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3日是什么节日,唐玄宗李隆基到底有多风流?
李隆基有名有姓的妃子多达三十七位,这些妃子一共为他生下了三十七个儿子和二十九个女儿,从数量上来说,李隆基不可谓不风流,不过他的风流可不止于此。那么李隆基究竟有多风流,他又是怎么风流的呢?
李隆基出生于685年,他的父亲是六味地黄丸李旦,母亲窦德妃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因为诅咒武则天而被处死,而且他还曾长期被软禁在皇宫,所以他的童年其实并不幸福。
708年,李隆基以临淄王的身份到潞州担任别驾。别驾这个官职看似不大,但唐朝只能由皇族成员担任,虽然不怎么管事,但是刺史也要看他的眼色行事。所以说,李隆基在潞州的日子肯定要比在京城好过得多。
李隆基在去到潞州之前,已经有好几个老婆了,就比如说后来的王皇后和刘华妃。在来到潞州之后,由于李隆基没有了约束,所以他的生活很好,他不但修建了豪华的府邸和后花园,还尤其喜欢到民间游玩。
一、李隆基的年轻老婆赵丽妃和武惠妃。
大约就是在708年的时候,李隆基在潞州当地游玩,遇到了一个姓赵的歌女,她长得美丽动人,而且能歌善舞,十分讨人喜欢。所以李隆基就将这个歌女纳为侧室,安置在潞州一处别墅中,后来为李隆基生下了儿子李瑛。
这位歌女赵氏就是后来的赵丽妃,她嫁给李隆基的时候大约只有十四岁左右。
赵丽妃非常受李隆基喜爱,在李隆基成为皇帝之后不久,他就封赵丽妃三妃之一,而且还封她的儿子李瑛为太子,她的父亲和兄弟也因此鸡犬升天,都入朝为官。
不过赵丽妃虽然受宠,但是随着武惠妃的崛起,赵丽妃和皇甫德仪等曾经受宠的妃子也相继受到李隆基冷遇。
武惠妃出生于699年,是武则天侄孙女,定王武攸止的女儿。因为武攸止死得早,所以武惠妃就被武则天接到宫中抚养,很受宠爱。
李隆基于712年登基称之后,在宫中遇到了武惠妃,被她的美丽动人所吸引。武惠妃那时候虽然只有十三岁,但因为她是武氏族人的原因,所以她性情乖巧,特别善于逢迎人,所以李隆基很喜欢她,就把她纳为妃子。
随着武惠妃的逐渐长大,她也越发亭亭玉立,李隆基也越来越喜欢她,把她当做心头肉一样对待。
李隆基有多宠爱武惠妃呢?
那时候王皇后因为无法生子,所以李隆基不喜欢她,所以就刻意抬高武惠妃的地位,不但将其封为三妃之首,让她成为实际上的皇后,而且武惠妃所有的吃穿用度和出行的仪式都跟皇后一模一样。
武惠妃先后为四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其中一个儿子叫李瑁,她就是杨贵妃的老公,这个我们后面再说。
因为武惠妃被李隆基所宠信,致使其他三位失宠的妃子赵丽妃,皇甫德仪和刘才人的几个儿子十分不满,说了很多武惠妃的坏话。武惠妃决定报复,于是对李隆基近谗言说太子李瑛伙同鄂王李瑶和光王李琚谋反。
李隆基不爱儿子爱美女,他居然不听信大臣们的劝谏,而是一意孤行这三个儿子全部废为庶人。不久之后,李隆基的这三个儿子就莫名其妙地去世了。
不过武惠妃做了坏事之后,良心开始有些不安,天天做噩梦,结果被活活吓死了,死时只有三十八岁。李隆基对武惠妃的死十分伤心,于是追封她为皇后。
后来,李瑛,李瑶和李琚的死因被确认是武惠妃所谓,李隆基依然没有改变追封武惠妃为皇后的旨意,可见李隆基还真是个情种。
二、身份变换出人意料的杨玉环。
武惠妃死后,李隆基一度很消沉,而且郁郁寡欢,虽然后宫三千,但是没有一个看得上眼的。有巴结李隆基的大臣就说,杨玉环姿色上佳,可以接到宫中,这句话立马就让李隆基的心开始骚动起来。
