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联上联是一二声还是三四声,是否也是上联左下联右呢?
不可以。
那么,贴对联应该怎么分上下呢?
背对大门,左上右下。
面对大门,右上左下。
为什么?
一、古代的昭穆礼制一一左昭右穆(背对大门)。昭,为长为上;穆,为幼为下。
舞台占上的古装剧的表演最为形象:皇上正中,位尊的大臣坐其左边,位卑的大臣坐其右边。尊位的臣子见到新来了一位比自己品阶还高的大臣,则自动起身由昭位降位到穆位去,就是昭穆礼制的充分体现。
二、历史的习俗。这种习俗主要源于古代的书写和阅读习惯。
古书竖排,面对书页,右上左下,顺序地书写和阅读,久而成习,形成了规距。
三、平仄的要求一一仄上平下。上联的末字必须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必须是平声字。如毛泽东的“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上句末字“黄”,仄声,为上联;下句未字“江”,平声,为下联。
四、关于横联。随着版物横排的实行,横联也改变了古代从右向左读的旧习,统一形成了从左向右读的新习。
可是横联的写法,无论新旧,终属次位。而上下的竖联才是春联的主题。既是竖贴,理应循旧,依照古习,实行右上左下的习俗为宜(面对大门)。
本人陋见,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你认为呢?
春联的正确贴法是什么?
春节将至,贴春联将成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重要事情,那么该怎样去贴春联呢?小编为你梳理一下。首先把家里该贴的地方盘点清楚,例如大门、屋门、房门、门旁、墙上等等。
然后按照哪一道门该贴什么样的对联分配清楚,就好开贴了。
开贴之前要准备好不干胶纸或者浆糊。还有刷浆糊的刷子。
这里我说的这种浆糊是自己制作的,很简单,就是把白面和温水交合在一起进行加热,注意不要太稠,否则一冷却会更稠,这样不好使用。
如果门上都贴福字那就无所谓,反正一边一个,如果要是对联性质,就要分清那为上联,那为下联,贴的时候,左边为上联,右边为下联。不要贴反了,那样人家会说你没文化,太可怕。
董青岛供稿。
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所有。
谁知道对联左右边该怎么区分?
~~其实最简单的方法就是要记住:上仄下平。在汉字中的一声、二声、三声、四声,这四种声调中,"一、二"为平声(阴平、阳平),"三、四"为仄声。如果对联某一句的最后一个字为"三声或四声",则此句为出句(上联);另一句为对句(下联)。如果对联最后一个字都是仄声,那就要从对联的内容和语气上来分辨。
~~张贴对联时,可按照这样的方法来做:人朝门立,右手为上联,左手为下联。因为按照传统读法,先人们都是从右向左,从上到下竖行书写的。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对联究竟是从左往右读?
谢邀,讨论读对联的先后顺序!
题主:对联究竟是从左往右读,还是从右往左读?一副对联,上下联有先有后,怎样去识别呢?可从横批\联尾\书写材料的设计以及作者的书写习惯来判定。
1.看横批。
如果横批是从左往右念,则对联也是先左后右,即左联为上联,右联为下联。如果横批是从右往左念顺口,则对联右为上联,左为下联。
2.看上丶下联的联尾。
联尾仄起是上联,联尾平收是下联。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就看七言联的尾字“柳”与“天”,“两个黄鹂鸣翠柳”,不管是放在左边还是右边,都只能做上联,“一行白骘上青天”则只能做下联。当然,有了横批,横批从左往右念,上联在左侧,下联摆在右侧。
3.书写材料的设计。
旧式的多尊崇右为大,右为上联,左为下联,排版的字也从右往左排列。如今,大家乐于从左往右书写,规则从左往右,左为上联,右为下联,约定俗成。
4.作者的书写习惯。
可以多研究,多探讨该楹联作者的书写习惯,老学究爱写繁体字,几十年如一日,对联习惯从右往左逐字来写,右边是上联,确定从右往左读。追求新潮的,如我们大多数人,习惯了左为上联右为下联,从左往右来读就OK了。
综上所述,辨别上下联,怎样读起来,注意横批/联尾仄还是平/书写材料及学者书写习惯,从左往右也好,从右往左也罢,上联优先,下联收尾,根据特定环境而论!头条号@ZHANGRUPlNG 恭请您分享对联中的乐趣,留评交流,感谢关注!
哪张在左边哪张在右边?
根据古代的传统,上联应该是在右边,为您解释如下:
上下联的区分与位置
按照古书读法,上联在右,下联在左。现在有不少门上的对子和柱子上的对子,很多都贴反了,往往都是把上联贴在左边,下联贴在右边了。有时,贴反了不易被察觉,因为有的对联先读哪一联对意思的影响不大,而绝大多数都不行。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上下联的区分:
上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仄声”字。下联的末字,无一例外地都是“平声”字。如前例中的“柳、绣”(上联末字),“天、图”(下联末字)等。
3、平仄
这个问题比较复杂和烦琐。但按照现代汉语的分法(古代汉语中的比较复杂,我们使用的是“偷懒”的办法。),只需把读音中的一二声(如清:一声。明:二声。)视为“平”,把三四声(如马:三声。力:四声。)视为“仄”就可以了(诗词中的平仄也与此相同)。这样,可以使读者读起来有抑扬顿挫、高低起伏之感,从而朗朗上口。
如:烽火连三月,读做仄仄平平仄。家书抵万金,读做平平仄仄平。
一般地,同一半联中的平仄要相连出现,而两个半联中的平仄要分别与另半联的平仄对应出现。比如,上联中如果是“平平仄仄平平仄”,则下联中相对应的位置就应该是“仄仄平平仄仄平”。
总的来说,上联最后的那个字一定是仄音,下联最后的那个字一定是平音。在现代汉语拼音中,一、二声为平音,三、四声为仄音。
贴对联的时候你面对着大门,上联贴在右手边,下联贴在左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