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岳飞为什么会被害死?
岳飞被处死是因为他一心想要北伐中原,想要复北宋时期版图,与宋高宗想要偏安江南的政策背道而驰,特别是岳飞欲迎回宋徽宗和宋钦宗,更是犯了宋高宗的忌讳。
岳飞是在不合适的时候向高宗提出了不适宜的政策,在非常时刻掌握了南宋朝廷的部分军权,才酿成了其一生的悲剧。
秦桧和岳飞到底有什么私仇?
秦桧和岳飞没有什么私仇,只是一正一反、也就是、岳飞是保国的、秦桧是害国的、秦桧原本就是大辽国,萧大后、跟前的一个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一个间谍、特务、奸细、因为、辽国的萧太后多年都想侵犯大宋、只因南宋有岳飞这样的大将军保国、因为岳飞武功高强、文武双全、非常难对付、就派秦桧化妆改扮、到南宋做卧底、因为南宋是个昏君、很容易就上奸臣的道了、就把秦桧封大官、因为秦桧到宋朝的目的就是为了对付岳飞、若是把岳飞害了、宋朝也就完蛋了、可没成想把岳飞是害了、岳飞的后代也都是英雄、因此灭宋,也没有得逞、有句话叫、老子英雄儿好汉。可惜的是,岳飞是精忠报国、保的确是一个昏君、因此、愚忠愚孝。
有人说大汉奸秦桧跪了岳飞?
岳飞母亲姚太夫人的墓位于江西庐山,岳飞是河南汤阴人,按说母亲去世应该归葬故里,但中原地区早已为金人占领,无法如愿。而姚太夫人早年随儿子南征北战,曾在九江居住,十分喜爱那里的风土人情。绍兴六年,姚太夫人病逝于武昌,岳飞伤心之余,上奏宋高宗,请求将母亲葬于庐山,得到同意。
姚太夫人墓位于庐山支脉株岭山北一座被风水先生视为“卧虎舔尾”的山岗上,这里三面环山,一面开阔,形似卧虎,据说风水极佳。
但极佳的风水却无法洗清岳飞的冤屈,公元1142年,岳飞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死于大理寺狱中,岳飞被害后,狱卒隗顺冒险将岳飞遗体背出杭州城,埋在钱塘门外九曲丛祠旁。 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岳飞冤狱终于平反。改葬在西湖栖霞岭。后宋宁宗赵扩追封岳飞为鄂王,并修建了岳王庙,当时岳王坟前并无秦桧等人跪像。
岳王庙秦桧的跪像源于明朝成化年间,常熟名士周木在杭州任浙江布政使,他十分敬仰岳飞,厌恶秦桧,以生铁铸秦桧夫妇跪像于岳王庙前。此后明清两朝,陆陆续续多次重铸,人数也由原来的秦桧夫妇扩展到万俟卨、张俊四人。今天岳王庙前的跪像是1979年杭州政府铸造的。
其实不仅杭州岳王庙有跪像,其他地方也有,例如河南汤阴秦桧夫妇跪像,河南朱仙镇秦桧夫妇跪像,河南淮阳秦桧夫妇跪像,江苏泰州秦桧夫妇跪像,湖北武昌秦桧夫妇跪像等等,其中也包括江西秦桧夫妇跪像,而江西的跪像就是跪在姚太夫人墓前。
2005年一个叫做秦良的人自称是秦桧第三十二代子孙,他提出岳飞母亲去世之时秦桧尚未陷害岳飞,所以让秦桧跪在岳飞母亲目前是不合适的,因为建议拆除姚太夫人目前的秦桧跪像,遭到庐山当地管理部门的拒绝。据工作人员回复,姚太夫人墓前的跪像虽然是上世纪九十年代重修的,但自明代就有,几百年的传承早已有定论,且岳飞教子有方,儿子为秦桧所害,让秦桧下跪也并无不可。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无论后人怎么洗白,秦桧陷害忠良早已是千秋铁案,断断不会因为他后人的几句话有所改变。也许当年秦桧自己都没有想到,他为一己私利陷害忠良会给自己的子孙后代带来如此长久的困惑,如果真有另一个世界,不知道他们是否还在炼狱中饱受煎熬。而秦桧夫妻下跪千年也让那些奸佞宵小明白,要想不被后人戳脊梁骨,活着的时候别太坏。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为何人们却把罪名算在秦桧头上呢?
抗战英雄岳飞被杀,无论是否由高宗授意,秦桧作为宰相、主和派大臣,直接管理和操作者,罪不可赦。无论什么理由,掩盖不了秦桧被俘后投降金国,回朝后主张割地求和、“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分裂路线,和他排除主张收复失地的异己的罪恶勾当。
秦桧是“两个中国论”的祖宗,是陷害忠良的奸臣,是中国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大汉奸的事实不容否定!任何为奸臣秦桧翻案的人都不得民心!
为何陷害岳飞且贪财的张俊?