杨玉环出生于719年,比李隆基小三十四岁,她的父亲是齐国公杨玄琰,哥哥是后来的宰相杨国忠,也算得上是出生名门。
杨玉环十几岁的时候就长得亭亭玉立,在一次宴会上被李瑁一见钟情。后来在武惠妃的要求下,李隆基亲自赐婚,让杨玉环嫁给了自己最喜欢的儿子儿子李瑁,当时杨玉环只有十四岁。
737年武惠妃死后不久,因为大臣的推荐,李隆基强行将杨玉环接到宫中。不过这事毕竟不光彩,所以李隆基一直没有给杨贵妃封号。
但即便如此,李隆基还是承受着舆论的巨大压力,所以他在740年的时候,以向母亲窦德妃祈福为名义让杨玉环在道观中出家,法号太真。这个做法其实就是得了李治和武则天的真传,看来李隆基为了得到美人还真是动了脑筋的。
745年,李隆基开始迫不及待地想要完全得到杨玉环了,于是他就先是将韦昭训的漂亮女儿封为寿王李瑁的王妃,然后心安理得地将杨玉环封为贵妃,同时还废掉了王皇后,所以杨贵妃就是实际上的皇后。
而李瑁那时候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就犹如把他扒光了衣服拉到街上巡游一般,简直是奇耻大辱。
更为难受的是,李瑁对杨玉环是有很深的感情的,眼巴巴地看着心爱的女人离开自己,还无法反抗,是很憋屈的一件事。
但不管怎么说,李隆基在得到了杨玉环之后,为了博取杨玉环的欢心,李隆基也算是出手阔绰的。
杨玉环喜欢吃荔枝,李隆基就专门修建了一条从岭南到京城的长达几千里的道路,专门为杨玉环运送荔枝;杨玉环爱穿着打扮,李隆基就组建了一个由七百名顶尖裁缝组成的服装团队,专门为杨玉环定制衣服。
因为杨玉环受李隆基宠爱的原因,她的家人全部成为了当朝权贵,几个姐姐先后被封为夫人,堂哥杨国忠甚至还当上了宰相!
杨玉环得宠二十余年,李隆基依然还觉得自己做得不够,于是又配合杨玉环,让安禄山给她当儿子,还特意杨玉环为安禄山举行“洗三礼”(母亲给儿子洗澡)。
不过安禄山也正是借助献媚于杨玉环,最终成功麻痹了李隆基,他积极发展势力并最终发起安史之乱,这才有了杨玉环被处死在马嵬驿的事件发生。
其实安禄山的造反是有预兆了,很多大臣都提醒过李隆基,但是他为了一个女人而选择视而不见,结果造成杨玉环被杀死,自己也丢了皇位,可见他是多么风流!
三,李隆基的姐妹花老婆。
除了上面说的几位妃子之外,李隆基还娶过一对姐妹花,她们是崔湜的一双女儿,也是生得漂亮动人,因为崔湜犯罪被刺死,她们因此被罚没到宫中,后来被刚登上皇位的李隆基得到,但是李隆基并没有封她们为妃子,可能跟她们的罪人家属身份有关。
四、李隆基的民间老婆江采萍。
737年武惠妃去世之后,李隆基除了打杨贵妃的主力之外,还曾派遣高力士到湖广和两粤选美。高力士四处打探美女,最终找到了绝世美人江采萍。
江采萍是福建莆田人,长得好看,很有才学,吟诗作画样样拿手,在当地的名气很大,是当地男人心中的梦中情人。
江采萍性情娴静高雅,特别喜欢梅花,常以梅花明志,还以晋朝才女谢道韫为榜样。很显然,江采萍这样的人是非一般男子可以得到的,所以到她二十多岁的时候,依然没有出嫁。
高力士在得知江采萍才貌双绝之后,便将其带到宫中。那时候李隆基的妃子们个个都是浓妆艳抹,对李隆基也是阿谀奉承,唯有江采萍淡妆素抹,清爽宜人。
所以,对于李隆基来说,江采萍这样的女子他还是第一次见,于是对其十分宠爱,还封她为正一品的梅妃。
为了讨好梅妃,李隆基在宫中种了许许多多的梅树,梅妃整日在梅树下读书写字,吟诗作赋,她还时常徘徊在梅树间,一举一动温婉娴雅,让李隆基对其无法自拔,他一度因为宠爱梅妃而遭到杨贵妃的嫉妒。
