赤的女人。但这种聘而未娶的状态,一直延续了20多年。

因为东哥的毁婚,布扬古又盯上了横在建州与叶赫之间的哈达部。哈达部土地广袤,物产丰富,人口众多,如果能将纳入自己麾下,努尔哈赤将不足为俱。

上回以东哥为诱饵干掉歹商后,哈达内部因为领主之争,又经历了一轮厮杀,哈达实力已大不如前。

布扬古看准时机,不宣而战,打得哈达无力招架。哈达首领孟格布禄,急忙派人到建州请努尔哈赤出兵救援。

努尔哈赤也很干脆,吩咐大贝勒代善迅速领兵支援哈达。

布扬古弄巧成拙,不仅没能拿下哈达部,还把哈达推向了努尔哈赤。思虑之后,布扬古决定向孟格布禄示好:跟我结盟,便嫁你东哥。

能娶到草原第一美女,这可是孟格布禄做梦也不敢想的事。更何况还有萨满的预言“此女可兴天下”一说。

所以,孟格布禄飘了。他忘了哈达城外还驻扎着二千来帮他的建州援兵。心甘情愿地要做那牡丹花下的鬼。

于是,孟格布禄这边跟叶赫盟约议和,那边努尔哈赤就得知了孟格布禄背信弃义,欲娶东哥的信息。

努尔哈赤一怒之下,御驾亲征,经过了六个昼夜的激战,将哈达收服,孟格布禄最后也做了努尔哈赤的箭下亡魂。

而努尔哈赤出战的理由就是:东哥是我下过聘,有婚约的女人,你也敢娶?

东哥的第四次婚约,就这样黄了。

就在努尔哈赤收拾哈达的同时,辉发部闲着没事,自己窝里斗得热火朝天。

老酋长去世后,孙子拜音达里用一桌鸿门宴,撂倒了自己的七个叔叔,当上了辉发部的酋长。

然而,拜音达里杀害同宗的行径,吓得族人纷纷外逃。为了阻止这一情况,拜音达里把本部七个酋长的儿子当作人质送往建州,请努尔哈赤出兵阻拦。

努尔哈赤正愁找不到理由介入辉发,便欣然接受他们的请求。

没曾想,努尔哈赤的兵进了辉发后,见人就砍,辉发部民死伤万余。拜音达里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请了个瘟神。

他哪里是来帮忙的,他是来灭国的!

拜音达里好吃好喝地侍候着建州兵,外加送上无数金银,才将这帮祖宗送走。

然而,在一旁看热闹的叶赫,却将这一幕品出了非同寻常的味道。拜音达里之所以给努尔哈赤送金银珠宝,那定是结盟之举!

如今,扈伦四部中哈达已归顺建州,辉发也跟建州结盟的话,那么叶赫将会陷入他们的包围圈中。

为了拆散辉发与建州的“结盟”。布扬古找到拜音达里游说:“努尔哈赤你也敢找,不怕引狼入室吗?还是跟我们叶赫结盟吧。你撤回建州的人质,我将逃到我部的辉发族人遣返。”

为了能够成功说服拜音达里,布扬古再次打出东哥这张王牌:“你若跟我结盟,我嫁你东哥为妻。”

“东哥”好像一道魔咒,布扬古百试不爽。拜音达里也是东哥的钦慕者,哪里抵抗得了这样的诱惑,他立即着手准备迎娶东哥。

这样的“好事”,自然瞒不过努尔哈赤。

听说拜音达里要娶他的女人,努尔哈赤立即修书一封给拜音达里。自己才帮他搞定了逃民,他怎能恩将仇报,挖他的墙脚?

可拜音达里对努尔哈赤的劝诫置若罔闻。努尔哈赤立即发兵辉发,仅用一周的时间就灭了辉发部,拜音达里死于战火。

这便是东哥的第五次婚约,继哈达之后,让努尔哈赤把辉发部也收入囊中。

打下辉发之后,隔壁的乌拉部又吸引了努尔哈赤的眼光。

乌拉部贝勒布占泰,与努尔哈赤渊源颇深。当年,九部联军兵败被俘,布占泰被软禁三年。

虽是被困建州,但努尔哈赤可没有亏待他。不仅好吃好喝地恩养着,还将自己的亲侄女许给了布占泰。

在他哥哥遇刺时,努尔哈赤又派人将他护送回乌拉,并扶他坐上首领之位。

回到乌拉部后,为了表示感谢,布占泰把自己的亲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弟弟,将乌拉最漂亮的小公主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同时他自己也迎娶了努尔哈赤的另一个侄女娥恩哲。

