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翼分子,网传韩国极右翼势力网上威胁要暗杀现总统

天美资源网

右翼分子,网传韩国极右翼势力网上威胁要暗杀现总统?

这条消息很大程度上是日本的媒体刋发的。是否属实已无从考证,但是其用意特别明显。在很大程度上这就是日本的极右翼势力控制下的媒体炒作的恶心剧。

题主的提问包含三层意思:一是韩国的极右翼势力为何要威胁暗杀文在寅?二是日韩贸易战如若失控,文在寅是否会被赶下台?三是根据青瓦台的魔咒定律,假如文在寅一旦被赶下台结果会是如何?会步那些韩国前总统们的后尘吗?

右翼分子,网传韩国极右翼势力网上威胁要暗杀现总统

首先要简单地搞明白啥叫个极右翼?顾名思义,极右翼就是比右翼还右翼,是把右翼极端化。它是一种政治思潮。而右翼和左翼是相对而言的,一般而言,右翼指的是指导和控制传统社会的力量,主张固守旧制,延续传统制度,比如韩国的自由韩国党,代表大财阀和贵族阶层的利益,就是典型的右翼政党;而左派处于权力的下层,是利益被压制和侵略者,他们主张变革,打破传统平衡,是社会革命的主要力量。比如韩国的共同民主党,就自诩为下层民众的代表,卢武铉文在寅把自己标榜为“平民总统”。当然这仅仅是从其政党属性上大体相对而言的,大可不必一概而论。

韩国有极右翼势力吗?当然有。韩国极右翼势力之背后的影子,要么是国内大财阀集团,要么是被韩化了的日本极右翼势力。只要是多党制轮流执政的国家就都有。韩国的极右翼就是极端的民粹主义者。他们往往打着“民族牌”作掩护,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比如在当下韩日贸易战打的正酣之时,极有翼势力就是力主不顾一切后果对日本全面开战者(报复),包括到日本驻韩大使馆前自焚,包括拒绝韩国加油站给日本车不加油,包括拒绝一切日货,甚至连日本国旗都要撕毁焚烧,他们认为韩日两国要么断交,要么兵戎相见。我们常说民粹主义是把双刃剑,掌控不好会反伤自己。指的就是具有极端民粹主义的极右翼势力。

很显然,韩国的极右翼势力觉得文在寅还是太软弱,对日本还不够强硬,还没有做出实质性的反击。所以他们要在网上公开展示枪支,扬言要暗杀文在寅总统,表达了对文在寅政府的极度不满和失望。可事实上,文在寅也是两面三刀,心里揣着自己的小九九——要利用还是贸易战巧借民粹情绪而转移由于他经济上的执政不力产生的国内诸多矛盾,巩固它的执政地位。再者,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技不如人,韩国拿什么去报复日本呢?即便退出那个什么军事情报合作协定,损害的更多是韩国的核心利益。这叫歼敌八百自损两千。而极右翼势力认为,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换句话说,文在寅是想收割贸易战和民粹情绪双向民意,所以在韩日贸易战上他可能犯误判的致命错误。事实上,文在寅已经把历史问题和现实状况硬性叠加在一起的做法就十分冒险可不科学,将日本定性成历史上的军事侵略者,和现实状况下的经济侵略者,一直在欺压韩国人民。被狡猾狡猾的日本来了一个反击战,突然袭击,捏住韩国的七寸。文在寅十分被动,几无还手之力,只是在口头上十分强硬。打口水仗能解决问题吗?

如果文在寅判断失误,如果韩日贸易战失去控制,就会严重损毁文在寅的执政基础。被烧得正旺气势汹天的国内民粹主义情绪,如何消弥下去呢?只能调头转向把所有的怨气指向文在寅政府,加之韩国政党缠斗的恶习,在背后煽风点火趁机捣乱,文在寅下台的几率还是非常大的。

而这个时候青瓦台的魔咒又会循环往复地再现。韩国的前总统都没有好下场,被赶下台的前总统将更是万劫不复。从朴正熙到崔圭夏,从全斗焕到卢泰愚,从金泳三到金大中,从卢武铉到李明博,再到朴槿惠,都几乎是被政治清算的产物。尤其是前总统朴槿惠,已在监狱里煎熬了800多天,正在经受着史无前例的磨难。

而韩国极右翼势力之所以大胆戏谑文在寅下台后或被判刑19年,正好介于李明博(15年)和朴槿惠(32年)中间,所依据的正是青瓦台的魔咒定律。这也是在警告文在寅:玩火者必自焚!