据说,李隆基有一次与梅妃在一起,杨贵妃得知消息后赶来,李隆基慌忙之中将梅妃藏起来,故意不让杨贵妃看见。但是杨贵妃不依不饶,非要把梅妃揪出来,李隆基一怒之下将杨贵妃送回了娘家,这也是杨贵妃第一次出宫。
不过梅妃后来还是因为杨贵妃的原因而被打入冷宫,李隆基很思念梅妃,曾写诗让人偷偷去送给她,但是倔强的梅妃认为自己遭受到了侮辱,所以坚辞不受。
安史之乱中,李隆基在逃离长安的时候,因为慌忙而忘记把梅妃带上,后来他突然想起了梅妃,又花重金派人去长安寻找她,但得到的却是梅妃死于乱军之中的消息。
后来,有人找到了梅妃的尸骨,李隆基因为悲伤而放声大哭,下令以妃礼将其下葬,并且自写下祭文,还在江采萍坟墓四周种下了许多梅树。
五、李隆基的洋妃子曹野那姬。
这位洋妃子曹野那姬就是李隆基小女儿寿安公主的母亲。
曹野那姬其实是曹国人,曹氏昭武九姓之一,是中亚地区的粟特人进入我国甘肃地区之后改的姓氏。
因为曹国弱小,所以在历史上曾不断向中原王朝进贡美女以寻求庇护,而且在唐玄宗时期的次数尤其多,所以曹野那姬成为唐玄宗的妃子是极有可能的。
唐玄宗起初之所以同意纳曹野那姬为妃子,可能是出于她的美貌,但是曹野那姬在入宫不到九个月的时候就生下了寿安公主,这让唐玄宗很不开心,所以他拒绝封寿安公主为公主,直到唐代宗时期她才被封为公主。
曹野那姬因为生下了不足月的女儿,所以唐玄宗便称她为虫娘,还让她穿着道教的服装在宫中主持道观。所以说,曹野那姬只是李隆基尝鲜的,当他尝到苦果之后,就果断将她给抛弃了。
总结:
李隆基确实是个风流天子,美女,才女,民女,姐妹花,洋女人,他都喜欢。只要是李隆基喜欢的女人,他就一定要得到,而且他还愿意为女人花钱,也很愿意花心思博取女人的欢心。
你真的了解民俗文化吗?
民俗文化是民间流传下来的,反应古代民众生活风俗的一种文化,也可以称作“传统文化”,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基础。
正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各民族、各地区、各个历史时期的民俗文化都有所不同。我个人认为可以分为下面几大类:
一、生活民俗
生活民俗是古代民众在生存、生产、生活中总结并流传下来的民间俗定的禁忌或者习俗。比如:
1、有关农耕的谚语
雷打冬,十个牛栏九个空。
今冬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黑夜下雨白天晴,打的粮食没处盛。
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伏里雨多,谷里米多。
清明热得早,早稻一定好。
四月不拿扇,急煞种田汉。
人在屋里热得跳,稻在田里哈哈笑。
麦苗盖上雪花被,来年枕着馍馍睡。
大雪兆丰年。
立秋下雨万物收,处暑下雨万物丢。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
……
2、有关生活的禁忌
针没有线长,酱没有盐咸。
少吃多滋味,多吃坏肠胃。
一针不补,十针难缝。
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夏天一碗绿豆汤,解毒去暑赛仙方
早喝盐汤如参汤,晚喝盐汤如砒霜。
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
戌时不贪食,子时不贪色。
晚不梳头,早不说梦。
……
二、节日民俗
节日民俗是民众在岁时及重要节日中,为了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而沿袭下来的一些习俗和活动。