张俊是南宋初年大将,也是南宋著名的奸臣,他这样的人能得到“忠烈”谥号,其实也不奇怪。
原因之一:张俊虽然人品卑劣,但并非一无是处的庸才,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也是得到普遍认可的。
张俊早年也确实在抗金战争中屡立战功,以至于能与岳飞一起,跻身于“中兴四将”之一。建炎三年(1129年),金兵大举南下,渡过长江,深入江南腹地,妄图一举击灭成立不久的南宋,活捉宋高宗,实现一统天下的野心。
南宋当时正处于草创之际,还未建立起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在金军攻击下一溃千里,局势危殆。张俊当时担任御前右军都统制,在兵败如山倒的一片颓势之中,张俊独领一军,坚守重镇明州,死死堵住金兵的南下之路,先后四次击退金兵进犯。“自金兵入中原,将帅皆望风奔溃,未尝有敢抗之者”,张俊的明州之战,极大鼓舞了南宋军民抗金斗志,“中兴战功自明州一捷始,至此而军势稍张矣”,吹响了南宋反击金兵入侵的第一声号角。
此后,绍兴五年的“泗州之战”、绍兴六年“藕塘之战”、绍兴八年“亳州之战”、绍兴十一年“柘皋之战”中,张俊都作为主力参战,为了保卫南宋立下赫赫战功。因此张俊的军事才能和战绩,综合而言,实际上并不逊色于岳飞。
原因之二:张俊与宋高宗关系密切,是宋高宗的嫡系心腹。
张俊与岳飞是两种人。岳飞埋头做事,坦荡做人,对自身利益与地位考虑的极少。但张俊却精于为官之道,很注重保全禄位与自身功名富贵。他善于察言观色,揣摩上意,非常注重在宋高宗面前表现自己,千方百计拉近与皇帝的关系,获取宋高宗的好感与信任。
“靖康之变”后,宋朝群龙无首,政治嗅觉敏锐的张俊,率先提出拥立康王赵构登基的方案:“大王皇帝亲弟,人心所归,当天下,不早正大位,无以称人望”,对赵构顺利登基起到举足轻重的关键作用,立下拥戴之功,从此被宋高宗赵构视为“自己人”。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的“明受之变”中,张俊的表现也令宋高宗十分满意。当时赵构驻跸应天府,宠信御营都统制、枢密使王渊、宦官康履等人。掌握禁军的御前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与王渊、康履不睦,进而对宋高宗不满,于是利用手中控制的部队发起兵变,囚禁宋高宗,逼迫其退位。
兵变发生时,张俊驻兵吴江。闻听宋高宗赵构遇险,张俊立即带领8000人马星夜驰援,奔赴应天府,成为南宋诸将帅中第一个赶到应天府的武将,他的到来极大震慑了苗傅、刘正彦,并在随后的平叛之战中表现出色,成为营救宋高宗脱险的头号功臣,宋高宗更加对他感激不尽,视为心腹股肱。
建炎三年(1129年)三月的“明受之变”中,张俊的表现也令宋高宗十分满意。当时赵构驻跸应天府,宠信御营都统制、枢密使王渊、宦官康履等人。掌握禁军的御前扈从统制苗傅、刘正彦与王渊、康履不睦,进而对宋高宗不满,于是利用手中控制的部队发起兵变,囚禁宋高宗,逼迫其退位。
兵变发生时,张俊驻兵吴江。闻听宋高宗赵构遇险,张俊立即带领8000人马星夜驰援,奔赴应天府,成为南宋诸将帅中第一个赶到应天府的武将,他的到来极大震慑了苗傅、刘正彦,并在随后的平叛之战中表现出色,成为营救宋高宗脱险的头号功臣,宋高宗更加对他感激不尽,视为心腹股肱。
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张俊察觉到宋高宗有意削减、收缴武将兵权,立即秉承上意,非常知趣地“率先垂范”,主动交出宣抚司兵权,使得宋高宗得以顺利完成剥夺大将兵权的计划。紧接着,在宋高宗与秦桧谋害岳飞的过程中,张俊又助纣为虐为虎作伥,协助秦桧把岳飞置于死地。
原因之三:张俊为人贪财好利,表现出一副胸无大志的样子,也使得宋高宗对他非常放心。
岳飞胸怀磊落志趣高洁,与士卒同甘共苦,从来不追求奢华享受,反而使得宋高宗疑虑重重,怀疑岳飞有意邀买人心,志不在小。张俊正好相反,广置良田美宅,耽于饮酒作乐,甘于做一个富家翁,宋高宗这样的心胸狭隘之辈反而对他青睐有加。
张俊曾经屡立战功,又摸准了宋高宗的脉,凡是顺着皇帝的脾气来,赵构自然对他非常满意,于是才会刻意对张俊优礼有加,张俊死后被授予“忠烈”这样级别的谥号也就毫不奇怪了。