为何我国的一些人没有基本民族观念呢?

网上和实际情况有出入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民众之间的友谊。很多时候我们把中日战争归咎于一小部分的军国主义者,民众是无辜的。进而推断出日本风情也是无辜的。结果潜移默化地对出现的“日本街”采取了容忍的态度。

在我看来,把军国主义和日本民众分开是错误的,不是全部,也是大部分错误。既然是一小部分的军国主义者,为什么侵略中国的时候,日方在中国战场上投入兵力最多时达到三百八十万多人?而且非常凶残。

如此众多的人数,不能说是一小部分。还有日本国内对侵略中国的支持几乎是全方位的。总而言之,我们要对日本有个全新的认识,要清楚日本是上上下下都是对中国有野心的。

其次,和平日久,很多中国人已经忘却了日本屠杀中国的人的历史,加上时间过去很久了,还有日本方面拼命不承认,还出资贿赂不坚定的中国人为日本说话,导致很清晰的历史越来越模糊。很多大学的教授还为日本洗白。久而久之,很多中国人开始忘却了那段历史。这方面我们没有坚定地维护历史,这是我们自己的责任。

我强调一点,如果日本街出现在建国初期,恐怕是一天也呆不下去。所有的操作者都会被带上汉奸的帽子。现在........哎!!!

最后我要说,不是不可以建设日本街,建设的前提是什么?是日本欠中国的道歉,以及民众的赔偿,只要一天做不到这一点,任何日本借建设都可以看做是在潜移默化地为日本洗白。

只要那些日本军国主义者和右翼分子始终占据日本领导地位,我们就不该放弃警惕。

想问下有没有公共知识分子为已经证实错误的言论道歉的?

这样的人有,但不多。

原因主要是“公知”一词难以定性。

公共知识分子直接理解应该没有贬义,现在变成贬义也只能说是特殊现象。

引起词义发生变化的因素有很多,词义的褒贬色彩变异主要是风俗习尚和社会思潮的改变引起人们对事物的爱憎与善恶评价变化,从而影响了词义的褒贬。

当下所谓公知其实不能称之为公知。

公知的“知”,前提应该是正确的知识。

现在被称为公知的大概有三类:一部分属于用伪知识冒充正确的知识,经不住实证就露馅。一部分属于偏执,钻牛角尖,错了也不认。还有就是内心黑暗,也就是所谓的“恨国党”一族。

比较有危害的是三者合一。一伪二偏三黑。

这类人的言行过去叫反动知识分子,现在淡化斗争色彩,取名为公知。

产生的原因大致有这四个:

一、当年的反动阶级被打倒但不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徒子徒孙以各种面貌出现,总之就是敌视新社会。

二、西方敌对势力为和平演变在我们内部着力寻找培养代理人,总有些人意志不坚定的被利用。

三、人性总有脆弱的一面,一些人失意后把原因推向外部环境,于是就看不得环境变好,好的也说不好。

四、一些人思想教条僵化,时代进步可他还活在过去。比如改革开放初期,国门打开,中外物质文化差异巨大,一些人把西方看成是自己追求的最美好的彼岸世界。但经过几十年追赶,不仅仅是差异缩小,好多地方都实现超越,心中灯塔不见了,转不过这个弯跨不过这道坎,死抱住陈旧观念不放,极端偏执。

一般说来,有知识也有经历,世界观一旦形成就很难改变。只是现在对一些人的错误言行采取包容态度,这种包容并不是认可,而是一种高度政治自信。

因为国内绝大多数普通民众的认识水平其实比公知还高。

骗不了人也就留着他们自娱自乐,给老百姓作为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反正一个社会绝不会清一色,也算留下一种不同声音。

麻生太郎为何成日本短命首相?