春节习俗有: 扫灰尘、贴春联、贴门神、贴窗花、贴福字、放鞭炮、守岁、拜年,长辈给小辈发压岁钱等。
正月十五,元宵节,习俗有:吃元宵、观花灯、耍社火、猜灯谜等。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习俗有:剪龙头。
清明节习俗有:踏青、扫墓、植树。
五月初五,端午节,习俗有:划龙舟、吃粽子、插艾草菖蒲、喝雄黄酒等。
七月初七,七夕节,习俗有:姑娘们穿针引线乞巧。
八月十五,中秋节,习俗有:全家团圆赏月、吃月饼。
九月初九,重阳节,习俗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
冬至俗称“亚岁”习俗有:祭天祭祖、宰羊,吃饺子、吃馄饨。
腊月初八,腊八节,习俗有:喝“腊八粥”。
三、人生礼俗
人生礼俗是指民众在成长、婚丧嫁娶、社会交往等场合总结并流传下来的礼节。内容有
1、生辰
报喜,生男孩叫“弄璋”之喜,生女孩叫“弄瓦”之喜。
满月,送长命锁、剃胎发等习俗。
“过百岁”,婴孩出生一百天,要做百日礼。习俗与过满月基本是一样。
抓周,孩子到周岁的时候,将士农工商常用的器具放在席上,任其随意抓取。若抓笔,寓意将来必为文人;若抓算盘,必为商人,诸如此类,所以叫“抓周”旧时还有比较流行送虎头鞋的习俗,鞋头绣一虎头,虎额绣“王”字,寓意小儿穿虎头鞋以壮胆辟邪,安全成长。
寿诞,为长辈庆祝生日叫过寿,逢十称大寿,又称“整寿”。如“五十大寿”、“六十大寿”、“七十大寿”等。但这种大寿并非真正逢十,而是指49、59、69等逢九的岁数。因为九在十个数字中数值最大,俗称“封九”, 人们为讨个吉利,形成了这种“庆九不庆十”的风俗。
2、冠礼
冠礼其实就是成人礼。古代一般都是二十岁举行冠礼,代表已经可以作为成年人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现在大部分地区已经简略。
3、婚姻
相门户,女方家父母同意男方的求婚后,以先男家后女家的程序进行“相看”或称“相门户”的。
下定礼,订婚的一种仪式。男方把认为贵重的物件作为信物,一般是戒指、手镯或玉如意等交给女方,表示把婚“定下来”。
过大礼,送“庚帖”合婚,婚礼之前必将聘礼全部送往女家,称为“过大礼”,并议婚期。
查日子,男女双方确定婚期。
婚礼,迎亲“抢头”,送亲“洒金豆子”,新娘“坐福”,“六耗神”堵门,新郎撒红包。改口敬茶,新人敬酒,闹洞房。
回门,结婚三天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丈母娘家会请家中叔叔辈和兄弟辈的陪客。
4、祭拜
摆三牲酒礼(三牲:熏鸡一支、红烧鲤鱼一条、肉方一块;酒:高度白酒三杯)、果供一套(水果:苹果一盘、香蕉一盘、桔子一盘;糕点两盘;开心果一盘、糖块一盘)、黄表纸八份、消灾金八份、祭神文,防风红蜡烛一对。奉香,叩首,献礼,献酒,读祝文,焚祝文,化财宝。
5、座次
座次礼仪是指在各种宴会的座次安排中需要遵循的一系列礼仪规范。
排序原则:以远为上,面门为上,以右为上,以中为上;观景为上,靠墙为上。
座次分布:面门居中位置为主位;主左宾右分两侧而坐;或主宾双方交错而坐;越近首席,位次越高;同等距离,右高左低。
6、丧葬
穿寿衣、烧背褡、丢噙口钱、放饼子和麸子、系绊脚绳、盖蒙脸纸、放隐身草、烧倒头纸、点长明灯、挂衣服、剪岁数纸、做孝服、搭灵棚、写牌位、纸幡、报丧、烧关门纸、盛殓、净面照面、封棺口、辞灵、送三、迎吊客、送行礼、起灵、出殡、路祭、下葬、安酒安菜、三天圆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
