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意识,什么学生公民意识?
一、公民意识概念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公民意识不仅能直接表明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程度,而且对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重要作用。
二、当代中学生公民意识的现状 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
加强中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对于提高广大中学生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以及推动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和法治国家的实现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我国中学生公民意识整体上有较高的水平,主要体现在:中学生对国家历史、国家制度和国家常识比较清楚;比较关注社会发展,对基础法律知识的了解较好,中学生具备一定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以及环保意识等现代意识。 但也有某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值得我们关注。主要是大多数学生对公民角色的认识还处于不自觉状态,他们将自己作为“公民”的这一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角色忽视了、淡化了;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方面,他们仅停留在认识和遵守道德法律层面,却不愿意主动制止不道德和违法行为;权利意识和义务意识却不理想,把义务与权利、义务与道德混淆在一起。由此可见,中学生的公民意识仅仅体现在书本上,体现在口头上,却没有真正内化成为自己的意识。
三、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培养的途径和方法 由于中学生在公民意识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在行动中体现出应有的素质,理论和实践脱节,知行不统一。
反映出我们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不足,培养的途径方法还有待探究。
1、加强学生自治,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民主政治的要义是公民平等而普遍地参与决策。中学生通过参加班干部竞选,班级管理活动,能加深对民主运行规则的理解,培养民主素养,同时,让学生积极参与班级的相关管理,行使其作为被管理者的权利,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权利义务意识。
2、把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课堂教学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对中学生进行系统的公民知识教育,建立和完善公民知识体系。例如可以在政治科中设置专门章节进行讲解。另一方面,于各人文学科中渗透公民意识教育。
3、把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青年志愿者活动,社会调查,为特殊群众爱心募捐等实践活动是进行公民意识教育十分有的手段,这些活动贴近实际生活,避免了空调枯燥的说教,其中听蕴涵的伦理准则,价值观念更是加强中学生自理、自主能力和行为训练,提高公民意识和实际生活能力的重要途径。
4、通过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来增强公民意识。
公民教育与环境因素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公民教育活动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公民教育的效果,另一方面公民教活动的广泛开展又可以改善环境。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发挥环境特别是舆论环境的导向,监督教育功能。
公民教育的环境建设应从教育小环境与社会大环境两个方面着手。从小环境来说,就是要建校园文化环境;从大环境来说,就是要建设好整个社会文化环境。校园文化对中学生的公民意识的培养既有显性的约束力,又具有隐性感染力。因此,我们要努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优美事物。例如,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利用广播站、校报、宣传窗、学术讲座和人文讲座等,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并自觉地约束自己不合乎道德的行为。社会大环境的建设特别重要,如果违法乱纪者得不到严惩,如果民主法制建设得不到落实,如果社会风气得不到有效纠正,如果社会道德滑坡现象得不到制止,那么公民教育只能是纸上谈兵,系统的学校公民教育会事倍功半,因此,良好的环境对于学生公民意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加强对中学生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必然需要,中学生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且处在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针对中学生的公民意识的现状,研究、探索提高中学生公民意识的各种有效措施,将是一项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长期工程。
如何提升公民视角下的公共安全意识?
政府各级部门应该成立相关指挥部,集合公安、卫生、防疫等职能部门,定期进行演练,对群众容易聚集场所进行安全防范的宣传和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大对公民安全意识的宣传培养,例如在学校,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的灌输,并进行演习,让孩子从小就有正确的安全意识,保证自己的人生和财产安全。”
落实到具体实施方面,相关负责部门应当根据人群较易聚集的地方进行安全区域的划定,卫生部门应该协助进行急救设施的准备,交通管理部门应对交通进行合理的管制,以保证在发生意外时能够让受伤人群得到及时救助。
人类保护环境的意识?
环保意识就是关心环境保护,主动参与环保行动。比如,不乱丢垃圾、避免污染环境和破坏生态,支持环保事业等。提高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是“势在必行”的,调查显示,上世纪末,我国的大气污染程度已经相当于世界发达国家五十到六十年代污染最严重的时期。近年来我国能源体系的成功转型,以煤炭为主要能源供应的工业化体系已经建立起来,煤炭也造成了巨大的工业环境污染。
再加上机动车辆排出的废气、生活垃圾、生活污染等,生态平衡已经受到了破坏,给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然而,环境是一个环环相扣的统一体,一旦某一个环节出现了问题,将会影响到环境的各个环节,直接影响人民的正常生活。因此,在当前的形势下,提高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已经成为了人民迫不及待的事情。
公民宪法意识淡薄的原因是什么?
公民宪法意识淡薄的原因是。公民对于法律敬畏之心有点儿弱,公民受教育的程度比较弱。
在生活中有哪些现象体现了公民法律意识淡薄?
对违法现象不去监督和举报是最能体现法律意识淡薄的一个方面,法律是条款,需要执法机构的执行和大家的监督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如果不去培养这方面的意识,改变现状很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