麻生太郎从2008年9月24日到2009年9月16日担任首相,确实没满一年,还差了一星期。

其实从2006年上台的安倍晋三开始到2012年安倍第二次上台为止,这中间的日本首相都呆不长,也不光麻生太郎,你看:

安倍晋三从2006年9月26日做到2007年9月26日,正好一年,一天不多一天不少。

接下来的福田康夫从2007年9月26日做到2008年9月24日,离一年少了两天。

麻生之后的鸠山由纪夫从2009年9月16日做到2010年6月8号,连做满9个月都还差了一个星期。

然后是菅直人,从2010年6月8号做到了2011年9月2号,总算破了一年大关,差一点做到了一年零三个月。

最后是野田佳彦,从201年9月2号做到了2012年12月26号,超过了一年零三个月,算是拔了这六任首相的头筹。

这么说来麻生的首相任期虽然短了点,但也不很特别,他的问题不是在任期长短,而是由他丢掉了自民党的执政党地位,让自民党在野了三年。

这么说还不仅是因为他是自民党下野前的最后一位首相,而真的是“他”把自民党给搞下野了。

这件事挺搞笑的,现在日本还经常有人在八卦着玩。

那届众议院是小泉纯一郎在2005年搞的邮政选举中选出来的,任期四年。一年之后的2006年小泉自民党总裁任期满了,接力棒给了安倍晋三。安倍的那届做的很差,结果在2007年参议院选举中大败,引咎辞了职,对外还坚持不肯说是引咎辞职,而是说身体不好。

这是本来就应该是麻生上,但因为自民党内的黑箱操作,弄得福田康夫这条咸鱼翻了身,截胡当了首相,但还是没起色,一年之后下台,这离众议院任期还剩一年,自民党清点了一下,发现麻生最有人气。原因是因为麻生不太识汉字所以喜欢看漫画,这一来就挺受同样不识汉字的日本年轻人欢迎,于是就把希望寄托在了他身上,指望他出来带自民党度过选举难关。

自民党本来和麻生说好了,一当上首相就立即宣布解散议会进行大选,这样依靠麻生的人望以及自民党还没有一跌倒底的人气没准还在选举中获胜,起码不至于大败。

但这位麻生同学当上首相之后改主意了:当首相还是很爽的,起码出门就没了红灯。要知道日本就只有两个人出门没红灯:天皇和首相。

麻生一琢磨:解散选举能不能胜利不知道,万一失败了连这点没红灯的好处都没有了,还不如就这么当下去先过一年瘾再说,接下来的事去特么的。于是麻生同学就这么混到了任期的最后一天。结果自民党的人气被麻生给弄成了负值,接下来的选举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大家都认为麻生是自民党下野的最大战犯。

其实麻生一郎只是生不逢时,遇上了自民党最倒霉的时候被捉来当总裁,换个时间段可能不会那么糟。麻生还是挺优秀的,但作为九州望族麻生财阀家的长子,出身太好了,优秀性反而表现不出来。他在国内并没有东京大学那种显赫的学历,从小学到大学都在学习院那个贵族学校,不能说他考不上东大,而是家里不让他去考。大学毕业了之后想自己出国去闯世界,去了斯坦福研究院,但半年后放假回来,老外公吉田茂这个老外交官一听那口土头土脑的卷舌头美式英语就不开心了,立即就逼着外孙转学去了伦敦大学(University London),说伦敦口音好。

麻生是个好孩子,让去伦敦就去伦敦。谁知道,硕士论文做到一半,他爹老麻生突然想到“麻生家的人要学位干什么”,立即逼得麻生太郎从伦敦回来当公司董事。现在麻生的嘴有点歪,估计那不是在美国练卷舌头太用功给练歪的,就是这次家里不让他拿学位给气歪的,原来可不歪:

(时间是把杀猪的刀,麻生原来嘴不歪)

麻生太郎33岁当上麻生水泥株式会社的社长,一边当着社长,一边还作为射击运动员参加过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是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三好学生。

(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学生麻生太郎,还参加过奥运会,玩到这层次的首相没两个吧?)

三好学生就要好好培养,有人想出来让他去干“日本青年会议所”的会头。那是个富二代联合会,但麻生据说干得还很不错,从小到大都是被家人管着的麻生没想到自己还有管人的才能,乘胜追击又跑去竞选议员了,也选上了。当然不选上没道理,他们家有钱有势,选个把议员还真不算什么。