四、诸神崇拜
妈祖信俗
妈祖信俗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崇奉和颂扬妈祖的立德、行善、大爱精神为核心,以妈祖宫庙为主要活动场所,以庙会、习俗和传说等为表现形式的中国传统民俗文化。
1、妈祖游灯——为湄洲岛百姓为祈福、庆丰收举行传统民间活动。在节日尤其元宵节期间晚上,人们都提着“妈祖灯笼”绕境游乐。
2、谢恩敬神——无论男女老少均统一着装列队到妈祖庙恭请妈祖参加,感谢圣恩,表达崇敬之情。
3、圣杯问卜——到妈祖庙用木质半月形“圣杯”问卜,祈求如何解决疑难问题。
4、换花求孕——已婚未育妇女为祈生子育女到妈祖庙,与妈祖神像头上的花互换来求妈祖赐孕。
5、佩带香袋——到妈祖宫庙祈取小香袋戴在小孩身上,以避邪保身。
6、大门贴符——在大门贴上妈祖神符,保佑全家平安。
7、颈项佩玉。脖子上挂着妈祖的玉像。
8、托看小孩。如果父母外出,将小孩托付给妈祖庙看护。
9、妈祖挂脰。在妈祖巡游过程中,信众向妈祖神像的颈项上挂上用红绳子系的金锁、银锁或钱币。
财神崇拜
财神是中国民间和中国唯一的自己的宗教道教普遍供奉的善神之一,每逢新年,家家户户悬挂财神像,希冀财神保佑以求大吉大利。吉,象征平安;利,象征财富。人生在世既平安又有财,自然十分完美,这种真切的祈望成为人们的普遍心理。求财纳福的心理与追求,充分反映在春节敬祀财神的一系列民俗活动中。
财神姓赵名公明。他原在峨眉山罗浮洞修道,因助纣攻打武王,死后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之神",并统领"招宝天尊"、"纳珍天尊"、"招财使者"、"利市仙官"四个部下。
正月初五迎财神,摆上供养桌,放上鸡、鱼等,放鞭来迎财神,称为“接路头”。
比干死后被封为文曲星,“福禄寿”中的“禄”即为比干。另封为正一福禄财神真君。天官文财尊神等。
范蠡(lǐ)也是一位文财神。又称“陶朱公”,他是春秋战国之际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谋略家,同时也是一位生财有道的大商家,被后人尊称为“商圣”。
关公即关羽,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人物。近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人把关公作为全能保护神、行业神和财神。
柴荣被广大中原地区百姓奉为财神,同时也是窑工、建筑工和运输业的保护神。
刘海蟾是撒钱济贫的准财神。
山西等地区的民众大多拜“五爷”为财神,每逢初一、十五,都到五爷庙上香,祈求事业顺利,心想事成。
有什么至今未破且鲜为人知的诡异案件?
李尚平案吧,2002年的案子,距今已经快二十年了,一直也没有结果。
我们将时间倒推回2002年的4月26日,在湖南益阳市龙光桥镇长坡村的公路边上,当地镇中学的老师李尚平被发现倒在地上,距自己家仅300米。当时李尚平已然丧失了生机,成为了一句尸体。李尚平的死状十分凄惨,其头部鲜血淋漓,半边脸已经整个塌陷下去,在后脑有个漏斗般的大洞。
事后根据警方勘验,得出的结论是李尚平老师死于枪杀。弹药从李尚平的嘴角穿过大脑,从右耳后出来,造成了李尚平的死亡。凶器是一把发令枪,被警方于现场不远处的草丛中找到。很显然,这是一起故意杀人案!
