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双立春,2020年立春几天是辰日?
二零二零年是正月十一才立春。立春过后第四天是庚辰日。
2020年怎么两个春节?
2020年只有一个春节,并不能过两个春节。一年的开始是春节这天,除了闰正月之外是不可能存在一年之中有两个春节的。闰正月是罕见的闰月,下一个闰正月将出现在23世纪的2262年(壬寅年)。
2020年没有两个春节,但是有两个立春。这年的春节来的比较早,再加上有闰四月,时间比较长,农历年有384天,年初正月十一日是第一个立春,农历腊月二十二日这天是第二个立春。
什么时候是立春第一天?
1、每年的立春时间都不固定的。2020年的立春是2020年02月04日。2021年的立春是02月03日。2、立春节气是按照干支历的定气法则计算的,依照的是精密的天文计算,立春交节时刻就是太阳到达黄经315度。干支历用二十四节气划分出十二个月,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
3、干支历法与地球环绕太阳的周期运动有关,其年月日全由太阳视运动决定,与太阴月相无关。它又与通常的阳历(如公历)不同,公历的月长由人为规定而与天象无涉。
4、干支历的年月日均由天象决定,无须通过人为调整,所以干支历节气是完全吻合天象规律(天体运行位置)。干支历二十四节气过完一次,就是一个回归年了。
2020年闰年是双春年吗?
是的
2020年为闰年,2月有29天,全年共有366天;而即将到来的农历鼠年也是闰年,有个“闰四月”,全年共有384天。两个闰年一旦重合,就是双闰年。公历中有闰日,也就是2月有29天的年;农历中有闰月,即1年有13个月的年即成为闰年。通常情况下,每4年会出现一次公历闰年,每19年会有7次农历闰年。在这之中两者有重合的年份就产生了双闰年。因此不仅是公历闰年,又是农历闰年,2020年的农历子鼠年就是这样的,因此2020年是闰年。2020年就有了两个立春,民间称之为“双春年”,也叫两头春,是闰年闰月且双春的大好年份。
农村老人常说闰四月兆荒年?
闰年是什么大家应该都知道,那为何要设立闰年呢?闰年是为了弥补因人为历法规定造成的年度天数与地球实际公转周期的时间差而设立的,补上时间差的年份为闰年。
闰年共有366天,即2月为29天,闰年是公历的概念,公历规定每400年97闰,不逢百的年份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而农历闰年由于比平年(354天)多一个月,所以实际上为383天或者384天,所以在农历上叫闰月,闰月大概是十九年七闰,究竟闰哪一个月由节气来决定。
而2020庚子鼠年,在农历节气上有两个立春节气,正是叫做“双春年”;同时也是公历闰年加上农历闰月的“双闰年”,今年农历闰四月,一般每隔八年或十一年会出现一次。
虽然出现双闰年闰四月的可能性比较小,但是实际上老一辈都是不愿出现闰四月的,甚至有一些地方有“闰四月,吃树叶”,“闰四月,兆年荒”等的说法,那么这些说法是什么意思呢?老一辈的说法是否有根据呢?
“闰四月,吃树叶”,“闰四月,兆年荒”的意思是如果出现闰四月,百姓要靠吃树叶维持生计,闰四月往往预兆着荒年,农收的情况会比较差。实际上闰四月的情况,属于在农历来说拉长了春季的时间,这就意味着很多农作物春耕的时间点需要变化,而且很容易出现倒春寒的情况。
倒春寒除了对人们日常生活有影响,气候不稳定,温度忽高忽低,人们身体的健康情况会受到气温变化影响出现阴阳不协调,风寒风热等感冒会大量增加;同时对农作物的生长影响很大。往往春耕后天气日渐变暖,适合万物复苏,“春则万物生”,如果春耕后出现倒春寒,气温突然下降,农作物被冻伤冻死,收成或多或少都会受到影响;如果等待倒春寒结束后再春耕,哪怕每天气候温和,对于作物而言生长的时间不足,也会影响最终的收成。根据老一辈的这种说法,闰四月对农耕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近期很多农民朋友反馈,在西北地区,频繁出现降雪、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对当地的农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多作物受灾,很多作物已经可以确定颗粒无收;北方地区前段时间出现大范围强降雪的天气,严重影响了百姓的日常生活,畜牧业也受到了较大影响,同时印证了“一年打两春,带毛的贵如金”的说法。可见民间老百姓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总结出来的俗语并不是空穴来风,而是通俗易懂,且背后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可以广为流传的。
还有些俗语提到:“鼠年多事端”,正巧今年就是庚子鼠年,而正是在去年年底今年年初的时候,一场前所未有的疫情袭击了我们,而且现在正在其他国家肆虐。纵观全球很多国家和地区,很多天灾人祸都出现在世界各地,尼日利亚传染病,东非蝗灾,澳大利亚森林大火,欧洲风暴,印尼洪水,北美强震等等,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和民生均受到大大小小的影响。注定2020年是一个不平凡的年份,希望多灾多难的一年尽快平稳度过,我们的生活重新回到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