十多年间,两部4次联姻,关系应该说不一般,可布占泰却恨死了努尔哈赤。

原本努尔哈赤就抢过一次他的东哥,这回乌拉欲与蒙古科尔沁明安贝勒联姻,努尔哈赤又插横一脚,抢走他已下过聘礼的明安之女。

这还没完,最可恨的是,努尔哈赤竟然过境来挖人。

布占泰手下的库尔喀部不堪虐待,要投奔建州,努尔哈赤便让人到乌拉的地盘,接应他的部族。新仇加旧恨,布占泰一气之下,壮着胆,半路偷袭了努尔哈赤的兵马。

结果,布占泰被建州兵一顿狠揍,立即认怂。布占泰上书努尔哈赤,请求两部修好,并求娶努尔哈赤的亲生女儿。

努尔哈赤也不计较,立马就把自己的亲女莽古济赐给了他。从侄女婿变身额驸的布占泰,马上磕头发誓:将永远依附父汗。

得知乌拉归顺建州,布扬古慌了!他又一次向布占泰发出联姻邀请,当然,还是用东哥这张王牌。

对于才娶了建州公主的布占泰,要是脑子没坏,面对叶赫的邀请,应该坚定拒绝才是。可布占泰偏偏不按常理出牌。

对于东哥这个梦中情人,他是抱定了要美人,不要江山的决心。

面对这个要跟他抢女人的女婿,努尔哈赤严厉警告:那可是我的女人,你敢动就试试!

岳父的警告,让布占泰怒不敢言,想当年,东哥他也是下过聘的!

越想越火大的布占泰,再看建州娶回的几位福晋,怎么看,怎么不顺眼。他甚至还将身怀六甲的娥恩哲绑在柱子上,然后用鸣箭射她的肚子。疼得娥恩哲不停求饶,他也不肯停手。

努尔哈赤得知布占泰如此羞辱建州女儿,顾不得自己已经55岁的高龄,立即点兵3万攻打乌拉。

乌拉城破时,布占泰只带着100亲兵,逃往叶赫避难去了。

对于布占泰这个亡国之主,布扬古自然不会将东哥下嫁给他。最后,布占泰带着悔恨,抑郁而终。

东哥的第六次许婚,依旧没把她嫁出去,却让努尔哈赤收获了乌拉城。

努尔哈赤接连吞并哈达、辉发、乌拉三部,实力大增。此时,叶赫已成孤岛,为了增强自己对抗努尔哈赤的力量,布扬古最后决定,将东哥嫁给蒙古王子莽古代尔岱。

至此,第七次许婚的东哥,终于在33岁高龄之时出嫁了。

东哥嫁人的消息传到建州,努尔哈赤手下的将士受不了叶赫的侮辱,嚷嚷着要把这个女人抢回来。

努尔哈赤却安抚众人:“那女人就是一个祸水,为她,哈达、辉发、乌拉都灭国了。这样一个亡国之女抢回来干嘛?因这个女人而起的灾祸太多,不管她嫁给谁,都将遭报应。这个女人命数将尽。”

“无论此女聘于何人,其寿均将不永。毁国已终,构衅已尽,死期将至也。”——满文老档

努尔哈赤一语成谶,一年后,东哥病逝。

3、出兵的借口

东哥去世后,女真各部间的争斗消停了一段时间。但叶赫也难逃被努尔哈赤吞并的命运。

4年后,努尔哈赤经过充分准备,一鼓作气攻下叶赫,从此,统一了女真。

起兵之前他痛斥叶赫:当年先是联合九部联军攻打建州,两部结盟后,叶赫毁婚,将已聘之女东哥,四处约婚、另嫁他人。实在是欠揍!

“叶赫背盟、将原许之女悔亲不与。”——《满文老档》

努尔哈赤后来,也将东哥一事写进了伐明的“七大恨”中,当作一件师出有名的宣战旗幡。

“明越境以兵助叶赫,俾我已聘之女,改适蒙古,此恨四也。”——《清太祖高皇帝实录》

“未婚妻”屡次被许婚他人,确实让努尔哈赤羞辱难堪。事实上,他也不见得有多喜欢东哥。东哥于他来说,更大的作用在于:她是一个合理又合法的出兵借口。

努尔哈赤的目标是要统一女真,而扈伦四部就是最难啃,也必需啃下的骨头。

东哥的介入,挑起了四部间的钩心斗角,削弱了他们的实力,给努尔哈赤创造了,将这四部各个击破的条件跟理由。

努尔哈赤称她为“亡国之女”,完全是得了便宜还卖乖。如果没有东哥,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大概不会这么顺利。

4 写在最后

满蒙第一美人叶赫老女,确有其人。

她近乎传奇的美貌跟经历,沉浮于漫长的历史烟尘中,但史书却不曾留下她的名字。

《孝庄秘史》中称她为东哥,满语中意为“河边的美丽小草”。

如果她真如小草一般,生于河畔,或许会有平凡幸福的一生。

可她却生于一个血腥杀戮的时代。

她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也无法躲避“千古第一祸水”的指责,只能默默承受来自部族的压力,将一个部落公主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在部族的斗争中,消耗了美貌、蹉跎了青春,甚至是付出生命。

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