随后当地警方对李尚平案展开了调查和搜捕,但是收效甚微,更没能抓到凶手,案子至今未破。
李尚平这个人,生前在当地镇上乃至整个益阳市,都是比较出名的。这倒不是因为他的教学能力有多好,而是他的性格太过刺头。
李尚平是个不怎么合群的人,他为人耿直刚正,不会为人处世、经常就是有什么说什么,丝毫不留情面,更不注重场合,因此学校里很少有人和他划得来。
当然了,熟悉李尚平的人都知道,他只是清高而已,不想去刻意迎合奉承,拍人家马屁。像李尚平这样的人,眼睛里揉不得沙子,脑袋往往都是一根筋,为人处世都严格按照自己的标准来,不知道变通,一点都不圆滑。
其实李尚平这个人本身并不坏,而且还非常具有正义感。他关心时事,好打抱不平、伸张正义。他曾在益阳市电视台做兼职编辑,创办了一档叫做“天天315”节目,专门打假。
当然了,咱们都知道,像李尚平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过得非常的不舒服,特别是在职场中。李尚平原本是在省属重点中学当老师,前途一片大好,结果因为这样的性格得罪了人,他被从高中调到了初中,然后又调到了小学。李尚平是一名英语老师,而那所小学根本就没开英语这门课。后来还是在电视台领导的帮助下,托关系调到了龙光桥镇上的中学继续教英语。
不过,这样的挫折并没有让李尚平变乖,即使生活虐他千百遍,让他吃了一个又一个大亏,但他依旧我行我素,因为较真的人眼睛里总揉不得沙子。
2001年8月,龙光桥镇全丰小学的四位教师和学校的校长闹了矛盾,而后校长找人把四位给打了。因为校长是学校一把手,在学校一手遮天,其他老师怕惹祸上身,所以作壁上观。
反倒是李尚平,明明不是这个学校的人,却选择了挺身而出,带头为几位同行打抱不平。他先是找到镇上领导出面,虽然制止了校长,但是却没有进一步的惩罚。
愤怒的李尚平,显然不接受这样的处理,他跑到网上发表文章揭露揭露这件事情,在当时引发了不小的震动。最终因为舆论的发酵,连益阳市里的领导都被惊动了,校长也遭到了处理。经此一事之后,李尚平在龙光桥镇名声大振,被许多同行誉为教师中的斗士。
同年的12月,有几个南塘中学的老师发现当月工资没有按时到账,老师们想要讨个说法,却谁也不愿做出头鸟,毕竟大家都被扣工资了。于是,他们想到了同事李尚平,他不是不怕得罪人吗?那就让他去吧!
李尚平也确实没带怕的,直接就把这件事捅到镇里领导那里去了。结果一问才知道,全镇所有老师的工资都被扣了。因为镇政府之前有一笔教育附加款没有上交,对不上账,所以被财政局给扣了教育工资。
对于这种时期,李尚平自然不会置之不理,因为较真的人眼睛里总揉不得沙子。他代表全镇教师向上面申诉,并且向媒体发出投诉信,揭发当地的教育乱象。甚至于李尚平还邀请到省电视台的记者下来采访。
眼见着事情越来越大,连省里都惊动了,当地教育部门迫于压力,还是补上了龙广镇教师们的工资。虽然拖欠的教育附加款仍然不知所踪,但是老师们的工资总算是发下来了,李尚平也因此而一战成名,成为了益阳当地有名的“刺头教师”。
然而,李尚平也因此得罪了太多的人,不知道有多少人视其为眼中钉。对于自己的处境,李尚平其实心里也多少有些预感,他在3月21日的日记中写道:
“隐隐约约听到一个意思:也许我要倒霉了……有人不喜欢兴风作浪的刁民……会在适当的时候给我穿小鞋,也许还会因此被下岗。”
一个多月后,李尚平遇害……
值得一提的是,李尚平遇害之后,区里的交警带着法医过来勘验,认定李尚平死于交通事故,并准备以此结案。但李尚平的家人却并不认可这样的结论,因为李尚平出事的现场没有任何车祸的痕迹,不仅李尚平摩托车完好无损,连李尚平的身体躯体上也没有什么被撞击的痕迹,除了耳后的那个大洞。此外,周围的目击者也证实,当时这段路上其实都没有什么车。
所以,不管是交警的现场勘验,还是法医的尸体检查,都不应该得出交通事故这样的结论。
最终在李尚平家人的要求下,警方派法医对李尚平的尸体重新进行了检查,并且再度勘验了事发现场。最后得出结论,李尚平是被枪杀的。而且,这很可能是一场有预谋的枪杀,因为作案地点和发生时间实在过于巧妙。
首先事发地点虽然离李尚平家只有300米,但却十分隐蔽。中间隔着一大片树林,没有人居住,而且还是个弯道,周围的人很难发现。其次,那天雨下得很大,周围基本就没什么人。如果是突发的意外杀人,那也太巧了。
至于凶手到底是谁,不得而知!
