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书房行走,怎样培养孩子的读书习惯?
前段时间看过一段话写的非常好,分享给大家。
如果你没时间陪孩子,请让他阅读,书会陪他,一个人在寂寞的时候懂得去看书,就不会太孤单;
如果你不会教孩子,请教他阅读,书会教他,只要拿起书,他就能与各路大师进行一次深度的免费对话;
如果你害怕有一天自己终将离开孩子,不再能为他出谋划策,遮风挡雨,也请教他阅读,未来不可知,父母不常伴,但我们仍可以培养孩子阅读,让孩子永远与知识相伴。
阅读习惯是孩子一生的财富,而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也是有方法可循的,掌握了这些培养孩子阅读的技巧,你只需静待花开,家里自然就有了爱阅读的孩子。
1爸妈做榜样,放下手机,拿起书本
先看看下面几个情况你都中招了吗?
▊ 1、每天在家大多时候手里拿着手机刷朋友圈、看电视,玩游戏。
▊ 2、陪孩子出去玩,在车上或走路的时候也会时不时拿着手机点来点去。
▊ 3、经常在工作、家务或很累的时候,把手机或平板给孩子当玩具玩。
孩子是你的一面镜子,他一直在经过模仿、复刻你的行为和习惯,你怎样去做事,他就会怎样。
所以,如果孩子不爱看书,家长首先要检讨自己。自己从来不读书,孩子怎么可能会喜欢呢?试想,家长每天晚上吃完饭看着电视,玩着手机,从来不看书,却要求孩子看书,这可能吗?
建议爸妈们除了别总在孩子面前使用、玩电子产品之外,还应该拿起书本去阅读、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再说,这样的亲子时光是不是更加温馨,会成为孩子一生的美好回忆。
2
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氛围
▊ 阅读环境真的很重要。
个人的经验,带孩子去国家图书馆看书,他的量会达到平时的3倍以上。沉浸在书的海洋,周围的孩子都在认真看书,这些积极外部因素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所以,家长在周末时可以多带孩子去图书馆看书和参加阅读活动,让孩子多多浸渍好的影响。
当然,家里还是培养孩子阅读习惯最重要的地方。爸妈可以给孩子买一个单独的书柜,准备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儿童书籍,告诉他这是你的书,让他建立对书的归属感。当然,书当然不限于书架,最好能让孩子在家里随时随处都能找到合适的书去读。
以前见过一个极好的做法:有个爸爸为了鼓励女儿读书,为她搭建了一个“专属的阅读空间”,布置的如同童话森林,孩子非常喜欢一个人坐在童话森林里,安静地读书。
还有位妈妈举过一个这样的例子:“女儿刚出世时,家里居住面积小,书又多,她的儿童床上都铺了厚厚的一层书,就这样女儿一天天在书堆上长大,她没有弄脏、弄折一本书。她似乎对书有一种眷恋,长大了她从不挑吃挑穿,她的漂亮衣服比别人少,但她的各色藏书比别人多,她可以从书柜里为你精选出不同题材的美味佳肴。”
3
坚持每天给孩子读书讲故事
▊ 儿童阅读经历不同的阶段:绘本、讲故事、文字阅读。
给儿童讲故事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数十年来的研究显示:一个儿童听父母讲故事的时间长短,与他数年后的阅读水平有很大关系。给孩子大量的阅读可以显著提高他的听、说、读、写能力。
美国教育提倡——每天给孩子朗读15分钟。说起来容易,坚持下来不容易。但只要几个月的时间,你会发现孩子对阅读的热爱。
讲完故事之后,可以根据孩子的反应来判断。当你的孩子开始要求你再讲长一点时间时,说明他可以集中更长时间的注意力,他开始对阅读感兴趣,你可以适当延长一点时间。
4
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可“做媒”
▊ 阅读不能强迫,要适当引导。
虽然前面说,家长尽量少带孩子看电视,但是有选择性看一些还是需要的,特别是一些经典原著改编的电视电影。
当然,如果可能的话,孩子直接读原著当然是最好的。但是如果孩子不乐意的话,可以先用接受度较高的电视电影来“做媒”,吸引孩子去读原著。
见过这样的例子:一位家长很想和孩子一起分享自己小时候看《西游记》连环画的乐趣,但是孩子不喜欢看。后来他就先给看了几集《西游记》的电视剧,孩子的兴趣马上上来了。但是他有技巧性地告诉孩子,再看后面的需要等,孩子等不及,就抓起连环画先看起来。
5
鼓励孩子听后读后说说自己的看法
▊ 输入之后,输出同样非常重要。
在孩子阅读书籍之后,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来增强孩子思考能力、沟通和表述能力。
如果孩子只是一味地阅读,所看的书可能只是堆砌在脑中的信息。如果家长能鼓励他说出自己的读后感,在他表达之前实际上他经历了一次深度的思考;在他表达的过程中,他也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这对他后来基本写作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有位爸爸是这样做的:“每次我让孩子看书,他都以功课忙为理由,一律拒读。但我却找到了他的一处软肋,就是他的作文差。一次他在写一篇作文之前,我先让他看了一本书,读一遍,记一遍,让他将所有能理解的词汇尽量恰如其分地用在作文中,结果,老师的评判是‘语言生动形象’。于是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逐渐找到了写好文章的方法,自己便主动找书来读。”
6
阅读不能急功近利,要静等花开
▊ 阅读是一辈子的修行。
可能在短期内看到明显或直接的效果,很多时候它都是一项隐性技能。所以,家长千万要抛弃通过短时间阅读迅速达到某种效果的想法,千万不要觉得孩子近期多读几本书就能马上写好作文了。
事实上,孩子大量阅读的效果可能会在初、高中才能明显体现出来。日积月累的阅读培养了孩子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这项基本能力的提高将大大促进孩子的学习和写作 。
孩子读书越多,知识和知识之间能够产生的连接就越多,也许某一天能出现爆炸式的绽放。
所以,让孩子坚持阅读,总有一天会开出最美的那朵花。
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是我们的责任
古代掌管御书房的官职是什么?