麻生太郎把这个议员也当的不坏,左右逢源。谁的坏话都说,谁的马屁都拍,人缘特好。靖国神社年年去,胡言乱语到处说,什么“创氏改名(日本统治时代强迫朝鲜人改姓日本姓的行为)是朝鲜人自己要求的”,“没有日本人,台湾的文盲率就不会那么低”这些昏话全是他说的。但仔细一看,他也是“支援北京奥运会议员联盟”的成员,毕竟他家在中国的投资也不少,像“深圳大鹏水泥有限公司”,“深圳新丽金混凝土有限公司”,“上海联合水泥有限公司”全是他们家的买卖。当时的航空自卫队幕僚长田母神俊雄发表了否认二战内容的文章,麻生快刀斩乱麻,立时就把他炒了鱿鱼。

麻生世家出身,在本选区没有敌手能挑战,所以在说话时从不考虑后果,以大嘴巴著称。再加上真的管理过企业,懂经济,再加上在意识形态、家世上和安倍晋三很接近,再加上麻生年纪比安倍要大上14岁,不构成威胁,所以安倍还是对麻生非常重用,除了最重要的财务大臣之外还给了一个副首相的位置。

(这哥俩好也是支持安倍内阁的一个因素)

安倍晋三老给人一个“虽然不专业,但姿态比较低”的印象,而麻生给人的印象是“懂的东西不少,牛逼哄哄”,两人合伙起来正好全了。

但现在森友学园丑闻直击麻生财务大臣,要是麻生保不住,安倍也就麻烦了。

马克龙提出的建立欧洲军队的设想还有可能实现吗?

谢邀。欧洲军队的提议,是马克龙投石问路的策略。其目的是对特朗普去全球化的行为进行警告,究竟会不会建立军队,取决于美国的后续动作。

在本人回答《特朗普为什么要搞单边主义,全球化美国不是更有利吗》一文中已详细说明,二战后的全球化进程,在特朗普看来,是一个赔本的买卖,美国背负了太多的义务,已经不堪重负了。

在这种思维下,美国采取了种种去全球化的策略。对于欧洲的影响来说,就是特朗普要求欧洲各国提高军费比例,达到北约要求的军费占GDP的2%。

但是对于欧洲各国来说,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中,美国作为世界执牛耳者,获取巨额利益,像苹果、亚马逊这类公司,占据欧洲市场的大量份额,从欧洲获取大量利益。既然美国从欧洲身上赚钱了,那么保护欧洲就是美国的义务。

所以欧洲整体武备松弛,军队多公务员化。一战二战的虎狼之师德国,居然在军演中屡屡败给意大利。

如果美国不推行全球化,这个局面依然会持续下去。但是特朗普作为资深商业人士,对于经济帐是门清的,其态度很坚决,即要求各国花钱买安全。

对于欧洲各国来讲,花钱雇保安,还不如花钱买把枪,自己保护自己安全。而且作为意图整合欧洲的法国来讲,建立统一的军队是必要的一步。这就是马克龙提出欧洲军队的原因。

但是对于欧洲来说,法国并不是一只独秀。欧盟双核的德国,经济在欧盟首屈一指,是欧盟的经济重心。法国作为核大国,联合国五常之一,提供欧盟了政治地位。

所以欧洲军队的建立,德国的支持至关重要。从冷战后,德国的外交政策都是推动欧洲整合,借欧盟的壳来发挥德国的影响力,整合欧盟的决心可以说是欧盟中意愿最强烈的。

所以如果真到了建立欧洲军队的时机,第一个站出来发声的应该是德国。而德国这次之所以不是率先发声,其实主要原因是美国逆全球化的策略并不是稳定,随时都有反转的。

几十年的全球化进程,使美国诞生了大量的利益集团,比如大量的企业主,会给特朗普的政策带来极大的阻挠,美国的战略会出现摇摆。所以作为欧盟第一国,现在下注是过早了。

法国作为欧盟第二国,此时发声既具有分量,又具有足够的威慑力,还不至于让双方翻脸。毕竟欧洲没必要得罪美国支持全球化的势力。

这一招投石问路,是极具有战略投机色彩的。如果确定美国铁心逆全球化,那么后续欧洲军队的建立就是必然。如果反之,就各回各家,各找各妈。毕竟建立欧洲军队要钱,对于欧洲经济是一个负担。

德国的策略战略连贯性很强,默克尔的下台也不会改变这一趋势。从德意志统一之后,成为世界强国始终是德国政治家的愿望,一战二战的失败并未改变这一意愿。现在借助欧盟的壳是德国成为世界强国最恰当的路,德国人是很难抵御这种诱惑的。

我是夕惕若,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