根据警方调查的线索,只能知道凶手应该是李尚平的熟人,否则不会知道李尚平会在那时候回家。而且李尚平当时原本应该是骑着摩托,但从现场痕迹来看,他应该是从摩托车上下来后遇害的。当时那么大的雨,如果不是遇到熟人打招呼,李尚平会下车吗?
此外,李尚平的摩托车,手上的白金戒指,事后都未丢失,这也排除了谋财害命的可能性。
所以,这多半是一起有预谋的报复性仇杀,至于仇人是谁,那就不得而知了。反正警方派出的专案组查了一个多月,带头人从局长变成了副局长,又从副局长变成了普通民警,始终还是没有一个结果,直到专案组解散。
这里有一个细节不得不谈,那就是专案组最后一任负责人蔡毅之,他是李尚平同学,所以对于此案非常上心,大有一副不破此案誓不罢休的劲头在里面。结果没多久专案组就解散了,曾经热心的蔡毅之也没了踪影,李尚平家人的电话也不接,后来听说是被被调到了乡下。而蔡毅之被调走后,李尚平的案子也就没人管了。在这期间,还有传闻说警方已对李尚平案以“抢劫、流窜作案”为由结案了。
虽然警方对此给出的回答是,李尚平案依然在侦查当中,但却看不到任何进展。李尚平的家人只能选择等待,然而这一等就是十八年。等到李尚平的父亲李三保离世,等到李尚平的妻子刘珍改嫁,等到李尚平的母亲王玲秀成了孤家寡人,临到终了还不忘问一句:“李尚平的案子破了没有?”
当然了,正义或许会迟到,但永远不会消失。在2019年6月20日,湖南益阳警方重启案件调查,并拿出50万元奖金征集线索,这无疑是重现燃起了破案的希望。
希望这一天能早日来到,还刺头教师李尚平一个公道!
中国到底有多少节日?
谢大圣邀请!
随着国家富强人民生活也蒸蒸日上、老佰姓过上了富裕太平的日子、人人都向往安逸日子、天天都休假过节日、把祖国的大江南北逛个完、把名山古迹赏个遍,把56民族的风俗体验个够。
从公历元旦……农历春节。从汉族龙抬头…白族的耍海会。从公历立春……公历大寒,因全国各地风俗不一、传统各异、加上一年四季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节气繁多、庙会、集会等等。全国的节假日集会数不尽数、无法有正确的数字记载。
应各行各业的飞跃发展、各大集团做强做大,人民的生活幸福美满、国家形象越来越好、国际朋友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各国游客到处都是,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什么友好日、访问团、纪念会观光会等天天都有、时候在办。祖国的节假日也正欣欣向荣日新月异,一年比一年多!
历史上有哪些值得尊敬的小人物?
这个人物太小了,小到明知死得冤枉,八百多年无人替他翻案,但他又是搅动中国历史的大人物,大到使一个鼎盛王朝被覆灭。他就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辽国汉臣马值,没几个人知道这个人的名字,除非你精通北宋历史。
马值,汉族,河北人,在辽国为官,童贯使辽,马值偷偷找到童贯,献上联合被辽国压迫的女真族打击辽国,如果成功,可以顺利收回燕云十六州。童贯大喜过望,偷偷把马值带到北宋,童贯向宋徽宗提出这一妙计,得到宋徽宗的认可,于是给马值封了官,并赐国姓赵,改名赵良嗣,全权负责与金国联络联合灭辽之策。
当时的女真族生活在长白山一带。其生活的地区与北宋并不相邻,中间隔着辽国土地,赵良嗣化装成商人,坐船夸过渤海湾抵达金国,金国七次东渡北上,最终敲定合议,金国取燕山以北辽国土地,北宋负责是燕山以南和山西大同府的土地收复。成功后,北宋可以得到石敬瑭贿赂契丹的燕云十六州土地。因为这次合议都是经海上来往签订,故称《海上之盟》。