御书房其实是个统称,就是皇帝的书房,学习的地方,历朝都有,明代开始主要在景阳宫后殿,乾隆以后主要是倦勤斋。“御书房”三字取自乾隆八玺之“御书房鉴藏宝”玺篆体真迹。“汇流澄鉴”四字匾额原为乾隆在四库全书存放地文渊阁的御笔亲书,意即汇集知识之源,洞悉古今之理。 御书房没有专门官职管理,按推理只有太监当值而已。
书房不就是纯粹看书学习的吗?
NO,NO,NO,讲真,真正意义上的书房是用来看书学习的,但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室内的书房装修成多功能型。在我们国家,商品房基本上是三室两厅,对于三口之家来说,三室足够了,如果想再要一个宝宝或是家里来了客人,三室是完全不够用的。所以根据您自身的情况出发,书房做榻榻米合不合适取决于您的生活习惯。像有些不爱看书的人,书房都成过去式了,在阳台或是在每个卧室里放置一张桌和椅就当学习办公用了。当然卧室多的情况下就不用这么操作。
榻榻米,作为一种既经济又实用的装饰家具,不仅可以用于躺卧,甚至在上面学习办公也不是不可以。由于榻榻米的自身结构的原因,一般做好了就不会调动位置,所以榻榻米多用于放置在靠窗边或某一个角落处,而面积较小的卧室(像书房)选择榻榻米是最为合适不过了。
在不到十平方的卧室(书房)里,如果以宽2.5米,长度在四米左右,靠窗位置做一个宽1.5米的榻榻米,室内长还有2.5米,除开活动区域外,甚至是还可以放置一台书桌,榻榻米可以做成2米长,在榻榻米的一头还有50公分长,甚至可以做成榻榻米连体衣柜,还可以解决女主人放置衣物的问题。
榻榻米的好处有不少,但做榻榻米时,我们应该考虑几点:
第一、榻榻米的防潮,榻榻米多用木材制作,且体积较大,在雨季时室内湿气大,容易产生霉菌,所以一定要作好防潮。
第二、榻榻米如果靠近窗户制作,阳光照射强烈的情况下,实木材质的榻榻米就容易变形,所以也是需要注意的。白天尽量将窗帘拉上。
第三、承重问题,榻榻米里面可以存放非常多的东西,在面积小的卧室里,要考虑其受重面,不要放置体积小又过于重物品。
总结,书房里做榻榻米适合不适合,还是自己决定,如果家里的居住空间及储藏空间多足够的话,那可以不用做,就将书房打造成墨香浓郁的款式。反之,不防考虑!
.以上,希望对您有帮助,我是沐宸,与您共同打造一个更加理想的居所,欢迎关注,批评指导!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成都地铁二号线东延线还有没有书房村站?
有。地铁二号线2012年底通车,东边的终点站是财经学院那里。财经学院离果壳里的城大概3公里。在延长线没有竣工之前,可以乘218、332等公交线路到财经学院下车,再转乘地铁前往市区。地铁二号线东沿线2013年通车,东边的终点站就是龙泉音乐广场那里。有书房村这个站点,规划中的站点就在果壳里的城对面300米左右,步行5分钟左右即到。本人就是果壳一期的业主,望以后能够成为麻友(麻将朋友)。
卧室和阳台之间要不要装推拉门?
阳台要装门还是打通,是一个装修的朋友都要面临的选择,造居君想简单粗暴的分三点来说一说这个问题。
装还是不装1.首先是考虑家里的阳台有没有封上,如果不想封上阳台,想要最标准的有栏杆的阳台,造居君建议你安装门。
从实用性上看,防盗、防尘、保温、隔音都是需要照顾到的。
2.如果家里只有一个阳台,要考虑到衣物晾洗的问题,如果打通挂在家里会很乱,也不利于晾晒,要打通并封闭阳台就需要烘干机
3.小户型、想要采光更好、或者希望打造一个特别空间的可以选择不安装门。
4.希望空间区域划分更明确,还是想要一个独立阳台空间可以选择安装门做成封闭空间。
装门造居君为大家推荐两款颜值和实用性都在线的阳台门
玻璃推拉门
采光很好,建议全屋使用同样的元素,效果会更好
折叠门
如果非常纠结要不要装门,还可以选择折叠门,开门的时候是开放式的空间,观赏又是独立的空间,实用性略逊于推拉门,但可以说颜值和趣味性极高
不装门决定不装门后,要怎样设计阳台呢,这里首先要看阳台与卧室或是客厅之间的墙能不能打通,以及要不要选择打通。
不打通
不打通的配重垭口就会留下,自然形成阳台的单独区域,但依旧可以不安装门
打通
阳台将彻底成为客厅或卧室的一部分,可以当成一个整体空间来设计。
阳台设计
吧台
地台
飘窗
阳台的功能还有很多可能性,可以结合屋主的爱好做成健身房、衣帽间、茶室、办公区甚至放上浴缸,如何打造自己的家,答案来源于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造居君希望能为你们提供美好生活的灵感和专业建议。
更多美好空间和故事
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