金国如约进攻辽国,而且非常顺利,辽天祚帝被打的到处逃亡,辽国五京中三个都落入了金国之手,只有西京大同府和南京析津府(北京附近)留给北宋攻打。童贯平定方腊起义后带着大部队去摘果子,他们以为辽国已经被打残,北宋15万大军一到,他们肯定会不战而降,没想到这次童贯遇到了硬茬,这位纵横西北,把西夏打的打败的的战神童贯,遇到了硬骨头辽国林牙耶律大石,这位可是几年以后纵横西亚的西辽帝国开创者,战神级的人物,欺负西夏和方腊得心应手的童贯被耶律大石打的惨败而归。
带马值会背诵的长胡子太监童贯
不甘失败的北宋又组织20万大军二次伐辽,但是关键时刻功败垂成,丧失大好机遇,童贯于是想出借金兵帮忙的主意,金国大军一到,辽国残余势力土崩瓦解,不战而降。不过问题出现了,这些本应该北宋攻取的地区被金国占领了。人家可不会白白送给北宋。于是负责和金国联络的赵良嗣再次出场。
经过赵良嗣几次艰苦卓绝的谈判,金国最终答应把燕京附近的六个州割让给北宋,但北宋必须为此付出代税银,而且这六个州中的一些有用人才,比如官吏、商人、手工业者都要迁到金国去。两国从新签订了互不侵犯,相互不得收留对方叛将等条约。事情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不过宋朝并没有想预期的那样收回燕云十六州,对此结果并不十分满意。于是经常鼓动边界上金国方面的守将叛乱投靠宋朝。
在金国割让给北宋的土地中,最东端只到了现在唐山市的丰润区。遵化、丰南等地属于北宋,唐山大部、迁安、滦县、卢龙、抚宁、昌黎等归金国。由辽国降将张觉管理。前边说过,金国要迁走划给北宋几个州里的大部分人口,这些迁走的人口都要经过张觉的属地,这些不愿北上的人撺掇张觉叛金投宋,这样他们就可以回家了。张觉被说动,但是北宋不敢接受,因为这明显违反和金国签订的盟约,但是北宋政府又非常希望得到平营滦三州的战略要地,于是他们导演了一出闹剧。史书没有详细记载,但应该是童贯和蔡京的主意。他们让张觉想恢复大辽的旗号,这样张觉就不是金国人了,然后北宋从辽国人张觉的手中接收平营滦三州的土地。这样就不违背宋金两国签订的条约了。
这个策略得到了宋徽宗的认可,从开始的不接受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接受了张觉得投奔,并封张觉为泰宁军节度使,给了大量赏赐。
但是宋徽宗的这一决定遭到了赵良嗣的坚决反对,赵良嗣从开始制定计划到后来谈判归属地问题,一直与金人接触,算是最了解金国的人,他认为这一举动必定会引发金人的不满,会引来巨大的麻烦。史书记载【既而朝廷纳张觉,马植争之:“国家新与金国盟,如此必失其欢,后不可悔。”朝廷不听。坐夺职,削五阶。】
就这样,赵良嗣被免了官,事后证明,赵良嗣是对的,北宋此举激怒了金国,金国很快平定了张觉得叛乱,逃到北宋的张觉在金国人的压力下也被北宋砍了头。金国继续向北宋讨要逃跑的那些准备迁走的人口,北宋以各种理由推脱,不予兑现,再加上答应借给金国的三万斛粮食一拖再拖,代税银以次充好,最终战争爆发。
北宋并没有因此反思自己行为不端惹怒金国,反而把金国攻打北宋的责任推给了赵良嗣,认为是他联金灭辽的政策导致的恶果,把他给杀了。这赵良嗣死的实在是冤枉。
有很多人认为北宋联合金国灭辽是一步臭棋,那我就要问了,什么是好棋。联合辽国阻击金国还是最山观虎斗?很显然两个都不是办法,金国灭辽,北宋参与不参与都是一个结果,到时候金国灭掉辽国,对不是盟友的北宋会更好吗?显然说不通,马值的策略没有问题,问题是如何维持宋金之间的关系,北宋走得最臭的一步棋就是想法设法从金国那里捞便宜,算计金国,一点盟友的样子也没有,最后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两国兵戎相见。赵良嗣是极力要求和金国处好关系的,北宋不听他的建议也就罢了,还把自己惹出的麻烦推给马值,让他背锅,这也太不地道了。
马值死的很冤,但是因为他是个小人物,连个替他喊冤的都没有,想想真是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